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集锦
《中国合伙人》讲述了大时代下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
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1
成东青发起设立新梦想的动机前面已经提及,就是为了向苏梅证明他的成功,用这些来抚慰自我受伤的灵魂。然而,成东青十分清楚,成就新梦想仅靠其一已之力肯定不行,必须依靠合作力量,于是他想到了大学的好友王阳和孟晓骏。
王阳是经成东青邀请,第一个加盟新梦想的合伙人。那时王阳刚被Lucy抛弃,虽然其对此故作无所谓,其实内心无比痛苦。王阳是个追求浪漫的人,所以其加盟新梦想主要是为了填补精神的空虚,除此之外他似乎没有赋予新梦想更多意义。所以,王阳的加入没有给成东青造成威胁,由于不存在竞争关系,他们能够在新梦想和睦相处,并在很多的分歧中站在成东青一方。
孟晓骏则不一样,他在王阳和成东青眼里历来就是个自私且有思想的家伙。他的加入确实给成东青的新梦想带来了实质性的冲击。孟晓骏对美国极度迷恋,真的到了美国后,却受到了诸多歧视和怠慢,这让他的自信极为受挫。之后,他明白仅有获得强大的力量才能受到美国尊重,于是他选择了与成东青合作,试图经过新梦想成就一翻大业,以平复美国梦带给他的创伤。而成东青也需要利用孟晓骏的美国经历来加速新梦想的成功,于是二人各自心怀鬼胎的走在了一齐。然而,在新梦想朝向何处走的问题上,二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孟晓骏期望新梦想经过股改上市,最终实现公司的做大做强,而成东青则反对上市,力图维持其对新梦想的统治地位。新梦想的股改必然背离成东青设立和经营新梦想的人生梦想,不上市孟晓骏加盟新梦想则失去意义。所以二者间的矛盾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状态。
在这场新危机中,成东青掌握着决定新梦想生死的主动权。或许是因为被苏梅伤害过深,存在补偿心理,使得成东青在处理此次危机时,竟然转换为苏梅式的冷酷主角,态度强硬、寸步不让,最终导致了孟晓骏的出走。
其实,自从王阳、孟晓骏加盟后,新梦想就不再属于成东青一个人了,尽管两位合伙人是小股东,但仍是股东,仍可怀揣梦想。成东青为了自我的梦想,而忽略其他合作者的梦想,最终导致了新梦想的信任危机。
如果将梦想比作天鹅肉,那么三人皆为天鹅肉而来;如果一个人将天鹅肉独吞,其实相当于将合作者当作了天鹅肉。
以上为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2
《中国合伙人》起码是近十年来旁白最多的电影,多到让人火大,恨不得把编剧拉到幕布旁边,代替电影配音现场读那些旁白,看能不能累死他。旁白太多是编剧无能的表现,啥背景都想给观众交代清楚,恰恰会把观众搞得心烦意乱。
联想起此前《中国合伙人》发布的那条让人不知所云的预告片,会觉得和这头脑混乱的开篇很是匹配。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是以新东方三剑客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为原型的励志片,他们的关系以及时代背景其实无需过多交代,电影直入正题就好了。
好在,十多分钟后估计编剧写旁白也写累了,开始讲校园里的故事,黄晓明用即拙劣又浪漫的手法去追求冷冰冰的校园女神,邓超喊着“美国人民需要我”的口号挣扎着要扎根美国,佟大为泡了一个洋妞被抛弃成为他一生的痛……青春的故事永远是那么美好,即便故事讲得有点散乱,但仍有让观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能力。
三位男演员的表现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作为话题明星,他们的媒体形象、个人风格与故事角色相碰撞后,产生了无数令人心领神会的喜剧效果。黄晓明创造出了《风声》之后最好的角色,他饰演的成东青与俞敏洪神似形也似,外在愚笨、单纯、善良,内在骚情、易感、固执,他代表了可以把理想与现实结合得很好的那一类人。
“歌王”邓超出人意料地从始至终表现沉稳、冷静,一丝一毫的张狂也没流露出来,他饰演的孟晓骏对应的现实人物是徐小平,浪迹美国留下的心理创伤也造就了他永无收敛的野心,不惜与兄弟反目也要把“新梦想”送上市,有公心也有私心,邓超塑造的这个角色同样丰满,他实际上才是真正主导故事走向的人物。
佟大为饰演的王阳主要负担起来表现影片友情成分的任务。除去影片的创业励志元素,《中国合伙人》讲得最多的就是三个人的友情故事了,佟大为在电影里周旋于另外两人中间,平时嬉皮笑脸,却是对友情、对爱情、对生活看得最开、想得最通的人。佟大为的中庸,黄晓明的自控,邓超的野心,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缔造了一份大事业,那么,这份大事业对现代的年轻人有什么启示?
