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裁作文 > 观后感 >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精选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精选

时间:2025-07-03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很难写吧,这里有一篇教大家写《《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是怎么写的吧。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1

  最近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摔跤手爸爸打破性别歧视的藩篱,把自己的女儿训练成摔跤冠军的故事。电影刚上映,就获得了爆棚的口碑,在豆瓣上,评分高达9.2。

  不过,今天想说它,并不仅仅因为它可以给你带来接近3个小时起伏愉悦的感受,而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递的讯息。“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根据真实事件而改编,讲述一个来自小村庄的女孩子Geeta,通过多年的努力改变了印度体育摔跤项目的历史记录,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印度文化中对女子的束缚。在她之后,有更多的女孩子开始参加摔跤这项运动,有更多的印度女孩子因为她获得了额外的可能性。

  在Geeta决赛前的那一夜她爸爸对她说:

  “如果你明天赢了,并非自己独享胜利,有几百万个像她们一样的女孩跟你一起得胜,所有被认为不如男孩的女孩们、那些被迫做繁琐家务的女孩们、那些被嫁出去生儿育女的女孩们,明天你不仅跟澳洲选手比赛,还是跟这些轻视女子的人比赛!”

  网上有许多对电影里这位爸爸严苛教育的抨击:抨击他为了自己心中放不下的梦想逼着女儿训练,跑步剪发摔跤,丝毫不顾及他们自己的意志,摧毁了他们作为小女孩的童年。可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就明白了:在你小的时候,你还不能够懂得,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女孩子,它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种不一样的可能?答案:微乎其微。

  父母的严格要求,是有他们的原因的。唯有从小的严格,由外向内的严格,才能为你的以后带来一些可能性,尽管这样的严格会承受许多的不被理解,尽管这样的严格会耗费掉好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密与理解,父母为了你今后的那一丝丝可能,被子女乃至社会误解也在所不惜。因为他们知道未来的你肯定会感激当时那个严格的父母,等你羽翼丰满、足够强大、有了跟命运抗争的资本,可以随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不随波逐流、不为了生活而生活的时候,那种自由、那种高度、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那种多一种可能的选择,将是你人生的一抹新色。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2

  昨晚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本电影由印度的男演员阿米尔·汗主演。 阿米尔·汗来是我喜欢的偶像,他有着"印度国宝""印度良心"的美誉,他创作的影片每一部影片都走心,里面即有故事,也是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他出演的《地球上的星星》、《三大傻闯宝莱坞》,是看了又看。

  本电影根据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与两个女儿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电影《摔跤吧!爸爸》。故事讲的是:一个曾经当过印度全国摔跤冠军的爸爸辛格,渴望生下男孩,培养儿子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为印度拿上摔跤金牌,为国争光。可是天不如愿,老婆连生四女,当他把梦想收起的时候,却在大女儿和二女儿与别的孩子打架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她们身上的摔跤天赋,于时开始训练女儿做摔跤手。爸爸培养孩子摔跤过程中的一路走来的艰难,面对着村人、体育界乃至政府要员的压力和嘲笑、讽刺等,最后把女儿培养成了世界冠军。

  故事挺简单的,但看完后,给我印象深刻,有以下几点启发:

  1. 励志

  (1)首先演员阿米尔·汗拍此片,为了适应角色,疯狂增肥,一个月时间,从体重138斤增到194斤,拍完又疯狂的减肥。他的专业及走心,做就要做好。也许他是为剧情需要,可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热爱的工作,热爱的事,需要的也是这份用心,做好的心。

  (2)文中吉塔和巴别塔开始摔跤训练是从每天早晨的五点起来训练,一直不间断的训练,一路不断的克服困难,到最后成为世界摔跤高手。孩子们一路走来这个过程,是付出艰辛和汗水,还有坚持和不懈的努力。每一个成功都不是随随便便、轻轻松而来,背后的努力,只有走过,才能体会。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孩子,学习新技能,也需要从新学技能的基础做起,反复的训练,经过一定的时间,才有可能成功。最后不成功,但你会收获这个过程,为努力过庆幸,而不是后悔。

  2. 孩子教育

  (1)孩子优势,兴趣选择

  吉塔和巴别塔是从一次与邻居的几个男孩子打架时,把男孩子打的鼻青脸肿中,父亲凭职业的敏感中发现了两个女儿的摔跤天赋,即而开始走上摔跤之路。这其间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有辛格的主观决定。我们在此可抛弃印度的社会背景。做为父母来说,对于孩子的天赋的了解和把握,这点需要父母的观察,当发现的时候,能否把孩子的优势和兴趣引燃,这需要父母的智慧。父母最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我们往往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还有心灵的引导。

