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佩兰观后感1600
胡佩兰同志时刻心系病人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的大医情怀,震撼心灵,感人至深,沁人心脾,催人泪下,发人深省。
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1
片头引用的孙思邈的这段话是精彩动人的——“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嶮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除此之外,乏善可陈。
首先要把高尚的人演得像人,而不是神。
以上为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2
电影《仁医胡佩兰》以胡佩兰老人从医70年、扎根社区基层28年的心路历程为主线,全景展现老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大医博爱、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是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真实写照,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胡佩兰,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却感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中央电视台20××感动中国人物第七位——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百岁仁医胡佩兰的颁奖词《秋兰为佩》。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只有挚热情感的迸发;没有口号式的语言教化,尽是质朴文字的心灵浸润,颁奖词以朴实而隽永、简练而生动的语句,全景式地展现出“百岁仁医”胡佩兰那不平凡的一生,浓缩了她一生的苦乐、自强、大仁、大义、大爱和真诚。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现场采访胡佩兰老人,交谈中,胡佩兰老人真挚地表达了“医生一定要有医德”“医生不要想着挣钱,要为群众多做有意义的事”的执著信念。发自内心的朴素语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20世纪50年代,她获得过全国铁路劳模,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次,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亲自为患者做检查,写病历;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患者解决身心问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钟,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患者垫医药费。20××年,她满怀热忱加入“青年志愿者”,成为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共捐建了50多个“希望工程。”,“只要能活动一天,我就要为患者服务一天,国家培养了我,我要为人民服务好,不能白吃公家饭。”胡佩兰这么说,也在这样做,认真、笃定。
学习胡佩兰先进事迹以后,我们的感受颇深。她是卫生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她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的精神,充分展示了当代卫生计生工作者的风采。学习胡佩兰同志的先进事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救死扶伤光荣而神圣的岗位上,始终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良好的医德和博大的爱心树立一名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她是医者的楷模,为民的典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学习胡佩兰同志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坚持谢绝高新聘请,在基层医院,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干就是20年,从3519企业医院濒临倒闭,到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学习胡佩兰同志,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用学到的技术去解除患者病痛,关心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学习胡佩兰同志一生廉洁行医,看的是病,给的是情,坚持不开大处方,不滥做检查,不依赖高科技仪器,不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学习胡佩兰同志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出满勤,干满点,随叫随到,加班加点,她就是为解除患者病痛而活。她在弥留之际,心里依然装着患者,临终留下的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这句话是她一生敬业爱岗、大医仁医的真实写照;学习胡佩兰同志淡迫名利,践行公益的博爱精神,她是中国慈善总会的会员,是年龄最大的“青年志愿者”,她坚持坐诊“爱心门诊”,她用省下来的钱给病人取药,却积累下来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在当天学习观看的过程中,虽只有短短的89分钟,广大党员职工被一个个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先进事迹所感动,数度落泪。
会后,三支部书记王卫海,十二党支部书记常群安发言。对于今后的工作,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学习胡佩兰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忘我精神,深入贯彻“厚德、博学、至臻、致远”的院训,完成“关爱生命、呵护健康、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使命。“医者父母心”,作为医者,应该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人本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胡佩兰一样,对自吝啬,对别人大方。
大医有魂,生生不息,如今,老人走了,却在患者心里留下了永远的温暖。我们将沿着她的足迹,在仁医的道路上坚持到底!在胡佩兰精神的`感召下,在临床工作中,不断修炼自己的医德,钻研医术,追求新知。将胡佩兰的精神、境界和胸怀体现在行医的过程中,努力践行“大医精诚”的理念,以仁德为本,以仁术为基,以仁义待患,以良医积德,心系患者,济世救人,造福社会,为我院的建设与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以上为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3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胡佩兰20××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词
