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一个好的《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可能不仅仅是新手会遇到的难关,很多“老司机”也常常被难住。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是怎么写的吧。
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1
读了肖川《教育的力量》中的`《教师的五项修炼》一文,我思想转变了,行动转变了。它让我意识到这五方面的修炼对于教师来说的确也很重要,需要做一适度的处理。
教师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文中提到,教师是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的五项修炼》中,提出了构筑教师魅力的“五项修炼”,就是教师要加强在仪态、表情、口语表达、着装、眼神等方面的修炼。我觉得通过这几方面,也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教师的精神面貌,直接感染学生上课的状态。穿一身充满阳光的衣服,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青春的气息。课堂中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学生耳濡目染,师生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大家乐此不彼。
教师对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一个方面。“表情从容、镇定,能控制冲动,使满意持久,这是表情修炼的应有之义;即使遭受冤屈,仍然保持微笑,这就是修养,就是境界。”文中的这些话让我感触颇深。在平时的工作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表现。往往很多是让人觉得麻烦,闹心,甚至窝火,有时真是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上课不认真,吵吵闹闹,打架,作业字迹不清楚,作业不完成、不订正等等,五花八门,让人措手不及。如何面对学生,如何处理事情,对于我来说,真是个难题。当着学生的面发火,首先不说效果如何,单单看到坐在下面,学生一双双充满无辜眼神的眼睛望着你,就觉得自己有些“残忍”——怎么忍下心对着这群娃娃们大吼呢。可是,就算我怎么强调,怎么提醒,同样的错误,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是会犯。如果他们再犯同样的错时,我如何能微笑的和学生讲话,基本是气不打一处来。有时候想想,学生还小,很多事情都弄不清楚状况,还是要慢慢地教育,或许时严时松教育的效果比每次都严厉批评要好得多。
让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让我们的形象越来越完美!只有把学习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以上为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2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品格的力量》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接触到了“创典家庭教育大学堂丛书”,它共分为18本,分别讲述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会遇到的难题、解决办法等,主要是用来帮助家长实现养育专业化的系列丛书。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养花、养草、养鸟、养鱼,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得好;难道养孩子,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医生、教师、工程师等职业都需要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同样,父母也需要接受专门的亲子教育。教育孩子不仅仅需要爱,还需要科学和专门的技巧、方法和艺术。因此,父母不仅仅是一种家庭中的角色,还应该是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正如马克思所说,父母的职责就是教育孩子。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作为一个母亲,我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所以在开始“假期阅读”时,我便选择了关于家庭教育的有关书籍,以便能更好的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其中,对我影响和感触颇深的是《品格的力量》这一册书,品格的力量可分为同情心的培养,关爱他人,为孩子树立行为的榜样三个层次。从这三个层次上又将本书分为三章,分别是:优秀品格的基石——同情、播种爱的种子——关爱,身教胜于言传。同时又将每一章分为家庭教育攻略,以及专业家长进阶、家长实践作业三个方面。层层递进、梳理将文字知识简化,便于家长理解。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有许多的感触,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悟分享。
说到品格,大家既熟悉又陌生,那如何来培养品格呢,却成为了许多家长非常棘手的问题。谁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那怎样培养呢?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得到启发。好的品格,是要教会孩子如何去爱,“受爱不如授爱”。孩子的成长是从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元,走到学校,走到社区,最后走进社会这个大家庭,要想生存,生活需要依靠的不仅仅是自己的能力,父母爱孩子,希望他能够拥有一切,而孩子离开父母,又有谁能够给孩子一切呢?爱孩子不如教会他爱,让他自己创造爱。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当孩子真心诚意的关爱别人,帮助他人时,别人就会反过来真诚的关爱他,所以爱人的人,也会受到别人更多的爱,仅用自己的爱来包裹孩子,莫不如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自己爱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心田的播种人,父母在孩子心中撒下了何种种子,就可能收获什么硕果。
一、优秀品格的基石——同情
