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文化作文 > 民俗 > 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时间:2025-07-16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

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1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

  现在春节又多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以上为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2

  我的家乡寿昌是个千年古镇,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都要舞龙灯,这是家乡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

  吃过晚饭,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围聚在镇政府门口。大街上的人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有的手拿气球,有的高举荧光棒,翘首以盼,等待起灯。镇里锣鼓喧天,一颗颗烟花接连不断地飞上天空,又啪的一声”在深蓝的天幕中炸开。有的像一颗流星,有的像张开的笑脸,有的像天女散花,把夜晚的天空点缀得比白天还要亮堂。

  随着一阵阵鞭炮声,龙”的脚步越来越近了,街上的群众欢呼雀跃起来,耳边不时传来:来了、来了,龙来了!”不一会儿,五条龙披着五种色彩的龙袍有序地从镇里向我们慢慢地飞过来,威武的龙头神气地高仰着。龙灯所到之处,家家户户燃起震耳欲聋的\'爆竹和礼花,整个小镇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之中。

  跟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寿中操场观看舞龙表演。五龙献瑞”开始了,五条彩色的龙披着闪亮的鳞片在台上摇头摆尾。先是单龙戏珠,五个耍龙珠的叔叔高举龙珠,时而往右耍,时而往左耍,龙头紧跟着龙珠,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过了一会儿,几条龙开始缠绕在一起,一下双龙戏珠,一下三龙争霸,一下四龙归海,一下五龙拜寿,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最为精彩的是中间的一条巨龙一柱擎天,另外四条龙在它周围盘旋围绕,只见巨龙左右扭动,上下翻舞,龙头追龙尾,龙尾追龙头,真的是感觉龙在腾云驾雾呢!

  听爸爸说龙象征着吉祥、喜庆、团结、进取、腾飞,衷心祝愿我的家乡如龙飞天。

  以上为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3

  按照徐州的规矩,春节一般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这一天还要和腊八粥,腊八这一天又是佛教释迦牟尼生日,所以又称之为“佛粥”徐州地区旧时多用杂粮熬制,后来用红豆、花生、红枣、江米等混合熬制,分甜、咸两种。过去儿童多去邻家讨腊八粥喝,说是“喝了腊八粥,孩子好拉巴”。

  腊月二十以后,城乡均有乞丐到殷实人家送财神像、张贴财神像。到正月初五前后,乞丐们分别拿着木版,去各家对证,向各家索取年馍。有的年前给店铺送柴,高喊:柴到了!寓意财神到了,所以店铺多少都要收进些,表示招财进宝,图个吉利。

  年廿三是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升天宫汇报工作的日子,所以家家要祭灶。祭灶是在灶台前,摆上供品,主要是麦芽糖、酒,抹在灶王爷像的嘴上,再烧掉,同时祷告一番,叙说一年来全家勤恳劳动,感谢灶王爷保佑,希望他多说好话:“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到了腊月中旬与下旬之间家家开始办年货,除鸡鱼肉蛋外,另准备一些传统食品,徐州地区习俗是熬摭糖、炸麻叶子、炒花生、油炸果、丸子等。同时,赶集买肉,剁上够吃好几天的饺子馅,春节期间不能动刀,必须提前准备好。之后还要准备和面,蒸发面馒头(年馍),蒸馒头很有讲究,有实心的、包馅的、枣花的等多种样式,准备食用和祭祖、供神等。由于馒头蒸的多,放久了变干龟裂,俗称“发笑”。寓意新的一年丰衣足食,幸福快乐。

  进入腊月下旬,家家要“除尘”(俗称“扫屋”》,即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室内外卫生和个人卫生扫除,干干净净过春节,年前家里不留垃圾。个人卫生一般在除夕那天进行,除沐浴外,一定要理发,徐州风俗一个正月不剃头。俗称“不留隔年头”。

