《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1
如果你偶尔觉得不安、受挫,那就看看《平凡的世界》吧!
它会告诉你,生命需要我们自己去赋予它价值和意义!或许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未来的路该怎样走,想怎么活!一切都凭自己一口气!
作者路遥说:“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所以,他决定写一部关于底层普通人的书,这是一部写实的书,写实在生活的不易,人心的向善,人生上进,生生不息,奉献担当,吃苦耐劳,亲情爱情,平凡而伟大。
《平凡的世界》名字虽平凡,却一点都不平凡!他是路遥的泣血之作!
《平凡的世界》亦如路遥悲惨的一生,该书的出版经历了一波三折,更加引发了广大读者和网友对于《平凡的世界》的讨论和喜爱。
这本书以贫瘠厚重的黄土高原为生活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两兄弟奋斗史为主线,刻画了社会阶层各普通人们的事业与爱情、痛苦与追求…深刻展示了时代背景下,普通人奋斗的艰辛与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缩影!
这部整整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巨著,如今依然是激励诸多青年奋斗不止的精神原动力。而关于小说中的爱情、亲情、友情的描述更是成为在越来越世俗的爱情之外的一种世外桃源般的追求。
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字看得多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生活同样也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见鬼去吧,亲戚!
写这本书的时候,在那个没有电脑的时代,这都是手稿,70万字,一个字一个字写,路遥整整用了4年。为了高度还原剧中人物的生活细节,他跑去做了煤矿,还得了肝腹水,他依然没有放弃写作,他一边吐血一边写,第三部写完,他就倒下了,享年才43岁…
因此,这套《平凡的世界》是路遥的泣血之作!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励亿万读者的不朽经典,是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的新课标必读书。
它告诉那些底层的普通人:“只要奋斗,生活就有意义!”
它激励了无数人,让每个平凡人都能读到勇气和希望,读懂生而为人的自尊和不凡!
《平凡的世界》绝不平凡!潘石屹读它感动流泪,马云因它改变一生。
一本《平凡的世界》,潘石屹读了7遍,他说:“每天晚上看着看着就哭了,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觉得这个坎过不去了,我都要拿起来读一遍,以至于每个细节都记得很清楚。”可见,这本书,陪着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生低谷,给了他继续前进的勇气,才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一,连续三年当选新浪网\"地产10大影响力人物\"。
他甚至跑去延安,拉上延安大学校长,说一定要去看看路遥的墓,到了墓地,看到眼前的简陋和破败,他含泪沉默了……没过几天,延安大学校长突然收到一笔钱,10万块!“帮我修缮下路遥的墓吧,他那么伟大,不该如此…”
而被路遥影响的大佬又何止潘石屹,马云说:“18岁时,我在蹬三轮打零工,因为路遥和他的书,我才看到希望,从此改变了一生!”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2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生活不会排练,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而每天为生活所奔波忙碌,做准备的人,他们不求被人知晓,不求功名利禄,只为养家糊口。他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在平凡的生活中,做着平凡且不平凡的事。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在我初二的时候。当时,所吸引我的是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一个只吃得起黑馒头却热爱读书的“穷酸”高中生——这令我不惜感叹当代的青年们,衣食富足却不思上进!作为“穷二代”的他总是会被班上其他人看不起,因而成为班上最不起眼的人。但他不甘被埋没,因为他热爱学习,热爱知识,是一个名至实归的“新青年”。一个意志支撑着他,他要走出去,看世界。终于,努力奋斗的他来到了县城,但却要从头来过。他选择在街头“卖工”,整天为寻求“买主”而劳累,但那是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像哥哥一样扶持起这个家……
当我再一次拿起这本书时,它给我的感觉便截然不同了!主角孙少平仍然带有主角光环,但孙少安的“大哥”形象更加让年龄逐渐长大的我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懂事的我们会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不同压力。我们会为学习上的困扰感到有压力,为家庭中的琐事感到有压力,为朋友之间的关系感到有压力……同样,对于处于家中大哥地位的孙少安来说,家庭的压力与重担便压在了他的身上。他一直在为家庭付出与忙碌。