在教会孩子爱的同时,要教会他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如何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如何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如何引导孩子友善的对待他人?而这些都不仅仅是一句话可以完成的,而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来促进孩子的心理成长。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语言对于儿童的思维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家长教给孩子内疚,羞耻,自豪的词汇,能够极大的促进儿童良心的形成。父母都希望孩子对别人负有同情心,为别人着想,但孩子并没有识别情绪和表达情绪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描述孩子的情绪,主动带有感情的与孩子,讨论一些感情词汇,并鼓励他们使用这些词汇。如:作为一个母亲,我很重视孩子主动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当我和他在一起时,不论做什么我都会跟他说说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然后再问问他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比如晚上回家时,在楼道上没有灯,我会告诉他我很害怕,我会问问她,她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她会告诉我,他也很害怕,同时还“一本正经”的告诉我,她会保护我。听着这样的回答,我就知道她对害怕这个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又如在路上遇到拾荒的老人时,可以告诉孩子,他们很辛苦挣钱,如果有喝完的矿泉水瓶等废旧物,可以送给他们去换钱来生活,让孩子真实感受他们的不容易。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便教会了孩子如何认识情绪,如何去培养孩子助人的品质和友善的对待他人。
二、播种爱的种子——关爱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如何强化孩子的利他行为?如何教孩子关爱生命?培养关爱可以从家人开始,从故事中的榜样,以及关心生病的小朋友,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养小动物开始,有了开始,爱的\'种子便被播撒了。在这一段中,我们说到了利他行为,那什么是利他行为呢?我举一个实例:当孩子在玩耍时,你注意到孩子做出了善良有爱的行为,如:给其他的小朋友让座,分享玩具,在这时我们都要及时的让他知道,你为此感到非常高兴,针对行为进行夸张的表扬宝宝,“你给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了,妈妈很开心,你这么做非常好”,此时孩子就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并把这种行为和感受联系起来,而孩子总是希望爸爸妈妈表扬自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孩子就可能再次出现利他行为,达到强化的目的。
三、身教胜于言传
如何向孩子传递社会规范?如何为孩子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如何为孩子树立助人的榜样?以身作则,可以从很多方面来引导,尊重他人、营造和谐的邻里关系、以身作则、孝敬老人、示范如何遵守规则、在孩子面前言而有信、让孩子看到父母的助人行为、分享乐趣、大人犯错也要惩罚、形成节约的生活习惯等方面。如:在社会中,服务人员常常被人看作是特殊人群,家长要和孩子强调对这一人群的尊重。在餐厅吃饭点菜的时候,家长对服务员的态度如何,多使用“请”“谢谢”“麻烦”等礼貌用语,只有当你在孩子面前面对服务员,也能很好的表现出礼貌的一面时,孩子才真正习得了尊重。又如,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说话算话”,是被很多家长忽视的品质之一,但却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经常会有家长承诺孩子,周末带孩子去游乐园、公园玩,结果周末有工作或者跟人吃饭就爽约了,即使真是因为什么事情耽误了,也要与孩子讲清楚。否则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对诚信的概念产生不良的影响,孩子长大后也会产生说话不算数的行为,因为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通过以上几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出以身作则对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非常重要。
总之,优秀品格的培养绝不是三言两语可以传达的,而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去渗透,希望每个小天使都可以在和谐、温馨、健康的氛围下长大,有良好的品格修养,成长为健康快乐的孩子。
以上为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3
每当我打开《西游记》这本书,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位取经者走在沙漠里,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一步一步的.向西天走去,最后终于取得真经的画面。
唐玄奘,一个信念坚定不畏艰难的取经人,每天都要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不停的跋涉。他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个信念——“取到真经”,心中的信念给了他力量,他日夜兼程的行走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尽管危机四伏,困难重重,他也没有放弃,最后终于取到了真经!
许多人有梦想,但没有坚持,最后梦想也没有实现。人一定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坚持不懈的精神,才会实现梦想!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就是这样的人。上帝赐给了贝多芬一副丑陋的外表,他的身材矮小粗壮,成年后身高也不足一米五八。他的外表使他从小遭人讥笑。
他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流。孤独和寂寞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退缩。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到禁止的封建时代,他的心中依然坚守着“自由,平等,积极向上”的信念。
1787年,贝多芬去了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却早已名满欧洲。可能是见贝多芬长相一般,莫扎特并没对这个年轻人有多大兴趣。莫扎特给了贝多芬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跑到隔壁和别人聊天去了。贝多芬演奏的声音从隔壁传来,莫扎特听着都惊呆了,和旁人说“这个年轻人不简单,有朝一日他一定会震惊世界的。”
果不其然,贝多芬凭借自己的信念和对理想的坚持,最终写下了《第九交响曲》,并于1824年5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开启他的专场音乐会首演。
尽管两位名人的经历不同,但结果却相似。而这个结果已向我们昭示:只有坚定信念,梦想才会实现!
