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想写出一个好的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文案,除了要多看多练,更重要是能从问题的关键规律出发,对症下药。无从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是怎么写的吧。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1
嫦娥奔月,玉兔相随。下月初,“嫦娥”家的三姑娘——嫦娥三号将带着“玉兔”月球车,踏上一段中国前所未有的月球之旅。
昨天,国防科技工业局宣布,肩负“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已完成各项研制和试验,运载火箭和探测器已转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如果气象等条件具备,将于今年12月上旬择机发射。中国将因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世界上第一个重返月球的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月球车经全球征名后最终命名为“玉兔号”。
玉兔形象与月球车神似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昨天宣布,我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命名“玉兔号”。
自9月25日征名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共收到提交名称5。3万余个。提交征名者包括在校学生、退休老人、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军人及旅居海外华人。由科技专家和文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分别进行了入围初评、网上投票和终审评审,选出了10个入围名称进行网上投票评议。
10天共收到有效投票344。5万张,其中玉兔号近65万张,得票第一。又经终审评审,评委投票与公众投票的结果加权计算,最终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
李本正说:“也有不少网友为月球车命名‘钱学森’号,体现了公众对我国航天事业奠基者的深切缅怀。”
李本正说,“玉兔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传说中,当年“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月球车实为高智能机器人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器搭载着巡视器降落在月球表面后,巡视器和着陆器分离,成为在月球上行驶并对月球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的专用车辆,大家都称之为月球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指出,严格意义上说,月球车并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长着轮子能够适应恶劣空间环境,并开展空间科学探测的航天器,是一个低功耗、高智能的机器人。
据猜测,在这只“玉兔”登上月球后,人们很有可能在其身上找到国旗的图案。
200余预案应对着陆环境
李本正指出,嫦娥三号需突破地面试验验证、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控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七大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任务各个系统均有大量新技术和新研产品,其中探测器系统80%以上技术和产品为新研。尽管进行了大量地面模拟实验验证,但是对月球,尤其是着陆区的环境认识还不充分。”李本正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做了200多个预案。”
深空测控站帮助闯难关
李本正说,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和平探索、开发、利用空间的又一重大航天活动。
李本正表示,月球车在月面上进行巡视探测是我国航天器的第一次实践,月球车和着陆器落抵月球时,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下来也是比较难的过程。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和落月巡视勘察,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深空测控站,使我国的测控能力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不但具备了对月球测控能力,也为以后深空探测包括火星探测奠定了好基础。
■权威回应:“从来没想跟谁搞竞赛”
今年10月5日,印度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有人评论说中印在搞太空争霸。对此,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昨天表示,代表中国的航天同行对印度发射火星探测器表示祝贺。印度探测器还要在地球轨道上加速,最终在明年9月份到达火星。要环火星轨道,这个过程比较难。如果印度能够圆满实现环火星探测,无论是对印度还是对国际火星探测都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中国航天的活动,从来没有想跟谁搞竞赛。”李本正说,中国从19××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中国航天活动,始终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按照自己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到现在已成为航天大国,航天活动也发展到了深空探测。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以后,必然要进行进一步的深空探测。
李本正表示,和平利用太空是我国的宗旨,也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家都是要利用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去开发新的资源。
■规划:无人探月分“绕、落、回”
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的无人月球探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是嫦娥三号的备份。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计划的时间为20××年前完成。
■回顾
嫦娥一号:传回数据绘制全月图
嫦娥一号任务获得了120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等成果,并获得了大量原始科学数据。全月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全面、精准度最高的一张月图,不过后来的嫦娥二号将这一精准度的纪录刷新。
