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哲理作文 > 修养 >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时间:2023-11-25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1

  生活中许许多多的门,旋转门、自动门、声控门……可是你们有没有在商场里见过那种弹簧门呢,有没有想过在你每日的进进出出的时候,是否注意到后面的人了呢?

  我们逛商场时,许多人会只顾自己把门一开进去,然后就扬长而去,可你们有没有看你后面的人因你那用力的一开一关,可能会被不小心打到的,难道你就不能轻轻的把门打开,然后,再传给后面的人吗?

  其实这些事,也并不能怪任何一个人,只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太粗心了,只在意自己不顾及他人。如果,人人都注意到这些细节,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想法与精神,那么这种事就不会发生了吧。

  难道只有弹簧门会有这事发生的吗?不是。冬天很多商场超市挂上了棉门帘或软塑门帘,进门的人一松手,成片的门帘就盖到了后面人的头上,自己还要费力地把门帘扒开,而前面的人已经“逍遥法外”不知去向。

  这种种事情,会令人心生不满,所以我要呼吁大家,时刻有着“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想法,以身作则,从我做起,做一个注重细节有修养的人,那就从“门礼”开始,我想,慢慢的一切都会变得更美好。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2

  每个人的素养都有不同,素养的高低不在外表,要看他的内涵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只要你留意观察,在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素养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中体现。

  有一次,我走在马路上看见一个打扮得很漂亮的阿姨。长有一张清秀的脸庞,穿着一件蓝白相间的T—恤衫和白色的超短裙,手上拿着一听可乐,很时尚。过了一会儿,也许她可乐喝完了,只见她手一甩。可乐瓶随着一道优美的弧线“哐嘡”一声重重地砸在了地上。有“咕噜咕噜”地滚到了人行道的中间。而那阿姨却很是潇洒的扬长而去。

  不一会儿,一个脸上脏兮兮的,穿这一件破衬衫的小伙子走进了我的视线。小伙子看见人行道中央的.可乐罐后,急忙上前几步,弯腰捡起了那个可乐罐,放进不远处的垃圾桶。

  瞧!就这样的两件小事,我们便能从中看出他们的素养。

  外在的美丽并不能代表内在的素养。有时一些不经意的小动作就会使那些自命清高的人“原形毕露”。反而那些被我们忽视的人正在默默地为上海的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也许这些举动在平常不过了,但就在做与不做间体现了一个人的素养。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3

  有的人注重细节,因为细微之处可以体现个人修养;有的人则不然,蔑视规则,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所以素质并不高。我就是这样,生活比较随意,不太注意细节。经历了一个月的修养教育,我开始改变……

  周一升旗仪式,烈日当空,花草都焉在了路边,知了不停地叫着,虽是上午,可这样的天气还是使人烦躁不安。结束了25分钟的暴晒后,我们开始回教室。路上会经过一块草坪,草坪旁的路因为人多而显得狭窄,我思索着,到底是向左走,继续暴晒在太阳下随着人流慢慢走呢,还是向右拐直接穿过草坪,尽早坐在教室享受清凉呢?我的内心十分纠结。

  向左是拥挤,向右是顺通;向左是炎热,向右是清凉;向左是文明,向右是素质低的表现……汗从我的头部顺流而下,经过脖子,浸湿衣物,近一年以来,老师无数次的教育在耳边响起,近一个月来,班级同学不断地互相监督,自我反思,向榜样学习,杜绝不文明现象……“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看不见的地方体现的才是一个人真正的素养!”朱氏名言,终于清晰地回荡在我的耳边,我坚定了信念,不再犹豫,任阳光暴晒,任汗水横流,因为我要做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以后我不会再纠结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不从自私处出发,凡事要从素质,从修养出发,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真正体现自己的\'修养。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4

  1. 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勾勒得一览无遗,人物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

