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26大中小
当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被问到如何界定一个家风故事?许多人可能会回答:严明公正、勤奋进取或是乐于助人,但我认为,在描述这个标准时,最好的例子就是我的父亲——一位具有模范品质的人。他总是以身作则,教导我要诚实守信、尊重长辈,并且不浪费时间。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智慧和坚韧精神,不仅体现在他的行动上,更深入骨髓的融入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从不抱怨、沉溺于自己的利益和喜好,而是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激励着我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追求卓越。他是我在成长过程中的导师,他的言行影响了我的思想观念,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独立自主和有责任感的人。
我记得有一次,家里发生了一次经济危机,我和父母决定开源节流,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为了省钱,爸爸提议在家烹饪食物,而不是外出就餐或购买外卖。他说:“如果你选择出去吃饭,那么你就把钱花在真正值得的东西上,比如学习和工作上。”当时,我对此感到有些不安,因为我知道这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挑战。然而,我的父亲并没有退缩,反而鼓励我去尝试这种做法。我们一起做了一些简单的菜肴,甚至自给自足,而且很快就找到了替代品,没有浪费任何东西。
此外,他也很注重教育,经常跟我分享他的知识和见解,让我了解生活的各个方面。他经常说:“做人要实事求是,做事要有耐心。”这让我明白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告诉我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它们。他的教诲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成为了我人生的指导方针。
总的来说,我的家风故事是由我的父亲塑造出来的,他让我学会了尊重他人,珍惜资源,同时也教会我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每当我想起这些事情,我都会感到无比骄傲和感激。我非常幸运能有这样一个深爱我的父亲,他的言传身教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我希望将来我也能成为一个有良好家风的人,为家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人无信而不立”,这句话在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诚信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本条件。我的表叔今年30岁,而我的曾祖母——也就是表叔的母亲,今年已经有95岁了。曾祖母如今视力衰退,也患有老年痴呆症无法自理。
为了更好地照顾曾祖母,曾祖母的儿子们轮流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和吃饭。然而,由于曾祖母的老年痴呆症让她变得越来越依赖他人,她的儿子们都对她充满了怨恨。因此,每次轮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只是草草地完成了任务。
但是,世间并没有秘密可言。这件事很快就在表叔那里传开了。表叔一听就火了,他立刻把他的弟弟们训斥了一顿,并且开车去了曾祖母的家,为她准备晚餐,然后给她铺好床和盖上棉被。当他看到曾祖母入睡后,他才离开了,就这样持续了好几年。
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曾祖母因为行动不便,也没有钱贴春联。这时候,表叔拿起了春联给曾祖母家门贴上了。这就是我们家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我的父母都是七十年代的中专生,我的爷爷奶奶则是四十年代的农民。自从我懂事开始,我听的最多的话是:做人要勤俭节约,以人为善,礼貌待人,诚实守信。特别是在我做错事时,爷爷最喜欢给我上政治课,奶奶则说了又说,我有时烦起来会来一次反抗式的大喊:“拜托,奶奶同志,您已经讲了N次了,我的耳朵都长了啊……”,可是奶奶似乎没听到我的反抗,还继续说:“你这孩子啊,要懂礼貌,刚客人来了都不懂得打个招呼……”。“……我似乎对这样的教育已经习以为常了,这应该说是我这个家的家风吧。
从我记事起,我的家经常有客人,长辈们从来都是笑容满面地招待客人,把最好的东西拿给客人吃,最后客人走了才轮到我们这些孩子的份,我们从不敢吭声,客人们总会表扬我们:”你们家的孩子真懂事啊”,但是我调皮的\'个性,有很多时候也会招来长辈的不满……有一年的春节,我把家族要请叔公的盐鸡偷吃了一半,把鸡翻过身,当叔公吃时才发现,过后爷爷狠狠地批评了我,要我半蹲一个小时记住这次教训。
在我的家里,最勤俭节约的人是奶奶了。奶奶每天天没亮就起床做家务,等我们要上学时,奶奶已经出门去买菜了,每次家里有剩菜剩饭,奶奶从不倒掉,而是自己吃了。爸爸担心她胃不好,不让奶奶吃剩的食物,奶奶只好偷偷地吃了。有一次,我刚放学回家,发现家里来了三只小鸡,原来是奶奶为剩菜剩饭找到好的“去处”了……哈哈,这真是两全其美呀!