结婚仪式上,佟大为当众说了一句话,千万不要和你的朋友一起开公司。作为来自理想年代的人,说出如此痛彻的话,是有着现实意义的。“可以共甘苦,无法同富贵”,“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经过无数事实检验后的真理。当然,这部电影的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其励志成分,这几年“伪成功学”甚嚣尘上,说实话《中国合伙人》的励志真不算有多大,成东青创办“新梦想”一炮而红,更多是时代促就,而现在的年轻人,早已失去了同样或类似的机遇。
如果这部电影票房很好,那说明它和赵薇的《致青春》一样,凭借半是幽默半是泪的青春感怀打动了有着巨大怀旧需求的观众,另外,影片在细节方面的原创性和独特性,让它能毫无障碍地直击人心,比如,黄晓明用路灯为女神投射出“LOVE”字样,强吻女神被传染上肺结核等。如果票房差强人意,那多半是电影流露出的为精英树碑立传的意图,与大众群体有着一定的距离感。
影片在情感传达方面,的确有着《甜蜜蜜》般的柔软度,这是典型的陈可辛符号,但在故事流畅度方面,节奏有些紊乱,在表现三兄弟为公司上市与否而争执的时候,篇幅过多了些。总之,这是一部即热闹又沉静的电影,喜欢与否,在于观众究竟从里面的人物和情节看到了多少自己的身影、找到多少情感共鸣。
以上为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3
《梦想合伙人》很一般。与其说它是在当代中国观众群里注定低票房的文艺电影,不如说它其实远没有给出观众期待的力量。影片一开场就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了,不仅情节设置让人失了观影的心情,毫无技巧的剪辑更是造成了不适的观影体验。不管这是导演的锅,分镜师的锅,还是摄影或剪辑师的锅,总之整个影片的所有镜头都给人一种极不专业的印象。
我们并不是要期待所有镜头都到达可以直接拿出来当教材的地步,可是若看完回忆起来竟连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镜头都没有就已经很失败了。而要是所有镜头都稳稳妥妥,那没亮点也就罢了,可是一堆槽点摆在那里,想让人忽略都不行啊!首先,影片想将姚晨的角色塑造成有商业敏锐度、能够从小事中得到启发想出极佳的创业点子的CEO;想将唐嫣的角色塑造成有时尚品味,爱名牌,虽想钓金龟婿也希望自己能凭真本事吃饭的小女人,合伙人里的“品质护航师”;想将郝蕾的角色塑造成商业大户之女,却遭遇了不幸婚姻,外强内弱,在商场有一定打拼经历的女强人,也即是合伙人里的“商海保驾员”。
但是,如果姚晨在美国的经历只是为了为以后的事业打击提供一个“卖过假包”的污点,相恋分手戏码都完全不必放那么多笔墨了,何况这件事根本不能细想:你告诉我为什么姚晨只是一个短期学术学习就要靠卖假包才能生存了?她父亲不是也给了她一笔生活费吗?而她后来所谓的商业点子,点子还好,就是成功的太容易了吧?比如最后令公司起死回生的手机APP的点子,首先它是在公司无运转的流动资金的情况下,请问她们是找谁做这项技术研发的?(之前网页一直靠的是李晨,而现在李晨去了美国,也没有交代她们谁会制作软件)其次那是20××年啊,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兴起大致应该是20××年iphone4上市的以后,手机都还不怎么连网呢你APP就能用了?再说说唐嫣,她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BUG。
你告诉我一个家境一般的女孩如何十八岁就是各种奢侈品的的粉丝?她哪来的钱去支持自己对各大品牌的占有欲?好吧她去酒吧唱歌了——原来唱吧工资这么高啊。好在这个角色被唐嫣诠释得很流畅,不想这个问题全程都还挺OK的。最后是郝蕾,这个角色被塑造得最失败。因为首先这部电影是以姚晨为主线的,所以没给郝蕾足够的戏份去找到她的释放空间,而郝蕾这个角色其实是最难诠释的。更要命的低幼的剧情再次处处自相矛盾,一个商场上看起来很叱咤风云的女人,怎么说被架空就被架空了?
一个在商场混迹已久的女人,不知道BBQ的真实含义?最搞笑的是一个女强人,还被小三删了一巴掌!她要是因为嫁给别人才有的公司股份,那卖了钱就一点不会肉疼;而要是她自家的股份,她如何能被别人这样牵着鼻子走?还说不离婚是怕被丈夫夺走女儿的抚养权,先不说法律上抚养权是优先给母亲的,她丈夫出轨了,还出轨的明目张胆,这个官司打起来她不应该害怕吧?总之,这部影片就是静下心来却完全不能细想,小细节处更是错漏百出,有些场景已不是普通穿帮的问题了,而是有一种“做了个美丽外壳来哄哄观众,却发现这外壳只是乍一看还过得去,细看却是从头到脚的质量问题”的感觉。
而姚晨身边两个男人的设置更是加深了这个电影的浅薄,创业全程里她简直就是要什么有什么,这样还不成功才奇怪吧?要说大牛对她是青梅竹马的喜爱还说得过去,可是像郭富城饰演的那个优质单身精英是看上她哪一点了?所以整部电影就成了拿“梦想”来吆喝,拿“女性创业”做卖点博眼球,进去才发现全程就是一场三个不咋地的女人随便凑到了一起再撒了点爱情的浪漫金粉然后女主就爱情事业双丰收了……这部电影就做到了片名里的第一个字——“梦”。
以上为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全文内容,如《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励志电影《中国合伙人》观后感6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