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兵临城下观后感2000字

兵临城下观后感2000字

时间:2025-06-23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走心的观后感吧。

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1

  战争告诉我们,战争是由鲜血和死亡堆砌的,胜利最多只是死的多少、失去了多少而已。而英雄只是减少尸体的重要保障。战争是残酷的,但我并反对战争,尤其那种有失正义的,违背道义的战争。但是我又十分理解战争,二战后的世界进步,尤其在科技方面的进步基本上与战争有很密切的联系,像原子弹,计算机等都是因为战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战争有时候可以粉碎旧的枷锁,打破旧的框框,构建一个新的,更加进步的制度,文明。老毛就是提倡枪杆子出政权,武装取得革命的胜利。鸦片战争极大的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抗日战争使得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至少是使分裂减少了,不管存在什么样的政治集团。美国南北战争不是有了《奴隶宣言》,解放了黑奴。这只是战争的消极现象中的一点积极的进步。

  从《兵临城下》,也可以看出团结的军队中也有存在黑暗,我们撇开什么战争策略,兵道的诡异,我想说军队是把来自不同的地方的人,组织成可以生死相依的战友,往往是你战友的牺牲换来的大家的生!很多人的死才换来了更多人的生!在战争中有什么比一个忠诚的战友更宝贵的东西吗!我想现在高校的军训为什么好多学生讨厌,不喜欢,为什么啊,这与学生本身的怕吃苦有关。但是大部分坚持住了,但还在抱怨为什么,部队教官心态不正,应该在训练上严格要他们,在生活上实实在在的关心他们,有时候也因该讲道理。雷锋有句话,我只记得一部分,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对待战友要像春天般温暖(是很好的意思),我想战争是大凶,而军队中的战友之情,恋人间的爱情,人们的博爱则是人间的大爱。为上者,失去人间的大爱则是暴君。片中的赫晓鲁夫则是个没有爱的冷血者!我想古时候,讲一个有名的将军吴起的故事,说的是他对部队里的士兵很好,同吃同穿,关心士兵的疾苦,以致有个士兵的母亲说她死去丈夫和现在的孩子一样死心塌地的跟着吴起,我想吴起有博爱之心。而历史的那些卑鄙人(可能包括你和我)就利用博爱欺骗人民,为了他们一己之利命,历史现象很多,就拿日本早年来说吧。当时的日本统治阶层为了自己的利益,悍然发动侵华战争,他们用虚假的博爱欺骗善良的百姓,以致于当时人们认为那是圣战,想想打到别人家里,杀光,烧光,抢光,还是为了他们好!还有我觉的现在有太多题材的电影反映的是那些伟人的故事,伟人是伟大的,但士兵是最可爱的。那也是为什么观众喜欢伟人的平凡,士兵的可爱的电影的原因吧。

  以上为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2

  《兵临城下》的故事围绕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德双方两个顶尖狙击手间的较量展开,苏军一方是牧马人出身的神射手瓦西里,德方则是容克贵族、狙击手学校校长——科宁斯少校。因为是商业片,为迎合大众的收视嗜好,影片着重渲染两人之间的种种恩怨对决,并且加入了一段爱情故事。战争场景也很宏大,富有视觉冲击力。影片的教育意义在结尾通过苏军政委临死前的对白传达给观众:“人与人之间的绝对平等是自欺欺人的理想主义迷梦,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实现。”

  看完整部影片,最吸引我的却是那位纳粹枪手——科宁斯少校。作为影片中的反派角色,他的出场并不多,但有着莫名的迷人气质,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猫科动物般的自媚、优雅和从容。细腻、温文尔雅的贵族风度下,则是内敛的坚强斗志。当上级误认为瓦西里已死,要送他安全回国时,他主动留下来,要亲手击毙瓦西里。冒生命风险继续置身于地狱般的环境中。是责任感、荣誉感使然?还是为已战死的儿子复仇?我想这是德意志军官团发自内心的自尊与骄傲;这也是德国容克贵族特有的集体人格。容克的形成可追溯到600年前古老的条顿骑士团。在影片中,容克军官面对上级时的坦诚、尊严、不卑不亢和苏军政委对上级的恐惧、谄媚、战战兢兢、唯唯诺诺形成鲜明的对比。

  印象比较深的镜头——科宁斯少校的出场。他作为德国王牌被专门派来猎杀苏军王牌瓦西里。时间:夜晚。场景: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的德军某临时火车站。一列满载伤员的红十字客运卧铺车正靠站进行维护,车内拥挤不堪,塞满了士气低落、缠着绷带的伤兵,准备回国。这时,伴随着一阵狼啸般深远幽长的汽笛声,另一列方向相反前往斯大林格勒的火车徐徐进站,两车正好相交错,伴随着车轮撞击铁轨的有节奏的咔咔声,车尾挂接的一节灯火通明的办公车厢在黑夜中异常引人注目。卧铺车上拥挤狼狈的伤兵们纷纷好奇地望向它。列车缓缓地停下,透过办公车厢明亮的车窗,可以发现餐车改装的诺大的雅致舒适的办公车厢内只有一个人。(镜头转到办公车内)军容笔挺的科宁斯少校正在窗边端坐,安静地看着书。厚厚的书摆在桌上,已翻去了一半,书旁晶莹的高脚玻璃杯里有他最爱的清酒,还有大半杯。他的手放在书面上慢慢触动,手尖大体指着读到的字行,显然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吸引,陷入思索。手旁不远处放着香烟和玻璃烟灰缸,另一边摆有精致的书灯,这确是个阅读的好环境。列车靠站的轻微晃动打断了他阅读的乐趣,不经意向窗外一瞥,恰对到对面伤兵们的集体注视礼,倏地他的心紧了一下,从这满车拥挤的伤员中隐约意识到了前方战事的惨烈和形势的严峻。低调的少校对这许多似有深意的目光感到不自在,有些厌恶这突如其来的打搅,便抬手轻轻拉下了遮窗帘。静静想了一下,摸起精致的钢制烟盒,慢慢打开,取出一根烟缓缓放在嘴边,小心扣上烟盒,优雅地掏出火机点燃,吸了一口,然后习惯性傲慢地昂起头,目光凝视着远方,若有所思般地吸了起来。前方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对手和凶险?他从容谈定的神情看起来好似是在蔑视命运的挑衅。

