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时间:2025-05-10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能光会看哦,写观后感吧。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1

  正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观看了《青年马克思》影片,115分钟,为我们能讲诉了1843年《莱茵报》被查到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的短暂青春故事。

  影片开始为我们讲诉了莱茵省的林木盗窃案。莱茵省的穷人为了生计不得已前往森林捡拾树枝,而莱茵省议会认定树枝属于国有财产,颁布了相关议会法令,穷人捡拾树枝的行为被判定为偷窃。众多老人妇女儿童死在贵族的权利下,铺垫出后文的背景。紧接着《莱茵报》在科隆被查封,言论自由被普鲁士君主钳制,马克思被驱逐出境,被卢格带往巴黎,创办了《德法年鉴》;恩格斯在英国的曼彻斯特纺织厂目睹了工人的反抗,为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现状,深入贫民窟,并爱上了女工玛丽,开始了解的贫富双重状态,完成了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调查。

  影片刚开始是双线叙述,从马克思恩格斯见面开始并线。在卢格的家中,恩格斯与马克思再次相逢,被生活所困、脾气暴躁的马克思与贵族出生、沉静如水的恩格斯在争锋相对后志趣相投,畅饮到深夜,并对蒲鲁东的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批判,燕妮取名为《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可以看出这位出身于德国贵族\"特里尔舞会皇后\"的非凡之处。电影中后续的点滴也说明马克思的成功,与背后妻子的支持和理解是分不开的。

  恩格斯的另一半玛丽,是工人活动家,刚开始做为恩格斯家的纺织工人抗议资本主义,后续帮助恩格斯了解工人阶级状况,引荐恩格斯和马克思与正义者联盟的领袖见面,对后续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人人皆兄弟\"的口号的实现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布鲁塞尔,作为比利时的首都,欧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所在地,是马克思驱逐出巴黎的逃难地,在这里因为自己潦草无法获得工作时的失落,体现出贫困无法支撑妻儿生活的无奈,在收到恩格斯的救济时对付完上门讨债的人后的喜悦,使恩格斯的形象更加普通化、立体化。

  知识界永远都会有争论,魏特林、蒲鲁东和巴枯宁,这些角色各自代表的政治流派和立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激烈争执,《贫穷的哲学》和《哲学的贫穷》,透漏着唯物主义辩证思维,以及对于自我观点的勇敢表达。在恩格斯在酒吧中提议马克思去读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如李嘉图等,也是为最终《资本论》在19××年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影片最终以1848年油灯下创作《共产党宣言》为结尾,整个影片讲述了青年马克思、恩格斯的爱情和伟大友情,他们的革命友情创造了历史,启发了人类的思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上为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2

  当人们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就说明目前主流的资本主义出现了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内部的城乡差距、贫富不均和金融霸权等痼疾纷纷显露,尤其是近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些由资本主义引起的一系列社会危机让资本主义制度受到广泛质疑。

  片中对十个西方常见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逐一进行了反驳,从而还原了马克思的本质,并做了形象的比喻:马克思主义者就像一名医生,医生深知有病的人才会找医生,疾病被治愈后自己就会失去价值,但还是尽心竭力救治病人。马克思主义批评者提出“马克思主义最为过时之处在于它过分痴迷于乏味的阶级问题”,然而这个问题恰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为整个社会这个病人尽心竭力地救治。

  阶级的定义不是由风格、地位、收入和职业来确立的.,阶级问题谈论的是你在某一特定生产模式中所处的地位,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便会有阶级斗争。随着时代变迁,阶级构成一直在变,但是阶级从未消失,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些上层建筑的理论没有改变。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剥削、压迫关系,到如今企业与劳工之间的劳动法保护,以及近几十年来兴起的女权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这些都是受马克思主义影响下的演变结果,这也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一直都在救治社会这个病人。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注重实践的理论,不是一个预测未来的理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要追求本质看现象,只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与内在,才不会在不断变化的阶级构成和生产关系中惊慌失措,不知如何下刀。

  以上为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3

  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他所开创的事业彪炳史册、流传千古,被后人铭记和景仰。我们说马克思是“千年思想第一人”,是因为无论对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没有一个伟大人物能像马克思一样,具有如此深刻、持久、广泛的影响。那究竟是什么让马克思取得如此伟大成就?

  一、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来源于对高远志向的执着。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中学毕业前夕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曾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在中学时期就有如此胸怀天下、胸怀人类的志向,让常人无法想象。马克思在伦敦居住时,因为反动势力的压迫,穷得有时连衣服、鞋子都拿去抵押,患上了肺炎、胸膜炎、肝炎等疾病,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始终满怀热情、坚忍不拔地执着于自己的事业。我想,正是这种对自己高远志向的执着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二、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来源于学习的无比勤奋。看了视频介绍之后,我对马克思勤奋学习的事例感到无比震惊。视频中一句话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大意是“大学时期,马克思一年中读的书抵得上其他同学十年”。之后,我还特地查了很多资料,发现马克思确实是一位“学霸中的学霸”。马克思17岁进入波恩大学攻读法学,除了研究法学,还研究了历史、哲学,19岁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23岁就获得博士学位。为了学习所需,马克思31岁时努力学习英语,不久就能用英文给一家美国报纸撰写稿子。50多岁时,马克思觉得研究俄国形式很重要,于是开始学习俄语,半年之后就达到了阅读俄文文章和新闻的程度。对于如何学习外语,马克思在他的一本书中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当人们学习一门外语时,不应该翻译成自己的语言,在使用外语时应当尽力完全忘掉本族语言。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虽然记忆力惊人,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读书时总有作笔记。例如,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就研读了1500多种书籍,记了100多本笔记。因此,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正是来源于无比勤奋的学习和正确的学习之道。

