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时间:2025-03-29

  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好的《《安源儿童团》观后感》怎么写,写好《《安源儿童团》观后感》其实不难,我们不妨一起来参考一下《《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1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一到五年级去观看电影《安源儿童团》,这部电影让我感受很深,有一种顿然醒悟的感觉,使我有一些后悔,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这是描写少年儿童团是如何产生的一部电影,主要介绍了几位不足14岁的小矿工,但他们并不只是普通的小矿工,他们还是第一批加入少年儿童团的孩子。这些小矿工也参加工人阶级的反抗运动,他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如此努力,与我们现在的人相比,真是有天壤之别。回想我们的生活,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现在的小学生实在太娇生惯养,不太了解生活常识,为别人想的很少,总是依赖大人。胸前的红领巾固然特别的红,但我们未必能真正明白它的意义,他不仅是一个标志,更是一份责任啊!我们经常是无所谓的`戴着它,可有可无的挂着,到了夏天,我们更是认为那是一个不小的负担。现在,我们明白了红领巾的意义所在,它是共产党人用鲜血染成的呀!我们要为红领巾的标志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我们要自强不息,要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来佩带红领巾,因为它是我们奋发向上的象征!

  我们的成长历程有了红领巾的陪伴,将更加精彩。愿我们的作为能无愧于肩上的红领巾!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2

  现在的上海是一个美丽的上海,不仅风景好,景色也不错。可有谁能想到,3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多么万恶的上海呀!

  那时,日本人正在上海做毒气弹,他们把收容所的乞丐一个一个抓到他们的实验室,用他们来做实验。这种毒气一旦注射到人体里,皮肤就会出现疱疹似的水泡,毒液便开始扩散,失去攻击能力,人便休克而死。制造这种毒气的人是金蛇会的化学家端木岩。端木岩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一心想报效祖国,便加入了金蛇会。他原本以为金蛇会是一个为祖国事业而发展的团体,但等他进了金蛇会之后,才发现金蛇会其实是帮日本人做事的叛徒。他像一条毒蛇死死的缠住你,让你无法脱身。在知道金蛇会真面目之前,端木岩一直在做实验,一天,正当他在列分子式时,因为一个小小的差错,使这个实验完了,他制造了一种毒气非常强的液体。当他知道的时候,想马上把它销毁,可已经来不及了,这已经被金蛇会的人知道了,他们把端木岩列出的分子式交给了日本人,为了不让人知道这件事是他们干的,他们让端木岩把原式叫出来,端木岩不肯,他们就借助日本人,以端木岩犯了“盗窃国家文件机密罪”的\'理由,把他关进了法租界的大牢,他们还收买了两个法租界的警官,时刻监视端木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了让端木岩说出原式的下落,他们把端木岩妻子的腿打瘸,还威胁端木岩说,如果再不说出原式的下落,就要把端木岩的女儿杀了。他们以为这样以要挟,端木岩就会说出原式的下落。可是10年过去了,他们还是没有得到原式的,最后在钟朗的帮助下被无罪释放。

  最后,那些毒气弹都被炸了。让日本人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这件事给了日本人一很大的打击,使他们不再小看中国,不再小看中国人。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3

  妈妈在我读四年级时就为我买了这本书,便没有去好好品味。这当中原有如此之多的道理。让人怎样兼顾事务与学业。有了它,我便确定了路该如何取走,事该如何处理,人要怎样去做。

  《傅雷家书》文艺评论家以及美术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年至19××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

  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

  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也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4

  阿童木这个名字听起来既好听又可爱,没错!他的心灵一样的美!其实他是一个机器人,一个一心为人民的机器人,最后他牺牲了自己,拯救了大都会,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今天我就去影院观看了《阿童木》。剧情是这样的:大都会在一千年前就被祖先升上了天空,它们享受着机器人服务,机器人要煮饭、端饭、收拾碗筷、扫地、拖地、开车······有位研究机器人的专家的儿子不幸去世,他就按照自己儿子的模样做了一个和儿子没有什么两样的机器人,但是造了这个机器人就用了世界上唯一的蓝核,这个机器人就是阿童木!那里的总督需要用蓝核装在终级战士里,蓝核没有了,就给终级战士装上红核,去挑战阿童木,取回蓝核,可红核有许多副作用。阿童木凭实力和终极站士决斗一番,终极战士终于死了,不知为什么地面开始下降,阿童木死死的把大都会抵着,让人们安全着陆。可它却没有了生命!