要说诚实守信,那就要属我的老爸了。有一回,老爸心血来潮,向村委会承包了1000棵荔枝树,合同承诺收成时付给村委两万元,没想到那年刚好碰到强台风,1000棵荔枝总的收成不过两千多,很多好朋友都说情有可原,劝老爸向村委提意见……结果老爸向舅妈借了钱毫不犹豫的把两万付给村委,老爸过后说“我的固执,是因为我的父亲从小对我说:做人要诚实守信。我没有预测好,只能自己负责呀!”
家风是雨,孩子是苗,这样的家风让我受益匪浅啊!
“家风”是一种家族的道德准则,千百年来,每一代都有其独特的家风,有的甚至把自家的良好传统固化为口耳相传的家训和家规。我家也是如此,我们家庭的家风则是“勤奋好学、严格自律”。
说起来我家的家风,可以追溯到我们家庭的远祖。当时,祖奶奶还是个娇嫩的小女孩,经常会奶声奶气的对我讲故事。然而,我知道这些故事并非出自她的本意,而是在她成年后,通过父亲和祖父讲述给我听的。
尽管祖奶奶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却能认识许多字,并且记忆力超群。这是因为她曾经在家里自学识字课程,同时,祖奶奶也非常热爱阅读,经常翻阅课本来学习新的知识。
到了我家,我也开始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会用日程表记录每天的学习计划,并且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最重要的是,我坚持每天至少阅读一个小时的书籍。
这些年来,我们的家庭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严格自律”的家风。这个家风不仅影响了我的学习态度,也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充满了和谐与快乐,因为我们明白,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在生活中不断进步;只有严格自律,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家风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它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对于我们来说,保持良好的家风,就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保护和提升。因此,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我们家的家风,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股正能量。
每一个人心中总会有几条必须铭记在心的家庭传统,就像我一样,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家风。
我的家风包括了节约和尊老爱幼两大特点。这两个美德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实践它。
在家里,我和我的弟弟已经形成了“节能”的家庭习惯。我记得小时候每次从卫生间出来,都会自觉地把灯光关闭,以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洗手时,我们会用小水流轻轻冲洗,以节省水资源;而且,奶奶和妈妈还经常把买回的洗衣用品重复使用,既环保又节约。
我也一直牢记着“孝顺”这一原则,特别是在家里。每当过年过节或者长辈们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去看望他们,并一起参加各种亲戚朋友的聚会,以此来表达对他们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尽管这些事情很平凡,但我认为这些都是对家族和谐,以及对老人尊严的维护,这是我们家的家风。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们也需要遵守家庭的家规,比如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在餐厅里浪费食物,以及按时回家等。只有当每个人都遵循自己的家规,家庭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总的来说,我家的家风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通过一系列的小细节体现出来的。我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中实践这些优秀的传统价值观,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我的小家庭,正如一位严肃而细心的导师,时刻告诫我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公民。这个“导师”便是家风,它是那套规定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依据。
在我读书写字时,我的母亲会教我要迅速完成作业,并且不要急于做其他事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通常是饭前就完成了作业,之后便有足够的时间来享受阅读或绘画的乐趣。我也渐渐养成了勤快做事的好习惯,家里变得干净有序,从不因不小心留下的水渍而影响美观。
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用清水洗脸,并且要记得擦干双手。她的话言仿佛一条条清晰的道路指引我们走向清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当母亲拖地时,我们会随着她一起帮助清理鞋子上的尘土,避免它们留在已经被拖过的地面。这使得我们在行走过程中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也让我们的房间更加清新舒适。
此外,母亲还会教导我们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不要把食物放在桌子上,同时也不要在床上铺毛巾或枕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要求,其实都是我们在学习如何照顾自己,爱护自己的方式。
最后,母亲也会教导我们要讲究个人卫生。她在说话和告诉我们注意事项时,都会强调要做好口腔卫生,以保证口气清新;并告诉我们应该定期更换衣物,让衣物保持洁净。
