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观后感吧。
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1
《中国蓝盔》是一部记述我国维和部队在非洲抗击第三者(指发起战争的队伍)的真实感人影片。“蓝盔”代指英勇善战的中国维和部队。看完电影,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战场如火场,维和战士以血肉之躯接受战火的考验,用生命谱写一曲神圣赞歌。
影片开头,非洲大地,硝烟弥漫,剑拔弩张,班长为救人被炸死,得之这一沉痛的消息,中国维和部队派遣有丰富作战经验的杜峰去前线支援。杜峰、黄启典、江山等人成立了特别行动小组,他们跟着苏菲来到难民点调查线索,发现比利医生有犯罪嫌疑,他们紧追比利,从中又发现了一层又一层的关系。另一边,苏菲带着谈判团来到了东非,后来发现比利并不是罪犯,而那位看似美丽单纯的安妮竟是真正的罪犯,她杀死了我们伟大的英雄黄启典,重伤了江山。但维和部队的战士们凭借着铁一般的毅力和子弹一般的刚强精神,救出了人质,击败了第三者。
我为他们鼓掌喝彩的同时,也对他们所属的中国维和部队有了更深层的认识。维和战士们不但维护祖国的和平,更维护了世界的安全!我们感谢杜锋、黄启典这样的优秀战士,更要感谢我们的祖国,以及我们伟大的党!它们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是我们一往无前的坚强后盾。影片中我最敬佩的人是黄起典,在他的眼里,任务是他的职责,党是他的生命。为此,他冲锋陷阵,视死如归,不仅献出青春韶华,更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在他的心中,只有付出,没有索取。他,就是最伟大的那个人!祖国的培养,人民的支持,才有了千千万万个黄起典、杜峰这样的钢铁战士!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世界不太平,维和在召唤!做一颗上了膛的子弹吧,在烈火中燃烧,在寒流中前行。这就是人民解放军,这就是大国担当!
以上为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2
11月30日上午,支部组织党日活动,一同走进影院,集体观看了电影《中国蓝盔》。影片讲述了中国维和部队官兵,为了严格履行联合国赋予的使命,派出了以“兵王”杜峰为首的作战小组冒着生命危险,在非洲阻止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战争的故事。
《中国蓝盔》是中国首部维和军事题材电影。被称为“中国第一鹰派导演”的宁海强,一直以来所拍摄的影视剧大多对准军旅生活。他曾先后执导过《中国兄弟连》、《中国骑兵》、《百团大战》、《勇士》等经典影视作品。关于维和部队题材,之前他曾执导过中国首部维和军旅题材的电视剧《维和步兵营》。坦白地说,该剧虽然抓住了时代痛点,但在内容质量上并未进入上乘,着实令人扼腕。此次他将维和军人的面貌呈现在大银幕上,试图运用影像集中展现中国新一代维和军人的铮铮铁骨形象和大国担当风采。观影之后,有几点突出的感受。
首先,主题思想鲜明集中。应该说,这是一部弘扬主旋律的影片。影片力求通过中国维和军人为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所做出的奉献和牺牲,彰显了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我们知道,中国自19××年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年4月,中国军队首次向联合国非洲维和任务派遣维和部队。28年来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3。7万余人次,截至20××年11月,我军仍有2506名军人在7个维和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维和任务,共有13名中国军人为联合国维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前,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军事人员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二大出资国,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中坚力量,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支持者、执行者和决策者。中国被国际社会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力量”。电影《中国蓝盔》正是中国参与维和28年的缩影,正是对中国切实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履行大国责任的一次集中展现。
