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汇编6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1
江西地处我国东南部,飞上高空,我们将一睹庐山的真容。绵延不断的九十余座山峰,半掩着江西的绿水青山。飞越庐山,1600多座岛屿散落湖面,山水擦出的一座心形岛制造着一个个浪漫回忆。油菜花和粉墙黛瓦装点下的婺源古镇是时代留下的珍贵遗产;用丰收色彩点亮的篁岭晒秋则是无心插柳的风景。板凳龙、桥帮灯,神秘的傩舞,一场场传统民俗活动,是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祝福与祈愿。
飞过三清山,品味奇峰怪林;越过铅山,见证竹子生长的奇迹;走向井冈山,重温星星之火生生不息,终成燎原之势。炎热的夏季,一起来到鄱阳湖水上公路,过把水中驾车的瘾。秋去冬来,鄱阳湖又将邀请我们参加一场70多万只候鸟汇聚的盛大派对。抵达景德镇,让我们一同感受千年窑火铸就的辉煌。
沿着赣江逆流而上前往南昌,在这里,历史与未来的隔江相望。
以上为《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2
从东到西,跨度超过 1600公里的秦岭横亘在中国中部。它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断冷暖气流,让中国有了南方和北方;它又像一个保护圈,成为朱鹮、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许多珍稀动植物的庇护所。
绵延千里的秦岭山脉,终南山中尚有延续千年的隐居传统;而风格最为独特的,则是石头山——华山。陕西人的母亲河——渭河,携带着大量泥沙,与泾河交汇。它冲击出3.6万平方公里富饶的关中平原,也喂养出崛起的大秦帝国。
乾陵、大雁塔、大明宫、古城墙……秦、汉、唐、明,十三朝的时间和空间,在西安聚合出一座全新之城,在文化中叠加出新的价值。远古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以能量的方式穿越万年。充足的日照、强劲的风力,不断升级的能源模式,则让陕西成为能源走廊的核心。黄土、黄河、黄皮肤,历史还在延续,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
以上为《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3
我是在哔哩哔哩上看完的《航拍中国》海南篇,看着弹幕里齐刷刷发出“好美啊”的赞叹,真心觉得祖国河山的壮阔和美丽,有机会真的应该多出去看一看这个世界,才不会局限于眼前的微小得失。就拿海南来说,这片祖国南端的神奇土地,从古至今孕育了无数靠海而生的人民,对于他们来说,大海并不意味着阻隔,而是通往远方的道路。从一颗顺着洋流而来的椰子,到迎着灯塔生生不息的赶海人,海南不但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更是蕴藏着无限希望的沃土。
身为北方人,我曾有幸去过海南,最大的感受是蓝天碧海,水清沙白,迎着阳光看巨大的南海观音像时,总有种身处世外桃源的错觉。比起北方的雾霾和沙尘,海南真的是太适合度假休闲了。我家亲戚每年冬天,都要带孩子固定去海南住上一个月,好躲开雾霾最严重的那些天。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从明星到普通人,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选择在海南买房子。即使一年只能住1、2个月,这片土地都算得上如今中国最适宜居住的地区前三名了。
多亏有了航拍中国这档纪录片,才让我能看到除了天涯海角外,更多元的海南。我知道了这里有东南亚风情的骑楼建筑,也有从小渔村变身亚洲论坛永久举办地的博鳌。还知道了博鳌这个名字代表的是鱼多鱼肥的意思,所以说,有时候起个好名字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除了看到海南的美景和自然地貌外,我还看到了海南飞速的发展。这里有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只需要3小时,就可以绕岛一周。也有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的蜿蜒海岸线;有尽情享受慢生活的内地游客,也有渴望搭上祖国发展列车的海南当地人。就像海南篇最终的结语一样,海南岛的发展,得益于当地得天独厚的富饶资源,更得益于祖国对海南逐年的重视,从自然经济到国防发展,未来海南的发展就像它身后的这片大海一样,前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永无止境。
