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七年级下册 > 戏曲大舞台 >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时间:2024-11-11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1

  中国戏曲有很多,像京剧、昆剧、越剧、湘剧、川剧等等,这些都是我国的璀璨文化,也是古老的世界文明,但我了解最深的还是我省的川剧,特别是川剧中的“变脸”。

  记得第一次看变脸还是和妈妈一起在电视上看到的,那瞬间的变脸、变衣服让我感到特别的神奇和神秘,从那天起我好想亲眼看一次真人在面前表演的“变脸”啊,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那么神奇,甚至在梦里也梦到去看变脸。

  机会终于来了,去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学校“变脸”特长班的同学给我们表演了变脸,只见表演的同学们穿着大侠一样的衣服,头上插着绿色的孔雀尾巴,脸上贴着红色的脸谱,手上拿着蓝色的扇子。随着音乐响起,只见他们把扇子在脸上一挥,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脸谱瞬间变成了绿色,再一转身,衣服的颜色也瞬间变了,一下变蓝、一下变绿、一下变红.......,真是太精彩,太神奇了。同学们兴奋的使劲地拍着手中的塑料手掌为他们加油鼓掌。

  表演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和小朋友们都缠着知道学校“变脸”表演班的李老师,想让他们教我们“变脸”,李老师说,等我们三年级后一定教我们去学,把我国这项璀璨文化发扬光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2

  中国的戏曲在国际上都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因为它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渐渐地,我也随着时代而开始排斥戏曲。

  我的爷爷是个戏迷,自然爱看戏,爱听戏,也爱唱戏。每天早晨,爷爷都会大展歌喉,边唱边比划:“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我趴在窗上,喊着:“爷爷,别唱了,过路的人都在看你呢!你唱的是哪一出呢!”唱哪出?来来来,我告诉你。”爷爷向我挥挥手。我跑过去,爷爷说:“这曲叫《玉堂春》,不错吧?”“噢,原来你们戏迷流行这曲呀!”“流行?哈哈———”爷爷笑了,“对,我们就流行这曲。你们孩子流行啥呀?”于是我得意地唱起了周杰伦的新歌:“在我的地盘你就得听我的……”“原来玄儿喜欢听蚊子哼哼的呀?好吧,你听吧,听吧!”我看得出爷爷有点失落,但我决不喜欢,同学会说我老套的。这样,每当村里来了戏班子,爷爷一席都不缺,而我情愿一人在家里看《流星花园》,因为流行呀!

  小时候跳舞,有一跳《艺苑新蕾》,服装上画了个大大的脸谱,我觉得它透着古怪,便扔在柜子底层,不见天日。直到几年后的一天,表姐惊喜地发现它后,爱不释手,我毫不犹豫地送给了她。后来到她家,我发现她房间里挂满了各种各样的脸谱,收集了非常多戏曲光盘。我嘲笑她:“你好土呀!”“说什么呢?”表姐嘴一撅:“你不知道吗?脸谱和戏曲是我们中国的标志。挂着脸谱,无论到世界哪儿,老外都知道咱们是中国人……”接着,表姐给我上了一堂戏曲课,我也惊讶得半天没回过神来。

  回到家,爷爷依旧在唱:“苏三离了洪桐县,将身来在大街前……”“爷爷,你们现在还流行这曲啊?”“对呀,我们永远都流行这曲。对了,你那蚊子哼哼不唱啦?”“嗨,又过时了!”

  我这才明白,戏曲不分时代,它不会过时也不会老套。从那时起,我不再排斥戏曲,因为它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悠久,深长…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3

  有一支戏,曾经必然是这样的:从那戏子银铃般的嗓音滚落,或圆润,或尖细,或流水般婉转,又像旭日般慷慨。于是,那一颦一笑,一吟一唱,便穿过水袖飘飘,滑落缭绕云丝,复又化作阵轻风儿,挂在了一树老海棠,摇曳不定……

  那戏子,定是素手柔荑纤细葱白,身着一袭青衫飘飘。轻抬手,掩朱唇;眸子若弯月点点氤氲,声似银铃,或是轻嗔,便有无限韵味。

  有一支戏,曾经必然是这样的:那青袖女儿默然独立,一抹黛眉如烟,一汪清眸若水。袖儿飘飘,娇嗔间轻起腔,似悲似喜,像那杏花扑面,又若细雨淋漓。上演一出西厢记牡丹亭,将那人间世事演尽。那看戏的人,沉浸戏里;那演戏的人,如痴如醉……

  关于戏的名字,必然曾经有一段这样的故事:在《诗经》之前,在《楚辞》之前,在仓颉造字那时节,人们将歌舞吟唱融入到一个故事里。于是那故事,变得多情,多姿,多了一分韵味。水袖轻甩,红幕半掩,演绎一场悲欢离合,潸然泪下……

