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现在就让我们写走心的观后感吧。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1
今天,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这些航天员们向我们介绍了自己在太空舱的生活。
叶光富老师给我们表演了怎么在太空舱里转身,他先用右手旋转,转动身子,再把双手张开,速度就变慢了,如果把手搭在肩膀上,速度就变快了。他展示完,又向我们介绍了细胞在太空中和地球上伸缩和运动的区别。最后,王亚平老师给我们制作了一颗用水做成的透明水球。王亚平老师先用蓝色色素把透明水球染成蓝色,再用泡腾片给它弄出小气泡。
王亚平老师说:“这些气泡就像一个个人一样”。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在这太空中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的航天员和祖国真是太伟大了!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2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即将正式推出,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
看到这个消息异常激动,因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一系列奇妙现象。这让我想起了20××年那次太空授课。
在仅有的40分钟里,航天员们却只有用了简单的5个小实验来让大家更了解在失重环境下,物体的变化以及它变化的原理。分别有水膜实验、陀螺实验……就让我知道原来在失重的环境下能做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水球实验了!首先,用一个类似放大镜大小的环,伸进饮用的自来水袋里,拿出来时竟成为了一个水膜,再往里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只针管插入水球里,那不用说,水球一定会爆开来。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针管给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却“毫发未伤”,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让观众们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虽然现在只能在远隔千里的电视屏幕上观看太空授课,但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可以亲身上太空,与授课老师面对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乐趣。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3
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带着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和祝福奔向苍穹,前往浩瀚宇宙中的中国太空之家。
发射时间虽然是在凌晨,但“圆满成功”的消息一出,互联网却是一片欢腾,无数网民守候着这一时刻,为发射成功而心潮澎湃。
按照中国航天永不止步的“惯例”,神舟十三号也将实现多个“首次”:与核心舱实现径向交会对接;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首次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
此外,相比于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也有很多特别之处,比如停靠中国空间站之后,届时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而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也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而且,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之后,将完成空间站任务标准载人飞船所有功能的全部在轨验证,完全具备支持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需求,也标志着工程由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正式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正如网友所说“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航天”,中国航天总是在不断超越,一点一点实现技术突破,以越来越快的频率在外太空刷新刻度。经历了几代人的拼搏奉献,我们今天已经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已经是全世界宇宙探索的重要“玩家”,而太空也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人类足迹。
抛开技术层面带给我们的震撼,今天中国航天的整体气质也越来越从容、自信、温情、浪漫,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中国韵味。
比如,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乘组包括中国首位空间站女航天员——王亚平,她在出发前还特地发了个朋友圈“出差半年”,云淡风轻的幽默表达透着一股自信。在出征现场,王亚平的女儿还来为妈妈送行,高喊“妈妈加油”。这一幕令无数人动容,“妈妈出发给你摘星星了”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
神舟十三号的任务为期半年,时间上将会跨过中国的农历新年,航天员首次在太空过春节同样备受关注。而更早之前,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在给空间站送去“太空快递”的时候,已经为航天员们准备好了春节用品。航天员届时也会与所有中国人一起守岁,第一时间向国人送出来自太空的新春祝福。这些细致巧妙的安排,让航天这种硬核的“科技叙事”,透出一股浓浓的人文情怀。
如今,神舟十三号已经正式开启太空征程,我们预祝航天员们能圆满完成任务,也相信中国航天必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惊喜,将我们的大国航天梦带向更远处。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4
今天我们观看了神舟13号的直播,我有以下观后感。
首先航天员王亚平给我们介绍她们的睡处以及他们的厕所。随后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小冰箱、加热器、还有小型的微波炉。
然后做了一个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在地球上的学生们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乒乓球浮了起来。王亚平照样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杯里,接着用一个木棍把它往下压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间。当时我也很惊讶,为什么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会浮上来,怎么也下不去?可为什么在宇宙空间站里,乒乓球放入水杯里就会沉下去呢?后来一听王亚平阿姨讲解,我才明白了原来是太空里浮力几乎消失了。
还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实验。首先王亚平老师把水袋里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里,水膜一点点的变大,变厚,最后变成了又大又圆又漂亮的水晶球。接着王亚平老师往这个又大又圆的水晶球里滴了许多蓝色的色素,水晶球里的色素就在一点点的扩散。随后又往水晶球里放了半个泡腾片儿,过了一会儿,水晶球就冒出许多的小泡泡,好看极了。
看完这堂天宫课堂,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外太空的知识。我明白了科学是无处不在的。我还知道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以后的生活里,我一定要善于观察,多多思考,我们要更加为祖国争光。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5
自神舟12号载人航天飞船任务完成之后,三名航天员回到了离别三个月的祖国。才过不久,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飞船升空了。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担任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宇航员。在20××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13号火箭发射了。可惜我没有及时观看直播,今天下午在课上,老师让我们看了神舟13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过程,首先就是三位宇航员身穿宇航服坐上大巴车,向航空基地驶去,大巴车前还有交警骑着摩托车保驾护航。到了航空基地,三位宇航员进入了火箭,紧接着,话筒传来了“十,九,八……”每一个数字都十分激动人心,最后听到了“点火”。随后,火箭的底座喷出了红色的火焰,烟尘向四处扩散,火箭也腾空而起,像一只穿云箭直插云霄,场面十分震撼,之后各个助推器也是分离了,神舟13号也是发射成功。
本来神舟12号的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中呆了三个月,这本让我很吃惊。但没想到这次神舟13号的三名宇航员将要在太空中呆上半年,更是让我惊讶。他们为了给国家做贡献,放弃了和家人在一起的六个月时间,很让人敬佩。自东方红一号升空成功后,中国在航天事业接连取得重大发展,这一个个成功都是由无数个科学家们废寝忘食,努力奋斗,用无数汗水换来的。
据说神舟14号已经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升空,不得不说,祖国的速度真是太快了,火箭是一个接一个的升上天空。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6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天宫课堂,我怀着无比期待的心情去看天宫课堂,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太空生活,心情特别激动。
首先,我看到他们喝水的时候,并不是用我们那种普通的杯子,而是用一个袋子,上面有一个吸管来喝水。我还发现他们不是刚开始就喝,而是先把水挤出来。水可以在空中漂浮,只要一张嘴就可以把漂浮在空中的水喝到肚子里。我了解到是因为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东西才都漂浮起来。
随后,他们利用水的张力,把水从水膜做成水球。给我们讲解了凸透镜成像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凸透镜成倒立的像原理。
通过这次天宫课堂的学习,我学会了很多的太空知识。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贡献!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7
八年前,航天员王亚平老师在聂海胜、张晓光老师的协助下开展了首次太空授课,在无数孩子心里种下了航天和科学的种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为我们带来了难忘的“天宫课堂”第一课。
在“天宫课堂”里,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老师在空间站为我们展示了太空转身、浮力消失、水膜张力、水球光学、泡腾片等实验,让人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与奥秘。在这么多有趣的实验中,我最喜欢的是水球光学实验,当王亚平老师站在水球面前时,我们看见她的模样是反过来的,这是因为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王亚平老师通过水球呈现的是倒立。接着,当王亚平老师在水球中注入一个大气泡时,她再次站在水球前,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她呈现出一正一反的样子。这一现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级观看的同学们不断发出赞叹声,用热烈的掌声表达对科学的向往之情。还有好多神奇的实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每个实验都很奇妙,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少年强则国强,我也要好好学习,争取长大后有机会上太空旅行。“天宫课堂”向世界彰显了我们的自信,祝愿祖国愈加繁荣富强!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8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以上为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全文内容,如《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神州十三天宫课堂观后感》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