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社会信息化正向我们快步走来,信息化将广泛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工作。在各种社会经济信息中,通常我们会接触到写三国观后感一句话文案写作需求,对于《三国观后感一句话》不熟悉、不知如何下手的朋友,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三国观后感一句话》是怎么写的吧。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绝世英雄。有一个人让我忍不住拿出来细细讨论一番,他就是刘备。
说起刘备,第一个蹦进我思绪的字便是\"仁\".他有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大志。在渡江撤退时,他决定不抛弃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刘玄德的仁慈是各朝历代的帝王所不能及的。他没有孙权强实的基础,政治能力也没有曹操强。可他为何还得以与他们抗衡如此之久?或许就是因为他\"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心志吧。
刘备也是一个忠厚之人,极好结交英雄豪杰。书中第一回讲述玄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这次结义被誉为千古美谈;在关羽和张飞死后,尽管时机不合适,刘备还是念着要为两名兄弟报仇,足以见刘备\"忠厚,为他人着想\"的美德。
而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更是体现了他尊重他人的性格。也许是因为这一点诚恳感动了诸葛孔明,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孔明始终忠于刘备。
但是,\"仁、善\"也是刘备的致命弱点。因为过于仁慈,过于善良,所以他在占领土地时往往于心不忍,下不了手。因为仁、善,他在渡江时没有抛下百姓。但却导致敌兵乘势追击,刘军差点全军覆没。
同时,刘备也有些胆小。煮酒论英雄是,当曹操明确表示世间只有玄德与他自己为英雄时,刘备吓得手抖,汤匙掉到了地上。他怕引来杀身之祸。虽然刘备后来借雷声成功瞒过了曹操,他的心理活动没有引起曹操的怀疑,但这件事已经足以让读者看出刘备胆小的性格。
后人对刘备的评价为仁慈。这种性格使他深得民心,完成了帝业;可同时,又是他的致命弱点,使他在后期无力与曹操抗衡。总而言之,刘备也是三国中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2
龙猫电影观后感作文01-05
洛克王国圣龙的心愿观后感01-14
鬼吹灯之《寻龙诀》观后感01-10
一孔之见是褒义词吗10-04
关于龙的作文05-05
龙与水作文11-23
豆豆龙歌词09-21
有关龙的谚语09-17
龙的经典谚语08-07
带有龙经典谚语10-18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3
追寻你留下的痕迹,只想拥抱你在千百年前留在历史红尘深处的背影。
——题记
又一次这样习惯地想起你,又一次自然地写下你的名字,又一次我望着天空发呆。孙策,孙策,又一次被你乱了心跳……
大概是五年前吧,无聊地陪姥姥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提枪驭马,一袭白袍,驰骋疆场。小时候的我,胆小懦弱,总被人欺负。那时候,我看着他无所畏惧的飒爽英姿,刹那间觉得莫名的感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勇气。或许是从那以后,我逐渐变得坚强。从那以后,我记住了他的名子——孙策。
后来,我读起了《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他沙场上的霸气,我看到他礼贤下士的谦逊,我也感受到了他曾寄人篱下的不甘与无奈。而这所有之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对梦想的坚定。那是一种任何逆境与挫折都无法磨灭的坚定。当我漫步于黑夜时,我总要抬头望一望,每当此时,心底便漫出一堆堆的感动;每每此时,从身体某处发出一股力量,蔓延周身;每每此时,你带我穿越黑夜,直达黎明。
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因为想要更了解你,想要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那个已经被历史模糊的身影,我却贪心地想看清他。我开始上网查询关于你的记录。我花去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三国志》,原版和白话的都买了。前者是想了解你那时的语言习惯,后者是怕自己看不懂或是理解偏差。你站在漫漫历史之路的那一头,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我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坚定地迈着步伐,即使是再远的跋涉也不愿退缩,因为你就站在那里,从没移开过脚步。就算我穷尽一生或许也望不到你的脊背,但我的旅途中没有这些无聊的伤感,我只知道我是一步步地靠近你,一点点勾勒出你的容颜。
我站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触摸着江南的气息,我比以前到任何地方都要用心,因为一千多年前,是这片土地孕育了你,造就了你,你曾是这片土地的王者,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英雄,是江东男儿敬佩的小霸王,是江南少女心中的孙郎。在这里,你遇到了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那个辅佐你成就霸业的周瑜,那个你一生的知己。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征战无数。杀戮与征服,吞并与占领,本无正义之分。孙策就是正义之流吗?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每当攻占城池时,孙策严令三军,不抢百姓一分一毫,在那样纷乱的时代,却能使江东将相同力,军民同心。那时的孙策,不过是弱冠之年,二十出头而已。
江南又飘起了细雨,朦朦胧胧,迷离婆娑。是否一千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你也独自在这片江南雨中惆怅呢?也许你曾在这里,在雨中纵马驰骋,扬起一片尘埃。我似乎听到那一声无奈的叹息与战马的嘶鸣逐渐消失在耳畔。
二十六载的年华,却有着比六十载还要精彩的人生;二十六个春秋,成就了江东的小霸王;二十六载的长度,你在历史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即使经过千年的风雨,也磨不掉你的痕迹。我知道,叫做“孙策”的那条痕迹,无论是在那段历史上还是在我的人生中都是怎么样也无法抹去的了。
我沿着你留下的痕迹,摸索前行,将你的痕迹一点点更深地隽刻。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4
新纽扣战争观后感作文09-02
新与旧——《小门神》电影观后感01-19
《新少林寺》观后感700字01-13
66大寿贺词范文【新】12-09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作文04-24
新校园新环境作文初一12-26
新的一年,新的目标12-22
三国人物作文08-18
三国的谚语11-09
高中第四册第五单元作文:《新恋爱时代》观后感06-09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5
