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观后感了!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1
\"刷\"电影院一亮,大大小小的照明灯都亮了,在影片最后一刻的那阵掌声时刻在我的耳边回响。
在废墟最上面的小雅,本来是一个胆小的小女孩,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她被吓呆在座位上。可是当救援队员要救她的时候,她冒着可能失去一条腿的危险拒绝了。是因为如果先救自己,她身下的同学就可能因为楼板的坍塌而失去生命。在这种危急的时刻,她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顾忌着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的安危。这种朴实的顾忌符合她的性格,但不符合她那无比惧怕死亡的年龄。
作为一名老师,娥曼老师成为学生们的主心骨,她带领着学生们一起对抗死神,在他们唱的偶尔有些跑调的歌声中,学生们一定都体会到生命的召唤和活下去的意义,娥曼老师的一遍遍点名,使他们更加渴望生命,并竭力挽留住微弱的生命气息。他只不过是一位刚刚毕业,年轻的老师,在灾难面前,竟被激发出如此的勇气与坚忍不拔的意志,也就是这一点,她成了学生们再一次撑起来的脊梁…
灾难,让人们经历了苦难,也让人世间最普通的关爱净化成废墟下最天真、最可爱、最璀璨的生命之光。
以上为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2
今天学校组织高年级的同学们到泉州影剧院去观看电影《5·12汶川不相信眼泪》。一路上,同学们激动着,兴奋着,期待着会看到怎样的一部剧。
电影大概讲述的是四川汶川某一所中学初三三班的同学和老师在地震发生后被掩埋在地下。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活下去的信心,他们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他们聊天、唱歌,等待着救援。最后解放军赶到,救了所有人性命的故事。
电影里真挚的情感着实感人,好几次让我流下晶莹的泪珠。我认为最感人的一句话就是萧远说的:“我的遗言是:‘我后悔没有说一句话,我想对班长说,香包,你是世界上最好看的。’”这句话体现出了他们之间的同学情谊。那深深的友情,是怎样装也装不出来的。而我最喜欢的是萧远把布条用钢筋伸到小雅水瓶下的水洼,沾满水,像接力一样传给每一位同学和老师。那时,我再也抑制不住,泪水像瀑布一样:“哗哗”地流了出来——“患难见真情”。平时被同学们评论为:“娇生惯养”的萧远为了同学和老师们用尽全身力量,想尽办法,让同学们喝到了水。这是怎样的一种付出啊!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愿意向萧远这样付出呢?
地震让房屋倒塌,让生命逝去,让泪水溢满眼眸。但不管地震的威力多么强大,他都不能压垮人们的`精神,把感情从人们的身体里剥离!不管发生多大的灾难,就算你的周围没有声音,没有呼吸。可是,你的感情也会支撑你的生命,让你有生还的希望!
我想说的是:珍惜这份感情吧,这样,你才能获得像宝藏一样的布条和活下去的勇气。
……
以上为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3
整个世界上,有不少的假文盲。假文盲,顾名思义就是假装自己是个不识字的盲子。今天,我看了一幅名叫“假文盲”的漫画,这幅漫画令我受益匪浅。
《假文盲》主要画了: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一个停车牌上写了五个大大的字——母子上车处。但是令人费思不解的是,在这个停车牌的旁边,站的不是母子,却是四个强壮的大汉,他们全都在默默地闭着眼睛等车,好像文盲一样。一对母子,悄悄地站在停车牌的后面,他们默默地注视着这几个大汉,他们的眼神里流露出郁闷和对世界上像这些缺乏社会公德心的人表示出无奈。
我看着这幅讽刺性的漫画,是多么同情这对母子啊,我此时真想冲进漫画里去帮帮他们。这四个大汉,真的是一点社会公德也没有。难道他们真的不识字吗?错,正因为他们认识这五个大字,所以他们知道,如果在这里等车,会比其他地方等车更要快的。于是他们个个索性装成是文盲,闭着眼睛,看也懒得看正站在他们身边冷得直发抖的真正应该站在这个牌子后面的母子俩。这些人只留下了腐臭的尸体,他们的心早已被染黑,站在新社会里,站在这应当尊老爱幼的社会里,他们只拖踏着自己早已空虚的框架,一步一步借着“文盲”的理由把新社会糟蹋。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像这样的人,他们装作不识字在插着“严禁踩踏草坪”的牌子后熟视无睹地往里面走去;烟鬼们在禁烟区中悠闲自在地享受着吸烟的快乐;上车时,人们不顾要排队上车的优良美德,只知道自己一个人往前挤……这些人的心灵早已布满了自私的垃圾。
我们一定要时刻清扫心中的垃圾,让它永远变得纯净如水,美艳如花。
以上为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4
当看完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后,我不由得赞叹:“多好的一位老师啊!”