  比赛中,吉塔用老师的教法,连连失败,因为他没有从吉塔自身的优势去引导,而辛格却了解自己的女儿,明白她优势是进攻,比赛时发挥他的长项,最后取得胜利,进入决赛。进入决赛时,他知道对手的优势是进攻,他又鼓励女儿要守,等对方出其不意,再进攻。面对这一切,辛格一直陪伴女儿,给于指导,了解自己,才能走的更远。

  (2)父母敢于面对压力

  辛格训练两个女儿摔跤时,顶着全村人的压力,因为摔跤运动在印度民间流行,但女孩摔跤则会被笑掉大牙。可他勇于面对这一切,引导孩子,做了就要面对这些嘲笑,只要自己的选择是对的,忠于自己的。影片中辛格对于压力不语,但深知自己逼迫孩子摔跤的风险,所以,他对妻子说,给我一年,如果这一年我失败了,我彻底放弃希望。我想这一年,他是给自己机会,也是给孩子们适应和选择的机会。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对于孩子的学校,兴趣等都有很多选择,我们常常会担心邻居孩子选了XX名校,如果我们不去我们就没有面子。孩子考了低分,我们没有面子,孩子不会弹琴,兴趣少,没有面子……因为面对这些的时候,我们有压力。但是我们的压力,可否有明确的目标,如果目标明确,根据孩子自己的习惯选择了适合的学校,适合的兴趣,孩子的薄弱长项环节都了解,我们知道在那里去改进,从那里起步,合理的面对这些,在学习生活中边纠正边前进,我们会敢于面对这些压力,也给自己压力设一个承受的期限。

  (3)父母的养育过程

  辛格在培养两个女儿的过程中,虽然专制,孩子也叛逆。但是从没有去指责和批评。他有明确的目标,学好摔跤,争取冠军。女儿训练缺营养,辛格就去赊鸡肉,给他们补充营养。家里很困难,但是把女儿们得到的每份奖金都用相片一样封存珍藏;女儿一天没有训练,暴怒但不打骂。女儿把闹钟调时延误,没练说自己练了回来,爸爸知道,只默默的望着她们,而不怒不问不指责。小女儿得了冠车,离开家去运动学院时,问爸爸不满意吗?辛格说:满意,只要你记着你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一句话,道出了爸爸的心:不要忘记初衷,怎么走好未来。

  作为家长,我们养育孩子,不是靠吼、打骂。对他们来说,关心,指导,陪伴就是最需要的。你想要什么,你就去做,行动感化,做他们的心灵导师,给他们力量就好。

  (4)青春期养育

  吉塔和巴别塔刚开始训练还听爸爸的话,但后来面对训练的压力,与男孩搏斗,穿短裤,剪短发,不允许进训练场,在外露天摔跤打斗,成为全村人的笑话,心里承受巨大的压力。我记得剪了短发后,在街上一个孩子嘲笑,指点时,吉塔上前要去打,巴别塔拉着说,我们选择了,就要面对嘲笑,然后开始和父亲对抗。

  同时辛格心里也一样有压力,可为了女儿,为了把她们培养得更好,将来她们可以选择自己人生,还有为印度的女性解放。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也给孩子空间。黑夜中,他也自责,他和妻子说:当身份是教练时,爸爸的身份就要放在其后心疼孩子。

  妈妈也了解孩子,鼓励姐妹俩参加朋友的派对,与朋友的吐露心声,朋友的开导 ,她们毫不犹豫选择和爱上了摔跤。此时父母说的再多,都不如同齡朋友的一句话点醒。每一个父母都会面对孩子的这个青春时期。

  吉塔上运动学院,进入了大城市,新生活的冲击也使她迷失,但终究认清自己。电话给爸爸时,爸爸辞去工作来到学院旁租房陪伴训练,私下给予 女儿关键的指导和激励,战绩回升,吉塔登上世界冠军之路。

  3.重新看待摔跤

  过往时看待摔跤,以为这是男生的比赛,几乎从没有关注过,一是乏味,二是无趣。但这部剧,让我明白摔跤也可以如此的精彩。不但男孩可以参加,女孩也一样可以摔跤。

  4.成长

  这部影片,从摔跤的起步练习开始,在与朋友的交流中,选择和喜欢上摔跤,不用爸爸逼迫,自己早起训练,她们选择对抗困境,对抗命运,这是实现自己人生选择的一个过程。到电影的最后一幕,吉塔爸爸被人使坏,关在小屋,无法现场给于吉塔战术指导和内心的引领,可在赛场的最后关键时刻,吉塔想起小时候训练,爸爸命令她和妹妹跳入河里,爸爸在岸上说,记住,不是每一次我都可以赶来救你,要相信自己。这一刻吉塔突破的不仅仅是金牌,更是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怕,战胜自己,开启自我成长的新程。

