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集锦
《城南旧事》记叙了英子在北京的童年生活,再现了英子在各种事物的影响下从一个无知的少女逐渐成长的过程,表达了她对美好的向往和对丑恶的厌恶。
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篇1
周二下午的语文连堂课上,老师带我们观看了电影版《城南旧事》。
作为小说原著迷,“曾经沧海难为水”,起先我并不对电影抱太高的期望。然而曲终幕下,却还是被那久违的温馨情境深深感染和感动。一幕幕场景,缀连成珠链,安放进回忆的箱箧。
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浓浓的相思”铺陈出一幅夕阳映影下的老北京风俗画。英子一家住在北京城南那座小四合院里,长长的胡同折射着一个时代:运煤的骆驼队在京华古都走街串巷,发出清脆悠远的驼铃;闹市做小买卖的吆喝着南腔北调,早起的百姓们在妯娌闲谈中传情达意;小孩子家涌到游艺园去看电影、听戏、看杂耍;还有记忆里宋妈的鸡毛掸子、厚得可以立着放的棉裤筒、毛茸茸的小油鸡、滚到荒草丛中的皮球、胡乱学胡乱唱的歌词、女孩子们在院子里踢制钱的清响……深情的回忆镜语里,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和世俗烟火气息。第一个镜头是小英子学着骆驼咀嚼的天真模样,冬日暖阳的光洒在她脸上,点点滴滴引发天真怀想,勾起我们每个人诗化的童年印象。贯穿影片的音乐线索,骊歌的旋律,将故事拉长成离别,牵出一缕纤美凄迷的忧伤。 惠安馆的“疯”女人常念叨着“小桂子”;被“父亲”打得遍体鳞伤的妞儿和小英子在西厢房“胡说、胡唱、胡玩”;荒草丛中的善良小偷和英子相约“看海去”;朝夕相伴的宋妈不住地在耳边唠叨多事儿;慈爱的、重病的爸爸鼓励英子迎接困难。他们与英子建立了感情,然后或黯然离去,或死亡,或被一颗天真的童心出卖。所以英子会长大,在父亲离去后过早地承担起长女的责任,听大人的话“好好照顾妈妈”。正经历成长的我,面对激起深刻共鸣的叙事镜语,心生一缕炊烟般的惆怅。成长无可抗拒,我只是怀念英子彼时的.天真童颜,难忘她趴在马车后座上含泪挥别的一幕。 美总让人难忘,美总让人伤感,伤感于“一切都离我而去”。仿佛透过最清纯的眼,展现出人世的悲欢,更增添了悲剧的力量。井边的妞儿那单薄的、梨涡浅浅的笑,或许会让历经沧桑而维持纯洁的长者感到心痛吧。那个我略有些陌生的、镇定地弯下腰捡夹竹桃的英子,安静地赶去医院的英子,让我忽然明白:成长是一座彩虹桥,一路上承载着雨后未干的、带泪的微笑。 轻轻走过的骆驼队,慢慢离去的人,缓缓而逝的岁月。多少年之后,在童梦的召唤下,温馨舒缓的回忆在林海音的笔端流泻,亦被感同身受的吴贻弓搬上银幕。她们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为我们奉献一段如诗的感动。
影片满含怀旧的基调,仿佛一位斑鬓老人凝湿的眸子,向故事的开始望去。 裹挟着思念,谛听飘洒在回眸路上的,梦驼铃。
以上为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篇2
我很喜欢这部影片,但是,我认为它也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秀珍的故事”太啰嗦了,占了整个影片的三分之一,在结构上不合理,显得头重脚轻;第二,它的结尾太匆忙了,至少应当拍出垂落的夹竹桃,那是爸爸最喜欢的花,也应当拍出小英子毕业典礼上唱骊歌的样子;第三,爸爸的严中之爱没有充分展现出来,影片中只能看到爸爸的爱,而没有看到他的严,但是,我们的课本中是有的,而且还很详细。
好了,好看的影片看完了,批评也做了,我也要和《城南旧事》告别了。就用影片中不断响起的骊歌来做个告别吧: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以上为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篇3
《城南旧事》,让我心头漾起一丝丝的温暖,因为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精致的东西,因为她不可以表达什么,只一幅场景一幅场景地从容描绘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说它自己。那样的不疾不徐,温厚淳和,那样地纯净淡泊,弥久恒馨,那样地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之心。
以上为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全文内容,如《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观《城南旧事》有感6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