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1
近些年来,对压岁钱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其一,压岁钱数量不断攀升,加重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其二,孩子们常常不能把压岁钱用到正道上。其三,压岁钱有时成为一种变相的送礼、贿赂。这些批评很对,但是,如果因此倡导移风易俗、取消压岁钱,却也未必是正确的选择。
压岁钱是一种民俗,它能够在岁月的长河中积淀下来,按照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的分析,一种习俗之所以存在,肯定是因其承担着某种社会功能。
压岁钱承担了什么社会功能?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族生活为基本模式的传统社会里,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家长们平时都很威严。只是到了春节,在喜庆的氛围里,小辈们给长辈们行磕头礼,表示对尊长的敬重与祝福,长辈们则发给小辈们或多或少的压岁钱,表示对小辈们的关心和爱护。压岁钱的施与取,像是一出热热闹闹的戏,既表达了共度佳节、喜庆热闹的意思,也体现了“父慈子孝”、“尊尊亲亲”的传统伦理,是对家族血缘关系的确认和对传统伦理的强调。
压岁钱的民俗世代留传,不管是豪门大户还是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借此民俗长幼同乐,现在有什么理由让这种民俗消亡呢?每个民族都有如何对待传统民俗的问题。美国的历史只有几百年,所以他们像爱护眼珠一样爱护自己的历史传统,如他们最重要的节日――感恩节。日本人一年里要过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日本的大多数孩子都要行隆重的成年礼。这些节日、礼俗大多数都是由中国传过去的,可是在它们的发源地却早已不存在了。
传统民俗中的大多数都是好的,我们应该珍惜,因为它们代表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一旦失去,就难于恢复。像北京、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市民多半是外来的移民,所以当地的老风俗几乎已经荡然无存了。在北京,过春节跟平时没有两样,腊八节、端午节、重阳节很少有人想得起来。可以说现代人生活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而精神生活却相对贫乏的状态,很少有什么传统的、公众的习俗让我们产生一种与历史、与民族文化血脉相联的感觉了。传统风俗、礼仪的丧失,背后潜藏的是传统的\'人情、伦理的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觉察到,我们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感情日益淡漠、社会纽带逐渐松弛。想想看,为什么韩剧会在中国风靡一时?难道不是因为其中浓浓的人情味打动了我们?韩剧中的家长威风、磕头礼等并不好,但我们社会本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优良的伦理秩序,却是我们万万不能舍弃的。
诚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有时迫不得已要告别一些风俗习惯,比如说在大城市里禁放烟花炮竹,那是因为在拥挤的城市里这种民俗确实存在危险性。可是压岁钱不同于炮竹,压岁钱本身并没有危害性。有的人借压岁钱显示财大气粗,有的家长对孩子用压岁钱不加引导,大人们的崇富心理使孩子借压岁钱攀比,这是一些人把这种传统习俗用歪了,违背了这种风俗本来的意蕴。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2
博饼是中秋时节闽南民间的一种习俗。俗话说:“博饼靠运气。”博饼时总是有喜有忧,谁也怨不得谁。今天,我们班也举行了这个“盛典”,各路“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博饼“盛典”已经拉开了序幕。走,咱们瞧瞧去。
“呀!”“哇!”“耶!”惊奇欣喜的尖叫声从教室中阵阵传出。照往常经验,无疑是“状元”诞生了。究竟花落谁家呢?我循声走了过去,原来是燕子。只见她小心翼翼地拿起“小豆子”,先吹一吹,再扇一扇,口中念念有词:“南无阿弥陀佛……”她身旁的人发出嘶哑的喊声:“没有!没有……”“啊!是‘状元’!”她惊奇地叫着。旁边的人说:“别叫了,肯定是我们叫了她才中的。”又轮到燕子了,她故技重演,可还是中了“状元”,连中了三个“状元”。我顿时心生羡慕之情,夹杂着一丝嫉妒,毕竟我们每个孩子都很好胜。燕子带着自我陶醉的口吻说:“真是没想到呀!手气不赖!咦,你中头彩了吗?”被她这么一问,我一下子哑口无言。“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说出来听听,我也好帮你。”我稍微犹豫了一下。