“长子为父”,孙少安自然身兼重任,特别在婚姻的选择上,虽然我不懂情爱之事,但我知道,孙少安是为了家才放弃了与田润叶的爱情。当时,“门当户对”观念深入人心,孙少安自知不能拖累田润叶,同时更是为了家庭的经济,从而放弃了那段宝贵的恋情,娶了憨厚老实的秀莲。“大丈夫拿的起放的下”,很快孙少安不再纠结于感情之事,投身于家庭之中。
在当时的时代,做一个先进的人是极为重要的。孙少安开办了砖窑瓦窑,专门为别人提供建筑材料。由于做砖的师傅是孙少安所信之人,所以砖的质量是好的。这样,窑里的生意越做越大,让家里的经济在短时间内有了迅速提升。尽管当时的情况逼得他与父母兄妹分了家,但他仍然坚定不移地扶持着那个家。遭遇了“瓦窑危机”“分家危机”的孙少安更加成熟了,也更加令人敬佩了。该是有多么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来不断奔波忙碌。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管是热爱读书却不得而终的孙少平,还是努力为家忙碌的孙少安,他们始终没有忘记开始的目标,从未迷失。现代社会中的人,有多少还怀揣着初心,坚定不移的往前走。像袁隆平,苦心钻研杂交水稻;像霍金,身患疾病却在物理学中闯下一片天地……他们都在为这个平凡的世界忙碌,都在打造不平凡。
有目标的人不平凡,为目标而努力的人不平凡,坚定不移的人不平凡,为他人默默贡献的人不平凡,有这些人的世界不平凡!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3
生活像支万花筒,色彩缤纷包罗万象,在后现代的今天,她衣着华丽,顾盼生辉,步履匆匆。奢华的外表激发着人性永无止境地追求物质的本能;多情的眸子,迷乱着世人那颗不太安分的心蠢蠢欲动;远去的背影,让追求者的灵魂赶不上疾驰的脚步、置身其中难免习以为常,但当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改拍为电视连续剧再次出现在大家眼前时,我仿佛又闻到了那黄土高坡的乡土气息,心里有种实实在在的感觉,那么清醒的悟到,熙熙攘攘的名利其实只是一场云烟,尘埃落定铅华洗尽,平凡才是生活的本色。以下是由网小编J.L为您整理推荐的《[1500]《平凡的世界》读后感》正文,欢迎参考阅读。
《平凡的世界》对我来说是一部很有意义的小说,因为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高三,当时正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是它带来了动力并让我对文学有了另一种释义——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该作品全景式描述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出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他们兄弟俩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一系列复杂的矛盾纠葛纷繁地交织,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是一本好书,是因为他的人物以及情节都刻画的很真实,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体验着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看后让人很受启发,回味无穷。
人性之美。人性的魅力在纯真的质朴中是最耀眼的,因为亲情、友情、爱情是一条永远剪不断的线。主人公孙少安的家是贫穷的,但也是富有的,家人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就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孙玉厚是一个高大的形象,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可是谁能想到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在他慈祥的笑容后面有多少的生活艰辛与无奈,但是孙少安知道,他父亲在他面前抱头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见刚强的父亲在他面前流泪,他自己也哭了,他知道,面对生活的艰苦,他将要和学校大门永远的告别了,他多么不情愿啊!但他理解父亲的痛苦——父亲也不愿意断送他的前程……就这样,他的学生生涯随着那张名列全县第三的好成绩而收到的录取通知书的到来而终结了。文中那朴实无华的\'语言,最撕扯内心情感的描写入木三分,看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少安为了弟弟妹妹,为了这个家牺牲的太多太多了,他没日没夜的忙碌着,从来没有为自己“自私”一下。书中使用最频繁的词语就是:“亲爱的,亲爱的大地,亲爱的双水村、亲爱的父亲、亲爱的弟弟、亲爱的朋友……”总之,人世间的真情都在这里一一展现。“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的与所爱的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这就是另一主人公孙少平的感情箴言,活泼潇洒,但温柔体贴的田晓霞不幸早逝,一串银铃似的笑声远去,消失……令人惋惜,但他放弃多情贤惠的美丽姑娘金秀的爱恋,同师傅遗孀慧英嫂的结合,高尚的人格令人佩服,流露出深厚的人性,人性之美。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4
生而为人,都是平凡的,万物皆是大自然的赏赐,但每一个个体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命运......
