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 以下是小编今天整理的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要】艾滋病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至今仍是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最严峻的传染病挑战。我国自19××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发病人数和感染者人数处于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职业为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占当年病例报告总数的比例从20××年1-9月的0.96%上升至20××年1-9月的1.64%。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不仅危害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而且影响我国人口结构和整体素质。本文将从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原因和途径入手,通过对大学生危险性情况和政府制定防控干预政策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以达到大学生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艾滋病;防控;干预政策
一、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现状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给出的数据和分析指出:"截至20××年8月31日,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28867例,死亡人数127758例"。 其中15-24岁青年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从20××年的482例增加到20××年的1387例,占每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构成比例从20××年的0.9%到20××年的1.7%,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
"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已经从高危人群开始向普通人群蔓延,青少年已成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 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处于活跃时期,心理发展还未完全成熟,知识尚不完整,性观念又比较趋于开放,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来抗击艾滋病,让自己免于艾滋病的侵袭,因此,有学者将大学生也归为了艾滋病毒的高危易感染人群。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不安全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我国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态度逐渐开放,性行为的发生率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高校学生卖淫嫖娼的行为以及男性同性恋感染艾滋病的新闻报道也已屡见不鲜。另外,虽然政府机构在积极倡导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艾滋病,但由于艾滋病对人体巨大的危害和至今为止的不可治愈性使恐艾心理在中国民众中普遍存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也不例外。根据笔者的调查,有74%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人或艾滋病毒携带者住同一个寝室,有72%的人表示如果自己不幸感染率艾滋病将会选择不将其公之于众。因此,面临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的逐年上升,对该群体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二、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率上升的原因
(一)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认识的偏差
通过对安徽、湖南、兰州地区部分高校的300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艾滋病本身的认识及其传播途径的知晓不全面准确。分别有41%、53%的同学一般都在报纸书刊、电视广播中获取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和新闻。而通过老师传授获得艾滋病知识的学生只占28%。有57%的大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觉得艾滋病离自己的生活很远,和自己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能够完全清楚正确地回答出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学生数也只占43%。大多数学生也表示不知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或艾滋病发病期间身体会出现怎样的反映和症状。同时大部分学生也表示愿意甚至渴望了解更多关于艾滋病的知识 ,对艾滋病防控问题持有非常积极的态度。
艾滋病所带来的社会恐慌也会影响艾滋病感染率的上升,本只是慢性传染病的艾滋病在我国被赋予了道德的不同色彩。那些艾滋病毒携带者怕受到外界的孤立和职责而不敢对外宣扬,有的甚至可能会出现抱负社会的负面情绪。而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匮乏使得他们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毒携带者,以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调查数据指出,当知道有同学感染了艾滋病后,有67%的学生选择会减少与之交往的频率,大部分学生表示不愿意和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同住一个宿舍。
(二)学校对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不够重视
被调查者中有53%的人表示在大学期间从未参加或遇到过学校举办的任何关于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活动。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艾滋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下发文件,增加投入等十分积极的措施,但是在具体的落实方面仍存在不够重视或流于形式等问题,宣传内容带了太多理论化的色彩,形式单一,在学校开展的艾滋病宣传教育还不到位,不能满足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对艾滋病预防控制重视程度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的防艾意识观念淡薄。
(三)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易受外界诱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性的看法和认识越来越开放,青年学生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新观念,对婚前性行为和同居甚至同性相恋的观念变得更加开放。同时,大学生的生理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他们对性产生更多的兴趣,并由最初的反感转为爱慕,这本身就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知识结构也不完整,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情绪又很多变,在诱惑面前感性和冲动往往会战胜理性而不能自制。也有学生因为金钱等利益的诱惑而成为性工作者,通过性行为感染艾滋病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另外,教育的缺乏和青少年自控能力的\'不足让部分大学生容易染上毒品,从而也增加了大学生的艾滋病感染率。
三、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建议措施
艾滋病的危害已经不单单是对个体生命和公共卫生的影响,它已经转变成整个社会的一种价值理念,危及到了社会的和谐运行机制。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新生代的主力军,对艾滋病的防控变得越来越必要,本文大学生艾滋病的预防控制也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建议。
(一)高校需加大艾滋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前文所提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仍非常缺乏,同时也抱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领导组织单位,应高度重视大学生艾滋病的防控工作。学校可开设生理卫生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选修课程,通过老师的讲述让学生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艾滋病。举办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邀请专业人士前来讲学。另外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在校园内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艾滋病预防控制的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后举行以艾滋病预防控制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座谈会等各种不同形式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学校在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应按照宣传教育为主、培养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活动的实际效用,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只为完成任务,要将经常性的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
(二)开辟新的引导途径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
人们都通常更愿意听取与自己年龄相仿,背景、兴趣爱好等相近的朋友或同伴的看法和建议,特别是大学生还处在迷茫、叛逆的青春期,需要那种可以相互讨论怀孕、性、吸毒等一些敏感话题的同伴,因此在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工作中,大学生的同伴教育有时远比老师的说教有效得多。招募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对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有热情的大学生志愿者,对他们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沟通能力等的培训,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行为方式。这些志愿者通过同伴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行为示范等来影响和教育周围的同学,以此类推,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形成积极的影响和效应。