  有时,男人的气质和魅力不一定要年轻俊俏的脸庞、健美的肌肉;更重要的是在举手投足、言谈举止中散发出的气质,给人的感觉。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传递着只有潜意识才能理解的心理活动和性格讯息。内省、自信、傲慢又有一点矜持和害羞。这就是科宁斯少校出场短短10秒钟给我的印象。这短短10秒钟就使我迷上了他,不用一句台词,就触发了我一直蛰伏在心底的极右贵族情节。故做此文纪念。

  以上为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3

  昨天看了一部很赞的影片,是JudeLaw在20××年主演的《兵临城下》。

  片子讲述了二战时德军和苏军在争夺斯大林格勒的战争背景下,裘德洛扮演的一名神射手和敌军的狙击手殊死较量的惊险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枪林弹雨,尸横遍野的血腥场面。为了突出战争的悲剧气氛,故事从裘德洛扮演的瓦西里在前往战场的火车上对女大学生塔尼亚一见钟情开始,瓦西里站在距离塔尼亚一米远的窗边,看着阳光照在她打盹时美丽的脸庞上,静静的很美好,直到她醒来抬头的刹那瞬间慌乱地把眼光移到窗外,并尽量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些,等到女孩重新阅读摊在膝上的书本时,又偷偷地盯着她看。女孩在旅途中的一站下了火车,随之有更多的士兵登上这列专门运送红军的列车。

  这段平静的气氛很快被前线战场的.惨烈所杀戮。士兵们一下列车便要面临战争的第一轮淘汰,前往战场押送士兵的渡轮是德军飞机炮弹的靶子,没死没伤的是上帝眷恋的孩子,渡到对岸的幸存者擦擦脸上的血迹立马去领枪,但是只有一半的人能拿枪,其余的只能领到子弹,拿枪的人倒下后面的就捡起枪继续冲。装备不足的苏军面对有着长枪大炮的德军真是拿人肉堵枪口,一开始拿着枪,在军官念着鼓舞士气的文章下,一大批身强力壮的男人都卯足了劲往前冲,等前面的人都被德军的子弹都扫下来后,就有不少人喊着“这里没希望了,快撤”,这样的结果就是后面的自己人就开枪扫你。

  不过这部影片最压抑的部分当属瓦西里和追杀他的德军狙击手尼格少校的对手戏。两人的第一场较量是尼格在大楼里设下圈套,以假人冒充德军士兵并故意让瓦西里打中,在瓦西里和另一个红军上去欲拿战利品时,发现这是一个圈套,三人都躲在角落里隐蔽着,不让对方知道他们的位置,然而空袭的到来让瓦西里的战友自乱阵脚,一暴露在尼格的视野里就被击中头部,尼格精准的枪法让瓦西里第一次意识到劲敌的存在。

  这部影片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会是经典的悲剧英雄是式的结局,然而最后却是圆满的幸福结局。虽然是好莱坞式的套路,不过这部戏整体给人压抑的气氛,几场紧张较量的心理场面让我不忍看下去,不过片中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总是在适当的时候给观众纾解一下压力也没把人逼上崩溃的境地。不过每次看完战争片心理总会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那些平时遇到的小情绪小忧伤也不再纠结,所以有些时候看事情看不清的时候不妨去感受一下不同的生活,清理一下杂乱的大脑,等重新平静下来就能在不一样的角度、高度看事情,转换思维,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不过这部电影还有另一个收获就是喜欢上英伦大帅哥裘德洛,哈哈……

  最后,大力推荐对生活麻木的童鞋去看看这部影片,重新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不说这么高尚的话,就当娱乐一下,看看帅哥美女也是不错的,呵呵……

  以上为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4

  今天,我在家观看了一部叫做《兵临城下》的二战电影,引得我感慨无限啊!

  《兵临城下》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非常著名的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片中一位年轻的苏联狙击手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德国狙击学校校长的巅峰对决。

  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人是那个文宣部军官丹尼洛夫!你一定会怀疑自己的眼睛看错了吧!没错,就是那个连枪都抬不起来的丹尼洛夫!

  如果你用心想一想的话,还才是会发现他身上也有很多优点呢!比如说他遇到事情非常沉着冷静。开始的战争中,当他的战友们都倒下了,只剩下他的时候,他知道躺在死人堆里装死,保全自己,等待时机为战友报仇。要是换做我的话,肯定手忙脚乱,不知道该怎么办!

  再次,他在军事谋略方面很厉害,他通过自己强大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无孔不入的宣传能力,使主角瓦西里一举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还鼓舞了全苏联人民的士气。让全国上下产生了对纳粹法西斯的必胜信心。扭转了苏联当时士气低迷,节节败退的局面。

  最后,他有很大的奉献精神。在最后一场瓦西里与德国狙击手康尼的巅峰对决中,他为了使瓦西里取得最后的胜利,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暴露了康尼的位置,让瓦西里成功狙击到了康尼,使苏联在这场信心大战中取得了最终胜利。

  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比如像丹尼洛夫一样永不放弃,无私奉献,但最重要的是“任何错误都是致命的,无论它多么微小!”

  以上为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全文内容,如《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兵临城下观后感2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