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文化作文 > 家风 > 家风家训作品图

家风家训作品图

时间:2023-02-15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1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语说得好:无规距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风!

  家风就是家规,是一家子的风气,这家风一旦败坏,这家人的思想品德也会跟着坏,这一家就再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后代了。这个坏名声会一下子在街坊邻居间传开,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没有人和这家人交往,这时候再想改,就改不过来了。可以说家风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它是一个无形的概念,却能让这家的子孙后代延续得更长,让他们走得更远!

  我家的家风是“孝”,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父母一直告诫我: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这些家训,是从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下一代牢记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影响周围的人,让他们也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古人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有家规,有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规,有家训,有家风的家庭,属于王侯将相之家。

  我希望这种家训,家规,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目标:和谐、文明、健康、富有。

  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以上为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2

  家风,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

  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它是思想、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如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家是成长的第一空间,在孩子身上处处会烙有家风的印记。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

  以上为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3

  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是用来衡量自家人的道德水准,如同毛巾一样普通,又像水一样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一个家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

  家风有很多种,比如不怕吃苦、勤劳、孝敬父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珍爱时间、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这些都是家风的一种表现方式。

  俗话说:小小的树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阳光的照射下,春风地抚摸下,才能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那么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龙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训。并且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向来重视家庭的教育,而家风家训更为重要。

  记得在小时候,我在做作业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欢笑声,就想着一定是小伙伴们在外面玩游戏,于是我的心一点都静不下来,就想着要快点写完作业,和同学们去玩,我越想越激动,索性就不想写了。

  这时,爷爷走了过来,他摸着我的头,对我说:桃子啊,写作业呢,就要认真写,玩的时候就不要有什么顾虑,放开的玩,现在你既然在写作业,就不应该管别人在干什么,不要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要心静。以后长大了也是一样,不管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上,都要认真工作,仔细思考,要懂事,要礼貌待人……

  妈妈告诉我,要学会自理,不要老是依靠长辈,他们虽然是我的避风港,但不会永远的陪在我身边,以后还是要靠我自己才能生活下去。和以前相比,我们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倍,你妈妈我七岁就会帮你外婆干活,你爸爸更加,你奶奶爷爷白天出去干活,就留你爸爸和你姑姑在家,留几个饼什么的就走了,旁晚才回来,你姑姑还小,所以干活什么的就是你爸爸一个人做。

  所以要靠自己,要会自理。

  奶奶对我说,做人要勤劳善良。就像我们常说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你付出了汗水,才可能会有所收获,如果你不付出汗水是不可能有收获的。奶奶也说:“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你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人与人之间就会有一种融洽快乐的氛围。

  所以说,好的家风就像一所好的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的教诲,热情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的关系。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希望家家户户都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家风,让家风助我们学会做人,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风气。

  以上为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春雨,它滋润万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最近,“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要说起家风,我家也有很多家风呢!

  比如,每天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吃饭时不能说不吃或不想吃什么菜,不剩饭,不浪费;尊老爱幼,不能顶撞父母,从小养成懂礼貌的好孩子;不说谎话、不爱占小便宜,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姥姥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姥姥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姥姥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

  很多名人都有家风家训,我们家虽不是名人家庭,但是也是很重视家风的。除以上这些家风外,还有爸爸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百孝顺为先。

  从小爸爸妈妈就教我要有孝心,要尊老爱幼,他们自己也在身体力行我们中华民族这一传统美德—孝道。我们家是个大家庭,姥姥和姥爷与我们一起吃住,十年来一直其乐融融。记得又一次,姥爷买了一包油炸辣椒。吃饭时姥爷给爸爸碗里夹了一块。爸爸尝了尝随口说了一句“挺好吃”,谁曾想,姥爷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第二天去批发部给爸爸批发了一大袋子。弄得爸爸哭笑不得,只好每天咬牙往完吃。这一吃就是好几个月,吃的爸爸直上火。每次家里有重大事项需要讨论,开始大家叽叽喳喳发表意见,实在不能统一,最后大多是听姥姥姥爷的,用爸爸说,这就叫百孝顺为先。

  现在,我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树立优良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传递“正能量”,让我们的社会风气变得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以上为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5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训,家有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以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每一个成功人士的家庭都保有一个优良的家风。

  我的家是一个普通家庭,但也一直保持着一个优良的家风——百善孝为先。

  从小,爸爸就教育我要孝敬长辈、孝敬父母。它不仅仅只是语言与教育,更是言传身教的用实际行动去做的。

  爸爸出生在陕西农村,爷爷在爸爸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了奶奶。奶奶已经67岁了,先天眼睛就不好,2米以外的物体几乎都是看不太清楚的。听爸爸说,他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为了读这个大学,爷爷奶奶付出了很多。爸爸一直想接奶奶过来住,享享清福,可奶奶舍不得故乡,爸爸只能逢年过节或是休年假的时候,去探望奶奶了。

  每到年前,爸爸早早的请好了假,兴高采烈地带着我们一家飞往陕西。回到家中,他会牵着奶奶的手坐在床边说话拉家常;早上早早的起床去买菜,细心地准备一日三餐;带着奶奶去县城逛庙会、买新衣服,让奶奶休息休息,享享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临睡前,父亲总会端上一盆热水,让奶奶泡泡脚,这时候的奶奶脸上总是挂着幸福的微笑。只有临走的那一晚,我看见奶奶红了眼睛,爸爸眼角隐藏的泪,我知道那是不舍的亲情和爸爸不能一直在身边尽孝的心疼与愧疚。爸爸用他自己的行动一直感染着我,感染着这个家庭。爸爸多年来坚持每天晚上给奶奶打电话,他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和奶奶打电话聊聊天,她不会太孤单。”

  这就是亲情和爱,这就是孝道。“树欲静而风又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人活在世,要记住:百善孝为先。

  以上为家风家训作品图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家风家训作品图》全文内容,如《家风家训作品图》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家风家训作品图》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家风家训作品图》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