其次,人物刻画视角独特。一是小中见大。导演格外关注对于“兵”这一形象的塑造,注重从独特的视角对士兵心灵美的挖掘,将士兵的情怀融入创作之中。影片里不仅有战士之间的兄弟情谊,还有感人肺腑的亲情,更有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是一部具有家国情怀的电影。二是善处矛盾。影片中以杜峰为首的作战小队坚持着“保持中立和最低限度的使用火力”这种信条参与战争,但是在危机情况下还是使用了火力,这无疑让他们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在这一心理矛盾冲突中,影片力求展现恪守维和基本原则和制止邪恶战争的统一,从而达到铸剑为犁、实现和平这一人类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总之,影片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世界的刻画,注意张扬传统的同时灌注时代气息,通过维和军人最为热血的一面,揭示了故事背后更深层次的价值和意义,集中展现了80后、90后等青年官兵的英雄情结、从容自信和责任担当,彰显了中国军人在维护世界和平重任中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力量。
再次,场面营造真实震撼。《中国蓝盔》是中国第一部聚焦维和部队的军事电影。影片呈现了金刃劈风般肉搏格斗、惊心动魄的枪击场面,还有侦查、狙击、爆破和排爆等血光吞噬的场景,对非洲难民营的复原、对当地环境的呈现,还原了当地真实的战乱场景和氛围,强调细节上的真实,视觉效果十分震撼。相对于许多特效大片来说,《中国蓝盔》更强调写实,真实震撼的场面让人如同亲身进入战乱之地,感受到当地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可贵。
另外,影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既有紧张节奏,也有意外反转,同样扣人心弦,十分吸引眼球。
《中国蓝盔》不仅是一部军事题材电影,更是一部正能量、写实性、大情怀的电影。
以上为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3
今天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中国蓝盔》。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联合国维和部队在非洲追击一群领头自称“白寡妇”的犯罪分子的故事。
在拆定时炸弹时,班长陈志国牺牲了,救出的其中一人叫安妮,杜峰代替陈志国做班长后,安妮一直跟随着联合国部队,杜峰带着黄启典、姜山、王刚、吴江经历了重重磨难,每一次都和生命危险擦肩而过。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被当做人质被抓住了,安妮说那是她的女儿,于是联合国部队救下了那个小女孩,但是小女孩却说她的妈妈不是安妮,这时他们得知安妮就是领头“白寡妇”,但是安妮在姜山的车上,姜山下车后,安妮也下了车,他们急忙告诉姜山小心安妮,但是已经晚了,安妮拿出了刀刺死了姜山就逃了。最后,他们锁定了安妮的位置,用一发导弹炸死了安妮等人。
我想向各地的战士们致敬,他们在战乱的国家维护和平,片头那句话是对的:“我们不是生在和平年代,我们只是生在和平国家。”我为我生在和平国家而感到庆幸,要不是战士的血涌奋战,我们的幸福生活又是从何而来?
以上为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4
昨天我们集体去观看了一部爱国教育影片——《中国蓝盔》,本来安排我们班在下午观看,临时调到上午,你们在兴奋之余,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老师,要写观后感吗?”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四年级的你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写作能力,而一部电影的感受想来也没有多大的难度,为什么会如此反感呢?若是带着这样的心理压力,又怎能专心地看完一部电影呢?
我想这也确实怪不了你们,我们小时候每逢学校集体活动时,也会害怕写感受,现在再反思原因,大概最大可能就是兴趣吧!
强制地要求某些事情,大家都会不乐意,你们如此,我们成年人亦是如此。尽管知道你们不乐意,可我还是将观后感布置了下去,你们虽然一脸不情愿,但是仍然写了下来。
今天翻看,竟然给了我意想不到的惊喜。你们并不是写出千篇一律的感受,而是抓住了自己印象最深的细节进行描写。有人记叙了中国维和军拆炸药包的情景,大家随着剪刀的起落,心情也大起大落;有人描述了难民们对中国维和部队敬礼的场景,虽然搞笑,但是却表达了对军人们的尊敬;有人记住了一位军人的誓言:“我就是一颗上了膛的子弹。”让人感觉十分有安全感却又心疼。
欣慰之感溢于言表,虽然没有很多华丽的辞藻进行修饰,但是文辞朴素,情感真挚,将你们的敬佩之情表现了出来。你看,你们真的很棒,所以不用害怕担心,也无需排斥。
孩子们,在未来漫长的人生中,并不能做到事事都是你想做的,事事都是你爱做的,只有将你不喜欢的事情做好,才有机会真正享受你爱的事情,与君共勉!
