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元宵节400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1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题记
元宵灯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孩童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虽是女孩,却如男孩般爱玩鞭炮,爱放烟花,为此父亲总是说我投错了胎、生错了性别,并时时教导我,说是女孩不可如男孩般如此疯闹,可我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丝毫不去加以理会。因此每次离元宵节还有好几天时我就已早早买好了烟花,然后开始掰着手指头等待十五的到来了。那时的我真真可以说是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啊。
仍记得小时候的烟花多种多样,有钻天坠,有小蜜蜂,有满天星,有……每到十五,漆黑的夜晚总是亮如白昼,被各色的烟花装点着,照映着。最近几年国家提倡文明春节,提倡人们少放鞭炮,少放烟花,所以现在春节、元宵的热闹程度大不如以前,然而即使如此,元宵灯节时仍是一片热闹场面。
过了十好几年的元宵节,放了十好几年的烟花,然而只有今年最让我记忆深刻。
以前元宵节是在自己家中度过,唯有晚饭后方才被允许跑到大街上与小伙伴们一起。然而今年却是在舅舅家度过。而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元宵节才让我如此难忘。
嫂子前年九月份刚添了个小孩儿,今年已一岁半了,正是无忧无虑,活泼好动的时候,所以场面格外的热闹。我们先是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然后欣赏了美丽的烟花并放飞了孔明灯,接下来就是观看我一岁半的小侄子的表演。
哥哥用手机放了一首《最炫民族风》,本来还在乱跑的小侄子立马从哥哥那夺过手机拿在手中,并伴着音乐开始了他自创的舞蹈——群魔乱舞。他先是在房间的空地上转圈,然后挥动双手,不停的摇晃,有时晃的猛了就会跌坐在地上,可是他既不哭,也不闹,一骨碌就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了,然后再接着晃动。后来跌的多了,他干脆就又加了一个动作——爬地。可是他爬地还不是简单的爬地,偶尔也会加上几个高难度动作,那就是翘起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然后再晃悠胳膊,那滑稽的动作总是会引起我们的大笑。
他也很会和我们这些‘观众’互动,偶尔拉上我十三岁的弟弟和他一起跳舞,或是跑到我们身边给我们来个飞吻,当我们要去抱他时却又迅速跑开了。
房间内的笑声不断,窗外的烟花也绚烂夺目。房内的笑声穿过窗户,越过正盛开的烟花,向着远方飞去……
高三:细水方能长流
以上为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2
人人都说“人多力量大”,可我现在才认识到:“人多,力量未必大。”
正月十五的前一天,大家到张老师家上作文课,一进门张老师就一脸神秘的对我们说:“今天,我们就来猜灯谜!” 猜灯谜?一听到这三个字我不禁想到了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人叫笑面虎,只认衣裳不认人,一个叫王少的人想了个办法,正月十五那天,他打着花灯来到笑面虎的家,花灯上写着一个灯谜——头尖身细白如银,论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只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以为是在骂他,很生气,后来知道谜底时,害得笑面虎无地自容。 就在我浮想联翩时,张老师宣布规则:“男生一队,女生一队,最后哪对分数高,哪队获胜。”猜灯谜作文。
“好!”我们女生一阵呼喊。
“不公平!”男生可不干了,“我们只有六个人,女生有九个人!”
“安静,”张老师说,“猜灯谜啊,靠的是智慧,而不是人数。”听了这番话,男生才不乱发脾气了。 大家兴致勃勃,眼看大屏幕蹦出了几行字: 虽然十张口,
只有一颗心,
要想猜出来,
必须动脑筋。(打一字)
“这是什么字啊!”
“十张口,那还是字吗?”
“十张口里面还有心呢!”大家小声地议论着,同时伸出手指在桌上比划着。一横,一竖,一撇,一那,我什么笔画都写过了,还是猜不出这个字,一抬头,看看大家,结果也是一头雾水。就在大家百思不得其解之时,黄珑像是发现了金子似的,屁股下的弹簧一下子弹了起来,他站直了身躯,以坚定的口气说:“是‘思’字!”
“确定?”张老师问。
“嗯!”黄珑一锤定音。
“正确!”这话让男生像中了大奖一样,兴奋不已。而对于我们来说,这话犹如一阵风,把我们的热情吹得烟消云散了。
眼看男生的比分越来越高,我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就在这时,屏幕上又蹦出了一道题目——左边三,右边三,还有十一在中央。(打一字)
“左边三,右边三,还有十一在中央?”我在心里默念着,大脑高速转动,想学学电脑“百度一下”,可这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搜索了半天也没有结果。突然,卢彬彬好像知道了什么,跟我们讨论了一番。
“是‘非’字。”卢彬彬回答。
“对了!”