环顾我们的周围,生活中有不计其数坚定信念的“唐玄奘”和“贝多芬”,不用仰望他人,我相信这其中就有你和我,
你要相信自己,相信信念的力量!
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所有的奇迹都会发生,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
以上为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4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世界上最大的力量——读《小草和大树》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你是否知道这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什么?是信念。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文中讲述了英国着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但她从小热爱写作,尝试写作,凭借自己不屈的精神和不懈努力,终于脱颖而出,创作出《简·爱》这部代表作,成为震动英国乃至世界文坛的作家。夏洛蒂既没有显赫的出生,也没有出众的才华,她到底是怎样成功的呢?夏洛蒂成功的关键是她心中存在着一个信念:我要成为一位作家。正是因为这个信念,是她排除万难,不懈努力,从而取得成功。
读了夏洛蒂的故事,我决心也要做一个像夏洛蒂一样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学习骑车。先开始,当爷爷说要让我学习骑车时,我高兴地不得了,二话没说就答应了。我兴奋的座上自行车,胡乱地踩着踏板,嘴里还哼着小曲,爷爷则在后面扶着。自行车在慢慢地行驶着。爷爷见了,以为我会骑了,便放开了手,谁知,我变摔了下去,脚蹭破了皮,十分痛。
我不高兴地嚷嚷着:我不骑了,我不骑了!爷爷见我这样,无奈地说:“好好好,我们不骑了,回家!”就在这时,我想起了夏洛蒂,失去的信心又回来了。我又骑上了车,这次我想:失败几次不要紧,只要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成功。我虽然摔倒了很多次,但我却在一次次的摔倒中成长,最终,我学会了骑车。
世界上最大的力量是信念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它面前,天大的困难也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也不足为奇。尽管我们每个人的信念不同,但只要能为这一个信念奋斗终生,奉献一切,排除万难,不懈努力,就没有完成不了的目标。
以上为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5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选《你心柔软,却有力量--林清玄最新散文精选》一书,该书收录《生命的化妆》《迷路的云》《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正向时刻》《求好》《有情十二贴》《不是茶》《柔软心》等48篇不同时期经典作品。书中优美的辞藻,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胜。
翻开眼前这本书,和着淡淡墨香,如品茗般幽雅清韵。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净铅华,抛开那些看起来很虚无的深邃,所有的真相都会展示在面前。称其为散文精神的至高,我想也不足为过。
喜欢林清玄叙述自己儿时的故事。虽然表面说着自己儿时的事,但总表达着一种情感。读着、读着就会情不自禁融入其中,看到了林清玄与“棋子”下棋,看到了林清玄和小松鼠嬉戏,也看到了林清玄过火时的恐惧、害怕。欣赏林清玄撰写自己现在的生活。每篇文章都表达了自己对乡村的怀念,或是一则意味深长的道理。
每则故事都写得十分真实,没有多余的文字,一切仿佛是那么自然,却又充满了奇妙的联想,空灵流动。转换了时空,仿佛置身于那书中的情景,心灵却澄澈洞明。
这篇《温一壶月光下酒》确实是达到一定的高度。它妙在一种风神,这种风神是从庄子到李白到东坡到张岱到林语堂再到林清玄,当然还有古龙。不过,索性除了这种萧散风神之外,还有一种更强劲的力量,就是一种厚重,这种厚重从孔子到司马迁到韩愈到朱熹到王阳明到曾国藩,风神与厚重并存。
林清玄在博大精深、烟波浩渺的佛教艺术和佛教哲学的海洋里潜游泅渡,将之化为气息,化为血脉。我们得以看到东方美学理念和佛教哲学情怀融为一体、禅的机锋和日常生命体悟为一体的杰作。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使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
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太多。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悲悯情怀是林清玄的情感内核,悲悯是其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成为其散文重要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风格简朴、清新、智慧、幽远,能做到虚实生辉,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
读毕林清玄的散文,豁然开朗,生命的价值别有洞天。文学如月光,无用却让内心柔软。内心柔软才有心思和敏感去感知生活中的美和感动,用一种柔和的方式去化解浮躁和焦虑,抚平流年的伤痕,让内心不再孤单慌张。既不显露,也不隐藏。柔软的心最有力量。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
以上为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全文内容,如《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读《品格的力量》有感3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