  一个机器人却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真是让人钦佩!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5

  憋在家里无聊到长蘑菇了,决定跑出和小伙伴一起看电影。常规来讲春节档的电影是撸票房的好时机。但似乎中国受众的审美观念出了问题。不禁以手抚膺坐长叹啊,各种雷剧从各家各户的电视剧转移到了各大影院。《大闹天宫》这种把传统文化改的面目全非的就算了,怎么说是个适合全家总动员的3D电影。《澳门风云》这种换汤不换药的也算了,发哥这块金字招牌还在。果然不像我这类小门小户,中国土豪好多的意思?选来选,只剩下一部片子——前任攻略。

  咋看之下电影题目的意思应该是:感情的道路就像一场游戏,需要你慢慢攻略道道关卡,击破各个前任,方能攻德圆满。但这些的前提是——你需要一个真心爱你的现任。所以故事就以一种极其滑稽的方式开篇了。30岁伊始,算不上大龄却又会被父母催促着结婚。周围的小伙伴陆续成家,可身在浮躁的环境中,自己还是觉得没有玩够。真感情越来越少。别人的婚礼要准备妥善的不是恭贺新婚的礼物,无奈的变成了419的安全措施。所以得到的回馈也变得让人不知所措。新人们的婚礼,大胆的答谢了陪他们走过感情路的前任们。如此新奇的设想在砸了自己婚礼的同时,却机缘巧合的成就了一对璧人。相比传统青涩的老一辈,现代人恋爱的方式显得物质又俗套。沉浸在天南海北的美好风景里,沐浴在茵蕴暧昧的缠双暗夜下。少了纯真羞涩的暧昧,多了赤裸热情的欲望。当然,解决了另一半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打怪升级了。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前任也各种各样。小资女,酒鬼,琼瑶病患者纷纷登场。然而女主成功的逐个击破各个旧爱的同时,男主面对另一半的前任却输得很惨。原因就在于:数量和质量的问题面前。质量毫无疑问的占了上风。但就在大家以为已经圆满通关的开心时刻,终极BOSS才姗姗来迟。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再强大的前女友,都比不上一个相伴长久的知己让人闹心。也再一次印证那个更古不变的话题: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完全纯洁的男女友谊。就算有,也只是时机和情分不到火候而已。

  回顾整部电影。笑点丰富,经典满目。首先婚礼混乱的时候,前男友桌分配好姑娘冲过的时候那一个个兴奋的神情和马鸣狼吼的.配乐,生动却不猥琐的像我们展示了男性作为下半身动物的狂野。各种大尺度却不下作的台词更让人忍俊不禁。泡妞就两种:要么走心、要么走肾。这句话果断是经典啊。主角们在天涯海角的浪漫和晚上客栈里家具无声的抗议里让我乐呵呵的想着。好吧,我懂的。孟云和小伙伴跟高丽思密达拼酒的段子真是让我忍不住笑骂一句,不作死不会死啊。多年前我的一个同学这么告诉我:男人的特点是,占有了一个女人,还想占有另一个。而女人的特点是,占有了一个男人,就想占有他的全部。所以我们的夏璐就大刀阔斧的换了孟云家里所有前女友的标记物。当我看到一个大男人家里全是红色的家具、Hello Kitty的床单没有跳脚、没有郁闷,而是在庆幸衣服没有被扔出的时候。知足吧夏璐,你看孟云多爱你。还有人说,女人想要看住自己的男人就要学着在浑水里养鱼,水至清则无鱼。什么事都一清二楚了可能吵架的几率也就多了。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可是恋爱中的你,能受得了对方“善意”的谎言吗?

  当我看到孟云的“知己”在订婚宴上失态的样子时,不自觉的跳戏到了《我可能不会爱你》。十四年的感情太根深蒂固。多少个前任都比不上一个十四年。一个人的一生又有多少个十四年?借用Maggie的原话:“我最讨厌你们这种人了。明明心里有鬼,却因为有<好朋友这个头衔就以为可以无限上纲。让我们做你们的垫背,证明你们彼此有多适合、多有默契、多特别。然后呢?如果我们吃醋、我们嫉妒,那就是我们不够包容、我们小心眼、我们肤浅,不懂得尊重你们<崇高的友谊。根本都是放屁”。这个桥段真的写到我的心窝里了。那些所谓的“红颜”“蓝颜”们,请你们清醒一下审视审视自己的社交关系。爱情表现在占有欲这个方面的时候是极其自私的。要么狠,斩断多余的情丝与你的爱人相依相伴。要么滚,和你的知己在一起不要为祸人间。