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社交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生活,各种网络社交团体中都有大学生的身影活跃着。网络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对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影响,因此要正确引导大学生的网络社交行为,避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诱惑而感染艾滋病毒。
(三)鼓励学生自发的组织干预,在社会的防艾工作中起带头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知识层次比较高,更易于接受和掌握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塑性又很强,在学校的教育和引导思维同时,鼓励大学生自发成立关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社团组织,变被动接受为自主教育,定期举行艾滋病防控的主题活动,由大学生自己策划、宣传和执行,能带动更多的学生加入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队伍。在进行大学生自身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同时,还可以走进社会,走进艾滋病人的生活,宣传艾滋病的防控和治疗,作为纽带来帮助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人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生活。只要足够的重视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的青春朝气和爱国热情将会给我国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发挥积极的作用。
以上为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2
【摘 要】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它就像一头难以巡防的恶魔,正在慢慢地吞噬着人类,危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关键词】艾滋病 传播 预防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19××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而到19××年,美国艾滋病患者就达到了5万人,与此同时,艾滋病也以超乎人们的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19××年科学界曾预言,20××年人类将有25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当人类真正迈进20××年时,全世界爱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系带者竟达到了340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至少为1880万,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孤儿就有1320万。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上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一、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
性传播。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全世界约有3/4的艾滋病毒传播是通过性交进行的;而其中由约有3/4是通过异性性交传播,1/4通过男子之间的性关系传播。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了。输入被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公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在我国HIV病毒感染者80%是因为在吸毒中公用注射针头所感染的.。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婴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一般的工作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艾滋病也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
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的流行,首先要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危害的认识、由此改变人们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抵制毒品,坚持戒毒,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不与他人,特别是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要求医院提供通过了HIV血检的血液)。
避免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牙钻、指甲钳、剃须刀、纹身针、穿耳针等。
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患有性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咨询和治疗。
HIV病毒体外很易被杀灭。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从理论上说,只要人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并且修正了他们的习惯,就能避免感染上艾滋病。对艾滋病的预防来说,以艾滋病防治知识为依托,改变与艾滋病个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就可以避免艾滋病的流行。这样看来艾滋病的预防似乎容易多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艾滋病的预防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大量数据表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实际上,这显露了人们的侥幸心理和忽视态度。例如,在进行性行为的过程中不戴安全套的艾滋病感染者觉得不使用安全套不一定就会凑巧染上艾滋病。这种侥幸的心理是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群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被问及是否知道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时,不少人回答,到了这个年龄无所谓了,何况感染后还有较长的潜伏期才发病,发病后又有药物维持生命。所以,感染艾滋病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可怕的事情,是可以忽略的人生风险。因此他们不会因艾滋病而压抑买春的冲动。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当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它是艾滋病传播在高危人群中与普通人群之间的桥梁。这种知识与行为相悖的现象比比皆是。
行为的改变除了主观努力外还要有客观方面的强制。这种强制包括法律和道德层面的,还要有社会氛围方面的。我国政府已经高度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艾滋病的防止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对艾滋病的防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然,这个疾病会拖累国家的发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一条防治艾滋病的路子。当前,我们应摸清艾滋病高发区的病源和防治工作的主攻方向。要继续加大投入,坚持实行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实施阻断母婴传播,对艾滋病患者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全社会应给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怀,绝不能歧视他们。”
我们不难想像,若干年后,当艾滋病的流行被遏制后,人们对社会边缘人群的道德价值观将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对人权的理解将会更宽泛。这就是艾滋病防治带来的深层次的社会改变。
以上为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3
一、 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艾滋病的医学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3、 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帧⒂当А⒐餐汀⒐灿霉ぞ摺旃镁叩龋┎换岣腥景滩 0滩〔换峋硗叭Α⒌缁盎⒉鸵摺⑽跃摺⒂斡境鼗蚬?br> 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 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5、 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6、 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腥竞痛グ滩 H缁骋勺约夯加行圆』蛏称?br> 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以免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7、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8、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9、 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
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以上为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4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代大学生艾滋病预防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摘 要】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疾病。艾滋病被称为“世纪瘟疫”,它就像一头难以巡防的恶魔,正在慢慢地吞噬着人类,危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关键词】艾滋病 传播 预防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系统方面的疾病。19××年,人类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而到19××年,美国艾滋病患者就达到了5万人,与此同时,艾滋病也以超乎人们的想象的速度在世界各地传播。19××年科学界曾预言,20××年人类将有250万人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而当人类真正迈进20××年时,全世界爱滋病患者和艾滋病病毒系带者竟达到了340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至少为1880万,因艾滋病所造成的孤儿就有1320万。正是由于艾滋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现在世界上每一个人,实际上均不同程度上地受到了艾滋病的\'威胁。因此,艾滋病的预防工作刻不容缓!