我国利用这些数据编制了首幅月球虹湾区域的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首次获得了白天和黑夜的全月球微波图像,提出了月球岩浆洋结晶年龄为39。2亿年和月球东海盆地倾斜撞击成因的新观点。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嫦娥二号: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
嫦娥二号任务获得了7米分辨率月球三维影像,制作完成了优于1。5米分辨率的虹湾区域影像图,在澄海对峙区发现了月表剩磁所引起的微磁层的存在,进一步测量了月面化学元素,初步对铀、钾、钍、镁、铝、硅、钙等元素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全月球亮温温度分布和月壤特征,完成了四大科学目标。在拓展任务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交会探测。
截至目前,嫦娥二号卫星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预计20××年7月星地距离达到1亿公里。
以上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2
新华网西昌12月2日电(记者李宣良 李清华 余晓洁)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承载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2日1时30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由此开启了一段崭新征程。
5天之后,经过38万公里太空旅程的嫦娥三号将抵达环月轨道。如果一切顺利,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将在12月中旬登陆月球,中国可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嫦娥落月”不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关于月宫的种种美丽想像,更充满着技术上的风险。正因为如此,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橘红色的尾焰从人们视线里慢慢消失时,一个民族的思绪也被带进了茫茫太空——
漫漫奔月路,人们期盼着嫦娥三号能够平安着陆月球。
航天是充满风险的事业,月球探索更是如此。迄今为止,人类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仅51%。对于嫦娥三号来说,实现成功发射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征途中,各个系统均有大量新技术和新研产品的嫦娥三号,还要经受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等众多充满挑战的考验。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科技人员准备了200多套预案。对方案严谨设计、对计划科学论证、对质量锱铢必较、对管理精细追求……正是中国航天人的这种极端认真和高度负责,让人们对嫦娥三号充满信心。
展望中国航天征程,月球探索必将带来更多惊喜与收获。
作为人类深空探测的起点,探月具有许多现实而重大的价值:提供战略性资源,开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场试验,观测太空,监测地球环境变化……这其中不少内容正是嫦娥三号的使命。
中国的月球探索活动,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虽然投入少,但是效益高。首次发射的嫦娥一号,实现了4项科学目标,获得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获得了更清晰、更详细的影像和数据,创造了世界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了基础。可以相信,装备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嫦娥三号,将为人类认识月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畅想中国航天新征程,“航天梦”必将为“中国梦”注入更强大动力。
“中国梦”蕴含“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随着嫦娥登月成功,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在近地轨道组装大型空间站,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科研实验;开展有人探月活动、组装飞往火星等天体的飞行器,把中华民族的梦想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遥望嫦娥,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中国航天又一段辉煌旅程的开始!
以上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3
这是北京飞控中心大屏幕上显示的平稳落月的嫦娥三号探测器。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 嫦娥三号探测器14日21时11分成功落月,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落月是从15公里高度开始的。11分钟的落月过程中,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在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之后,平稳“站”上月面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活动。12月2日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嫦娥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也是在19××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登陆月球后第一个重返月球的人类探测器。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同时,嫦娥三号还肩负着突破自动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月夜生存等关键技术的使命。
由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组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总重近3。8吨。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玉兔”号将驶离着陆器,开始为期约3个月的科学探测,着陆器则在着陆地点进行原地探测。
以上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4