“耶!”我们兴奋地感觉像在云中漫步似的,这一分太重要了,不仅让我们把比分追了上去,也让我们有了信心,一定要继续努力!男生见了,唉声叹气地低下头,他们就像打了败战的将军,刚才的得意洋洋都不知跑哪去了。 可是世事难料,男生他们好像有着王少那样聪明的脑袋,以神速超过了我们的分数,虽然我们人比男生多,但不代表我们会赢,靠的是智慧啊。
比赛结束,男生获胜,看着他们一个个眉飞色舞的样子,我们心里很不服气。
唉!人多力量未必大,还要靠智慧啊。
以上为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3
元宵节闹花灯习俗在隋朝前已见于文字记载。《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五载:柳 “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每年正月十五夜晚,人们便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赛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家中所有的人,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贵贱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 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大体在北周年间,大约在公元550年至580年之间。从这一习俗产生的时间、地域及风俗内容来推测,可能与佛教的流传有关。
《涅盘经》说,如来佛死后火化,将其得到的舍利子装在精美的罐中,安放在金床上。佛门弟子一边散花一边奏乐,并每绕城一步点燃一盏灯,以此来表示对如来佛的悼念,但还没有明确记载是正月十五。《西域记》所说的僧俗共同观看舍利放光的习俗则明确说是“正月十五”了。 这两个习俗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闹花灯这一民俗。从地点看,这一民俗开始流行于北方的洛阳及周边州郡。这与北魏、北周时崇尚佛教,以及著名禅宗大师达摩、慧可先后在嵩山少林寺传法有关,因为禅宗开始兴起时,深受百姓的欢迎。
从习俗的内容看,正月十五闹花灯打破了一切界限,体现了佛教禅宗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佛性的观点。这种取消一切束缚,打破一切界限的习俗,时至今日还有余风。民间“正月十五没大小”的俗语和风习便是古风的余绪。 虽然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起源于佛教及佛事活动。但当这一习俗形成之后,其宗教色彩便渐渐淡化而成了百姓们狂欢的节日。
以上为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4
今天是元宵节,早上妈给我煮汤圆吃。
汤圆很小我一口就能吃两个,晚上妈带我去看烟花。我自己带了一盒炮和一个灯笼,烟花很好看,有彩色的、有紫色的、中间还有灯像瀑布。我们不怕烟花的响声,看完烟花,我们回到家。我和外婆看了元宵晚会十点了,我们准备睡觉。
以上为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5
夜幕悄悄降临,路灯一盏一盏陆续亮了起来。马路上的车流,路灯的光茫,霓虹灯的闪烁,汇成了灯的海洋。在我们小区的广场上,人们陆续聚拢来,参加居委会举办的“和谐社会,欢乐元宵”的。活动还没开始,那充满活力的音乐就响了起来。人们有的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有的正在进行最后的练习,有的三五成群一起跑到街上的灯笼下猜灯谜......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要说我最喜欢的节目,那当然是可以锻炼大脑的游戏-----猜灯谜了。一拿到答题纸,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大街琢磨去了 。就在我冥思苦想的时候,我看见有两个人正拿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抄着什么来着,原来,他们从下午就开始猜灯谜了,这回正把他们才出的答案抄在答题纸上呢!于是我就问他们借来了纸,打算作弊。我可是出于无奈之举,因为好多灯笼里的纸都被别人拿走了,剩下的可是难上加难啊!咦,“家中有添一口”好像不是“旦”吧。我灵机一动,想出来了。“家中又添一口”是\"豪”吧!你看,点和“家”下面半部分的中间添上“一”和“口”,不就是“豪”吗?我赶紧把答案告诉了他们。嘻嘻,自己猜出答案,感觉就是不一样!把答案写上后,就要去拿奖品啦。啊?这就是奖品?我真要晕了!——牙膏和牙刷 。好玩吧?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的兴致可是丝毫未减。在这个平凡的晚上,我们收获了不平凡的快乐。
以上为难忘的元宵节400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难忘的元宵节400》全文内容,如《难忘的元宵节400》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难忘的元宵节400》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难忘的元宵节400》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