  腊月二十七,送节礼多在亲戚中间进行。最迟不得超过除夕。旧时节礼是几斤糕点,送男性长辈的,往往加一二瓶酒。新女婿,或即将结婚的女婿,送节礼极为讲究,要送四样或八样,每样四斤或八斤;活鸡、鲜鲤鱼、糕点、酒是必不可缺的。岳父家只收一半,要回一半。

  春节前,人们要购买新年画装饰住房,一是喜庆,二是祛灾。徐州年画多是民间作坊印制的,有历史神话人物、世俗吉祥图案,如和合儿童、雄鸡鲤鱼、仙草瑞兽、天官赐福、九凤朝阳、美人图、送财童子等。年轻妇女则爱把“胖娃娃”类的年画张贴在卧室里。贴春联多在除夕午前,先从大门贴起,依次在院门、房门张贴。春联右为上,左为下,上有横批。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另有单幅字,写上“福”、“喜”、“寿”等贴在家具及大件器皿上。

  除夕,把枣花馒头、扁食、炸果,连同栗子、白果、红枣、桂元、核桃等水果一起放在供桌上,称为“素供”。点燃蜡烛铜灯。或把鸡、鱼、肉、丸子、海味放在供桌上,俗称“荤供”。,夜半全家人更换新衣敬神,然后分长幼叩拜,敬天地、神像、祖宗,迎诸神下界。稍歇,全家人再拜祖宗,家长夫妇端坐在椅上,晚辈们依次叩一个头,之后卑幼者逐一向尊长者叩头,俗称“磕辞岁头”。除夕晚上要守岁,过去守岁时,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着各种茶点、包着饺子直至子夜,寓意“交子”;老幼话旧谈新,庆贺合家欢乐,大团圆。“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 先在院内焚烧松籽,俗称“熬岁”。黎明前,燃放鞭炮。电视普及以来,守岁改成看电视,鞭炮也多改在午夜零时燃放。

  春节早晨起来,第一件大事便是拜年。先由家长率全家到祖宗神龛前跪拜,向祖宗拜年,然后全家人向家长,卑幼者向尊长者逐一拜年。未成年者,拜年时可得到“压岁钱”。全家人拜完后,即出门向亲友、近邻中的长辈、同辈们拜年。此时熟悉的人在路上见面,也互相揖拜问好,同贺“新年好”、“恭禧发财”。借此化解矛盾,和谐邻里关系。春节第一顿饭必定吃素扁食,不准吃荤馅,以求得一年素净平安。吃饭前先敬神敬祖。扁食(饺子)中有包入铜钱的谁吃到了,表示新年发财,事事顺遂。主妇往往在扁食(饺子)上做记号特意盛给老人及孩子们吃、以娱全家。俗话又说:“初一不动荤,初二肉里蹲”。从初二起,“接闺女带女婿”,可以喝酒吃肉了。

  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过了年初四,最重要的是接财神。特别是商家,初四晚上,在院子里摆供置办酒席,迎接财神。初五一早,商人要起大早赶到财神庙烧第一柱香请财神,有的到大路口烧香迎接财神。过了初五,店铺商家才能开始营业。

  初五一过,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来了——正月十五元宵节。

  十五花灯又称为元宵灯,始于汉代。徐州农村多是蒸面灯,边缘捏出花纹,形成兔灯、龙灯、虎灯、牛灯,倒点油,棉线做捻子点亮,让孩子端着,房前屋后照一遍,口里念叨些祝福的话。有的习俗是把扫帚点燃,扔向夜空,落下了捡起再扔,还唱:“刷帚把子琉璃灯,扔到天上告神灵,一颗秫秫打半升。”来祈求丰收。城里儿童是挑各种花灯,有的地方举行灯会、猜灯谜、舞龙耍狮子,年俗花灯到了高潮。

  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画上了休止符。此时,气温回暖,万物复苏,人们又开始了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自然轮回。

  以上为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4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漂亮,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以上为民俗作文素材初中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民俗作文素材初中》全文内容,如《民俗作文素材初中》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民俗作文素材初中》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民俗作文素材初中》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