看完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慨万千,对于那个年代的一切可能我这个年龄是陌生一些的,但是仍能感受到每一个人物的心路历程,对于平凡的人生,我想从两个方面说一下自己的感悟。
关于爱情,如果人的一生中有那么一个人出现过,那么其他人就都会成为将就......多么熟悉的一句话,但是又有多少人的婚姻本身就是在将就中变得幸福。孙少安和润叶的遗憾注定是两个家族、两种人生形态的不融合。少安为了家人、为了自尊而放弃了润叶,而润叶在苦苦挣扎多年后与深爱自己的丈夫认真的度过下半辈子;孙少平和田晓霞的完美爱情因为田晓霞的牺牲而让读者泪目,久久不能释怀。可能因为路遥自身的情感经历是场悲剧,所以不难看出他文笔下的女性的结局都不尽如人意,看似每个人都有喜有悲,甚至悲伤大于喜悦,但正是这样才让平凡人的世界变得有棱有角,不尽平凡。
关于人生,虽然我并不是那个年代的人,但在《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里每个人又可以望到自己的影子,回首望去,一切都是值得的,未来都是美好的。当看到孙少平因为吃不起食堂的白面馍而选择在人流散去后才偷偷去买黑馍,沾着被雨水混合的菜汤,很多人都潸然泪下。有人说孙少平和郝红梅在那个时候有些自卑,也有人说他们是隐忍的,我能够理解他们的苦楚。
记得上小学时候,我们四个关系要好的小伙伴约定: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各自买盒饭去同学家吃,然后去公园玩。那个时候我每天的零花钱是5毛钱,父亲知道我们要去玩,头一次提前给了我10块钱,我从来没有一次性拥有过这么多的零花钱,非常开心,心想终于可以和大家开心的玩一天。但是不幸的是我买冰棒把10块钱破开了,回到班级上课的时候不小心钱掉地上了,当我捡回来的时候就变成1.5元了,其余的钱都不见了,问了所有的同学都说没看见。距离六一还有两天,我不忍心跟家人说十块钱丢了,因为知道父母的不易。
结果六一当天,我同样的自尊心作祟没有告诉同学我没钱了,买饭时两块钱的盒饭我说我不饿吃不了,我只要半盒花了1元钱,去公园玩跳床十分钟花了0.5元,我的钱就空了,再玩什么我都说不想玩,下午去一百商场那边,她们都买炒冰,我还说我不想吃。现在回首,这是多么小的一件事,当时对于我而言却是天塌下来的“灾难”。有些时候,人生的某种经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故事。像少安、少平这种生在那样的年代穷苦人家出身的翩翩少年,能够不甘平庸,勇于拼搏,最终迎来生命的洗礼,使读者为之动容。路遥用平凡的文字述说着平凡人的不平凡,触动每一个人内心里最柔软的部分......
我相信坚定的心可以排除万难,迎来美好的曙光,他是这样!她是这样!你也是这样!我也是这样!我们没有经历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没有生在那个年代,但是我们拥有一样善良、勤劳、淳朴的心,生而为人,头顶一片天,脚踩一方土,要活在当下、活得精彩、活得无所畏惧又充满希望!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5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推荐这本《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路遥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记录了中国农村改革前后的深刻变化,其生动的人物、感人的故事曾经激励着一代农信人对抗苦难、走出困境。
诚然,时代背景不同了,我们鄂州农商行在省联社的领导下,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每一个时代、乃至每一个岗位都不缺乏追逐梦想、寻求改革创新的人。时至今日,我们的身边仍有许多像“孙少安”“孙少平”这样有追求与向往的人,比如说带着重病的母亲坚守岗位的西山支行柜员李梦雪,比如说独立研发智慧平台系统网络金融部的宋攀等等。他们或者在各自的岗位中任劳任怨,蛰伏前行,为践行“三大银行”建设而努力奋斗!他们或者希望通过突破固有思维,为业务转型发展不断探索。而这些、对于我们鄂州农商行的员工们、这个曾经在荆棘密布的境遇中走过的团队来说,可能体会尤其深刻,因为曾经的落寞,让我们对于争创佳绩的渴望更为强烈,也因为曾经的停滞,面对的束缚和不利因素也更多。由此,《平凡的世界》至少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奋斗的过程异常艰辛,既要有勇气,也要有耐力,如果没有百折不饶的精神,很容易被困难打败;二是通过努力奋斗,一定能突破瓶颈,走出困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鄂州农商行才得以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春天行动”活动中,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金融市场,不屈不挠,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佳绩!