刘备,曹操,孙权......相信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诸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备,孙权,曹操三方了。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看的莫过于空城计那一部分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琴声悠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诸葛亮运筹帷幄,临危不惧,即使司马懿的大军攻来,也丝毫不畏惧,不费一兵一卒,便把司马懿吓退。
这不光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和胆量,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好丞相。
其实,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不妨豁出去闯一闯,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效果。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那样的话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6
1.《龙猫》观后感 11篇
2.龙猫观后感合集15篇
3.龙猫电影观后感500字
4.龙猫观后感汇编15篇
5.龙猫的电影观后感300字
6.井蛙之见是贬义词吗
7.一孔之见是褒义词吗
8.龙的谚语
9.关于龙的作文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7
这段时间每天晚上都在看三国,其实我平时挺少看连续剧的,因为我总觉的看连续剧很浪费时间,而且现在的连续剧基本上都跟老太婆的裹脚布一样又长又臭,真让人受不了,如果确实碰到好看的我也很少有耐心全部看完,基本上都是看几集然后直接在网上看最后一集,哈哈,让人很无语吧?这次却是个另外,非常神奇,自从三国播出之后我一集没赖下,每天准时守候在电视机旁,把能推的应酬都给推了,即使我那帮兄弟拉我去喝酒我也坚决不去。
其实我之所以这次会这么入迷的看三国,完全是因为自己历史实在太烂了,想给自己补补。在这之前我对三国的历史了解差不多就用六个字:“魏、蜀、吴、刘、关、张”来形容,别人若是问我其他的谁跟谁我真是一概不知,因为除了以前历史书上读的那几个故事,其他的我都没去了解过,《三国演义》的书实在太厚了,又是文言文,根本看不进去。其实我跟《三国演义》这本历史小说还是有那么一次邂逅,但有缘无分,是这样子,高中时我一同桌经常抱着一本三国的书,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是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杀入曹营救阿斗的故事,说的那是神乎其神那,口水都碰了我一脸,现在想想都还有点恶心。。。那时我觉得三国故事确实好看,所以决心把他那本抢来看看,谁知看了十几页就快睡着了,因为都是文言文的,那是最怕的就是文言文了,哪里还敢看啊,所以那之后就再也没看过了。这次刚好三国重拍上映,机会难得啊,我承认自己比较懒,看电视比看文言文的书轻松多了O(∩_∩)O哈哈哈~
我本想把全部看完再写这篇有感的,不过到今天晚上为止已经差不多快结束了,讲的`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站“彝磷之战”,刘备VS孙权,以刘备失败而告终,刘备病死白帝城,从此蜀国元气大伤,三足鼎立局面确立。基于后面的故事对我来说并不是非常有吸引力所以就先写写,不然怕到时候想写时没感觉了。
三国里面我最佩服的人是曹操,可能大家对曹操的形容最多的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奸臣”,而民间所传是那个“大白脸”的大奸臣曹贼。我个人认为曹操绝对是个英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歪曲事实,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我想之所以后世很多文人都喜欢骂曹操,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觉得他“不正统”,认为他“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照我说这些文人是自诩清高,口是心非,其实他们很多人心里肯定是对曹操佩服的不得了,举个例子,就像我们读初中或高中的时候,老师说不能早恋,辩论赛时很多学生都不赞成早恋,说早恋怎么怎么不好,其实我想那些人在骨子里都是想谈恋爱的,说不定他们冠冕堂皇的在说时已经在对某女生YY了。东汉末时期,天下动荡,群雄逐鹿,诸侯割据,天下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此时的汉朝早已名存实亡,按照历史规律来讲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强权来一统天下,曹操有抱负,他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说明他聪明,有谋略,“时势造英雄”,曹操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是时代造就了他,我想即使没有曹操这个人也会有其他的人来取代他。而世人一直以他篡汉为名对他口诛笔伐,这其实就是人“虚伪”的一面!
后世文人骂曹贼不是不敢真实表露自己就是为了迎合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是为了给人们带上精神枷锁,要人们做顺民,不得造反。个人认为曹操胆识过人,谋略出众,有治国安邦之才,说其有帝王之气绝不为过;曹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也许有人说曹操爱猜疑,我想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曹操那句“宁我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我们暂且不说这句话的真伪,即使曹操说过,从道德层面来讲是有瑕疵,但我觉得即使是真的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弱肉强食,曹操能够说这句话说明他真的适应那个时代,是个强者。其实每个人都有弱点,曹操并非神人,要知道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何况是他。我们不能单单从他性格上的一点瑕疵而否定这个人。
我喜欢曹操除了他那杰出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外很重要一点是他的诗词。曹操的诗词真可谓气吞山河,不说别的,就说他那《短歌行》就足以让天下文人敬佩的五体投地,我想若不是有王者之风是绝对写不出如此有气魄的诗,最后就让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次他的这首诗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上为三国观后感一句话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三国观后感一句话》全文内容,如《三国观后感一句话》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三国观后感一句话》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三国观后感一句话》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