20××年7月14日,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的30名医疗、护理等岗位代表人员在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存文同志的带领下,怀着崇敬的心情到玉溪老年大学参加了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事迹云南巡回报告会。
报告会由国家卫计委主办,邀请20××年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之一的百岁仁医胡佩兰同志的儿子、同事、学生、病人和记者,从各自角度展开,对胡佩兰同志的感人事迹进行的生动而详实的报告。整个报告过程语言朴实,没有太多修辞,但是胡佩兰同志的大医精神却令人动容。
胡佩兰等同志的事迹和精神使我院医护人员深受感动,他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要以胡佩兰等同志为榜样,践行大医精神,把职业当作责任,把病人当作亲人,为玉溪医疗卫生事业特别是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胡佩兰,女,19××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岗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仍然在解放军3519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直至生命终点。20××年1月,胡佩兰去世,享年98岁。而她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她说了近70的年的:“病人看完了,我们回家吧。”在70年的从医岁月里,胡佩兰用仁心仁术护佑患者健康,用言传身教传递大医博爱,用自强不息演绎无悔人生。在她眼里,看病不分场所,病情就是命令!在她眼里,看病不论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在她眼里,看病不看身份,用心尽力聚神!胡佩兰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大医博爱、济世救人,在五味杂陈的时代变迁中,这株芷兰美丽一生,芳香四溢。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腰部要靠缠附的钢板来支撑,起身、弯腰、落座,每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老人都是忍受着剧烈的腰疼来完成的。她从不让别人搀扶,也从不让学生替她完成检查。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舍不得浪费一个馍,舍不得多买一棵菜,却每年都要捐款一万元给希望工程,至今已经捐建了50个希望书屋!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不仅能记住患者的病情,而且能记住大多数复诊患者的姓名,甚至联系电话,以便随时指导患者治疗和康复。她问诊问得很仔细,病人的生理周期情况、分泌物情况,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肯放过;病人口述的症状,她不放心,一定要亲眼验证。她提醒多次人流的病人:“做流产多了不好,知道吧?少做流产,尽量采取避孕措施。”她叮嘱不孕的少妇:“别到处听信专治不孕不育的广告,有钱没地儿花了那是。”对需要到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的患者,她细心写好地址,一再叮嘱着病人。对急需手术的,她敢于拍板,敢于担当。胡佩兰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她98岁了,还一个礼拜坐6次门诊,一口气看几十个病人。她98岁了,看病时还亲手为病人查体、开处方,从来不用他人代劳。胡佩兰说,这样才会心中有数,对得起患者!
报告会上,胡佩兰老人的大儿子、我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教授,郑州市建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启明、医生唐利平,患者李晓燕,医药卫生报社记者张晓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平凡朴素的语言,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胡佩兰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使现场观众深受感动和教育。
胡佩兰同志时刻心系病人的敬业精神,敢于担当的大医情怀,震撼心灵,感人至深,沁人心脾,催人泪下,发人深省,鼓舞着在场的所有医疗行业从业人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振奋了我们的精神,是崇高的大医精神,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特别是胡佩兰前辈的那一句“病人看完了,咱们回家吧!”质朴却发至肺腑,这样一句平凡的话语诠释了一个医者的仁心,让人深深感动!这样一句话,一直深深缭绕在在场听众的耳边,不断鼓舞着我们这些新医生、新护士学习她那大医博爱、济世救人的精神,让我们在未来职业的道路有了前进的明灯,让我们有了新的志向:做千千万万个“胡佩兰”。
以上为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4
20××年4月19日,我院组织观看了故事片《仁医胡佩兰》,胡佩兰是20××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在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现场胡佩兰医生的“活一天,看一天”“多活几天多看病人,多给国家点报效”朴实的话语让我热泪盈眶。这是一个年迈的老者发出的心声,是一个年迈的老医生发出的心声,也表达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我从20××年来到医院工作,接触了许多医务工作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劳累和疲惫,无数的医务工作者都像胡佩兰医生一样用超负荷的劳动为患者治病,医生、护士全年无休随时加班,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也是医务人员为人民为社会的奉献。
胡佩兰医生退休后坚持在社区服务中心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这需要多么大的信仰和毅力才能做到啊!回想我刚上班的时候,每天为上下班时间卡得紧而抱怨,为偶尔的迟到找借口是多么的不应该。
“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其实做人的第一堂课都应该是道德课,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会出现许多制假售假的“商人”、偷税漏税的“老板”,才会出现许多为了一己私利而伤害他人的不法行为。
