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时事论据 >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时间:2023-02-06

  如果大家刚接触写《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或者是没有时间进行写《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的话,本篇《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就是你节省时间的捷径,帮你快速写好一篇《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1

  主考官:章伟秋;晋级队:河北省沧州市第十四中学代表队 ;成人组最佳表现:张 瑾(学而思网校语文教师)轮数顺序词语汉语拼音选手书写情况成人组听写正确率普通1滥觞làn shāng√10%2案牍àn dú√44%3聆训líng xùn×42%4挑衅tiǎo xìn×64%5衮衮诸公gǔn gǔn zhū gōng√13%6针砭时弊zhēn biān shí bì√26%7檩条lǐn tiáo√22%8假道伐虢jiǎ dào fá guó√2%9云翳yún yì√14%10餍足yàn zú×12%11慎独shèn dú√54%12弄粉调朱nòng fěn tiáo zhū×27%13肇始zhào shǐ√15%14偃武修文yǎn ǔ xiū én×12%15巉崖chán yá√9%16谯楼qiáo lóu√5%17大相径庭dà xiāng jìng tíng√63%18赛璐珞sài lù luò×18%19揶揄yé yú√28%20燠热yù rè√0%21稂莠láng yǒu√15%22川壅必溃chuān yōng bì kuì×3%23螽斯zhōng sī√5%24苍溟cāng míng√10%25同侪tóng chái√14%26谑而不虐xùe ér bù nüè√22%27桴鼓相应fú gǔ xiāng yìng√7%28畏葸不前èi xǐ bù qián√1%29排闼pái tà√4%30缛礼rù lǐ×(香港队)21%31难分轩轾nán fēn xuān zhì√18%32昃食宵衣zè shí xiāo yī×11%33龙吟凤哕lóng yín fèng huì×6%34颃颉háng xié√1%35狴犴bì àn√13%36妍媸yán chī√9%37趑趄zī jū√5%38夔龙纹kuí lóng én×0%39蠲除juān chú√5%40聿修yù xiū×0%41由昉yóu fǎng×(甘肃队)0%42帡天极地píng tiān jí dì×5%43重扃chóng jiōng√1%44飐滟zhǎn yàn√0%45擿校tī jiào×0%46搴芳qiān fāng×0%47窎远diào yuǎn√1%48轹釜待炊lì fǔ dài chuī×1%49唼喋shà zhá√0%50拶榨zā zhà√0%51崟岌yín jí×0%P152勉旃miǎn zhān√1%53仳离pǐ lí√5%P254耕耰gēng yōu×0%55奎蹄kuí tí×0%P356丛脞cóng cuǒ√0%57恝然jiá rán√0%P458觳觫hú sù√0%59醵资jù zī√0%P560鞭挝biān zhuā×(上海队)0%61健翮(注)jiàn hé√(河北队)2%注:“健翮”书写正确者为河北队的韩嘉训。

  以上为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2

  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可以这样说,如果站在五千年历史之上看中国文字,早期的文字有许多正是简化字,而繁体字中又有许多不适合于文字使用流传规律的文字,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君王的意志,文人的情怀,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我们不妨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品一品那历史的意蕴。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仓颉造字的传说

  仓颉也称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时代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是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了。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中国商代和西周早期(约公元前16~前10世纪)以龟甲、兽骨为载体的文献。是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称为契文、 甲骨刻辞、卜辞、龟版文、殷墟文字等,现通称甲骨文。商周帝王由于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以龟腹甲为常见)或兽骨 (以牛肩胛骨为常见)进行占卜,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如占卜时间、占卜者、占问内容、视兆结果、验证情况等) 刻在甲骨上,并作为档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见甲骨档案)。除占卜刻辞外,甲骨文献中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甲骨文献的内容涉及当时天文、历法、气象、地理、方国、世系、家族、人物、职官、征伐、刑狱、 农业、 畜牧、田猎、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灾祸等,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作“钟鼎文”。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

  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个字,记事涉及面很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篆书