  5. 环境

  用文中吉塔朋友的话,来看下印度历史背景:姐妹俩向朋友抱怨父亲。结果被朋友告知:"我倒是希望有一个这样的父亲,这样的父亲会为我的未来考虑。而我的爸爸只让我做家务,嫁给从未谋面的男人减轻家庭负担。以女儿身降临的一刻起,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终日操持家务,待到她二八年华,便要嫁为人妇,至少你们的父亲承受着所有人对他的嘲讽,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他为你们挡风挡雨,就是你们未来能有自己的未来,自己的人生。"

  影片中印度的历史背景就如这位女孩所说,可辛格去突破这个限制,也是对社会的一个对抗。影片开头是用他自己的梦想来强加于孩子身上,可在他们的环境下,逼与不逼对于那里的女孩子都是没得选的。可走上摔跤这条路,也是姐妹俩突破环境成长,也是用摔跤来引起人们关注印度女人地位低下的一条路。

  辛格说:如果你明天赢了,胜利不仅属于你,胜利还属于数千万个被认为不及男生的女孩,胜利属于那些被禁锢在家务、相夫教子的女孩。

  因为国家背景等方面的原因,对这部影片中父亲的专制教育等,有不同的看点,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父爱也许不完美,但我相信对孩子们的爱是不变的。他的背景源于印度,但同样带给我们不同的启示。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3

  闲来无事,看了最近的热播剧《爸爸,去哪儿》的重播。这里面的几个爸爸各有千秋,孩子千姿百态,越看越有趣。我想,此剧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在结果,过程其实更重要。父母不是天生的,不是因为你生下了孩子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了,我们是从有了孩子后开始学习当父母的。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在成长。毋需我赘述,《爸爸,去哪儿》已经阐述的淋漓尽致。拿厨艺来说吧,爸爸们从最初的看到食材手足无措,到后来能弄出让孩子果腹的食物来(有的不乏创意)。我们经常说菜里有妈妈的味道,之所以家里的孩子能吃出菜里有妈妈的味道,爸爸的味道,那是爸爸妈妈在做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调制的,经常这样相处,这道菜味道就固定下来了,这就是家的味道。到那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孩子都是爱吃的。《爸爸,去哪儿》中王诗龄每次吃爸爸做的菜都吃得津津有味,看她吃饭就是一种享受——试想,有这么一个爱吃你做的菜的孩子,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在家做饭给他吃呢?

  在这部剧中,最抢眼的就是那五个孩子了。我最喜欢里面的天天(我突然忘记他的大名了)和王诗龄。天天以他的“纯”打动我。天天的“纯”是良好的家教调教出来的,我几乎没有看到他的缺点。他善于观察,有责任感,善于分享。看了后来的访谈节目,我的感觉是对的。天天的妈妈,一个幕后女人的全部付出没有白费,看最近张亮和天天有多火就知道了。而王诗龄以她的“真”让我心动。她善良,感性,喜欢小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相当强。当她知道要换爸爸时大哭大叫,不要换,她是那样重情义;而当她做游戏时又是那样投入,她跟张亮相处和谐,换了林志颖也同样融洽,这是一个纯净的心灵,她信任别人;她香甜地吃着爸爸为她做的饭菜,神情是那样满足。而当我看到她的爸爸为了给孩子抢一间好房子、好食材而把她扔在雪地里的时候,真为恬恬这位小公主叫屈!孩子她并不是那么物质的人,她只要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关爱就够了。任何父母想拿物质的东西来弥补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我想: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陪伴他们长大成人,不缺席他们的成长经历,当我们老了的时候,他们应当能够常回家看看吧!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4

  当之无愧的全球口碑炸裂作品。

  影片结束,我还沉浸在紧张兴奋激动的状态,情绪完全随着剧情或喜或忧,忽笑忽泪。

  一个电影迷最幸福的时刻,莫过于看到精彩的新片。

  阿米尔。汗不愧是印度国宝级的电影大师,从《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到这部《摔跤吧!爸爸》,每一部作品都能成为世界级经典。只是有时我会感到疑惑:不明白电影引进方为什么要把这些绝佳的作品翻译成为鄙俗的中文名字。