  2. 内容 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体联系不够密切。

  3. 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人物缺乏鲜明的个性特征。

  4. 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

  5. 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

  6. 与时代气息不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

  7. 主题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

  8. 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

  9. 主题直接凸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

  10. 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

  11.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

  12.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

  13. 虽有中心主题,但表达不够充分有力,言而不实,

  14. 表达不清晰,说服力不强。

  15. 主题不够严肃,思想之中尚有糟粕。

  16. 情节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

  17. 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18. 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19. 情节发展较平缓,缺乏一定的起落性。

  20. 情节变化平淡无奇,缺乏新意。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5

  细节总是藏于生活中,它无处不在,伸出手,捡起垃圾是修养,为他人开下门是修养,友好的打声招呼也是修养……而这些修养往往藏于细节之中。

  夏季是一个挥洒汗水的季节,我们在操场上尽情的书写着青春。云朵将阳光均匀的抹在树叶上,树叶显得格外葱绿。操场边,茉莉似云朵般,掉落在绿草丛间,绿白相映成趣。此时,汗水爬满了我的脸庞,我只想找到那清凉的水源,这份渴望,一路将我拽到了水池边。

  我将水龙头调到最大,双手被清凉的水湿润着,水扑上脸颊,眯起眼睛,感觉自己似乎变成了一条鱼,在溪流中穿梭。见洗手液离我不远,便抛下哗哗的水龙头径直去拿洗手液,洗手,任水哗哗流淌……

  这是一个月前的我。

  而今,再次来到水池边,我会先将跳绳放在一边,做好准备后再打开水龙头,并将水流缩小至一半,才开始洗手。需要用洗手液时,先关掉水龙头,等双手搓差不多时,重新打开水龙头,将泡泡冲洗干净。

  修养藏于细节中,不过是一次普通的洗手,我们每人每天都要做无数次的动作,却展示了个体之间的差距。一个月的主题活动,自我感觉,我的修养明显得到了提升,我会把所学所得运用到了生活实际中,不是停留在嘴上、笔上……

  小事见性情,细节见修养;说到不如做到,学以致用才叫好!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6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品社课——日本大地震时的国民素质。结合这段时间媒体上对日本大地震的报道,让我想到了许多:

  在大地震中,手机和固定电话都不能使用了,人们只能到公共电话亭去打电话。即使是在灾难面前,日本人仍井然有序地排队打电话,整个过程中没有争抢,也没有人插队,大家都自觉地遵守秩序。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在我们的国家,我们将如何反应呢?联想到这次抢购食盐事件,一个谣言就可以让我们惊慌失措,无序争抢,让我不禁十分羞愧。

  在大地震中,许多人都跑到了地震避难所里,有许多人被迫坐在楼梯上。他们自动地坐在楼梯的两边,留出中间的通道让行人通过。这又让我联想到了我去考四星口语时的经历。那时,等候孩子的家长三三两两地坐在楼梯上,并且是想坐哪儿就坐哪儿,毫无秩序,我们下楼梯时,只能在人群中穿梭,十分不方便。这又让我感到羞愧难当。

  虽然这次地震的规模十分巨大,达到了9、0级,但人们在面临地震发生时,并没有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这与他们平常的防震演练息息相关。那里的学校每月都会进行几次地震逃生演练,地震真正发生时,人们只要把地震当作一次普通的演练,就可以安然逃生了。每个学校的体育馆就是大家的避难所。但我们中国只有很少的学校进行过防灾演练,更不要谈专门的避难场所了。

  这次日本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加强素质教育,从小养成“与人方便”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加强防灾减灾的演练,要防患于未然。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7

有关修养的作文800字 有关修养的精选作文09-14

有关文化修养的作文09-13

有关修养的作文(6篇)09-15

有关修养的作文6篇09-14

品德修养作文12-23

有关个人修养的作文12-17

有关修养的作文素材6篇06-15

有关修养作文初中5篇01-05

品德修养的初中作文10-16

修养的作文(15篇)10-13

  以上为做一位有修养的人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做一位有修养的人》全文内容,如《做一位有修养的人》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做一位有修养的人》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做一位有修养的人》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