  凡事都有两面,有优点必然也有缺点。非要吐槽的话。这个结尾,是在告诉我前面看都看完了,后面落点俗套也可以原谅的意思吗?还有导演你是在逗我吧?说好的孟云和余飞的吻戏哪?综上所述,整部片子还是值得我不辞劳苦跑电影院开心一下。花钱不多,却拥有足够的快乐。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6

  电影开始的镜头是失恋后的阿杰(谢霆锋),失魂落魄的躯壳,每个经历过爱情的人都能感同身受,而对于正在经历失恋的人,这种感觉一定更加强烈。日复一日魂不守舍,接起电话才发现是电视里的电话声这种情节一定不会陌生,嘴角撇起一笑,是可悲还是可笑.......他病了。爱情,就如一场大病。

  镜头扫到冰箱,贴着他和jeannie的合照,这是我第一遍看时看到却忘记的细节,这是我第二遍看时才明白的情节,我甚至觉得这是编剧最精彩的故事设置。结束的时候,jeannie在街上为了躲避alan而偶遇的阿杰,我原以为阿杰是她下一个十二夜爱情轮回的开始。

  然而,十二夜,在你以为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了。

  Jeannie刚结束一段感情,alan同样如此,这种瞬间,就连陌生人都变得很般配,感情就是这样,遇见,是那么偶然。然而,只有恋爱中的人才认为他们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jeannie对上一段感情的信任,也只是脆弱不过一个塔罗牌的预言,脆弱不过一个没经过证实的误会。

  恋爱中的人,总有说不完的情话,用不完的想念,刚说再见又想见面,每一个疯狂幼稚的举动都被对方当成可爱之处,每一个缺点都被当成优点,因为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他们都疯了。

  经过一段轰轰烈烈热恋时期,爱情这场病就会开始渐渐痊愈,两人开始互相厌倦,互相攻击对方缺点,所有甜蜜都随风而.... 男人开始觉得女人不够听他们的话了,jeannie对alan说:你认识我的时候我就是这样的......以前我怎么样你都说喜欢......就算你什么都没有,我还是一样喜欢你......以后不要再这样说我.......

  jeannie开始敏感脆弱,alan开始厌烦逃避。谁都害怕在问你爱不爱我、你想不想我时,得到否定的回答,害怕在问你是不是烦了时,得到肯定的回答。而当女生得到的.回答是,你好烦,我很忙,你别老是无理取闹时.......导致女生更多的抱怨和不满。

  感情中最痛苦的,明知道已经快走到尽头却还舍不得放下舍不得走开,妄想会有转机,而这一切都是自欺欺人罢了,时间过了,热情冷却,变了就是变了,再也回不了。jeannie说了分手,她希望alan会挽回,而她得到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要怎么样,我不想你不开心。男人永远都这样,永远说着不要你为我做这么多,我没让你为我做什么,你做你自己就好了,你受不了就不要忍受了....而女人越爱一个男人,越想为他付出,男人就越累越想逃离,所以男人和女人在爱情上,永远都无法得到平衡。

  爱情存在的时候,就像被人蒙住了双眼,抽掉了神经,你看不到对方的缺点,你会为他读一本你原本觉得很无聊的书,打扮成对方喜欢的样子,认可所有对方所说的。爱情离开之后,你甚至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怎么可能喜欢过对方......有些心情过了,再回想起来变得不痛不痒。

  jeannie和alan和好后,当她发现她和johnney之间的误会时,她突然觉得一切都是错误,她开始逃离,逃离...然而在人群中,她邂逅了阿杰,开始了她与阿杰的十二夜,而影片开始的时候,她与阿杰的十二夜,也已经结束。这是我看过最残忍的爱情电影,就连最后留下的想象空间都扼杀得这么现实和残忍,却让人不得不承认......所谓爱情,就是一个又一个的轮回。

  十二夜,在你以为开始的时候,其实已经结束了。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7

  夜间看了罗宾.威廉姆斯主演的《机器管家》,带着科幻色彩的爱情电影。

  讲的是未来世界中,机器人管家的人盛行。而这个特殊的机器人---安德鲁,竟有特殊之处,他的超出智能之外的个性。他对“家人”温和,对“little girl "产生了人类似的感情,只是并不是任何人类都能理解他的创造天赋。