以上为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5
《中国蓝盔》里面的军人太刚了,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崇拜的男团。
“我们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只是生活在和平的国家”——在电影《中国蓝盔》的开场看到这句话,心里特别有感触,我们每天生活在城市里,有时候会产生错觉,以为眼前的车水马龙就是全世界,实际上地球很大,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富足温暖,还有很多地方兵荒马乱,战火每一天都在燃烧。而这些和我们并非毫无关系,有数万年轻的中国军人,此刻正在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随时准备投入战斗,他们就是中国维和部队。
作为国内首部表现维和的军事题材影片,《中国蓝盔》的风格很棒,看上去就像军人的作风一样干净利落,没有贩卖感官刺激,也没有打造一群能手撕鬼子的超级英雄。影片讲述了聂远饰演的陈志国一次拆弹任务失败后牺牲了,“兵王”杜峰临危受命,飞赴驻地带领特战小组深入虎穴解救人质的故事,围绕这样的剧情,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活、眼光中能够射出阳光和热血的年轻人,他们戴着蓝色的钢盔,全副武装,一旦发生冲突,他们就会挺身而出。有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要去维护外国人的世界,其实世界和平,是全人类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舍生忘死,才有整个地球的稳定与安宁。
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能让人印象深刻,像徐洪浩饰演的杜峰总是能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冷静;一龙饰演的大吴擅长搏击,打起仗来什么都不怕,是一个热血冲动型的悍将;沈浩饰演的王刚是个兵营里的技术宅,不仅精通各种电脑和通讯设备,英语也是说得顶呱呱,不管是黑人白人伦敦腔还是非洲音,都能即时翻译;王韬饰演的姜山则是一个正直靠谱的驾驶员,能把装甲车开得虎虎生风。
其中更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彭士腾饰演的黄启典,对于这个三代参军、父亲牺牲后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年轻人,影片展现了他的不成熟的一面,正如在向杜峰请战时得到的评价,他是一个容易走火的军人,正是因为对于军人职责的信念,对战友的感情,对敌人的愤恨,使他曾一度对战斗充满了渴望,而在艰险的战斗中,他渐渐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使命,并用极度热血又悲伤的方式,捍卫了使命。
这样一群可爱的年轻军人,给观众带来的是发自内心的震撼,他们没有时尚的造型,也没有漂亮的颜值,更不会油头粉面,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普通,但是他们却在干着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全世界。
他们是一个团队,这两年很流行的一个词,就是“男团”,最火的明星基本都是来自各种各样的男团组合,综艺也开始瞄着男团使劲,比较火的几个节目都是大玩组团游,很多热门节目里的明星也被冠以什么XX团、兄弟团之类的,这应该是一个娱乐的趋势吧,这一代孩子们独生子女比较多,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对组合式的明星更感兴趣。
看完《中国蓝盔》不由的想,比起那些在舞台上跳舞唱歌的明星男团,我们更应该让下一代多了解一下在远方前线拼杀的军人男团,他们身上的热血和刚硬,才是我们所需要提倡发扬并传递下去的,假如每一个中年轻人,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一个蓝盔,那么我们一定会更加强大,世界也会更加美好。
以上为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6
12月3日下午,全体初一、初二学生异常兴奋。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在这天到保利国际影院观看了《中国蓝盔》。
这是一部内涵深厚的电影,它主要讲了中国维和部队在“兵王”杜峰的带领下,经过了48小时的艰苦奋斗,最终斩杀了以“白寡妇”为首的恐怖组织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一次失败解救为开端,由一名维和队员的牺牲,引出了五位经验丰富的维和队员,接受任务、深入敌营。最初他们错误地相信了“白寡妇”,开始怀疑比利,他们监听到了恐怖组织与比利的谈话,跟着比利来到了酒店,接着,联合国谈判团就被劫持了,五名队员临危受命孤身来到恐怖组织聚集地。他们一到就受到了炮火袭击,费了很大劲死里逃生之后。他们躲进了一座仓库里。但是,弹药快打完了。这时,恐怖组织正包围着他们。他们决定拼死一搏,两人负责护送谈判团,三人冲锋。战士黄启典在护送途中不幸被炸伤。但最终他们还是凭借英勇善战,歼灭了敌人,取得了成功。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很多道理。从维和军人英勇顽强执行任务的情节中,我们学到“要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力量”。从黄启典坚决要为班长报仇的情节中,我们可以学到“要知恩,要记住对自己有恩的人”。从安妮潜伏在贫民区,又跟上装甲车暗杀姜山的情节中,揭示了人心的险恶,也告诉我们要学会明辨是非。
这部电影十分耐人寻味,含义深刻。看完电影,同学们深受感动,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以上为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全文内容,如《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中国蓝盔观后感300字左右》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