她瞪着大眼睛,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着说:“如果有难言之隐,我也不为难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接下去好运伴随你!”我连声说:“谢谢你的好意,我也要去玩了.尽尽兴。”于是,我悠悠然回到我们的小组。“唉!”谁在叹气呢?是“黄瓜”,看来此人一无所获。我意味深长地说:“加油!哪儿摔倒,哪儿爬起来。”“黄瓜”故作镇静地说:“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我看得出,她心里有些伤感。虽然她面带笑容,可每一回轮到她博饼时,她都十分紧张。她又甩了一次,是“一秀”。“耶!”只是“一秀”也把她乐成这样。我知道,第一次中奖都会很开心。该我上场了,我一把抓起甩子,在碗中一掷,发出了“叮当叮当”清脆悦耳的声音,真是掷地有声!如果没中,我会揪心的,岂料是梦寐以求的“状元”!心中一阵窃喜,一马当先,技压群雄,不亦乐乎。“小鸡”愁眉苦脸的,可还是不甘示弱,嘴里喃喃地说:“爱拼才会赢!”随着抓起甩子,扔了过去。“呀!”甩子掉了,她失去了一次珍贵的机会,一定受到很大的打击。我轻声安慰她:“信心不可失。”她愤愤不平地说:“我还会重振雄风!”听君此言,我倍感欣慰。我们在嬉戏中度过了这热热闹闹的下午。
无论是“一秀”还是“状元”,或多或少总会博到的。博饼只是一种娱乐,不管是输是赢,同学之间还是要以和为贵。你说呢?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3
杀年猪是我们当地的一种民间风俗,在农村吃年猪饭相当于过年的预演,亲戚间相互请吃杀猪饭,主要是为了加强联络感情、也是一种表示庆贺,下面我们就带大家去看看这个喜庆的民间节日。
每到这样的杀年猪季节,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你走进村寨,都会受到热情的邀请。在杀年猪时,只要主刀者一声令下,所有人便全力以赴奔赴猪圈,将选好的猪团团围住,这时大家七手八脚,拽耳朵的拽耳朵,拽腿的拽腿,共同用力将猪按倒,把猪的四腿绑到一起,然后将一个木头杠子插在四腿中间,大家齐心合力放到架起的案板或桌子上,杀猪是个技术活,主刀者凭经验和感觉,要一刀毙命。猪停止呼吸后,开始不停地往猪身上浇开水,待把猪身上的毛都浇透后,开始开剥刮洗。在这样喜庆的杀猪客里,主人家都会把刚杀好的新鲜猪肉,分割切成小块,用焦炭烤熟后招待客人,客人们吃着美味可口的烤猪肉,互相劝着自酿的“苞谷酒”或是苦胆酒,真是犹如过大年一般。在年猪席上,都是一些用猪肉烹制出来的菜系,有酥肉、粉贞、猪血汤等等,都是一些可口的农家菜。按照习惯剩下的猪肉和肠肚,每家每户还要淹制一些腊肉、香肠以备来年食用。
虽然杀年猪只是一种民间风俗习惯,但它以成为农村中每家每户,一年到头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也是农民群众一年到头大丰收的重要标志。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4
朋友,您看过大秧歌吗?如果您正月十五能够到我们家乡做客,您一定会被那粗狂豪放的场面所吸引,在流连忘返中,说不定您也会情不自禁地加入这狂欢的行列,身不由己地扭起来。
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呜,唢呐响了起来,大街上一拨儿秧歌开始打圆场了。领头的是“沙公子”,他头戴小生帽,身穿鹤氅,手持大折扇。后面紧跟的是乔装打扮的大姑娘和小伙子。“七咚锵,七咚锵,七八弄咚锵……”随着这铿锵的锣鼓,秧歌队在“沙公子”的指挥下踏丁字,迈十字,彩绸飞舞,虎步生风,自然排成两行,穿花打场。看秧歌的人们见到这雄浑的气势自然却步。走场两圈后,只见“沙公子”跃步跳入场心,双手抱拳做个“罗圈揖”,唱个贺年的大喏,热闹的小戏便开始了。这时唢呐换调,锣鼓的韵律,也变得更加昂扬,一队队旱船如同在水上漂,手持“船桨”的老汉在前面像醉翁一样扭来舞去,那水灵灵的“姑娘”(大多男扮的)扭泥作态。正扭到高潮处,后面却冲出几个“刁老婆”。她们手拿棒椎,身穿青色布衫,耳朵上还挂着一红一绿的大辣椒,头上梳着“浓篱把”,脸上还有一个黄豆大的“黑痣”,黄脸朱唇,气势汹汹,大有“樟打鸳鸯”之势,三蹿两跳来到了旱船眼前,与“老汉”开始周旋。“棒”“桨”相撞,乒乒乓乓,丑脸相对互不相让,他们似撕似打,似挑似逗,似舞似扭,真叫人啼笑皆非。正在难解难分之时,高跷队冲了上来,这才冲散了这对丑冤家……
这一拨儿秧歌刚过,那一拨又接了上来。耍龙灯、舞狮子、天女散花;丰收锣鼓……满街的人目不暇接价震耳欲聋。人们沸腾了,拥着秧歌队说呀笑呀,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孩子骑在爸爸的脖子上追看秧歌队叫,儿女们搀着跟着秧歌队跑。人们忘记了寒冷。被这催人奋进的锣鼓带进春潮涌动的世界。
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还是请你亲自来看看我们家乡的大秧歌吧!亲眼瞧一瞧那如醉如狂的场面,亲耳听一听那昂扬的韵律……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5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月饼浓浓的香气伴着喜气洋洋的气氛,使人感到惬意极了。而也就在今天晚上,我也将同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外公和外婆一起,品尝美味的月饼,观赏今天的中秋之月。
