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文化作文 > 兵马俑 >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时间:2024-10-13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1

  自从学了课文《秦兵马俑》以后,我就特别想和兵马俑有一次“亲密接触”。五一,爸爸妈妈带我去了西安,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那天下午下雨了,但这影响不了我的心情, 因为我马上就要到秦兵马俑博物院了。

  进了检票口的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远处若隐若现的骊山和庞大的博物院。听导游说,秦兵马俑的`面积很大,现在已经挖出的三个俑坑,总面积大约有20××0平方米。里面地兵马俑也非常多,有八千多个。

  我和爸爸妈妈先进入了一号俑坑。在这三个俑坑中,一号俑坑最大,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大约有14260平方米。它这里面地兵马俑也最多,有6000多个。一号坑的上面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巨大的拱形大厅,用来给里面的兵马俑遮风挡雨。我们站在坑边上的围栏处往下望,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非常整齐。

  一号坑还有些地方没有挖掘出来,上面被土层遮盖着,当时我真想跳进去当一回考古学家,和兵马俑来一个更紧密的接触。

  从一号坑出来,我们又去了三号坑和二号坑,都非常壮观。在这三个坑里,我见到了将军俑、弓弩俑、跻射俑、跪射俑……这么多类型里面,我最难忘地就是敢死队里的步兵俑和跪射俑。步兵俑打仗时冲在最前面,不穿铠甲,身着便装,轻装上阵,非常勇敢。跪射俑的手里的武器是弓箭,他的样子从侧面看很像陕西省的地图,真是神奇。

  我们这次游览还见到了兵马俑的发现人杨新满老人,他都已经78岁了,他还在我买的一本兵马俑书上签了名呢!

  秦兵马俑举世无双,非常壮观,我都还没有看够呢,天就快黑了。如果下次有机会,我还想来看兵马俑。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2

  西安的兵马俑举世有名,来到兵马俑博物馆,首先就买了票,请了个导游就要开始参观了。

  首先导游带我们走入一号坑,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的兵马俑,导游跟我们说:“这时一号坑,里面有6000多个兵马俑,里面包含前锋部队、战车、战车侧翼、中锋……”我仔细一看,原来每个兵马俑都不同呀,他们神态不一,动作不一,脸型不一,甚至身高也不一样,真是奇妙!古代任命可真有想象力呀!这真是巧夺天工!这么多的兵马俑竟然可以不重复真令我佩服。怪不得秦始皇能南征北战,统一六国。

  走完一号坑,我们就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是一个支援部队,里面有跪射俑,立射佣,战车,立射佣和跪射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阵。右脚跪下,左脚立起,身着战甲,脚蹬长靴,表情严肃,发髻向左,手上仿佛拿弓箭,而立射佣差不多跟跪射俑一样,只不过他是站起来的,为什么他们没持兵器呢?根据专家推测因为埋在地下的时间太长的缘故,这些兵器全部腐蚀掉了所以这些佣的手型明显有“握”和“拿”却两手空空。我仿佛听见了设计的“刷刷刷……”看见了密集的箭,闻到了浓烈的火药味。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三号坑,听导游说,三号坑是一个司令部专门指挥部队的,里面有两辆马车,一辆是当护工的,一辆是秦始皇的。秦始皇真是雄才大略,我不禁看到了马蹄扬起的灰尘,听到了马蹄踏在地上的声音。我仿佛看见了他坐在战车上指挥千军万马,统一中国,南征北战。

  导游还说了四号坑没开放,是一个储备粮食的.地方。

  这只地下军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这么壮观的景象,怪不得成为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3

  今天我游玩了西安的兵马俑和华清池,不过今天我先介绍兵马俑,因为我深深被它们迷住了。

  导游说,兵马俑的前面三排,都是从土挖出来的以前被埋在地里的罪犯,鞋子尖越高,官位就越大。一眼扫去觉得兵马俑都是一样的,像个威武的战士,可当你仔细看时,他们的表情都不一样,有伤心的、开心的、痛苦的、难过的、哈哈大笑的……我们表面上看兵马俑是没有颜色的,但在几万年前,他们都像真人一样,有着黑黑的头发,粉红的脸蛋……

  兵马俑可真有气势呀,我们的老祖先可真了不起呀!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4

  今年暑假,我去了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

  兵马俑一共有三个坑,一号坑是三个坑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一号坑中,整个兵马俑被一条一条的坑道整齐地隔了开,除了前三排的,因为前三排的“俑”是冲锋陷阵的前锋。

  兵马俑做工精致,跟活人一模一样,活人的细小特征它都有:指甲纹、嘴唇上的条纹、眼珠……一个都不缺!几千个兵马俑表情竟没有重复的:有的神色庄重,似乎在暗下决心,誓死保卫秦王朝!有的低头思故乡,想念远方的亲人;还有的没有任何表情,好像在专注地听将军的命令……它们的头饰也各不相同,主要能分为两大类:带帽的和扎头的。乍一看,有俩个很相像,眨眨眼再看,原来帽沿不同!这分明是“大家来找茬”嘛,还是现实版的!几千个兵马俑,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我真不敢相信,人体特征、表情、头饰,这些全是手工捏出来的!