“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多么朴实的语言,多么朴实的思想,我们敬爱的胡佩兰医生做到了,相信我们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也能做到。
当白岩松问道:您这么高寿还能为病人看病凭的是什么?“情感投入”,投入的工作是她长寿的秘诀之一。她每天8 时30 分准时出现在医院,这是任何人都不能破坏的“ 铁律”。比起微信朋友圈铺天盖地的长寿秘笈,这是我见过的最豪迈的长寿宣言。
胡佩兰医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用自己的坚持和爱赢得了社会的信赖和人民群众的爱戴。她行医70年,坚持开便宜药,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用生命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她用生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传递正能量。
以上为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5
胡佩兰,她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是,却感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弦。
她本该享受余生年华的清福,但他却把一生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工作中
他总是无怨无悔,无私奉献着,他只是那高山上永不垂暮的青松。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胡佩兰曾说过:“人不能不做一点贡献,不能不对别人没有一点用处。”人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做小事,干不12:0220××-12-7了复杂的事就干简单的事,绝不能功不受禄,不劳而获。
"医者父母心"作为医者,就应该有比平常人更多的耐心,把病人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不仅仅是医者,其他人也如此。人本应有一颗善良的心,就像胡佩兰一样,对自吝啬,对别人大方。
医者,不是表现在你的职位有多高,你的技术有多高,而是表现在你的品行,仁德是怎样的。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想胡佩兰一样的人,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其实,是很美的。
人,本该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世界充满灾难,但灾难是打不倒我们的。当地震来临了,当人们感到无助时,是很多好心人,纷纷送来温暖。还记得在老家上一年级时,四川发生地震,当时,我们那里是穷山穷水的地方,在绵延是大山里,当新闻一次又一次的播放现场,我的心一阵一阵的\'抽痛,却无法帮助他们。后来,学校组织捐款,我们都很穷,身上没有多少钱,但我们都有一颗热爱的心灵,纷纷拿出身上的几毛钱,几块钱,虽然很少,但却包含了我们真挚的帮助关心。
他们也如同胡佩兰,虽然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也是了不起的。
胡佩兰的这种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人,短短的两个小时,我对爱情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我给亲情的定义越来越深刻,我对责任的认识越来越透彻,我给良知的诠释越来越丰富。那些无私的人们,咏唱着爱的简言,让感动开满整个春天。
以上为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6
2月16日,万荣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组织观看电影《仁医胡佩兰》首映式,县乡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乡镇计生办主任和机关全体人员100余人观看了电影《仁医胡佩兰》。
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这是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
19××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70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胡佩兰的眼中没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贫富,只有病情。一辈子只开便宜管用的药。她说“当医生的第一堂课是医德课”;“医生最开心的事是看着一个个病人带着痛苦而来,经治疗愉快而去,当医生不能想发财”。胡佩兰的一生,是心系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退休后一直在社区服务中心坚持坐诊27年,即使在腰椎间盘突出病情严重时,仍坚持坐小推椅每周出诊6天,从未间断。行医70年来,她看病坚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开便宜药,很少超过一百元,努力为病人解决身心的难题。她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经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给病人垫付医药费。她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为病人看病,留给世人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兰同志是我国卫生战线上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怀大爱,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忠诚履行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神圣职责,谱写了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
胡佩兰退休后坚持坐诊27年,直至生命终结,她的“坚持有效原则、便宜原则,在有效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药;当医生不能想发财”等肺腑之言又使我辈惭愧于心。我们要学习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心系群众、济世救人的大医情怀,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树立新风尚,争做健康守护者,争当患者贴心人,认真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
以上为胡佩兰观后感1600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胡佩兰观后感1600》全文内容,如《胡佩兰观后感1600》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胡佩兰观后感1600》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胡佩兰观后感1600》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