  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

  大篆

  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小篆

  小篆也叫“秦篆”。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通行于秦代。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东汉许慎 《说文解字·叙》 称:“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爱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今存(琅琊台刻石)、 《泰山刻石》残石,即小篆代表作。秦权上刻制的小篆,据说是李斯书写的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康熙字典上对所有的字还注有小篆写法。

  隶书

  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隶书是相对于篆书而言的,隶书之名源于东汉。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

  隶书相传为秦未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 。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 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始于东汉。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元-赵孟頫)等 。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经》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正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草书

  汉字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的书法作品。代表作如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草书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当时通用的是“草隶”,即潦草的隶书,后来逐渐发展,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章草”。汉末,张芝变革“章草”为“今草”,字的体势一笔而成。唐代张旭、怀素又发展为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的“狂草”。

  行书

  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它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产生的。代表人物:“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以上为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3

  曾经见到一位名叫g的网友写了下帖:

  今天闲了没事,拿出一本诗集随手翻阅,忽然间想起去年看电视,看到一个类似于《幸运52》的节目,主持人问参赛选手李白的《将进酒》的“将”字怎样念,结果选手读成了“jiāng”,其实《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将”字应念“qiāng”,是“请、请求”的意思。不光是这个“将”字,在古诗中还有很多字也是很容易念错的。

  1、扁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唐李白《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这里的“扁”字应念“piān”,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一先韵,是“小”的意思。不能念成“biǎn”。

  2、令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唐李商隐《筹笔驿》)

  这里的“令”字应念“lí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八庚韵,是“使”的意思。不能念成“lìng”。

  3、胜

  园林才有热,夏浅更胜春(南朝陈徐陵《侍宴》)

  玉山朝翠步无尘,楚腰如柳不胜春。(唐杨炎《赠元载歌妓》)

  抱琴花月不胜春,独奏相思泪满巾。(唐赵嘏《听琴》)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霜降红梨熟,柔柯已不胜。 (宋苏轼《梨》)

  这里的“胜”字应念“shēng”,在平水韵中属下平声十蒸韵。“胜”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shèng”的读音。

  4、凭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唐杜牧《初冬夜饮》)

  楼上有愁春不成,小桃风雪凭阑干。 (唐唐彦谦《春早落英》)

  这里的“凭”应念“bìn”,在平水韵中属去声二十五径韵。“凭”字在平水韵中分属蒸韵和去声二十五径韵,音不同意义相同。现在汉语中只有“píng”的读音。

  5、契

  契阔阻风期,荏苒成雨别。 (唐独孤及 《海上寄萧立》)

  这里的“契”字念“qiè”,是“久别”的意思,不能念成“qì”。

  6、阿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唐李商隐《茂陵》)

  这里的的“阿”字念“ù”,不能念成“ā”或“ē”。

  7、并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唐刘皂《旅次朔方》一说贾岛作)

  这里的“并”字念“bīng”,不能念成“bìng”。

  8、跳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笑五云溪上舟,跳丸日月十经秋。(唐杜牧《寄浙东韩八评事》)

  这里的“跳”字念“tiáo”,不能念成“tiào”。

  9、潦

  蝉声不断草堂静,潦水已归村路通。(南宋陆游《龟堂》)

  这里的“潦”字念“lǎo”,是“大雨水,雨后积水”的意思。不能念成“liáo”。

  10、从

  香云双飐玉蝉轻,侍从君王苑里行。(唐和凝《宫词百首》)

  这里的“从”字念“zhòng”,不能念成“cóng”。

  11、泥

  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 (唐韩偓《有忆》)

  失却少年无觅处,泥他湖水欲何为。 (唐白居易《湖中自照》)

  这里的“泥”字念“nì”,不能念成“ní”。

  12、思

  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唐殷尧藩《过友人幽居》)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唐张祜《题王右丞山水障二首》)

  这里的“思”字念“sì”,不能念成“sī”或“si ”。

  13、要

  忆昨相逢论久要,顾君哂我轻常调。(唐高适《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

  遗草一函归太史,旅坟三尺近要离。(唐刘禹锡《哭吕衡州,时予方谪居》)