正是在这套严谨的家规中,我们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而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稳重的人。我们的家庭因此变得更加和谐美满,而我们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成长。
一位编辑找到了我,问我:“这是您的笔名吗?”还有一位朋友忍不住想要知道我是如何取得如此独特的名字的?实际上,我的名字并非笔名,而是爷爷亲自给我取的。
爷爷在解放初曾经担任我们县修造厂的厂长,在改革开放之初,他还曾为我们县成立了国营的船舶公司。因此,按道理说,我父亲也应该能胜任公司的任何职位,但是,爷爷并没有去找人际关系,也没有花过多心思去考虑如何分配父亲的工作,而是选择让他到一艘小木船上做一个普通员工。多年下来,父亲一直在这艘船的一头从事驾驶工作,一边照料家庭,这就是他的职业生涯。
然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哥哥出生了,爷爷为了让哥哥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决定给他取名叫“正志”。这个名称寓意着他要成为正直、正直的人,以此激励他的后代。最后,他们的两个名字合在一起形成了“志气”,也就是说,他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要有正直正气的精神品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刚毅的气质,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取东西。
这件事展示了爷爷的性格特点,我清晰地记得,当我四岁时,有一次我家附近的公路上发生了一场车祸,运西瓜的货车翻到了路边,西瓜堆积如山。街坊邻居们立刻忙碌起来,大喊大叫:“这里有免费的西瓜吃!”,看到大家纷纷前来搬运西瓜,我又开始渴望自己也能帮他们搬运一些。
可是,哥哥不愿意去帮忙,只是冷静地说:“好吧,我们一起拿几个。”爷爷生气了,大声吼道:“我看今天谁敢去!”这一幕让我和哥哥至今难忘。爷爷的话像杨震的“四知”一样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我一直记得,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上,我都从未想过为自己多付出一点。
有时候,我会把关于我的名字来历的事情告诉别人,那并不是为了炫耀或者标榜,我只是出于一种本能反应,那就是在提醒自己要保持正直正气,也要记住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今天,我说说我们家的家风,那就是不要招风惹事,别出去打人,要孝顺父母,要以身作则传递这种好的风气,做人要诚实厚道,要认清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做事勤勤恳恳,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去面对眼前的困难,待人有礼貌,这是我的家风。
家风是很重要,要做个好心人的`准则牢记在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我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优秀,我一定会努力加油。
我们的家庭是一个拥有深深家风的家庭,那就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诚实守信、宽容大度。这些家风都是从一代代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是我们家族精神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顺老人是我们家的家风。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外,我们都对长辈有着深深的尊敬和爱护,会耐心听他们的教诲,做他们的依靠。同时,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去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让他们晚年生活无忧无虑。
我们家还有勤俭持家的家风。我们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我们学会了节约,不再浪费,用实际行动去维护这个家的经济基础。这种家风让我们在物质上得到了保障,也能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诚实守信也是我们家的重要家风。我们家人人都明白,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我们会在生活中始终坚持诚信,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对待同事,我们都尽心尽力地去履行自己的承诺。
我们家还有宽容大度的家风。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我们都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而是能理解和接纳他人。我们会用我们的宽容和大度去化解人际矛盾,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美满。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整体风气。因此,我们要坚持并传承这些家风,让它成为我们家族的骄傲,成为社会的正能量。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也有一股独特的风气——尊老爱幼。这股风气就像是一股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田。在这股风气的影响下,我们互相尊重、关心和爱护,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我们家也有自己的家风,那就是勤劳节俭。这些家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体现。比如,我们都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节约,尽量减少浪费。我们也知道,“只有勤奋工作,才能获得财富”,所以我们总是积极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希望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回报。