一、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
性传播。无论是同性、异性、还是两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艾滋病的传播。全世界约有3/4的艾滋病毒传播是通过性交进行的;而其中由约有3/4是通过异性性交传播,1/4通过男子之间的性关系传播。
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最直接的途径了。输入被污染的血液,使用了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过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拔牙工具,都是十分危险的。另外,如果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公用一只未消毒的注射器,也会被留在针头中的病毒所感染。在我国HIV病毒感染者80%是因为在吸毒中公用注射针头所感染的。
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会在怀孕、分娩过程或是通过母婴喂养使她的孩子受到感染。
二、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
一般的工作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艾滋病也不会通过一般社交上的接吻、拥抱传播。
预防艾滋病,遏制艾滋病的流行,首先要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危害的认识、由此改变人们容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
三、预防艾滋病的措施
抵制毒品,坚持戒毒,避免不安全性行为。
不与他人,特别是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要求医院提供通过了HIV血检的血液)。
避免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牙钻、指甲钳、剃须刀、纹身针、穿耳针等。
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
患有性病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咨询和治疗。
HIV病毒体外很易被杀灭。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在血液或分泌物内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自然条件下则不能存活。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从理论上说,只要人们具有一定的知识并且修正了他们的习惯,就能避免感染上艾滋病。对艾滋病的预防来说,以艾滋病防治知识为依托,改变与艾滋病个传播有关的高危行为,就可以避免艾滋病的流行。这样看来艾滋病的预防似乎容易多了。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艾滋病的预防任务仍然任重而道远。大量数据表明,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实际上,这显露了人们的侥幸心理和忽视态度。例如,在进行性行为的过程中不戴安全套的艾滋病感染者觉得不使用安全套不一定就会凑巧染上艾滋病。这种侥幸的心理是人们的思维定势。在中国艾滋病的感染人群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当被问及是否知道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时,不少人回答,到了这个年龄无所谓了,何况感染后还有较长的潜伏期才发病,发病后又有药物维持生命。所以,感染艾滋病对他们来说,不是很可怕的事情,是可以忽略的人生风险。因此他们不会因艾滋病而压抑买春的冲动。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当中,性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它是艾滋病传播在高危人群中与普通人群之间的桥梁。这种知识与行为相悖的现象比比皆是。
行为的改变除了主观努力外还要有客观方面的强制。这种强制包括法律和道德层面的,还要有社会氛围方面的。我国政府已经高度认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艾滋病的防止关系到“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务院前总理温家宝指出:“对艾滋病的防治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然,这个疾病会拖累国家的发展,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社会问题。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一条防治艾滋病的路子。当前,我们应摸清艾滋病高发区的病源和防治工作的主攻方向。要继续加大投入,坚持实行免费的抗病毒治疗,免费自愿咨询检测,免费实施阻断母婴传播,对艾滋病患者孤儿实行免费上学。全社会应给艾滋病患者更多的关怀,绝不能歧视他们。”
我们不难想像,若干年后,当艾滋病的流行被遏制后,人们对社会边缘人群的道德价值观将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对人权的理解将会更宽泛。这就是艾滋病防治带来的深层次的社会改变。
以上为预防艾滋病的论文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预防艾滋病的论文》全文内容,如《预防艾滋病的论文》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预防艾滋病的论文》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预防艾滋病的论文》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