  这里的“要”字念“yāo”,不能念成“yào”。

  上帖中,第六则阿念“ù”也是不对的。《康熙字典》引《韵汇小补》下云:“音‘屋’。《古诗》:‘家中有阿谁。’《木兰诗》:‘阿耶无大儿。’又:‘阿妹闻姊来。’《世说新语》:‘一门则有阿大中郎。’”又引《字汇补》云:“阿葛切,音遏。《释典》有‘阿难’。”“屋”是一个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变成了平声,不是去声,故应标作ò或è,第七则,还可以增补,表示交并之意,也念平声。如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的“元夕闻歌百感并,凄清不似旧时声。天涯谁共伤羁泊,出得京城了此身。”并就念平声。这个帖子让我产生了搜集更多的古诗词中易读错的字的念头。下面是我的搜集,应该难免挂一漏万。希望有人心继续增补。(延伸阅读:诗词写作入门宜读书目提要)

  14、醒

  表示醒了酒、清醒的意思念平声。如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俱浊我独清”,醒清同为平声,故可叶韵。张羽诗:晓风残月酒醒迟。这个地方的醒字只能念平声,否则就出律了。

  15、播

  播念去声,而不像今天念平声。如陈政诗:“清风久播驰”,播字位是仄声才合律。

  16、数

  表示动词的数,音“首”,上声,如清方坦庵《思归》“老妻书至劝归家,为数乡园乐事赊”。

  表示屡次之意,音硕,入声。如《唐书·韩愈传》:“既高才数黜,官又下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

  17、那

  一音挪,阳平声,如刹那:梅兰芳《霸王别姬》唱词:“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那”音挪,故与“我”字同辙,古人均念刹挪,因是梵语音译,今天注音刹那,是错误的。又如那堪: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音耐,通奈,如纳兰词:“无那尘缘容易绝”。

  18、治

  动词治作平声,音持,如治国平天下。又如李商隐《韩碑》:“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19、浪

  连绵叠字浪浪,读阳平声。如苏轼《咏史诗》:独掩陈编吊兴废,窗前山雨夜浪浪。本人诗:宜携好枕涕浪浪。又在淋浪一词中也读阳平。沧浪亦读平声。故《沧浪诗话》不能读成沧làng诗话。

  20、漫

  连绵叠字漫漫,读阳平声。如“故园东望路漫漫”。

  21、吹

  名词作去声。如玉吹、凉吹、歌吹。如“歌吹是扬州”。如念平声,便不合律。

  22、当

  当作、只当,读去声。如萧公权先生咏杨花词:人间不当花看。

  23、看

  一般读作平声。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看音刊,如果是去声,就不押韵了。

  24、它

  音拖。第三人称代词。如王国维诗:“高岸为谷谷为阿,将由人事匪有它。”阿音ē,是山阿之意,与它叶韵。

  25、教

  表示使令之意只读平声。

  26、反

  平反,读平声,翻案纠正。如陆游《书戒》诗:“有过尚当贳,况可使烦冤。出仕推此心,所乐在平反。”冤、反同是平声,故可叶韵。

  27、迟

  等待之意,去声。如严维《九日登高》诗:迟客高斋瞰浙江。我在高斋中等待客人,闲得无聊,所以下瞰浙江。

  28、烧

  名词读去声。如野烧、春烧、烧痕。严维《荆溪馆》诗“野烧明山郭,寒更出县楼。”烧字位只能是仄声才合律。

  29、尚

  尚书之尚,阳平声。音裳。

  30、疏

  名词,奏疏,读去声,如老杜:匡衡抗疏功名薄。

  31、拚

  动词,舍弃,音潘。如“愿作一生拚,尽君今日欢”。如按今音,就不押韵了。

  31、准

  名字音拙,入声。如老杜诗:高帝子孙尽龙准。

  32、使

  名词,使者,念去声。

  33、比

  皋比之比,应读平声。岑安卿诗“晓日皋比暖,薰风绛帐凉”。比字位只能是平声。

  34、谜

  谜,诗中念去声。张籍诗:“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黄滔诗:“古器岩耕得,神方客谜留”,这两联诗中,谜字位按格律都得是仄声。