  整个兵马俑大体上威严、庄重,队列整齐(除了个别在做小动作的)。移到战场上的话,肯定是神兵,百战百胜!如果阅兵,这样威严整齐的架式,说不定能把人吓死。作为名胜古迹展览,硬生生给七大奇迹加了个第八大。

  我佩服那七十万能工巧匠,造就了兵马俑,也为他们最后被活埋的遭遇感到深深地同情!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5

  西安的兵马俑举世有名,来到兵马俑博物馆,首先就买了票,请了个导游就要开始参观了。

  首先导游带我们走入一号坑,映入眼帘的是许多的兵马俑,导游跟我们说:“这时一号坑,里面有6000多个兵马俑,里面包含前锋部队、战车、战车侧翼、中锋……”我仔细一看,原来每个兵马俑都不同呀,他们神态不一,动作不一,脸型不一,甚至身高也不一样,真是奇妙!古代任命可真有想象力呀!这真是巧夺天工!这么多的兵马俑竟然可以不重复真令我佩服。怪不得秦始皇能南征北战,统一六国。

  走完一号坑,我们就来到了二号坑,二号坑是一个支援部队,里面有跪射俑,立射佣,战车,立射佣和跪射俑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军阵。右脚跪下,左脚立起,身着战甲,脚蹬长靴,表情严肃,发髻向左,手上仿佛拿弓箭,而立射佣差不多跟跪射俑一样,只不过他是站起来的,为什么他们没持兵器呢?根据专家推测因为埋在地下的时间太长的缘故,这些兵器全部腐蚀掉了所以这些佣的手型明显有“握”和“拿”却两手空空。我仿佛听见了设计的“刷刷刷……”看见了密集的箭,闻到了浓烈的火药味。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三号坑,听导游说,三号坑是一个司令部专门指挥部队的,里面有两辆马车,一辆是当护工的,一辆是秦始皇的。秦始皇真是雄才大略,我不禁看到了马蹄扬起的灰尘,听到了马蹄踏在地上的声音。我仿佛看见了他坐在战车上指挥千军万马,统一中国,南征北战。

  导游还说了四号坑没开放,是一个储备粮食的地方。

  这只地下军队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这是我们祖国的骄傲,这么壮观的景象,怪不得成为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6

  八月二日,爸爸带我们去秦兵马俑博物馆,我可高兴呢!

  那天上午,爸爸开着朋友的汽车带我们去秦兵马俑博物馆游览。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区,距西安市大约20多公里。一路上,沿途秀丽的城市风光,郊外大片大片的石榴园,挂满青黄柿子的柿子园,从车窗前一掠而过,漂亮极了。

  汽车开到了博物馆门前,来这里旅游人可真多啊!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中国人、外国人,一群群、一队队,络绎不绝。

  一进大门,迎面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物首先映入我的眼帘。我们先进了第一个俑坑,我问爸爸:“怎么这么多陶俑?”爸爸说:“这只是第一个俑坑,三个俑坑有近8000个佣人,现在出土的只有几百个。这些佣人中包括有将军俑、武士俑、文官俑、车马俑、军吏俑等等。他们身份不同,装束不同,神态也不同。我仔细观察,那些方阵队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将军俑,他们一个个头戴金盔,身披铠甲,手握宝剑,威风凛凛。后面那些没有盔甲的,一个个挺胸而前,目视前方,精神抖擞,一定是武士俑。

  跟随讲解员,我们又来到了战车俑坑,我彷佛一下子走进了20xx多年前的古战场,战车滚滚、万马嘶鸣。健壮的马匹,拉着战车上秦国的勇士驰骋疆场的壮观场面。战马造型逼真;勇士们神态各异,或站、或蹲,摩权擦掌,强弩待发,壮观极了。

  最让我惊叹的是秦国军队的军事指挥部和后勤保障系统。各级指挥分列,布局合理,等级分明;后勤物资存储丰富,堆放整齐。无不显示出秦国军队的强大,国家的富裕。讲解员说:“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最富裕的国家”。我想:这么宏伟壮观的巨型工程,在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的封建社会,全靠民工勤劳的双手建造。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帝王的奢侈与浪费。

