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观后感热门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
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1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以上为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2
恢弘壮阔的音乐舞台场景,连绵不断的情节构造,中心人物的鲜明形象呈现,简洁精练的旁白陈述……这是舞剧《孔子》给观众的最直观印象。作为一部史诗性极强的历史剧,舞剧《孔子》的整体表现充满挑战和难度:首先如何从芜杂的故事情节中选出最具有舞台表现力的代表性事件,其次,如何将不同时期的情节平稳而顺畅地相联成一体,再次,整个舞剧的思想性,舞剧不是史诗,相比之下,舞剧比史诗更加具有感染性,尤其是情绪上的引导效应,最后,舞剧与史实之间的间距怎样把握,艺术真实性要求一定的超越,但又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框架。《孔子》选取的几个中心情节如下:天降仲尼(序)、礼乐天籁、仁德安邦、圣坛惊梦、车革千国、万世师表(尾声)六个章节部分,生动再现了孔子历尽千辛万苦、人间悲凉,从凡人成为圣人的一生。非常巧妙完整,而且确实把握到了历史人物事件与舞台艺术呈现之间的平衡点。
天降仲尼篇:
以战马嘶鸣烈火横起再现了春秋后半期的礼崩乐坏硝烟四起,为孔子的出生做了客观而形象的艺术呈现,舞台背景上交替出现的熊熊大火和腾踏的马蹄、舞台上暗色调中演员摇动的旗帜具有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从舞剧一开始就牢牢把握住观众的观赏好奇心,心理上的导向作用非常强。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声婴孩的啼哭声打上了一个休止符,给紧绷的神经一个必要的休息,同时是第一章节正式点题。随后的旁白交代了孔子出生的具体情况,时间、父母及其职业状况,简单明了,可以说,舞剧开篇从宏观历史背景和微观家庭环境两个方面都给出了非常好的舞台表现和说明。而从舞蹈演员自身的表现来看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摇动旗帜时士兵队伍整体高低起伏的韵律美感、少年孔子的灵动活跃亲近大自然热爱生活、临别母亲时的伤心不舍等等都通过具体的舞蹈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至此,观众已经被深深吸引,陷入舞剧创造的浓烈历史、亲情、自然氛围中。
礼乐天籁篇:
孔子辞别母亲后开始了求学的时光,舞剧第二章表现了孔子问学与老子,师之于诸人以及“仁”、“忠恕”等核心思想的初步形成。“问礼老子”一节,追求虔诚、静穆、圣洁的舞台氛围,音乐上的辅助作用得到凸显,带有浓浓中国风和古典风格的古琴声迭次送出,音韵铿锵而庄重,古琴是中国最悠久的乐器,在古代是君子之乐,所谓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排在第二位的就是乐,因此选择老子教孔子抚弄古琴表现孔子学礼、求知的过程恰得其宜。从舞蹈的构成看,着轻色调的伴舞从容有序的舞蹈队列和节奏缓慢而大幅度的舞蹈表演动作显示出孔子之学的特点:宽容、整肃、秩序、彬彬有礼,这也是以后儒学士人留给世界的基本面貌呈现,而在舞蹈队列中款款起舞的青年孔子正显示出勤奋学习垂范后世的精神面貌。这一章的舞台效果没有尖锐矛盾和激烈冲突,恰恰相反,它是极其恬淡质朴、冲和宁静而雍容大气的。随着孔子求学之舞的定格,标志着一个时期的结束,舞剧很自然转入下一章节。
仁德安邦
春秋战国时期的士阶层崇尚的是学而优则仕,定国安邦有所成就。孔子也不例外,该节孔子很自然从追求知识阶段转入求仕建立事业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孔子踌躇满志意气风发,舞台表现上舞姿雄健,身手矫健。在入仕鲁国不久,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和信念,德治仁政讲信修睦,使得鲁国处处家和政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康庄大治的声明远播天下,初有所成的孔子在舞台上的呈现更加步履坚定,昂然起舞,进取自信的情绪直接感染了看台下的观众,透过舞蹈和舞台布景上的中国古典建筑廊庙的表现,太平盛世熙攘繁荣的场景显露无疑。而星光下万家灯火的夜不闭户、道路上人心秉善的路不拾遗更形象直接地告诉观众孔子在鲁国为政多达到的境界。由200多名演员组成的强大阵容的舞蹈表演的上梁舞、洗衣舞、挑担舞,通过人们在搞建设,发展自己的国家的那种安居乐业的精神面貌,表现出孔子儒家思想对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的巨大贡献。
圣坛惊梦
通过舞台灯光的运用,由盛世场景下的热火朝天的建设、生活阶段转而进入低沉、阴郁的混乱阶段,舞蹈演员以舞蹈说故事,诉说了鲁王耽于美色享乐疏于政事,疏远孔子的历史事实,数百美女的环绕舞蹈不经意间透漏了中国历史上宫廷浮华糜烂纸醉金迷的统治阶层生活,忧心国事的孔子被逐渐疏远,直至愤懑出走,这一节群舞很有舞台表现力。舞剧接着转入周游诸国的阶段。
车革千国