我坐在房间里一边看电视,一边时不时地往窗外望去,看看他们来了没。过了一会儿舅舅和舅妈来了,外婆和妈妈就在厨房里开始演奏起“厨房交响乐”了。我立马放下遥控器,跑到厨房一看,啊!这么多我喜欢吃的菜呀!有美味的河鲫鱼;油光闪闪的红烧肉;煎得嫩嫩的小青菜……终于开饭了,我看着一桌美味的菜,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没等外婆说开饭了,我就已经狼吞虎咽地开始吃了。我们一家团团圆圆地吃完 饭后,最具有节日特色的点心来了,就是月饼。我们吃完月饼,我们送外公和外婆回家。
到了晚上,我们该走了,虽然没有跟他们一起看月亮,可是在回家的路上是会有的吧!果然,不出我所料,不仅有圆圆的月亮,还有用丝丝云层组成的水墨画。这景色让我想到一首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圆圆的明月不就像诗人所描绘的,一个巨大无比的玉盘吗?
中秋,是一个团圆的日子,比起那些流浪的人、在外工作不能团圆的人,我们一定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6
一年里,有许多节日要过,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等,可是在我的家乡,却有一个特殊的节日——枸杞节。
枸杞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药果,我的家乡就是世界闻名的枸杞之乡,据说已经有五百多年的栽培历史,这里盛产的红枸杞是世界上品质最好的,枸杞节也是因此而来。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枸杞采摘的旺季,鲜红的枸杞挂满了枝头,田野里散发着枸杞花果的怡人清香,这时你来到田间地头,到处可以听到杞农们的欢声笑语。红红火火的枸杞节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这盛大的节日。
首先是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有精彩的文艺演出,绚丽的焰火表演等。然后,从远方来参加节日的客人们可以到枸杞园里去体验采摘果实的快乐,去亲口品尝那鲜美的枸杞果,去欣赏那枸杞园的美丽风光。当然不止这些,由于枸杞的药用价值很大,所以现在已经有了很多的枸杞产品,比如吃的:枸杞干果、鲜果、枸杞糖、枸杞糕等;喝的:枸杞芽茶、枸杞果酒、枸杞咖啡、枸杞牛奶等,琳琅满目的枸杞商品会让你目不暇接,馋涎欲滴,一个枸杞商城,会让你转上大半天!火辣辣的天气,火辣辣的节日!
怎么样?暑假的时候,欢迎您也来到我的家乡,来参加盛大的枸杞节,来品尝我们的美味的枸杞果吧!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7
在我们家乡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活动——炼火,又称“踩火”。
一天晚上,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去看炼火,前来观看炼火的人,有来自浙江省电视台,金华、磐安电视台的记者,有来自各乡的广大村民,还有我的同学亲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炼火就要开始了,十一位男子汉赤膊上阵。他们先到小溪洗身子,大概是去邪吧!过了十几分钟,一位老爷爷把“圣水”吸进嘴巴里做了一个动作,然后把“圣水”吐进“圣火”里,老爷爷带领他们从东走到西,又从西走到东,又从北走到南,还从南走到北,绕了一个圈。炼火正式开始了,男子汉们接二连三地冲向“圣火”,赤膊、洗脚,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炭,那动作粗糙有力。好似驱赶妖魔鬼怪,祛瘟去邪,避祸消灾。
炼火一步一步推向高潮,短短地二三十分钟时间,就把一堆熊熊“圣火”炼平了。火焰熊熊升起,人们欢呼着,蹦跳着,这声音震耳欲聋,传遍了整个古老的村庄、传遍了整个磐安县城,传遍了大江南北。
炼火的场面刻在了人们的心理,据道家说“炼火”是修炼成“真果”的必经之途。含有“上刀山下火海,历尽千辛万苦,不畏艰险”之意。又有借助某种自然界的神秘力量去驱除一切妖魔鬼怪的企图。对民间来说则好愿之意。能保一方平安,所以炼火能千古流传。成为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民族文化。更为双峰乡质朴勤劳的人们增添了一份和谐的乐园。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8
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以上为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全文内容,如《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有关民俗作文汇总九篇作文》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