  下午,我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我想:中华民族不愧是一个有着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一定会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7

  今年寒假,我随爸爸妈妈西安古城旅游,参观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我们开着车,向西安临潼的方向驶去,虽然天气很冷,还飘着雪,但“秦兵马俑博物馆”门前,却是人山人海,游客们一群群、一对对,滔滔不绝地涌进去。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秦兵马俑,爸爸特地请了一名导游为我们讲解。首先我们来到“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走进展厅,两辆精美绝伦的铜马车呈现在我们面前,导游叔叔说,这两辆铜马车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之一,大小是秦时真马车的二分之一,这两辆车出土时碎成了近3000多个碎片,考古学家花了近8你那的时间才把它们拼接完整。参观了两辆铜马车,导游叔叔又带到了仿制的一号车的\'伞杆前,为我们进行讲解和操作:这根伞杆能随着太阳的方向自由转动180度,伞杆底部还有一把子母扣的锁,只有解锁才能使伞杆转动。伞内还藏有矛,当刺客来袭,便可打开机关将矛取出,把锁打开将伞作盾,可谓一伞多用,机关重重。铜马车的马缰绳是金银交错的,游客们都很震惊,在20xx年前哪个没有先进科学技术的时代,秦人是如何将熔点不同的金银镶嵌在一起的呢?导游叔叔说,这仍是一个未接之谜。

  离开铜马车,我们来到了一号坑,参观气魄雄伟的兵马俑。导游叔叔介绍,兵马俑最高1。9米,最低1。7米,都是工匠按照真人雕刻而成,所以他们的形象、神态、身材都不相同,连胡须和脑后的发型、腰带勾都是多种多样,甚至连指甲盖和手掌纹都雕刻得清清楚楚、惟妙惟肖。再看那些陶马,他们体型和真马一般大小,个个精神抖擞,肌肉丰满,瞧它们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踏上征程。导游叔叔说,兵马俑刚出土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他们不仅是彩绘的,而且大多数都是残缺不全的碎片,据说是秦始皇死后,他的仇家项羽发现了兵马俑坑,他带兵闯入,抢走了兵器,打碎兵马俑,最后还放火焚烧。不过,却有一把青铜剑逃过此劫,虽然在潮湿的俑坑中埋藏了20xx多年,但依然锋利无比,刚出土时能一次划破20张报纸。

  秦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8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人公,大名鼎鼎的西安秦陵的兵马俑,虽然我们部队庞大但是你一眼就能认出我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作为部队的主体,个个身高1。8米,我就是骄傲的“武士俑”。

  我身上穿着瓦片状的盔甲,这是秦国时工匠用机器做出来的,至于是什么东东我也忘记了;我生活在人们说的一号坑里面,这里有我自己很多的兄弟,射俑、马车俑、军吏俑,有的拿着枪,有的拿着矛等等,我自己是拿远程攻击的弓和箭!已经气宇轩昂的站了两千多年了。

  给你说一件奇怪的事吧,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们来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来看我们,这很正常。但昨天来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有四五十人,头上都是戴着红色的帽子,听别人说他们是来自河北邢台的邢周报小记者们,他们一边拍照,一边记着笔记,记得非常认真。

  刚刚听他们说二三号坑的兄弟们没有像我们一样栩栩如生的排列整齐,大部分很多都被“杀”了,我真伤心呀,那可是我的兄弟们!是谁干的坏事,希望这些小记者们一定要帮我们找出真凶呀!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9

  一走进兵马俑宽敞巨大的展览厅,心里的一切感受都随着历史的烟云而飞了,单单的剩下两个字——宏伟!

  眼里所见的一切是宏伟的。

  兵马俑虽为人工塑造,但是仍有触目惊心之感。

  远古,一位帝王的勃勃野心;现在,留给世人的是惊心动魄!千年来尘封的记忆,在它出土的刹那间豁然开朗。

  这种宏伟,是一种惊心的宏伟,是一种悠长带有韵味的宏伟,更是一种让人掰开了、揉碎了也绘不出的宏伟。

  恍惚间,茫然四顾,战火硝烟,兀然四起,这又是何等的悲怆!而这些,又何止是一件艺术品呢?

  心的感觉是宏伟的。

  历史的敬、恨、憎、爱,这又何止呢?如果说,兵马俑是历史的见证,那么,我会大声地说:“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是现代人瞩目的光辉!”

  在这样宏伟的兵马俑前,我无法太过仔细地观察它们,因为,我的心早已把它铭记了。

  没有人会无视这巨大的宏伟,因为它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奇迹!

  以上为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全文内容,如《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兵马俑的作文汇编七篇3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