  三、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它的科学体系为无产阶级认识与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武器。该体系有很鲜明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让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国家取得了适应各自国情的发展。一是阐述的客观规律有高度的真理性,集中体系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成就无论如何高估也不过分。而剩余价值的发现,使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及其历史命运被清晰的认知。二是对现实的批判具有彻底的革命性。马克思不是为理论而理论,期研究具有非常明确的现实指向性。三是理论体系具有内在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关注实践,要求与现实实践相结合,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不同时空不同地域因为实践不同而会有不同的结合成果。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开辟了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的道理。

  以上为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4

  通过观看《青年马克思》,让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渐渐在我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体会。马克思主义我认为就是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的改变了世界,也深刻的改变了中国,是我们立党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们青年一代最鲜亮的底色。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一生纵使颠沛流离、贫病交加,他仍是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马克思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他热爱生活,真诚朴实,重情重义。马克思为我们留下了具有非常价值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果给每个人都贴上标签,马克思一定是多彩的一个。他立足当时所处时代,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放眼整个人类发展规律,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不断在实践与思考中形成马克思主义,这推动了整个人类世界的发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取得的成就,从“两半”社会到近代到改革开放再到新时代,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下发展的,新时代面对新情况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我国重大问题,最终实现我国伟大梦想!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社会美好前景不断在中国大地上生动展现。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宣誓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

  身为当代青年,我们被寄予了更多的希望与期许,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与机遇,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新时代,我们仍然要学习并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

  以上为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5

  故事够平淡的,平淡的几乎没有什么情节,如同它所采用的黏土动画形式,笨拙、平凡。大多是独白,自言自语似的的独白,配合着写信的独白,有点像画外音。

  唯有耐心观看下去,才渐渐感到平淡中渗出的温暖,犹如寒冬里手握一杯白开水,很不起眼,直到你慢慢地喝下去,心口就慢慢地暖和了。我觉得这部电影就有如此的味道。

  玛丽(Mary),孤独的澳大利亚小女孩,没有朋友,在学校总被人欺负,不被老师喜欢,也不被妈妈喜欢,额头长着巧克力色的胎记。正如她妈妈所言——玛丽是一场事故。

  玛丽的爸爸在她年幼时候忙于工作无心顾家,等到了退休却意外身亡。玛丽的妈妈爱抽烟老酗酒,一日酒醉之后误服毒药也去世。玛丽终于和心仪已久的爱人结婚,结果男人跑到新西兰和笔友生活一起。

  怎么看,玛丽的人生有点凄惨。

  而马克思(Max)这个美国糟老头,孤独、自闭、脆弱、无法理解周围的世界,在他看来,生活是不理智也不讲逻辑的一团糟,最要命的是马克思患上一种神经官能病,从来没有过朋友。马克思一生最大的幸运就是中了乐透大奖,却不知道怎么花,就买了一屋子的巧克力······剩下的钱就送给邻居老太太。

  怎么看,马克思的人生也有点凄惨。

  原来世界上,有许多人都在孤独着,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这些人都卷缩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房子里,莫名地自闭哀伤。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女孩玛丽是老头子马克思的前半生投影,老头子马克思是小女孩玛丽的后半生标本。换句话说,玛丽的人生就是几十年前的马克思,如果更不幸的话,玛丽几十年之后可能也会过着马克思的生活。

  当孤独遇上孤独的时候,有一些犹如冰撞上冰,结果还是两块冰;有一些犹如水融合于水,最后成为一流清水。玛丽遇上马克思,青涩的孤独遇上苍老的孤独,就如流水汇入湖水,他们在思想情感上深切地融合了。

  他们将对方引为知己,互诉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遭遇和那些难以启齿的心情。好像生活的尴尬、痛苦、不解、无名的焦虑都可以化为笔下的文字,写给远方的笔友。友情就转化为文字对文字的倾诉,信任就转化为写信寄出,等待、阅信、再写信的循环,在这样的循环中,两个人不再孤独,在匆匆来匆匆去的尘世里找到支撑生活重心的坚固点,找回自信和自我。

  他们也差点绝交,因为玛丽用马克思的病情案例写了论文。马克思感到被背叛被利用,断绝信笺来往。人生初起步的玛丽也倍受打击,消沉酗酒得过且过,两个人走回到原来的暗淡人生路。

  所幸的是他们最后冰释前嫌,重拾安宁的生活。但当玛丽千里迢迢看望马克思之时,马克思已经安静地离开了世界。

  电影固然平静,可在平静之下有汹涌,试问:这个世界到底有多少朋友仅凭信笺来来往往去互相理解、温暖、安慰,整整20年!

  信来信往陪伴着玛丽这个孤独的小女孩勇敢成长,信来信往也陪伴着马克思这个孤独的老头子走完人生路。他们写的不是信,而是心,是流浪在尘世里的孤独。孤独本非他们所愿,当孤独遇上孤独,可以互相坦诚互相温暖的时候,孤独就成为心的两只翅膀,飞翔在宁静里。

  PS:由这部电影所引发的感想。

  正月初五,某届学生开同学会,邀请我参加。席间,得知一男同学和一女同学结为情侣。我笑问他们:恋爱时候写了多少封情书?男孩笑说:一封都没有!都打电话发短信。

  某次,遇上一位同学,他说起他还记得我寄的明信片。虽然有十年了,他忘记了许多电话,却记得一张明信片。十年前,大家都流行短信问好,我却寄来一封明信片。

  很多年前,我曾经有个人生目标:结交一个笔友,写它多年。当然,目标没有达成。

  以上为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全文内容,如《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马克思是对的观后感800》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