以上为《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4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古人说诗言志,用诗文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志向、抱负等,这是中国人对诗的最高境界。这些优美的诗句现在成为教科书中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背诵它,虽然有时会觉得比较难懂,但诗词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可以写一手好诗词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习和写作诗词,将诗词文化发扬下去。现在河北卫视推出了《中华好诗词》节目,这是继《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两档重视汉字书写的节目之后,又一档和文字有关的节目,中华好诗词和汉字紧密相连,借用大众传媒的方式,让诗词重新带给大家美的享受。
《中华好诗词》节目由原央视主诗人王凯担纲,赵忠祥、杨雨等名嘴和明星参与,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通过闯关、益智、综艺等节目手法,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让广大观众学习诗词。
以上为《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5
4,5岁的时候,妈妈就叫我背唐诗。不觉得痛苦,诗词押韵,和儿歌差不多,“粒粒皆辛苦”,“上山打老虎”,也分不出高下。背着玩就是了。
慢慢地,就长大了。
春天,看到了盛开的桃花,突然明白什么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天,跟爸妈去湖里玩,小舟在荷叶中穿过,知道了什么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什么是“水光潋滟晴方好”。
秋天,过了天高云淡,就是凉风乍起,梧叶票黄,知道了什么是“老树呈秋色”,什么是“苒苒物华休”。
冬天,西风凛冽,天空阴沉,行人都急匆匆的奔走,到了家,烤了炉子,外边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知道了什么是“晚来天欲雪”,什么是“红泥小火炉”。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以上为《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6
不知道该怎么写,那就想到什么写什么吧。目前爱奇艺出了5集,我先看了3集,就先随便说说前3集。
每一集开头的画面很美,我是真的很喜欢水碓转动,水滴随着它呈抛物线飞出又滴落的那个画面。
第一集有提到“瓷 源于瓷土 融于水火 塑于人工 成于天意”这句话。其实,我个人有些不理解,或者说是不太赞同“成于天意”这个词的。形形色色的瓷,有手工制作的,有机械化生产的。但是,不管是哪种生产制作方式,更多的是需要对制作过程的付出和掌控,这一点做得好,瓷制作的成功率也会相对提高。也许,这和我自己不信天意,对这一词敏感有些关系吧。
很喜欢这部片子的剪辑。以前看过其他题材的纪录片,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过于围绕主题了(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应该懂我的意思?)。这部纪录片 《手造中国》 ,大部分时长在讲瓷器制作的具体过程,很高兴,剩下的大部分时长,用来讲诉了和这个瓷器有关的人、情。让我更为清晰的感觉到一件瓷器里面所蕴含的情,让人更加明白,瓷器不仅仅是一件物品。
拍摄期间,手工匠人们随口说出的那些话,很普通,但给我挺大感触的。比如,石头和麦子的比喻、瓷器制作是科学、“还有更难走的路,没办法,想要好东西”等等。当这些话伴随着他们制作瓷器的画面出现在屏幕上,给我的感触比单纯的文字深的多。
对了,拉大件瓷坯的那个画面真的是我没想到的。在我的印象里,瓷器拉坯都是一个人慢慢完成的,一个人能更好的掌控它的变化,就是自己心里更有个数吧。没想到,大件拉坯竟然是好几个汉子共同完成的。一个汉子掌控大局,另外几个扶着他的手,一起辅助他一起完成拉坯工作。想要拉出好坯,这配合度这默契得有多高呀!真的很佩服!不由得再次感叹团结合作的力量。还有,那位利薄胎的老师傅,话说的真好。不要怕失败,哪有不失败的,练这门手艺,练的是胆量。哪门哪行都这样。
每一集,我都觉得后面的节奏有些过快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节目外的某些因素造成的。其实,我私心想着,能不能一个小故事一集。或者如果碍于其他因素,时长限制,我个人更希望删减一些小故事或者删减一些讲人物时所拍摄的一些过渡场景,比如,去某个地方时,去的过程可以不要或者再简短些少一些。
我不太会夸人夸作品。所以,可能这篇剧评,我写的建议多于夸奖。但就我看的这3集来说,拍的真的\'不错了。我看了导演的剧评,知道了拍摄这部纪录片花费了很长的时间,所以我更希望每一集长一点,每个故事再细化点。我并不想这么久拍摄的东西,就呈现出这么点。
就写到这里吧。我这剧评也没个主题,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了
以上为《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全文内容,如《《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航拍中国》观后感1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