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导语:据3月29日央视报道,杭州市礼让斑马线已成习惯。
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篇1
行人被尊重,城市才有魅力
适用话题:文明建设、车让人、礼貌、尊重行人、公共服务、国民素质
据3月29日央视报道,杭州市礼让斑马线已成习惯。到去年,主要道路的斑马线上,车让人已经达到93.91%。
很多城市看到这则消息,都会感觉自愧不如。因为现实中,斑马线上车让人,至少还没有形成主流,行人让车倒是常态。行人过马路,多是颤惊惊,少从容。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为了落实这一规定,杭州市派管理人员到处蹲点巡查,不遵守的司机会扣掉当月的“安全奖”,且接受处罚。密集宣传与强力整治双管齐下,公交车开始变自觉了。两年后,出租车也加入到“礼让大军”中。渐渐地,私家车也主动让行。
杭州市不仅做到了车让人,其交通设施也比很多城市更人性化。多数城市的红绿灯都在安装在空中,而杭州市的红绿灯就安装在地上,和人等高,“平视”着提醒你适时过马路。尊重行人,管车的交警部门走在前面,做到了细微之处。
有的城市在公共服务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春风多在“窗口”吹,路上行人往往被忽略。人行道盲道长年被挤占,洒水车让人脆不及防,帚把飞舞时旁若无人,都不同程度存在。行路如同过“封锁线”。还有施工侵犯“路权”并非鲜有,长期让人无路可走。
一丁字竖路,临近横道左转,理当转大弯到横道的右侧。但那边被挡板墙齐刷刷地封堵在行车道边上。你无路可走,只好从丁字竖路的右侧,择机穿过车流(无斑马线),贴到左边左转。但这边也沒有人行道,借道的你得面对横道右转90度过来的车辆,且拐角被高高的挡板遮住了行人和来车的视线。每过拐角,步行的,骑车的,开车的.,都会惊出一身冷汗。
“初到杭州的钱洁过了个马路,就确定了自己将来要生活在这里。”让普通人的日常行走受到了“礼遇”,从而决定归属,这就是城市魅力。以优厚政策、优质环境、优势平台吸引人才的武汉,正在启动“一留一回,两个百万”的宏大计划。如果最普通的行人都受到善待,审视这座城市的人们,怎不被引发出美好的想象和无限的向往呢?
以上为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篇2
适用话题:理解、温暖、社会和谐、职场妈妈、责任
母亲节来临之际,一篇名为《你兼顾事业和家庭,谁来兼顾你》的文章在网上被热传,众多的职场妈妈读者感同身受,认为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无法寻找平衡点,导致对职场和家庭都充满了焦虑和内疚。社会的发展进步,为女性在工作上施展才华、争做“女强人”提供了闪亮的舞台;与之相对的,更需要为千千万万“顶起半边天”的职场女性、特别是职场妈妈们“保驾护航”。
职场妈妈们有着“母亲”和“职工”的双重角色,肩负着“带娃”和“工作”的双重使命。职场妈妈们就像有“七十二般变化”,在家庭和工作中来回转变自己的角色,在尿布和文件、厨房和会议室之间闪转腾挪。“八小时内”是工作,“八小时外”是家庭,哪怕在晚上睡觉的八小时内还要数次起床喂娃吃奶。为给老公孩子做顿早餐,要6点起床赶7点去单位的公车、为照顾生病的老人孩子不得不放弃出国进修的大好机会、为参加公司一场重要的会议只能缺席孩子的毕业典礼……工作中想更进一步、家庭中缺己不可,然而时间、精力资源有限的职场妈妈们在两者无法兼得的内疚中困惑、挣扎。
帮助职场妈妈走出困境,需要更多“职场爸爸”补位。家庭是一家人的家,孩子是两个人的爱情结晶,更多的男性要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在一期《奇葩大会》上,女强人刘楠就说到,她和5位男性CEO一起接受采访,采访男性CEO问的是公司经营、产品研发,而对她提出的问题是:你是怎么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难道只要求女人兼顾家庭和事业,而男人只需要工作就行了?“男人以事业为重”,但好好感受下妻子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艰辛后,需要更多的站出来扛起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