除此之外,我们还提倡“自立”。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独立生活,而是鼓励我们自主地解决问题,自我发展。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最后,我们坚持“守信”。这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一种承诺,更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尊重。我们需要对朋友、家人以及社会展现出诚实、守信的态度,因为这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
总的来说,家风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一个家庭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好的家风能让我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从而实现我们的幸福家庭目标:和谐、文明、富有、健康。
我的曾祖父是一位退休的中学教师,今年他已经八十岁了。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但眼神却炯炯有神,待人和气,性格热心肠。每当大家谈论起他时,他总是一脸的笑脸,无论是对待家人、邻居还是同事、学生,他总是表现出无比的热情。
他的孙子是我的父亲,一位大学教授。虽然他在课堂上的讲解很好,但他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并且他还积极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他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助人为乐的事情,如资助贫困生、为他人指导编程等。
我本人也是一名热心的好少年。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希望工程-出彩讲堂”乡村公益活动,前往河北省滦平县的一个偏远村庄。那里的孩子们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一起背诵古诗,一起爬山采摘,一起去看望孤独的老人们。我把许多珍贵的书籍、笔记本、彩笔、玩具、棉手套等送给他们,我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笑容,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温暖和喜悦。
我家并不富裕,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金钱来做慈善。但是我的父亲教导我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对他人的善意是一种付出,是对生活的热爱,是我们能够互相理解和支持的基础。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陈阿毛这样的普通人正在默默做好事,他们的善良让我们深感敬佩。
我们在语文课上学过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一个小小的善行都可以带来美好的影响。即使是在平淡无奇的日子里,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传递爱和关怀,帮助他人。这就是我家的家风故事。
我的祖先是老师,在父亲面前他是严肃又充满智慧的角色,他对孩子的教育始终用传统的方式:尊重、诚实、善良,这就是他的家教原则。
在我所处的小学阶段,父亲要求我在犯错后,以诚恳的方式向父母解释事情的经过,并勇于承担责任。同时,他会告诉我,即使偶尔犯错也不应受到过分严厉的惩罚。因此,尽管在年幼时我也曾因冲动而闯过祸,但只要我敢于面对错误并及时纠正,就无须承担任何后果。
有一回在学校,我和同学发生争执,竟动手打了一位女生。放学时因为害怕责备,我没有告诉父亲这件事。回到家中,父亲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找到了我,严肃地对我进行了教训。我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得到了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然而,这次惩罚并没有以往那样沉重,反而变得更加严厉。我清楚这是因为我在自己的行为中违反了诚实的原则。
尽孝顺长辈也是我家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今年春天,爷爷生病了,需要做手术,也需要有人照顾。爸爸放下手中的工作,日夜守护在爷爷的病床前。母亲也在家里全心全意地照顾着爷爷,她担心爷爷不能适应外面的食物,所以特地带弟弟给爷爷做了营养餐,然后再亲自送去医院。
每当我有机会,我都会去医院看望爷爷,陪伴他聊天,让他的心情变好一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爷爷的病情逐渐好转。
此外,我家还强调乐于助人的品质。有一次,弟弟还小,我和妈妈推着婴儿车带弟弟去公园玩耍。路上遇到一位老奶奶,她想要把电动车停到地下室里,但是门太窄了,她进不去。看到老奶奶的困境,妈妈让我看着弟弟,她去帮老奶奶把车子推进门里。老奶奶连连道谢,妈妈微笑着回答:“不用谢。”
作为一个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我的家风包含了诸如尊重他人、诚实、乐于助人等核心价值观。我相信,只有每个人都尊重他人,才能构建一个和谐、团结的社会。而只有每个人诚实待人,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公平的社会。同时,每个人也都应该学会分享,这样才能使世界更加美好。最后,每个家庭都应该热爱生活,因为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精神的满足。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而我家里也有,它叫做“勇于尝试,坚持不懈”。我家没有明文规定做什么事需要什么家风,但是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毅力,不断尝试,直到找到正确的方法。就拿我和爸爸妈妈学习游泳来说吧,刚开始时,我对水感到恐惧,担心自己会淹死。但我知道,只有勇敢尝试,才能克服恐惧,才能学会游泳。
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下水游泳的时候。我站在泳池边上,心里充满了紧张和恐惧。我想,“我会不会淹死?”我想,“我能学会游泳吗?”我甚至想,“我要不要告诉爸爸妈妈呢?”当我看到爸爸鼓励的眼神时,我鼓起勇气,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游泳之旅。