  “金牌并不一定非要男孩才可以获得”,当这位怀有夺取金牌之梦、连生了四位女孩的父亲意识到这一点时,眼冒神光,开始用一年时间全力培养两个具有摔跤天赋的女儿。

  大女儿在苦练后第一次出场征战时的不屈眼神,令人无法忘怀。当可以无视周围人的嘲笑和鄙视目光时,她的真正对手,只有自己。

  当那位14岁的新娘含着泪和这两位摔角手姐妹说,她是被父亲安排嫁给不认识的男人,然后就要生儿育女一辈子操持家务,只能过这种没有选择的人生,很羡慕这两位姐妹有一位虽然固执粗暴但是真心把女儿当成自己孩子培养时,这两位在心里还在怨恨父亲严厉的小姐妹幡然醒悟,原来她们自己眼里的磨难,在别人的眼里,其实是莫大的幸福。

  于是,她们从内心深处立下志向,珍惜锻炼,开始主动早起,积极在简陋的练习场所苦练。

  当没有怨言、只有汗水、泪水和坚持的毅力时,成功必然在不远处等待,因为那些受过的苦,终会照亮前方的路。

  阿米尔。汗为了演好这部戏中的摔角手,短时间内增重50多斤,然后再减重苦练出肌肉,完美出演19岁、29岁和55岁三个年龄段的男主角,演技大开挂,将自己的演艺生涯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超越自我的勇气和全力以赴的付出,让人肃然起敬。

  顶级高手都是既有天分、又玩命的努力,他们取得的已非是常人眼中的成功,他们取得的是引领世人影响世界的成就。

  他们的对手,是自己。

  电影结束处,当获得世界冠军的姐姐把金牌取下,递给父亲时,父亲眼含热泪说出:“你是我的骄傲”时,没有人不被深沉的父爱所打动。

  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战胜了对手,战胜了自己。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5

  凡是由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可谓是部部经典,这部《摔跤吧!爸爸》自然而然也不例外,第一次接触阿米尔·汗的电影是《三傻大闹宝莱坞》,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米尔汗的电影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能抨击当下社会的问题和不好的现象,《三傻大闹宝莱坞》抨击了印度的教育,《我的个神啊》抨击了印度的宗教,那《摔跤吧!爸爸》则抨击了印度的体育和印度女性地位薄弱的现状,电影最后部分爸爸对大女儿说的话更是对电影主题的升华。我觉得只有关注民生的电影才堪称是业界良心,同时《摔跤吧!爸爸》也结合了《三傻》里面,做事要听从自己的内心,不要过多在乎外界人的眼光,而且要会变通,就像后面,爸爸为了给两个女儿增加营养,暂且抛弃了自己的宗教观念,以及妻子的反对,煮鸡肉给两个女儿吃。

  影片后面自然通过展示了两个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的过程,让我重新体会到什么是坚持,以及后面两个女儿被迫剪头发,展示了爸爸要培养他们成摔跤手的决心,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通过大女儿成名之后的失利,我明白,做成一件事,完成一个目标,必须全神贯注,不能有太多的羁绊,不然很难实现梦想的。人生最好的防守就是以攻为守。面对绝境,耐心等待机会的出现,再靠智慧,人生不是没有绝处逢生的机会的。父母是不能陪我们度过一生的,所以,面对人生今后的困难,我们唯有勇敢前进,不退缩。

  纵观《摔跤吧爸爸》里两个女儿的成长之路,确实是艰辛,可以说是,爸爸从没有条件创造出条件,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了各种培养女儿成为摔跤手的条件,以及后面爸爸来到城市,照样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以不服输的毅力,在体育学院外指导着自己的女儿,这让我想起我们最常说的古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部电影真的很好诠释了这句古话,面对困难,焦躁逃避是没用的,唯有想尽办法动员你身边一切可用的资源,比如没摔跤场,爸爸就自己盖,没钱买鸡肉,爸爸就说服老板低价出售肌肉,体院要开除大女儿,爸爸动情的演讲打动了领导,给了女儿最后一次机会,没电脑看比赛的录像视频,他们就去包下整个电影院,视频一段一段分析,再一段一段标记,最终帮助女儿夺得金牌,如果我们都有这种毅力和思维,又何尝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这也是电影给我最大感动和启发的地方,影片中还有一个感人的细节就是,爸爸居然没花掉女儿们在邦级比赛中的奖金,而是给完好的保存下来了,可见父亲是真的热爱摔跤,真的想为印度的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对于当下有些父母想通过子女成为体育明星而致富的父母好好上了一课。