当然,我们的身边也有不少的“田福军”。这是一个在改革开放前敢于坚持真理、在改革开放后率先发动改革的基层领导干部。在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小说中的田福军带领当地人民率先解决温饱问题,从吃“黑面膜”到吃“黄面膜”“白面膜”。说到这里,我不由得再次联想起我们鄂州农商行。鄂州农商行走到今天,离不开像田福军这样的基层改革者。他们同样是奋斗者,带领员工们从业务转型发展到打造区域首选零售银行,艰苦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过风雨,走向辉煌。今天,我们已经步入全面建设“三大银行”的新时期,时代需要更多头脑清醒、热衷改革、坚持理想的“田福军”,带领我们向着湖北人民信赖、充满竞争优势、充满创新能力的目标迈进。而对于这一切,《平凡的世界》无疑是汲取奋斗力量的最佳范本。
这部小说所传达岀的精神內涵,正是对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继承,这种精神,无疑对正处在业务转型阶段的农信人具有“灯塔效应”。也是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能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的根本原因。
虽然,路遥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倒下了,却留下了极其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穿越了陕北的黄土地,长久地激荡在他深爱的祖国大地,也在我们心灵深处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正如这部作品的名字,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世界”,我们却用平凡创造着奇迹。小说中那承载我们太多梦想的名言警句,如航标,如灯塔,在提醒不忘初心的那刻,也赋予我、一名鄂州农商人以神圣的使命。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6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我们每一个人,相对于这个浩瀚的世界来说,都是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平凡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拥有着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物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
人们扎根于泥土繁衍子孙后代,一代又一代人在社会的浪潮里不断翻涌,摸索着“生活”,或许这种对于生活的真切体会,是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横、飞速发展的社会里难以轻易体会到的,所以才显得那么弥足珍贵,深深吸引着众多读者吧。
我们虽然平凡,但是我们对于生活的热情随着岁月的流逝只增不减。我们热爱生命,倾心感受生活,追求着人生中一切美好而又苦难的品质。生命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是在锻炼我们的心智与意志。人生的结局都是由我们自己精心勾勒的。纵观古今,英雄们都是百折不挠英勇不催,浑身笼罩着一层神圣的光圈。
但相对于英雄来说,我们平凡的人多了一层朴实,多了一份亲切。在生活中正是因为有琐碎事情的缠绕,才会无端地让我们的人生真实起来。我们用真诚的心去体验,用真挚的心去生活,我们的每一步都走得踏踏实实,我们是生活的主宰。
小说的标题是《平凡的世界》,能注意到世界是平凡的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仔细想想,有的人准备迎来明日的阳光,有的人却又被时间留在了昨日,老人们口中所说的生与死,此等大事天天发生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一刻也未曾停下。
在武汉的抗疫战斗中,使我对平凡中的伟大有了更深的了解。世间从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部分抗疫战士的生命永远停在了2020。他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接受、传递着爱。虽说世界的本质依旧是平凡的。但思想的进步在历朝历代都未曾停息。精神点燃的思想光芒,在人们的灵魂之上欢快的跃动着,在人与人之间和谐的交织传递着。
你我皆是天地蜉蝣,沧海一粟。与浩瀚的天地相比,人,是如此的渺小。然,正如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虽平凡,却依然可以在自己领域绽放光芒,只要竭尽全力。
我们虽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却也拥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天地。生如蚁而美如神。在平凡的人生之旅蓦然前行,顶狂风、战恶浪。在从从容容的步履中,领略人生追求之乐趣。生命即使没有轰轰烈烈也无后人仰慕,却无不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神圣与尊严。唯有生命平凡,才会体会到平凡的珍贵。我不会蔑视平凡,因为我是平凡中的一员。我的心上印着普通人的愿望,眼睛里印着普通人的悲欢,我所探求的也是人们都在探求着的答案。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7