  那时的人们苦苦思索,轻启唇齿,便予了它一个名字——戏曲。

  优伶启嗓咿咿呀呀一曲别离相遇,婉转水袖间珑玲袖线轻挥而过,留下刹那间的芳华。一悲一喜一抖袖,一跪一拜一叩首;是柔如水,还是金戈铁马,将那戏台上一出又一出繁锦传奇演绎……

  所有的戏,都交给看客去评述,去品味。所有的梨园子弟,都掩在华丽的红幕后,那戏台旁的千百颦笑与回眸,便储入彩袖飘飘,任它们再一一去回忆罢了。

  戏曲曾经必然是这样的,还是它仍藏在哪个角落?愿能透过望不尽的高楼,走出看不完的电子屏幕,去追溯从前的那一角梨园……

  走进戏曲作文9

  不管是西游记的“呔,妖怪哪里跑?”还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的啊《世外桃源》“宸游增说豫,仙境别红尘”,致谢都是书卷里呈现的,那我今天有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这些名家笔下的著名场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何时,我不知何时,我有了听戏的习惯。或是听歌时列表无意播放吧,又或是小时候的耳濡目染罢,总之,提起戏曲,我总会深深沉入其中。

  “刘大哥讲的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这是戏曲《花木兰》的其中片段,这句词一出,我脑海中就立刻浮现,那豫剧四大花旦里的常香玉的身段,唱腔,走位。柔中带刚,刚中带柔,这可把花木兰表演得惟妙惟肖。豫剧虽不及昆剧那样气势,不及黄梅戏浪漫,不及二人转委婉,但终究有套自己的风格。

  戏曲,是中华之国粹,它不同于国画那般墨色古香,不及变脸那般好玩儿有趣,他呈现于我的是柔美,刚济。

  “云房、春潮涌、媒人带你去相亲、果然喜从天上将、到底人间欢乐多、三年日月浓如酒”这是黄梅戏留给我最深刻的片段,牛郎唱这句词的时候是怀着如何的滔滔思念啊!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花木兰的替父从军,一个个故事演绎成了戏曲,成为名家之作,这些让我们相知熟悉的故事在十尺戏台之上,台上人儿在流离,台下的听众在忧心。

  我不爱伤感的黄梅戏,不爱太过气势的昆剧,去独爱湖南花鼓戏,简洁明快,活泼流畅,又是用当地方言演唱,浓郁的地方特色,这样的花鼓戏叫我如何不爱?

  可,戏曲却在近代即将成为历史,惋惜,惋惜!

  思绪又飘到了戏台之上,台上人儿头插凤翎,板直细腰,比划着手势,依依唱曲……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4

  “书房门前一支梅,树上鸟儿对打对……”

  婉转,悠扬——我这样形容它。别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没错,就是它——戏曲。

  也许你会笑我喜欢它。“戏曲?不会吧?你也太土啦。现在哪儿还有人听这个啊!”原本,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我今天才发现了真正的它,然后,喜欢上了它。你听见了吗?它在诉说。诉说着千古的绝唱,诉说着永恒的经典,诉说着世界的惊叹。我想,它需要听众,我愿意听它诉说,用心。

  第一次真正打动我的戏曲是它。那浓烈的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无数次的暗示,而那木头脑袋又屡敲不响,无奈于伤心离别。那颗心是火热的。我能感觉,我能触碰得到。而那股莫名的感动便也就通过我的指尖刺激了神经。

  《梁祝》——一个不老的神话。人们惊异于它的凄美。又该怎样让它更广为人知呢?戏曲便为它插上了双隐形的翅膀,让它飞跃了国界,在世界自由翱翔。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它来诉说这最初的神话,自然就成锦上添花,给予了它最好的诠释。于是,便有了千古绝唱。

  经典,何谓经典?依我看,能绕梁三日,使人齿舌留香,便是经典。而那兼容二胡的温宛、铜锣的刚劲、琵琶的飞扬、月琴的优雅的戏曲又岂是“绕梁三日”?它是一种力量,穿透你身上的每个细胞;它是一股清泉,沁透了你的心脾;它是一缕阳光,贯穿于你的发梢到足底。于是,便有了“永恒”的经典。

  闻声寻去,世界惊叹的源头在哪儿?掀开那神秘的面纱,欣然,原来早已有种命定的情愫牵绊着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早已有那潺潺的戏曲之流在血液中流淌。

  于是,你找到了我,我也找到了你。欣喜若狂的打声招呼,然后相伴一生。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5

  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激情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19××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19××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著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四是政府投入不多。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篇二:京剧让我陶醉

  京剧可是我国的国粹,今天老师让我们结成小组来查资料,做手抄报。我们这一组可以说,做得很好,老师也表扬了我们。

  查了这些资料,我更喜欢京剧了。京剧这个词对于我并不陌生,在电视中,我也很爱看。京剧中的风云人物[注: 指活跃一时,言论行为能影响大局的人物。]是梅兰芳,他演过很多京剧。如:贵妃醉酒等。我很喜欢他演的戏与角色。

  我在整个小组中的职务是制作脸谱。我按照美术书上的一个脸谱画。我先画了一个轮廓,接下来把每一个细节描绘得很生动,然后将每个空隙涂上鲜亮的颜色,终于画好了,画好后,我又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地把它剪下来。哇!好漂亮,我边欣赏着自己做的脸谱边自我陶醉[注: 陶醉:沉醉于某种事物或境界里,以求得内心的安慰。指盲目地自我欣赏。]着。第二天,其他成员也觉得不错,就把我精心制作的脸谱贴在了手抄报上。那一刻,我觉得好高兴,好自豪!

