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篇1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国际助残日的活动宗旨是促进人们残疾问题的理解,鼓励人们维护残疾人的尊严,保障其权利和幸福。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残疾人融入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时所获得的成就感。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建立在使残疾人充分、平等地享受人权并使之参与社会的目标之上。
“国际残疾人日”的确立,说明在世界范围内,残疾人事业日益引起广泛关注,不同种族的人们都开始形成一个共识,残疾人事业是人道主义的事业,是一项崇高而又光荣的事业,是人类进步和正义的事业。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改变对残疾人的态度,并消除影响残疾人充分参与到生活各个方面中来的障碍。
积极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倡导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市残联积极筹备,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来庆祝这次国际助残日,使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能够通过切切实实的帮助和扶持措施,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积极开展惠及残疾人的活动,组织慰问残疾人,响应街道号召,将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个残疾人,让残疾人感受到大家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
活动丰富多彩,为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阳光家园计划”: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或托养服务补助,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对全市残疾人的服务水平。“辅助器具的发放”:为有需要的残疾人申请相关的辅助器具,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项优惠政策得到了广大残疾人群众的支持和赞扬,都说政府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人啊,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优惠政策落实到我们身上啊。
借“全国助残日、国际助残日”等活动之机,加大了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
以上为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篇2
有这样一群人,虽然身有残缺,却仍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向阳而生。也许他们看不见世界万物,可能整日与轮椅作伴,但在运动场上,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奋力拼搏,他们就是残疾人运动员。
残奥会,为残疾人运动员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六届夏季残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96枚金牌、60枚银牌、5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连续5届残奥会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
一张张欢乐的笑脸、一个个坚强的身躯,他们在奥运五环的见证下表现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今天,是第三十个国际残疾人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向那些勇敢的残疾人运动员们致敬。
你是我的眼,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国际奥委会规定,患有视力障碍的短跑运动员必须配备一位领跑员,出生于19××年的刘翠青,和她的领跑员徐冬林也结下了深深的队友情。刘翠青因为10岁时眼疾治愈不及时,导致她失去了光明,而此时教练却发掘了她在短跑方面的天赋,于是她便成为一名短跑运动员。
对于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刘翠青来说,徐冬林不仅只是赛场上的领跑员,更是自己的另一双眼睛。为了在奥运赛场上拿金牌,为了共同的梦想,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着。8年来,两人赢得了57枚奖牌,其中有45枚是金牌。
在东京残奥会女子T11级别200米的决赛上,冲刺的时候,两人以千分之四秒的优势获得了冠军。“那时我特别激动,翠青拿起了国旗,我就把翠青举过了头顶,因为那一刻我想让全世界看到刘翠青,看到我们中国的盲人运动员,看到我们国家的五星红旗。”徐冬林说。
向着光明奔跑,终将穿越黑暗的笼罩。从里约残奥会夺冠,到东京残奥会卫冕,为了赛道上闪耀的瞬间,两人在场下所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艰辛。一年三百多天时间里,两人基本上每天都在一起训练,就是为了达成动作自然同步,形成肌肉记忆。这种无声的默契、相互的信任、日复一日的练习,使得这对搭档能够站上巅峰。就像此前刘翠青所说:“他相当于我的眼睛,在黑暗中为我指引方向。”
轮椅上的“豪”情剑客,夺下东京残奥首金
首次参加残奥会的轮椅击剑运动员李豪勇夺男子佩剑个人赛A级冠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斩获本届残奥会首枚金牌,这也是他自己的第一枚残奥金牌。
李豪在2岁时因车祸失去了右腿,20××年开始练习游泳,20××年接触轮椅击剑,当时他20岁。相对于其他运动员,李豪算是入门比较晚、基础比较差的,但他没有认输,“我相信,只要付出就有收获,只要坚定信念,任何困难都不会成为人生中的阻碍。”
