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文化作文 > 民俗 >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时间:2025-05-23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1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在野外住着毡房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用自酿的马奶酒招待客人呢?

  世界上还有几个民族是穿着大袍、腰带、靴子呢?

  传说在仕尔伯人游牧的地方,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纳德山。山顶终年积雪,云雾缭绕。泉水泛涌而成的山湖,清澈如镜,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住的地方。一天,一位年轻的猎人在山顶湖岸,忽然发现一群仙女在湖中嬉戏,那婀娜的身姿使猎人惊羡不已。于是猎人向其中一位仙女求爱,仙女答应了。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这就是蒙古人的祖先。

  蒙古族人天性豁达,平素喜欢吃手扒肉,烤羊肉,喜欢喝马奶酒。如果你到了他们那里,他们会热情地拿手扒肉和马奶酒来款待你。蒙古人的手扒肉和马奶酒可是天下无双呢!马奶酒盛产于七、八月份,那时姑娘们把马奶放在皮囊内封好,等待发酵。马奶经过六蒸六酿即为上品。手扒肉更是蒙古族人民的最爱,他们把肥嫩的小羊开膛破肚,去头蹄,切成大块大块的羊肉,煮熟了便上桌。可别小看了着手扒肉,它可是蒙古人招待贵客的招牌食品呢!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慕”是游戏、娱乐的意思。大型的那达慕要举行十几天,小型的也要五、六天。那达慕最重要的比赛项目无疑是摔跤,不过他们的摔跤可是不让抱腿的,哪个人如果膝盖以上部位着地就算输了。摔跤有个名字叫“搏克”,而参赛的摔跤手叫“搏克庆”,他们要穿好跤衣,才能比赛。摔跤还有一个有趣的规定,就是参赛人员的人数必须是2的多次方,由裁判编号后方可上场。那达慕其他比赛项目,像射箭、骑马也十分有名气。

  豁达豪迈的蒙古族,中华民族的骄傲。

  以上为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2

  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可能了解不多的民族——高山族。

  高山族的传统房屋主要居住在我国台湾省的中部山区和东部山区的纵谷平原及兰屿岛上。

  高山族的传统房屋一般用竹子和树枝做房屋的围墙,用木棍做主柱与横梁,以茅草搭建房屋。高山族喜欢一个同宗同住在一处,每一个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廊。未婚男子在公廊接受生活、生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婚后才可以离开。公廊建在村寨中央。公廊广场也是村里人活动的中心。

  高山族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歌舞繁荣的社会”。其杵舞和长发舞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杵舞源于舂谷劳动,参加者环绕大臼,边唱边杵击臼而舞。长发舞一般在月光下进行,跑跳到高潮时弯腰以发触地,舞姿优美,气氛激烈。

  我也非常喜欢唱歌跳舞,有几回梦里到了高山族,和高山族的人们一起唱啊,跳啊,高兴极了,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来到高山族。

  以上为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3

  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过春节的习俗,那就让我介绍我家是怎样过春节的吧!

  大年初一,我来到了外婆家。早晨,我一起床,吃完早饭,就准备上外公家拜年去。我穿好我的新衣裳,妈妈和妹妹也穿好了各自的新衣裳,准备上外公家去。马路上的汽车川流不息,鞭炮声一直在我的耳畔响起,我的脸上不知不觉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到了外公家,已是中午。一进门我们两兄妹就连忙说:新年好!”外公一听到这三个字,就高兴地摸了摸我们的头。接着外公就去烧饭了,我们也坐到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起电视来。不一会儿中饭就烧好了,我们吃完饭后,就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想着今天的春晚会有什么节目。到家后我们立刻打开了电视。今年春晚的内容可丰富了,有迎新年的唱歌跳舞、也有精彩又神奇的魔术。还有幽默滑稽的小品,使我看得如醉如痴,目不暇接。

  正在这时妈妈和外婆把年夜饭端到了桌子上,有鸡肉、牛排、鸭爪、芹菜、豆腐。我看到了菜后,我一个箭步走到餐桌前,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菜就被我们一扫而光了。

  吃完了年夜饭,我们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度过了美好的一夜,真希望每天都是过年。

  以上为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4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以上为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5

  我喜欢月圆的中秋,也喜欢粽子飘香的端午节,还有猜灯谜的元宵,但是我还是喜欢甜蜜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要来了,春节的前三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街上买年货,我们来到了超市,来到了买对联的地方,选啊选啊,我们选到了一副对联,上联:新春喜作金牛颂,下联是:旭日高照致富门,横批是:金牛纳门。妈妈选了一条大金鱼,我选了五个福字,买了满满的年货就开车回家了。

  我们回到家,开始大扫除,妹妹扫地,我拖地,妈妈抹着桌子,妹妹左扫扫右扫扫,前扫扫后扫扫扫,把垃圾扫得到处都是,妈妈告诉妹妹要把垃圾堆在一起。我拖地,好玩极了!我一边拖地一边唱歌,妈妈看见了,对我说要认真一点,我只好乖乖地扫地了。

  做完这些准备后,妈妈又忙着做年夜饭。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到了年夜饭的时候,好丰盛的年夜饭啊,有香气四溢的鱼,有稚嫩爽口的牛肉,有美味的三鲜汤……馋得我口水直流,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吃了起来,妈妈给我们倒满了饮料,我们吃着真开心啊!

  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春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

  以上为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6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象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踩高跷进村

  广西龙州县金龙地区的壮族村寨里,人们出门或进村都要踩着高跷行走。出门到村口。就把高跷挂在特定的钉子上,然后下地劳动或去其他地方。进村时就从钉上拿下高跷踩着,到家门口的石阶前跳下,再将高跷挂在门边,洗净手脚,方踏梯上楼。据说这是祖先传下的鞋,他们地处亚热带,常年多雨,道路泥泞行走不便,如带着泥脚进屋,实在不卫生,就发明了这种呈“非”字形的“高跷鞋”。

  社公祭

  是广西环江壮族每年夏历除夕祈求新的一年禾苗茁壮成长,祈求小孩不病和家畜肥壮无病的祭社仪式。

  以上为蒙古族的民俗民风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蒙古族的民俗民风》全文内容,如《蒙古族的民俗民风》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蒙古族的民俗民风》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蒙古族的民俗民风》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