影片中的主人公——代课老师魏敏芝,仅仅13岁,也就是小学刚毕业,被家有事的高老师找来代课。高老师临走前告诉她:“全班28个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这对魏敏芝来讲,虽然是一个锻炼的好机会,但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压力。第一个压力是县里选明新红为跑步运动员,她就以“失踪”为借口,保住了“一个都不能少”。而第二个压力是张慧科因家庭贫困,离校进城打工。这又急坏了魏敏芝,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一个小女孩,不顾年小路远,独自进城寻找。在寻找中,她吃了不少苦,甚至一整天没进一口食,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她忍耐着,最终找到了张慧科。
是什么力量使魏敏芝能够保住“一个都不能少”呢?我认为主要是她有一颗爱我课堂、遵守诺言和忠于教育事业的心。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精神所在。
相比之下,再看看自己,我也10岁了,可是遇到一点困难我就退缩,作业多了也不认真写。看了这部电影后,我深受感动,我要向魏敏芝学习,树立正确的信念,遵守诺言,努力学习,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
以上为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5
JohnNash精密的思维,内向的性格,以及隐藏很深的好胜心。在天才的背后是潦倒的生活,糟糕的交际,极度自负的\'个性让他瞧不起任何人。而之后逐渐开始变得老实,不再锋芒毕露,开始讲学,开始学会勤勤恳恳。产生大量幻觉,幻想自己是解密高手,在黑夜里潜进密室进行缜密的密电计算。甚至遇到要追杀自己的敌人,在演讲中公然离席,在自己所能看见的世界里和多年的朋友形影不离。反抗和斗争到最后还是在妻子的劝慰下开始进行心理治疗。
影片的英文名是A Beautiful Mind,当时就跟同学一起探讨过关于翻译的问题,为何是心灵而不是大脑。字典不可置否我们的翻译是正确的,然而看过了电影之后发觉,电影所要反应的并不是主人公有多天才,大脑有多发达,而是在讲述一个天才背后的生活,天才心里的世界。
电影所要表达的并非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伙计如何由自负到潦倒,而是在讲述他扭曲的心灵,对学术的高度要求以及对旁人目光的极端在意下,导致产生幻觉,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虚拟规划,当他的智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他的心智却仍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心灵无法带动大脑,生活与现实脱节。
在看完整部电影的时候班主任告诉我们,他的意图只是希望我们明白,先做人后做事。
在生活中没有天才和蠢材之分,没有精英和平民之分,不要因为盲目追求学术上的成就而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片名所指的美丽心灵大概也是讲心智成熟的人,重点在于是一个成熟的人而非仅仅是一具拥有超群智力的躯壳。
当你活着的时候,走在路上,你是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学术精英,不是天才,你过着和别人一样普通的生活,要学会尊重生活。
天才的真敌人是天才,蠢货的对手也是蠢货,你永远也别想打败的人其实是你自己。你永远也别想敷衍的其实是生活。
以上为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全文内容,如《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观后感》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