在东京残奥会男子佩剑个人A级决赛中,从开局落后2分,再到落后4分,李豪连得6分实现反超。哪怕是被对手追平之后也没有丝毫的懈怠和大意,关键时刻顶住压力,连得4分,最终赢得胜利。
对李豪来说,奥运会一直是他向往的舞台。每当看到有选手从轮椅上摔下来还不忘完成比赛,看到不少运动员即便没有得到奖牌,脸上依然展现灿烂笑容时,他都倍感振奋。李豪说:“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聚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他们身上释放出一种强大的力量,激励着我朝着梦想而努力。”
用嘴咬住毛巾出发、用头撞向终点的“无臂飞鱼”
8月27日,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中,三面五星红旗同时升起。其中,打破世界纪录摘得金牌的云南小伙郑涛,被称为“无臂飞鱼”。6岁时,他因触碰高压线不幸失去双臂,童年的欢乐戛然而止。14岁时开始接触游泳,从此打开了全新的世界。正常人能完成的训练量,郑涛咬牙也要坚持完成,“有梦想,时间到了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了。”
20××年伦敦残奥会上首次出战的他,因一张“咬毛巾”的照片被网友熟知。因为失去双臂,郑涛在比赛出发时,只能靠紧紧咬着毛巾保持姿势,接近终点时,以头撞向泳池壁。打破世界纪录,夺得金牌后,郑涛从水中跃起庆祝的那一刻,仿佛背后长了翅膀。
里约残奥会后,郑涛背部受伤,腰肌劳损。经过康复治疗,他回到泳池。身为老将,他还是像小时候那样拼命训练,每天训练量超过其他队友。“东京赛前集训,每天都游一万多米。”郑涛在采访时说。付出终有回报,近两年的集训让他在体能和技术等方面突飞猛进。在东京残奥会上,郑涛获得4枚金牌,并4次打破世界纪录。
如今,东京残奥会已经结束,但中国残疾人运动员的奋斗故事还在继续书写。中国残联理事、中国残联体育部主任赵素京介绍,目前,北京20××年冬残奥会筹办和备战工作正在顺利推进。
体育是一个大舞台,让残疾人能够展示自我风采;体育是一盏灯塔,指引残障人士找寻生活的意义;体育是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的温度和幸福感。
残奥会上的运动员们,自强不息,超越自我,他们不是超人却会飞,拼了命也要留下奋斗的痕迹。他们的竞技能力和拼搏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身残志坚,奋勇争先”的精神品格,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美好。对普通运动员来说,体育是竞技事业。对残疾人运动员们来说,这是重生。他们用拼搏成就梦想,用体育改变人生的这种勇气令人钦佩。
以上为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篇3
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一些不幸的残疾儿童,身体的残疾让他们无法享受人生的快乐,他们有的永远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不知道世界如此多彩而美丽;有的永远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从没听过小鸟欢快的叫声,不能用话语表达自己的愿望,更不能用歌声表达自己的快乐;有的因双腿残疾而无法快乐地游戏;有的因双手残疾无法正常地生活。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感到幸福,因为我们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我们能用眼睛饱览多彩的世界,我们能用耳朵欣赏美妙的音乐;我们能用甜美的嗓音说话、唱歌;我们能快乐地游戏,尽情地玩耍。而有些残疾人却依然顽强地和生命作斗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主人公海伦?;凯勒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海伦从小就失去了视力和听力,丧失了语言能力,脾气十分暴躁。是莎莉文老师在这黑暗和寂寞的时候,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是她让海伦张开了心灵的眼睛,是她用爱拯救了海伦。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耐心调教下,学会了拼写单词和与人交流。最后凭着她坚强的毅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佛大学。从此,她用那颗充满希望的心走上了写作之路,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作家。要是没有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那么海伦就永远不可能走出黑暗的世界。
在生活中,像莎莉文老师一样热心帮助残疾人的人很多。我在电视《家有真情》栏目看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残疾儿童先天性白血病。他家很贫穷,无法为他治病。新闻报道后,社会各界人士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希望工程也纷纷捐款给这位残疾儿童。残疾儿童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温暖。他的病房充满了温馨,因为有许多人关爱着他。他不再绝望地等死,反而觉得无比快乐。他的病奇迹般地好起来。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报答曾经帮过她无数次的吴先生。他不辞辛苦地寻找那位吴先生,一找就找了三年。在市工总会的协助下,记者找到了那位吴先生。圆了残疾儿童的心愿。只见残疾儿童紧紧地握住吴先生的手,顿时热泪盈眶。如果没有吴先生的帮助,残疾儿童的病就不会好。正是因为有了别人的关怀,他的病才会好。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一起来帮助和关爱残疾人吧!让残疾人永远感到社会的温暖!
以上为国际残疾人日感想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国际残疾人日感想》全文内容,如《国际残疾人日感想》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国际残疾人日感想》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国际残疾人日感想》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