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事件作文 > 读书 >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时间:2025-08-15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1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柳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2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3

  诸葛亮小时,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

  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时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

  第二天快到晌午时,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

  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与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4

  匡衡是西汉著名的大学者,他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世代流传。

  匡衡从小起就热爱读书,可那时候白天要帮大人干农活,没有空余时间。晚上很想读书,可家里穷得连点灯的油灯买不起。

  匡衡的邻居是个屠夫,家里虽然也不是很富裕,可有猪油点灯,而且这个邻居每晚都要点灯杀猪。匡衡知道后,就想办法,怎么把光偷过来呢?

  有一天,匡衡在墙上凿了个小洞,灯光从小洞里透了过来,射在书上。因此,匡衡每晚都能读一两个时辰的书。

  可没过多久,屠夫邻居发现了这个洞,就跑过来责问。

  小匡衡只好把真实情况告诉了屠夫,还向屠夫赔礼道歉。屠夫是个很通情达理的人,看到匡衡这么用功,就借猪油给匡衡点灯看书。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5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就认真学习。在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了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张广厚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能有所帮助,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郭沫若怎样读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6

  在这三位伟人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贝多芬。他对音乐有火一般的热情,先后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辉煌壮观,充满了幻想。这种对生活对命运永不妥协的精神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这伟大不屈的灵魂让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让生活有了希望。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7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柳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柳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8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9

  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名人传》即:“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三篇传记。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音乐家、雕塑家和小说家,不过,虽然他们的职业和所处的年代各不相同,但他们所追求的理想却是相同的--为了真理和正义所做出的努力。

  以上为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全文内容,如《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名人读书作用事例1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