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带着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传播自己思想,他们一路艰辛、历经各种磨难,舞台上呈现出的这是在这个背景下的一代思想家。舞蹈动作模拟人在风雪中的种种奋起之状,苍凉悲切之感直击观众的心灵。而孔子弟子的越来越多,集中而有序则显示出其思想的巨大号召力,在被手持兵戈的士兵的围困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舞台表现更加悲壮而感人,急切的音乐显示出形式的危急,而雷电的叱咤和洪水的滚滚则给观众以激烈的冲击感,仿佛暴风雨后的彩虹,隐隐显现。兵难之后的雪野绝粮同样充满着浓浓的悲剧氛围,舞蹈者夸张的肢体动作真实地反映出当年孔子和他的弟子历经的苦难,蛹化成蝶之前的那一时刻,人们已经被深深震撼。
万世师表
舞剧的最强音即将奏响,历经坎坷和苦难后的孔子一袭白衣款款走来,全身沐浴着圣洁之光,舞台背景的晨曦初现为曾经的各种经历划上句号,诵读着《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德不孤必有邻”的童音一句一句重复响起,愈来愈急切,紧随其后的是成年人的诵读声。在整个舞剧的表演推到顶峰,感染力也达到了最佳状态。
以上为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3
读了《朝花夕拾》才觉得鲁迅也有平凡人一样天真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时期;看了《孔子》才知道圣人有免不了人生的悲欢离合,艰难苦痛,不再只是教科书上讲的那样遥不可及的“至圣先师”。
在诸侯争霸,战乱割据的年代里,孔子出生在一个小诸侯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了安邦定国,他带着自己“仁”的思想投身于仕途。他在鲁国,曾官至代国相,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在朝堂之上舌战群儒,救下殉葬小奴;用牛车造势,吓退齐国数百辆战车,不费一兵一卒得到返还失地的承诺。
内怎稳鲁国政治,外扬鲁国国威。这是孔子仕途上最为通畅的时期了,但完美的理想总是收到现实的阻碍,在“陪臣理国政”的鲁国,支持的孔子的鲁昭公权利受限,孔子“毁三都”等做法伤害到三桓的利益,遭到权臣排斥,被迫离开鲁国,此时孔子55岁。
好在孔子还有一群尊师重教的弟子,机灵聪颖的颜回,仗义豪爽的子路都誓死追随夫子的脚步,一起踏上了周游列国的道路。战火四起的年代里,诸侯都以割据争霸为目的,不能接受孔子超越时代的德治思想。或将孔子拒之门外,或给其一个讲学的虚职,总之就是不采纳他的政治思想。
在游学的过程中,孔子一行历经重重艰难,曾被卷入政治斗争之中,也曾被困入战事之中,有的弟子被饿死,最后只剩一碗马肉汤分而食之,孔子却以琴声代食,不禁令人唏嘘感叹。最催人泪下的是颜回去世的场面,寒冷的冬天,孔子师徒越过冰封的河面,不幸遇上冰裂,有些弟子溺水而亡,孔子的书卷也大数落入水中,颜回为救夫子的书而一次次的钻入冰凉刺骨的喝水中,用尽生命的力气从水中抛出一卷卷书,最终溺水而亡。
孔子是颜回至尊至爱的夫子,在他的心中,夫子的书籍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颜回是孔子最为喜爱的弟子,颜回去世后,孔子抱着他冰冷的身体不肯放手,弟子们都劝到:“已经三个时辰了,暖不回来了”。孔子还是舍不得放开颜回,悲痛的表情令人潸然泪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鲁莽的子路死于卫国内乱,死前却不忘夫子“君子正其衣冠”的教导,孔子虽然十分伤心,但也有所欣慰。
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孔子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对政治失意的他退而不隐,开始致力于教育事业,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孔子因其超越时代的先进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儒学完胜于后世,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现代,孔子的思想也影响深远,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为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4
五环神圣,圣火熊熊,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21世纪的坐标系中,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处,中国坚定着自己的道路,与世界同行。如今,八月将迈着飘逸的舞步翩跹莅临,中国也将为世界献上一顿饕餮盛宴。——题记