今天,月球上一个名叫虹湾的地方,将迎来地球的客人,“嫦娥”怀抱“玉兔”降落于此。以往,美国与苏联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大多降落在月球赤道附近,我国选择降落的虹湾地区,则位于月球的高纬度区域。虹湾这个39亿年前被陨石砸出的大坑,是人类勘察和研究的空白地区,可谓人类研究月球的最北区域。
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开玩笑地说,传说中嫦娥奔月居住在广寒宫,虹湾就是这个广寒宫。
虹湾无水是个陨石坑
在月球雨海的西北角,有一片比较平坦的平原,它形似一条彩虹,东西长300多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那就是嫦娥即将着陆的区域—虹湾,也叫彩虹湾。这里是被天体砸出的陨石坑,又被玄武岩填上,而砸出的物质则堆积成了侏罗山脉。
雨海属于月海,当然月海并不是海,也没有一滴水,它们其实就是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上那些暗色区域。据说,当年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后,用这种倍率还不高的望远镜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上有或亮或暗的区域,亮的能看清楚是高地与山峰,但是那些暗黑色斑块看不清,伽利略以为和地球上的海洋相似,因此给这些区域起了海或洋的名字。有科学家解释说,月海这些暗的区域很可能是被天体撞出来的大盆地。
虹湾当然也不是海湾,只是“海”向“陆地”的延伸。这个地区北面和西面被山包围着,东南方则较为开阔。月亮上的湾有五个,分别是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
目前虹湾的地势高度是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降低,但从坡度来看绝大部分区域是平原,罕有大石。这种环境为嫦娥三号着陆、玉兔车巡视、开展试验提供了较安全的天然保障。
相对平坦适合着陆
与苏联、美国首批近乎“盲降”的落月探测器相比,嫦娥三号做足了准备:嫦娥一号、二号以及近些年来多国的月球轨道探测器都对虹湾青睐有加,它们获得的资料为嫦娥三号标示了诸多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目前对于虹湾最详尽的认识,来自于嫦娥二号卫星,它几乎把嫦娥三号要走的路线都探了一遍。其中之一就是保证飞到近月点的时候,这个点恰好是在虹湾附近区域的上方。3年前,嫦娥二号成功试验了这个飞临15公里高度的技术。
不仅如此,嫦娥二号还是最佳摄影师,在飞抵虹湾上空15公里时,用立体相机拍下了虹湾局部的分辨率1米多的高精度照片。从这些照片看,月面上覆盖着玄武岩质的月壤,依旧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环形坑和石块。不过,对于“伤痕累累”的月球来说,这已经算是比较平坦的地区,也比较适合软着陆。
五因素选择虹湾降落
欧阳自远透露,当初选择虹湾作为落月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开始共有五个落月点的备选方案,并且它们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指标,对备选地点进行了评估,综合评价来看,虹湾略微领先,成为了最终落月点。”
欧阳自远介绍称,落月地选择主要参考五大条件。
首先,选择的着陆区要通信好,地球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为了能够和地球顺利通讯,需要在月球正面降落;
第二,阳光要好。虽然落在南北极也可以,但那里的太阳能能量密度低,阳光也无法直射;
第三,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多;
第四,相对比较平坦,出于安全考虑,头一次“落月”要避开坑坑洼洼、有悬崖峭壁的地区,虹湾是一大片平地,降落比较容易;
第五,其他国家还没有去勘察过。美国和前苏联月球探测到的较多的地方是月球赤道附近,高纬度地区不多。虹湾是月球研究的空白,希望了解那里的知识。比如有什么石头,成分是什么,起因如何。
此外,虹湾的面积相当于我国的几个省,因此在虹湾区域也找了若干个落月点,但是具体落在哪个点还要看实际的飞行轨道。欧阳自远表示,“我们没有必要非要落在固定的一个点,为了这个进行矫正,可以多点选择。”
展望
入深坑走月溪揭秘虹湾
轨道探测难以揭示史前熔岩的来源深度、喷发期次等信息,而此次落月可望在这些方面有所斩获。
很多人对月球矿物津津乐道。据各国探测器报告,月球表面的矿物主要为斜长石、辉石和橄榄石,后两种月矿含有铁、镁等元素。而虹湾内物质的光谱吸收特征显示,那里应含有大量辉石。
铁、钛等元素的相对含量对于区分月球岩石类型、研究地质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此前探测器收集的多光谱数据表明,虹湾内铁元素相对含量较高,钛元素含量中等,雨海区铁元素含量较低、钛元素较多。在虹湾内,由于受多次岩浆活动影响,其不同区域的铁、钛元素含量差异较大。这些发现为嫦娥三号具体选择何处落脚提供了参考依据,待其探测结果传回地面后,还能与早先数据对比,验证相关结论。
虹湾内的主要直观看点是当地最大撞击坑“拉普拉斯A”。假如“玉兔”能走到虹湾东缘,站到坑边,它将看到一个口沿直径八千米、垂直落差约1。6千米、形似火锅的巨坑。由于坑口边缘遍布喷射覆盖物,因此从科考价值来说,从坑边走过犹如驶入深坑探测。
在这个大坑东侧横亘着一组虹湾最大月岭。这些月岭犹如一字形雁阵南北向排列,长达200多公里,“海拔”200多米。此外,虹湾与侏罗山脉交界处有很多蜿蜒曲折的狭长沟槽,学名月溪,其中最长的一条绵延近70公里。关于月岭和月溪的来历有“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成因假说,或许只有实地勘察才能管窥真相。
档案
月球有多大
月球基本上是个圆球体,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地球直径是月球直径的3。6倍。从月球上看地球,是一个美丽的飘着白云的蓝色星球。太阳则更大,相当于130万个地球,6300多万个月球。如果太阳和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相等,那么,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亮的相对大小就像是大西瓜和小芝麻。但由于太阳离我们比月亮要远得多,所以我们有时候反而觉得月亮比太阳更大。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中国陆地面积的4倍,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体积仅为地球的1/49。
月球只能看一面
月球以3683千米/小时的速度绕地球运行,绕地球一周的公转周期为27。3个地球日。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也是27。3个地球日,都正好是一个恒星月(23日743分11秒钟),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完全相同的现象称为“同步自转”。由于月球公转一圈的同时也自转一圈,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永远看不见月球背向地球的另一面。地球上每天是24小时,而月球上的一天约相当于地球上的27天,而且13天半是阳光普照的白天,13天半是寒冷的黑夜。