开始时,我发现自己的动作并不熟练,有时候会沉到水底,呼吸也跟不上节奏。然而,我没有放弃,我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改进,终于,我可以自由地在水面上漂浮了。我也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和手势,游泳变得越来越流畅。
这是我家的家风,也是一种对我影响深远的力量。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不怕失败,坚持到底。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这样的家风,就能在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家有家规,校有校训嘛!”这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但是有些人仍然会质疑,“家风是什么呢?”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我们家的家风是和谐。”今天,我就要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家的家风。
过年的时候,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早上,妈妈用闹钟把我从梦乡里唤醒,我迷迷糊糊地洗脸、吃早餐,然后被妈妈喊起床。之后,全家人都分工合作,男的女的都忙忙碌碌。我是叠被子、扫地、拖地、抹桌子、洗碗等等。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挺乐意,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感觉累极了。正好,也就到了中午,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午餐,让我把餐具准备好,然后叫全家一起来吃午饭。我在这一天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心里充满了疲惫感,而妈妈看到我这样的状态,温和而又坚定地说:“爸爸妈妈为了家庭日夜辛劳,回到家还要照顾孩子们,你应该学会心疼他们,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帮忙收拾房间,帮着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做一个受到别人喜爱的人。”妈妈还没说完,我立刻低下头去,害羞得满脸通红。
晚上,爸爸耐心地给我讲述了一些道理,告诉我家风不在于严厉不严厉,而在于是否真心爱护家人。通过这次亲身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了父母对我无私的付出和无尽的关爱,更加明白我们应该珍惜这份温暖,为他人做出贡献。
提起家风,有个老人让我非常尊敬,那就是我亲爱的外婆。她的脸型并不出众,体型也不高大,却成为了我家的勤劳楷模。
外婆非常勤劳,每天天没亮,她就已经起床忙碌起来,然后就开始了一整天的工作。洗衣做饭,这都是常事,但她从未抱怨过累,反而总是笑容满面地去做。外婆的眼睛像两颗闪亮的钻石,无论哪里都有她的存在,不容许任何脏乱的出现。一旦发现地板脏了,她就会立即起身打扫;如果发现衣服脏了,她总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们清洗干净。
外婆还是个非常节俭的人,她会在洗衣机中重复使用最后几次的出水,把每次使用的水都装到一个大的水桶里,用于冲洗厕所和拖地。当我在洗手时,不小心开了大水龙头,她总会适时地提醒我注意节约用水,直到我认识到这个错误才停止。
我的外婆更是遵循中华五千年的美德——勤俭。她在我的身上看到了这样的美德。
“哪个国家没有法律?哪个家庭没有规矩?”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基本要素,一个良好的家风家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的成长之路。其中,“耕读世业,勤俭持家”更是老一辈人总结出来的养家立业之道。
在我的家族中,父亲总是教导我们要先做人再做事,他常说:“劳作乃生存的根本,读书则是升迁的途径。世业就是要学会继承家族事业,要有知识储备,才能做好自己的岗位。”这种观念深入人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对于“勤俭持家”,我们家族的理解更为深刻。我认为,勤劳并不只是简单的付出劳动,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生活态度,养成勤劳的习惯,同时还要懂得节俭,只有这样,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对待生活,我们家人推崇“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现在的社会物质丰富,生活水平提高,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艰难岁月,我们要珍惜每一份粮食,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浪费而让自己陷入困境。因此,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应该秉承“耕读世业,勤俭持家”的理念,让它成为我们共同的行为准则。
在乡下,每当五月丰收时,田野上金黄一片,路旁的麦穗如雨般洒落。这时候,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去捡麦穗,这便是我们家族的传统——“丢麦子”。这个时候,我也常随奶奶一起捡麦子。通过这样的经历,我真正理解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尽管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我们也不能忘却自己的根源,不能浪费资源,要珍惜每一颗粮食,以此为荣。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我们家族一直秉持着这一观点,希望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的同时,也能传承家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