只要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才有可能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路遥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这个浩缈的世界来说,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我首次看到《平凡的世界》这个书名并不是在书上而是在电视上,《平凡的世界》电视剧引起了我对它浓厚的兴趣。电视剧里的精湛演技完美呈现了书中的故事,在看完整部电视剧后,我开始阅读《平凡的世界》的书。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西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林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在留存,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眼看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从第一部开头就知道主人公孙少平和少安的结局,这段开头,是段天气描写,但是作者是一个很擅长用描述天气来作为事件的开头伏笔的人,后面会看到更多,这是全文第一段,也就是对全文做出了一个概括,\"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这句话可以说是统领全文的一句话,可以细细品味,暗喻着时代的变革。
“各班的甲菜只是在小脸盆里盛一点,看来吃得起肉菜的学生没有几个。丙菜也用小脸盆盛一点,说明吃这种下等伙食的人也没有多少。只有乙菜各班都用烧瓷大脚盆盛着,海海漫漫的,显然大部分人都吃这种既不奢侈也不寒酸的菜。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高粱面馍;白、黄、黑,颜色就表明了一种差别;学生们戏称欧洲、亚洲、非洲。”在悲伤的同时也有其有趣一面,暗讽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第一,体现出那个年代人们对于食物的敏感,这是与今天所不同的,正是因为那个年代极其的贫困,人们才会对这些基础生活的东西如此看重。第二,几乎在整个校园期间的描写里,没有说一句关于学习的东西,除了阶级斗争就是鸡毛蒜皮的人情世故,但是作者把一个午饭写的这么贵贱分明,也是在说明,就算在这个充满希望与未来的校园里,在这些年轻人心中,还是等级分明的。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
我想读了《平凡的世界》,最大的收获就是,孙少平的话——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我要过的不平凡。让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但愿自己在今后的人生岁月中,不管是失意落魄,还是辉煌兴奋的时候,都能够想起路遥,想起《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8
看过很有意思的一段话:\"我们含着泪水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又在别人的泪水和哭声中离开这个世界,那么中间这个过程叫做人生。\"是的,我们总是一边拥有着一边就会失去,你选择一样,就要放弃另一样东西,生活哪有样样顺心。
一群人,一件事,一辈子,一个梦想,这是我读过《平凡》之后的感觉。
而后我深思,那么我呢?我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命运,现在的人是如何对待劳动的。我出生在农民家庭,但是我从不鄙薄我的出身,它给我带来的教育是一生受用不尽的,我也总会不自觉地将作者笔下黄土高原的农村和我的家乡做比较,尽管一南一北毫无比较性,但共同的个性是:每个人都是淳朴而善良的,每个人都用劳动去改变命运,与艰难斗争。
当我读完这本书最后一个句点的时候,我觉得心情在经历了平静、波折、沉淀后终于归入了宁静。正如作者路遥所说,庄稼人的劳动便是从早到晚,从春到冬,从生到死,每一次将种子播入土地一直到收获粮食,都是一丝不苟的,而这便是平凡,我们总会为了自己的一点作为而骄傲,失去自我,这些对于农民来说,就像是收获粮食而已,是平凡的劳动,并没有了不起,所以当我写《平凡》的感悟时,我告诉自己,只是平凡的一员,我在写我的生活。
不可否认,路遥是在用生命书写,身处疼痛中的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将自己渴望的加以文字,每一字一句都看出它所富含的生命的光帆,很佩服路遥先生用十年如一日的田间地头材料的收集汇总成故事背景,作者的精耕细作化成了这个百余人物演绎的故事,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想法,然后反映在这些人物的性格中。
少安适可而止的创新精神一直是我所缺少的,他有礼有节的处事智慧是我向往也是一直在学习的,他懂得取舍,心系他人,让这个人物在书中充满魅力,而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所匮乏的,当然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正如少安的懦弱,他的不敢让我气愤,我想如果他再勇敢坚信一点,是不是就不会促成润叶的悲剧。但细想想,可这也就是这个人物值得在这本书中让人品味的一个原因。
相比较,我更偏爱于少平,他就像是在漆黑的煤窑中寻找到的那一丝曙光,他告诉我们要走出去!这是少平的呐喊,是作者的呐喊,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缺少了走出去的精神,我们总在保守,总在跟随,偏偏很少人想跑到社会的前面去引领,这可能是作者所期盼的一部分。而他把少平当成每一个你,他希望我们可以走出去,而最后作者的良苦用心,峰回路转,他又希望我们能回归到平凡,正如少平回到了煤矿一样。我觉得它是在诉说,人不能停止拼搏,哪怕当你有一天成功了,我们也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梦想。
当年少的我们为书中男女主人公的有缘无分而泪眼婆娑,当最后一场大水冲走了晓霞,也同时冲走了我们的眼泪时,我突然会反感作者的太现实,会愤恨作者的悲观,生活也会有美好的,至少我是这么告诫自己的。
就像海明威说的一句话:人,你可以去消灭他,但不能打败他。生活要自己去争取,而不能等待别人的安排,没有人可以打败自己。
而我希望当我们进入垂暮之年,我们会有值得怀念的东西,而不是坐在一堆,谈论当年错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