帮助职场妈妈走出困境,需要更多“社会红利”释放。据调查显示,超过80%的女性有过在洗手间、更衣室里挤奶喂奶的经历,公共场所以及办公场所,应该相应地设置独立的母婴室,来减少女性的不便。对于孕期及哺乳期的职场妈妈,用人单位需更人性化,如分配布置相关工作任务,应避免异地出差、减少外出办事;弹性调整上班作息时间,中午多半小时休息时间方便回家为宝宝哺乳;引导群众转变意识,倡导抚养孩子是家庭共同责任的观念、突出职场妈妈辛勤付出的不易,给予精神上的赞许和鼓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职场妈妈们用行动诠释着这句话中母爱的内涵。在我们身边就有着无数这样在家庭和工作中“撸起袖子”“弯下身子”辛苦忙碌的职场妈妈,对她们,需要更多的的理解和更多的温暖。
以上为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篇3
适用话题:“看客”、指责、有心没胆、社会冷漠、道德优越感
一名男子于北京地铁里辱骂、推搡两名创业扫码女生的短视频近日刷爆了媒体与朋友圈。脏话连篇,行径粗暴的男子勾起了许多人无名的怒火,让人恨不得身处其境好好教他做人,至于手法,能让他身体或心灵铭记越深就越好。
然而,视频中是有旁人的。然而,他们是无动于衷的。相比于网友的热情期待,被称作看客的人们表现得过于不尽人意:或抬头望了望,或低头玩手机,最勇敢的,偷拍了我们眼中的视频。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才会被媒体、被各方正义人士斥为冷漠麻木。心理学的“旁观者”效应也休想为奔涌而来的指责开脱。
事实上,开脱无意义,因为指责本身就没太大意义。斥看客不争不义,和说国民性这样那样、说“丑陋的中国人”之类的有何区别。把一大堆各异的人随机归咎为一小撮不受待见的看客,除过了些嘴瘾,满足了点道德优越感外,于事无补。当然,骂看客无用,却不能忽略呼吁的.星火之力。倘若“要嫉恶如仇啊”像“救救孩子”般震颤灵魂,那么也真是社会的幸运。
所以我们还是省着点口水怼看客,去面对互联网里口干舌燥的内容吧。
3月5日清晨,警方抓获涉事男子的消息并未使北京地铁里的冲突尘埃落定,他17岁的年龄也只遭到了网友嘲笑。微博上明星大V的激烈号召,喊打喊杀,使短短时间里,线下的暴力演变成了线上的暴力,施害者也转瞬成了受害者。涉事男子自己、女友都被人肉出,接收到各种来自陌生人的骂詈,而那些言语,似乎努力在探寻恶心的底线。
总之,微博里这事件一片乌烟瘴气,没有声音的讨论,只有情绪的对抗。
另一方面,知乎作为比较理性的网络平台,对“创业扫码”行为的质疑与厌烦却占据了主流。甚至有人称骂人男子只是做了你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许多人也认同。各种情绪对抗隐藏在声音的喧嚣中。
要么站队,去声援;要么战斗,去讨伐。好像除了地铁里的旁观者外,我们都是当事人。
本来置身度外的真正看客,却迫不得已要用态度代替行动参与其中。终于,什么事也没解决,胡乱宣泄了一通,脑子让莫名其妙的观点、乱七八糟的真相弄的愈加糊涂了。
是的,“无穷的远方,无尽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很不错。可也别那么讨厌“看客”,别一说到“看客”,就冷漠、麻木,就自私、愚昧。一百年前,或许这样的人很多。一百年后,该换换视角了。
“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还记得吗?西装大哥劝服无效怒打了公交里肆意吐瓜子壳的男子。
其实生活中明辨是非的“看客”不少,网络中却少有人选择当理性客观的“看客”。
以上为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全文内容,如《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关于礼让斑马线的作文》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