  35、思

  思在古诗文中,只要是名字或状词,都念去声,如情思、意思、弦弦掩抑声声思、春女思。

  读诗词,一定要懂诗词的格律,否则,很多字念错了都不知道。而对于熟悉诗词格律的人来说,读到古人的诗,发现某一个字的位置本来该用平声的,结果作者用了一个你以为是仄声的字,这就会促进你去思考,去翻检,从而获得更多知识。许多学诗词的朋友以为格律难,其实格律非常简单,我的《大学诗词写作教程》(二版名《禅心剑气相思骨》)(点此购买)课上,只用十分钟就能讲明白。难的是词汇量。词汇量不够的人,才会觉得格律难,因为自己找不到那么多的词来配合格律。但对于不打算自己动手创作,只要读诗词的人来说,就不会遇到词汇量不够从而导致无法自由抒情的问题,何不牺牲一下学英语的时间去学一学诗词格律呢?

  20××年9月11日又补:

  36、雍:表示地名的雍州、雍门,均读上声。

  37、从:从表示由、自之义念平声,仄声有三个意思,读音各不相同。一音总,意为发髻很高的样子,《礼记·檀弓》有“尔无从从尔”;二音众,表示随行之义,如宾从、《诗经·齐风》“其从如云”,《论语》“从我者其由与”;三音颂,表示同宗,如从祖从父从兄之类。

  38、判:念平声其实是拚的通假字,如杜甫《曲江对酒》诗“纵饮久判人共弃”。

  39、翰:羽翰之翰念平声。如孟郊 《出门行》之二:“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40、便:作“安静”解念平声。如刘长卿《卧病喜田九见寄》:“不解谢公意,翻令静者便。”

  41、不:用在句末表示“否”之义,应念平声,音浮。如乐府《陌上桑》:“宁肯共载不”,刘过《唐多令》:“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顺便说一下,今音浮念扶,古音浮归入下平声十一尤韵。

  42、任、表示担当之义,如堪任、难任、力任,念平声。如贾岛《送僧》:“晓了莲经义,堪任宝盖迎。”

  43、纵:纵横之纵,今音去声,古音平声。纵横二字平声且叠韵。

  44、振:表示整、举、救之义念平声。如《诗经》中“振振公族”,又如凤振、麟振、金声玉振、蛰虫始振,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史记·秦始皇本纪》:“振救黔首”,亦是平声。

  45、莹:今音仅有平声,古音平仄两读,而多作上声。如李绅《望鹤林寺》:“红照日高殷夺火,紫凝霞曙莹销尘。”韦应物《答徐秀才》:“清诗舞艳雪,孤抱莹玄冰。”

  以上为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4

  复赛第八场首播时间:20××年8月31日 20:00(CCTV1,96版);20××年9月5日(CCTV10,106’版)

主考官:梁艳;晋级队:湖北省黄冈市麻城思源实验学校代表队;成人组最佳表现:赵玉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

轮数顺序词语汉语拼音选手书写情况成人组书写正确率普通1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29%2簸箕bò ji√12%3怯懦(注1)qiè nuò×37%4哀鸿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45%5切磋qiē cuō×48%6扶掖fú yè√32%7欲壑难填yù hè nán tián√16%8含饴弄孙hán yí nòng sūn√21%9残骸cán hái√36%10洋泾浜Yáng Jīng Bāng×7%11嘌呤piào lìng√22%12金箔jīn bó√33%13睿智ruì zhì√35%14笤帚tiáo zhou√5%15仪门yí mén×7%16以丰补歉yǐ fēng bǔ qiàn×8%17馈赠kuì zèng√37%18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27%19莅临lì lín×37%20蹩脚bié jiǎo√18%21责无旁贷zé ú páng dài√39%22筲箕shāo jī√19%23钟灵毓秀zhōng líng yù xiù√20%24夙兴夜寐sù xīng yè mèi×2%25踺子jiàn zi√10%26扶正祛邪fú zhèng qū xié√6%27丙酮bǐng tóng√24%28地幔dì màn√34%29深孚众望shēn fú zhòng àng√11%30题跋tí bá√23%31命途多舛mìng tú duō chuǎn√23%32借箸代筹jiè zhù dài chóu√20%33李代桃僵lǐ dài táo jiāng√22%34揆度kuí duó√2%35歆羡xīn xiàn×3%36巨擘jù bò√12%37骨鲠在喉gǔ gěng zài hóu√13%38迎迓yíng yà√4%39梦貘mèng mò×3%40龟趺guī fū√2%41以戈舂黍yǐ gē chōng shǔ×0%42缃绮xiāng qǐ×0%43窒阂zhì hé×0%44矜句饰字jīn jù shì zì×0%45仰秣yǎng mò×(新疆队)11%46黄猺huáng yáo×(山东队)12%47攻讦gōng jié×8%48惮烦dàn fán√15%P149城垣chéng yuán√40%50銮舆luán yú√--(注3)P251正襟危坐zhèng jīn ēi zuò√46%52毁家纾难huǐ jiā shū nàn√--P353觥筹交错gōng chóu jiāo cuò√--54敝屣bì xǐ√--P455不啻bù chì√--56参劾cān hé√--P557暝色míng sè×(台湾队)--58铢积寸累(注2)zhū jī cùn lěi√(湖北队)--注:

  1.“怯懦”一词新疆队选手书写时由于“懦”字右上部分的“雨”字头未书写规范,评委让该选手重新书写一次,但该选手书写依然不规范,书写错误。

  2.“铢积寸累”书写正确者为湖北队的鲍婷婷。

  3.所有成人书写正确率标注为“--”的词语,表示该词语的成人书写正确率数据未能在电视上和微信平台上显示。

  以上为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5

  主考官:郎永淳;晋级队:陕西省西安爱知初级中学代表队;成人组最佳表现:曹洪豫(北京大学学生)轮数顺序词语汉语拼音选手书写情况成人组听写正确率普通1臭鼬chòu yòu√14%2珊瑚shān hú√63%3买椟还珠mǎi dú huán zhū√48%4肺腑之言fèi fǔ zhī yán√52%5训诂xùn gǔ√11%6樟脑zhāng nǎo√71%7一泓清水yī hóng qīng shuǐ√40%8独辟蹊径dú pì xī jìng√18%9岷江Mín Jiāng×23%10日月如梭rì yuè rú suō√69%11伛偻yǔ lǚ√8%12去芜存菁qù ú cún jīng×9%13感荷gǎn hè×10%14告竣gào jùn×31%15台甫tái fǔ√4%16一语成谶yī yǔ chéng chèn√4%17霰弹xiàn dàn√22%18皴染cūn rǎn×7%19怏怏不乐yàng yàng bù lè√15%20血脉贲张xuè mài fēn zhāng×25%21琼琚qióng jū√23%22斟酌zhēn zhuó×24%23袍泽páo zé√18%24眼眵yǎn chī√1%25愀然作色qiǎo rán zuò sè√6%26信札xìn zhá√34%27庞眉皓发/尨眉皓发páng méi hào fà√11%28庑殿顶ǔ diàn dǐng×7%29圮裂pǐ liè√0%30肴馔yáo zhuàn×21%31彘肩斗酒zhì jiān dǒu jiǔ√1%32冥昭瞢暗míng zhāo méng àn×0%33哂纳shěn nà√4%34皮里阳秋pí lǐ yáng qiū×(国际队)12%35斫雕为朴zhuó diāo éi pǔ√0%36崤函之固xiáo hán zhī gù×(辽宁队)11%37伶俜líng pīng√13%38胤续yìn xù√6%39字乳zì rǔ×5%40冰檗bīng bò√0%41寸木岑楼cùn mù cén lóu×14%42饮默(注1)yǐn mò√=22%43彖辞tuàn cí√0%44星槎xīng chá×1%P145卜居bǔ jū×(海南队)28%46覃思(注2)tán sī√(陕西队)10%注:

  ”饮默“一词陕西队选手在书写时写为”隐默“,三位裁判中其中一位裁判给出解释:”该词词义为‘隐忍沉默’,该选手书写的‘隐默’在一些文献中也有,我认为不能算作错误,但三位裁判意见不统一。“最终三位裁判中两位亮灯,该选手通过。

  “覃思”书写正确者为陕西队的万星辰。

  以上为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全文内容,如《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古诗文中的这些字你都能念对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