  网上都说是阿米尔汗是印度国宝级人物,是电影天才,但是当我得知他主演这部电影时,是先增重27公斤,然后再瘦回到年轻时爸爸的状态,以及主演们都为拍好这部戏,都各自练习了很久的摔跤的时候,我觉得所谓的天才,就是比别人做事更用心,付出更多,更不急功近利,用良心去拍一部好电影,期待阿米尔汗的下一部力作,也期待中国也能出现像阿米尔汗这样的“天才”,最后要感谢我的女友,要不是在她的推动下,我也不会那么早去看这部电影。要知道,在电影院里看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还是有点吃力的。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6

  闲来无事,看了最近的热播剧《爸爸,去哪儿》的重播。这里面的几个爸爸各有千秋,孩子千姿百态,越看越有趣。我想,此剧之所以热播,是因为它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关注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在结果,过程其实更重要。父母不是天生的,不是因为你生下了孩子你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了,我们是从有了孩子后开始学习当父母的。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在成长。毋需我赘述,《爸爸,去哪儿》已经阐述的淋漓尽致。拿厨艺来说吧,爸爸们从最初的看到食材手足无措,到后来能弄出让孩子果腹的食物来(有的不乏创意)。我们经常说菜里有妈妈的味道,之所以家里的孩子能吃出菜里有妈妈的味道,爸爸的味道,那是爸爸妈妈在做菜的过程中为了照顾孩子的口味调制的,经常这样相处,这道菜味道就固定下来了,这就是家的味道。到那个时候,无论你做什么,孩子都是爱吃的。《爸爸,去哪儿》中王诗龄每次吃爸爸做的菜都吃得津津有味,看她吃饭就是一种享受——试想,有这么一个爱吃你做的菜的孩子,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在家做饭给他吃呢?

  在这部剧中,最抢眼的就是那五个孩子了。我最喜欢里面的天天(我突然忘记他的大名了)和王诗龄。天天以他的“纯”打动我。天天的“纯”是良好的家教调教出来的,我几乎没有看到他的缺点。他善于观察,有责任感,善于分享。看了后来的访谈节目,我的感觉是对的。天天的妈妈,一个幕后女人的全部付出没有白费,看最近张亮和天天有多火就知道了。而王诗龄以她的“真”让我心动。她善良,感性,喜欢小动物,适应环境能力相当强。当她知道要换爸爸时大哭大叫,不要换,她是那样重情义;而当她做游戏时又是那样投入,她跟张亮相处和谐,换了林志颖也同样融洽,这是一个纯净的心灵,她信任别人;她香甜地吃着爸爸为她做的饭菜,神情是那样满足。而当我看到她的爸爸为了给孩子抢一间好房子、好食材而把她扔在雪地里的时候,真为恬恬这位小公主叫屈!孩子她并不是那么物质的人,她只要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关爱就够了。任何父母想拿物质的东西来弥补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都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我想: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陪伴他们长大成人,不缺席他们的成长经历,当我们老了的时候,他们应当能够常回家看看吧!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7

  这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

  一位摔跤惯手,因为失手而只得全国亚军,又因为身体已老不能上场了。他把拿到世界冠军的愿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在这个国家――印度,是歧视女孩子的。摔跤比赛虽然没有规定女子不能参加,但是在这里没有一个女子去摔跤。老天似乎并不眷顾这个年老的父亲,一连四胎都是女孩子,后来,他心中的火苗渐渐渐渐的熄灭了。

  可是最后他找到了救命稻草,开始训练自己的大女儿与小女儿。经历了重重的困难,大女儿和小女儿打破世界纪录,连连夺冠成世界冠军。

  在这个国家印度,女子是不受重用的,甚至会被说成败类,废物。可是,大女儿小女儿都挺了过来。当她们面临着不可反抗的命令,爸爸的命令――把头发剪光,也是从容不迫。她们受尽了冷嘲热讽,指指点点,但也坚强。我们呢?或许我们面临困难似乎不堪一击,冷嘲热讽都看不下去,只能脆弱的哭泣,我们比不上他的大女儿和小女儿,她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在人生路上,谁不会遇到点坎坷与崎岖?路很泥泞,非常的泥泞,但是只要坚持走下去就可以。或许充满了荆棘,更或许一路春光。但是我们同样都要坚强的面对一切。正如《摔跤吧,爸爸》里面的大女儿和小女儿,她们都扛了过去了,连连一举夺下了无数枚金牌,我们也可以为我们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旁人的指指点点,不管;旁人的讥讽,只要加油就会成功,哪怕失败了,也已经成功了一半。

  让我们一同努力吧!

  以上为《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全文内容,如《《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摔跤吧!爸爸》观后感优秀段落》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