  最后,全组队员都分别把自己的成果贴在了手抄报上。有脸谱、资料、还有图画,当然还有一个小配饰是一个小脸谱。做完后,组员们都非常高兴,因为这些成果是用自己的辛苦换来的,我们为自己骄傲、自豪,为我们这第一次合作的成功而感到兴奋!

  还有郭梦奇做的幻灯片,也很漂亮,做得很棒!后来,老师给同学们一一展示了,同学们看得也很出神!我们好高兴。

  在这次活动中,我对京剧又有了近一步的认识,我更喜爱京剧了!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6

  以前,我对中国的戏剧很不敢兴趣.在平时看电视时,一看到爷爷奶奶在看戏剧,就觉得十分讨厌,还与爷爷奶奶在频道上争来争去.

  如今,学习了戏剧这课,对戏剧有了一些了解后,我才改变了对戏剧的看法.

  戏剧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剧种,而这正是一个本地的生活.戏剧不仅是表演得精彩,更是如实地反映出民族的文化风情.

  京剧,越剧,昆剧……约有360种剧种,构成了庞大的戏剧大家族.

  还让我感觉到中国的戏剧如同国画.

  谁都知道,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得同真物一样.

  然而,中国的戏剧也不正是如此吗.

  外国的戏剧,求真实.如果表演莫一东西,就用实物来表现.而中国的戏剧就不同,虽然没有实物,但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语言……都表现着莫一东西.

  比如京剧《三岔口》中,演员在明亮的舞台上,把摸黑打斗的场面,表演地令人拍手叫绝.

  中国戏剧里的环境气氛,全凭演员表演.因此说中国的戏剧是一种高尚的艺术形象.

  戏剧能调节我们的思想情趣,改善我们的心情,还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可是,现代的人大都对戏剧没感兴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听XX歌星唱的流行歌曲.

  我现在认为,戏剧并非低于流行歌曲.因为戏剧是一种艺术之美,很有艺术性,也很有代表性.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7

  我们吃过晚饭之后,阿姨开着车带我和小弟弟来到了老太婆那里去看戏。我们先和老太婆她们问好,就往看戏的地方走去了,戏还没有开始,台下已经是人山人海,就连旁边也围满了人,忽然我发现舞台旁边有一个牌子,上面写了祝福语和告示语。

  过了一会儿,台上立刻变得灯红酒绿,上面的大屏幕放出了一张张美丽的图片,接着第一个人就上台了,开始唱起来了歌,第一个唱完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一个个人唱得越来越高,越来越惊心动魄。没过一会儿,我就饿了,于是就拿着一点钱去旁边的小摊上买了点吃的回来,接着我就边吃边看,吃着吃着,东西就吃完了,看着看着,戏就结束了。没想到在结束了之后还加演了歌舞和清唱的新狸猫换太子。

  在开始之前,他们就把布线拉上了,只听见几声“嗞嗞”的声音,布就往两边拉开了,只见几个人一个接着一个上台了,全部都上台了后,他们就开始说话了,他们的声音南腔北调,让我听不懂。但他们在说完话后,总是要唱上几句歌词,他们唱的歌词就容易听懂,因为他们唱得歌词在旁边的小屏幕上都会放出来。下面的内容越来越精彩,但是看着看着就看了一半了,我就越来越想睡觉了。于是我就提出要回家了。他们都同意了,我们就回到老太婆家和他们说了声再见,就坐着车回家了。

  到了家后,我洗完脸后,躺在被窝里睡觉,但脑海里还回忆着那些画面。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8

  现在的青年朋友不大喜欢京剧,可我对京剧却十分感兴趣。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了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州戏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可说实在的,我对京剧知之甚少,只知道京剧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只知道京剧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我常常把“正旦”和“花旦”混为一谈,甚至有时统称她们为“小旦”。完整的戏我只看过三部:《秦香莲》、《九江口》、《九道本》。现在文艺节目或是综艺晚会中所演出的京剧,大多是名剧名段,像这样的小段落我倒是看了不少。比较喜欢的是《锁麟囊》中“春秋亭外”一段,《徐策跑城》中“湛湛青天”一段,《玉堂春》中“苏三离了洪洞县”一段。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剧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据剧情而定的。快,快得让你听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它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香莲的迫切心情。慢,慢得能一个字拖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杨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总之,京剧艺术极富魅力,只要细细鉴赏,就能发现无穷无尽的妙处来。我会继续看京剧、研究京剧的,并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理解京剧,喜爱京剧。

  以上为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全文内容,如《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七下语文作文第四单元》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