时光飞逝,斗星转移。从19××年中国人自省地提出的三个问题到20××年的申奥成功再到20××年的举办奥运会;从寥寥落后、民生凋敝、饿殍载道到现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超级大国;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到“更快、更快、更强”。在对人类优秀文明的传承与解读中,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精神实现着对接、互补和升华。两次申办,七年筹备,百年奋斗,梦圆之际,我们站在历史长河的又一道门槛前,感受着中华民族奥运之路所折射出的沧桑的兴衰历史。一段浸透着血泪和汗水的历史,一段凝结着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
经过了时间的磨砺和岁月的冲洗,中国踏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拿到了奥运会的举办权更证明了我们不是东亚病夫,我们已经冲出了亚洲,冲向了世界,冲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举办奥运会,并不不仅仅是一个权利,更是一个契机,一个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亮丽风采的绝佳机会。所以,身为中国人的我们一定要表现出最好的一面,齐心协力共创和谐奥运,为奥运、为中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为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5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时代里,不仅有《榜样6》用鲜活的事迹诠释党员特质的优秀党员,而且也有在我们身边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普通党员,他们用生命和汗水谱写着一曲曲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赞歌。
正是有了这些榜样,积极主动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我们的事业才能薪火相传、蒸蒸日上,我们的祖国才会有了今天的强大;正是有了这样具有先进头脑又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榜样在,在党的领导下,在榜样的引领下,时代的步伐才那么铿锵有力;也正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党的崇高理想,既展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又彰显了信仰坚定、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这些榜样正是新时代继续前进“风向标”,引领着新时代广大党员干群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再创辉煌!
以上为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6
近日,学校老师都纷纷观看了专题片《榜样6》,感触颇深,用榜样的身体力行,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深深刻入共产党人内心深处的亘古不变的誓言和坚守,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用青春用鲜血甚至是生命守护着国家和人民,不怕苦不怕难,不畏牺牲,英勇前进,用生命书写为人民服务的辉煌篇章,践行一心为民的壮丽誓言。
《榜样》是当下教育培训党员的.生动教材,也是千千万万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精神食粮。坚定的信念信仰、心怀群众的情怀、勇于当担的责任意识、创新奉献的进取精神无一不让人心中充满感动和敬佩,作为教师,同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只有不断学习,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才能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一步步向优秀党员靠拢,一步步成为高素质的合格党员和优秀的教师。
榜样,让我们在前行的路上充满力量,给我们以正确的方向指引,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应学习榜样的优点长处,将全心全意为教育事业落实到每一天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砥砺前进!不断向榜样靠近。
以上为电影孔子观后感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电影孔子观后感》全文内容,如《电影孔子观后感》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电影孔子观后感》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电影孔子观后感》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