  他渴望自由,他想找寻和自己一样的有个性的机器人,走遍世界,却意外发现了原来研制ndr机器人的`科学家,而且科学家的研究已经到了另一个层次,“安德鲁”资助他继续研究。然后他先换外壳,再换人工器官,只是为了成为真正的人类,和心爱的人厮守终生。

  然而人类社会不承认他,因为人类社会没有人长生不死,也没有人类承认一个永生不灭的灵魂。波夏,“他”的爱人,在使用安德鲁研制的人工器官,延衰药物下,75岁看起来就像50。但万物的生生息息下,人的心也会憔悴。波夏累了。可是安德鲁没有她,活也像是死了。

  第三次的“升级”,安德鲁换了人类的血液循环系统,这样的新陈代谢,他注定要衰老和死亡。但他在世界法庭上说:我宁愿当作人死了,也不愿成为一个永生不老的机器人。最终,当安德鲁合上双眼后,世界法庭承认了他是世界上存活最久的人类,并承认安德鲁马汀和波夏的婚姻合法有效。

  尽管他已不在人世。十几年前的片子,寓意还是不错。给了我们思考的空间。人类有什么?人类自私,脆弱,有生老病死,有喜怒哀乐。可就是这样的生活,我们每个人再平常不过的细节,也会让安德鲁着迷不已。我们高等动物,会抱怨挣得少,穿的不是名牌,房子太小。可“他”只要一个“有电的插座”。他不要永远年轻,长生不老,只要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和爱人白头到老。相比之下,我们人类是不是太贪心了?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8

  我并不信仰宗教可是却尊重信仰,尊重上帝。我愿意聆听耶和华告诉我们的那些事。我愿意理解宗教,愿意看《穆斯林的葬礼》,懂得穆斯林的生活。也在偶然机会听到台湾某位国学大师的讲课,教我佛学以及冥想。

  我个人更倾向的一直是基督教。我不入教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我戒不掉鸭血;二是我对耶和华认为同性恋是淫秽的感情这一点实在无法认同。

  这部电影在我电脑里放了大半年,今天终于静下心来看完了。电影全场86分钟。我从40分钟左右开始就一路在流泪,到了结尾处忍不住抱膝嚎啕大哭。

  我一直都非常支持同性恋。也一直乐于维护同性恋权益。高中的时候在报社做实习记者,采访过同性恋和人妖,那个时候就开始关注。他们当中有很多不错的人,他们乐观,积极生活,积极对待自己的爱情。我们凭什么不尊重他们?只以为他们是同性恋,只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同性就该被区别对待么?社会上的败类多的很,偷窃、抢劫、欺诈……这些人里还有那么多逍遥法外的人需要人们的谴责,可是当真正发生这些事情的时候呢?人们往往冷眼旁观视而不见。你们有什么资格批判那些努力生活只不过性取向和你们有异的人们?你们没有,任何人都没有,甚至上帝都没有。

  上帝花七天创世纪,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上帝创造了世间一切。这值得我们尊重,可是却不应该愚昧的一再跟从。就像父母创造了我们,我们应该孝顺,却不应当愚孝是一个道理。上帝会包容世上的一切,上帝会爱每一个人。即使你是同性恋。

  当你有一个同性恋的孩子,你以为你很痛苦。其实你的孩子更痛苦,他们想要快乐,想要寻找真爱,可是又不希望你伤心失望。夹在中间的孩子才是最痛苦的.。片中mary一直想治愈他的孩子,可是却亲手把自己的孩子带入了死亡的深渊里。

  用死亡换来一份理解和尊重。代价未免太大了。

  但终究让mary明白了,我的孩子没有病。这是与生俱来的感受,孩子没得选择。爱孩子,就应该爱他最原始的样子。他谦逊有礼,幽默乐观,没有做任何对不起社会的事情。他就应该得到爱。

  我的眼泪依旧在流。我不知道用什么来终结,我的心里还像针刺一样的难过。不过我想起了王小波说的一句话:参差多态才是世界的本源。哪里有什么统一的价值观,关键是不伤害别人,然后不伤害自己,懂得进退和担当。

  如果这些同性恋人群们没有伤害到你们,请尊重他们吧。

  如果你是他们的家人,请尊重他们吧。

  如果你能理解他们,和我一起维护同性恋权益吧。

  以上为《安源儿童团》观后感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安源儿童团》观后感》全文内容,如《《安源儿童团》观后感》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安源儿童团》观后感》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安源儿童团》观后感》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