月球有多亮
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时,几乎没有人不赞叹它那皎洁的光芒。但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是因表面反射太阳光发亮。从天文学角度讲,月球的反照率只有0。07,换句话说,它只反射了照射到它上面太阳光的7%,其余都被月球表面吸收。与太阳相比,月球的平均亮度仅为太阳的1/465000,由于日、月、地三个天体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化,它相对太阳的亮度变化范围从1/630000到1/375000。另外,月亮圆缺变化时,它的亮度也有变化,如以满月时的亮度为100,最大时和最小时可以相差几十倍或更多。
以上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5
北京时间2日凌晨2点17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2时21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根据北京中心计算结果,嫦娥三号探测器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现在我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虽已是凌晨,但无数人仍守候在电脑前、电视机前,加油、欢呼和祝福。所有的等待都很值得,所有的欢愉都很真实,所有的祝福也都真诚。
从20××年10月发射嫦娥一号,到20××年10月发射嫦娥二号,再到如今发射嫦娥三号,短短6年里我国的探月工程迈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坚实步伐。嫦娥三号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实现月面软着陆,二是实现月面巡视勘察。众所周知,我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的无人月球探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按照规划,我国有望在20××年前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从而完成无人探月工程“绕、落、回”三个探测阶段,为下一步载人探月奠定基础。载人探月,无疑更激动人心,但没有一步步的铺垫,哪有激动人心的未来?1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踏上月表后所说的“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至今传为经典,可以确信在不远未来,中国人也会踏上月表。
嫦娥奔月,“玉兔”相随。何谓“玉兔”?玉兔号月球车。谁取的名字?网友。有媒体报道了嫦娥三号月球车的全球征名细节:自9月25日征名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共收到提交名称5.3万余个。提交征名者包括在校学生、退休老人、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军人及旅居海外华人。10天共收到有效投票344.5万张,其中玉兔号近65万张,得票第一。经终审评审,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无论是嫦娥探测器还是玉兔月球车,都是颇有诗意的名称,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味,又契合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
而从征名这一行为本身看,既调动了公民的参与热情,更使国家的探月工程更接“地气”。毋庸讳言,在一个利益多元化、价值观纷呈的时代,不是所有的国家工程都赢得国人齐声叫好和支持,而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大手笔,比如探月工程,却能赢得普遍的祝福声。诚然,谁不希望国家强大?国家强大,每一个炎黄子女都会开心和自豪,那些为国家强大而贡献力量的人也可敬可赞,正如有网友所称,“为祖国骄傲,向科学家致敬,我不崇拜明星,我只敬仰为祖国强大做出贡献的台前幕后广大人员……”这不是一个人的心声,而是具有相当典型性的民意。
探月工程,不是宏大叙事,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从无数网友熬夜关注到每一句祝福,都表达出了深沉的公民责任。爱国,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行动。不断凝结共识,从自己做起,国家势必更强大。
“因为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也就是明天的现实。”这是现代火箭之父戈达德的名言。人类的梦想不会停歇,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不会止步,期待更好的梦想照进现实。
以上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6
嫦娥三号再度奔月轨道选择,是我国月球探测二期工程的重要环节,对此,我国航天专家经过大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地球至月球转移轨道选择。
探测器在月球软着陆的飞行方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第一、从地球直接进入近月点和月球相交的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在接近月球时制动,最后实现在月表软着陆。这种方式轨道较简单,飞行时间短,但是对轨道的测控精度要求较高,减速过载较大,对发射窗口要求极其严格,落点精度不高。第二、从地球进入近月点和月球不相交的地-月转移轨道,在月球附近制动进入环月轨道,再从环月轨道进行降轨着陆。这种方式可有比较充分的环月运行时间,用于选择、控制着陆时机和对设备进行测试,落点精度高。但是飞行时间比较长。
我国专家在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建议选定第二种着陆方法。这样既可以继承“嫦娥一号”、二号探月过程中的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又可以为未来月球探测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环月轨道的选择。
探测器在月球上软着陆前,要经过围绕月球做环形飞行阶段,这就牵扯到环月轨道的选择问题。环月轨道的选择主要是要考虑对发射轨道和着陆阶段的影响。环月轨道高度越低,整个飞行过程最终所需要的速度增量越小,考虑到与“嫦娥一号”、二号探月技术的继承性,携带着陆器的“嫦娥三号”在到达近月点后,将首先通过近月制动,使探测器进入环月运行轨道,即200km高度的圆轨道,然后进行变轨,使之进入15kmX200km的极月轨道,再开始实施下一步的着陆下降过程。
以上为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全文内容,如《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嫦娥三号携带玉兔号》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