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有感1000字集锦4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
读《家》有感10××字 篇1
北宋以来,理学一度达到鼎盛之状,二程之后,却惟有朱子。
儒家学说自古以来主张的便是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宋明以来,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不断补充丰厚的儒学体系,形成的理学思想,以朱熹,王xx二人的学说更是影响了后世的伦理纲常和社会真义。其中《朱子家训》更是成为了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以其独特的道德约束力将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划定在一个规范的界限里,引导俗世百姓在生活中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一系列光辉品质,现如今也成为我们医学人士戒世读世的一本重要教材。
利用暑假的漫长时间,我终于可以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品读它的厚度,接触它的思想灵魂。
在我看来,《朱子家训》虽只有寥寥百字,但是每一句话,不仅是朱子对治家的一种态度,也蕴藏了朱子对普通人治世的美好祈愿。这其中,你可以品味到\"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的礼节与信义;\"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的睿智;\"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的宽阔心胸……
开篇第一句便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显然这是居家生活最为平常不过的小事,虽小但是却不得忽视,因为起床和睡觉是一个普通人每天必做的事情,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真正有条理有思想的人即使是这样的日常小事也会做得一丝不苟。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来洒湿庭堂内外的地面然后扫地,使庭堂内外整洁;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并亲自查看一下要关锁的门户。用最整洁的家居迎来新鲜的早晨,用最细心的勘察来结束劳累疲惫的每一天,不得不承认是最健康的生活状态了。如今的我们在繁重不堪的社会压力下对于这些小事已经不屑一顾,殊不知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不管是劳累的心境,还是疲惫的身躯都能得到一定的净化与梳理。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却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了。
人道未雨而筹谋,可我们在做事时尤其是在顺境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想到一件事情后面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当我们开心地沉浸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时,往往贪图享乐的心态让我们激发出一定的惰性,因此得过且过,走一步算一步成为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这在我的大学生活中自然也有深刻体会,也许是对大学生活太过向往,将所有的事情都理想化,并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大学的制度,医学院的氛围,都让我有些错愕。每每没有把握好即将到手的机会,总会与此失之交臂。缺乏一定的未雨绸缪意识,临到考试的时候才抱佛脚,往往重要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却不尽人意,到时候悔恨万分却也是来不及了。就像是阴天出门带把伞,天快冷了先多加衣,渔民出海时带足了可以预防万一的粮食,战士出征前身披的铠甲……想想这些自己未雨绸缪更是理所当然的了。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短短八个字却道出人世间的真谛,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话虽如此,可是真正这样做的世间能有几何。在物欲为上,沧海横流的现实世界,大量美轮美奂的物质挑战着人类的道德底线,以至于为了一点点利益可以争得头破血流,甚至家国败亡也不过分。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人性深处源源无尽的贪念和欲望。这里的华屋,这里的良田,其实指代了人世间各种纷繁复杂的精彩利益,稍不小心为此可能都会陪上名声,健康,生命等等远远重于这些身外之物的东西。其实,我们需要的或许是一点点对于现在生活的满足,而不是用无限的贪欲去追求一些本来虚无飘渺的东西。当然,老是自满不思进取当然也是不对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时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脚步,是否还是很轻快,是否还是在通往光明大道的方向。蒙特奎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们追求幸福也就罢了,实际上我们追求的是比别人幸福。\"不错,一个小小的\"比\"字,让无数架天平失衡了,让无数颗心劳累了。
当我们学会知足的时候,或许我们也就找到生命的平衡,或许我们才会找回久违的幸福。
其实现在的人,往往在快乐和刺激面前总会驻足流连,迷途忘返。\"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或许这些忘返的人看了之后才会羞愧难当。家庭的幸福,实际上是最为重要的,贪图外面的三姑六婆婢美妾娇的人终究会失去真正的感情,以至于渐渐沦为没有灵魂的躯壳。朱熹在家训中提及此话,自然是希望后世子孙可以知道稳重持家,营造一个幸福健康的家庭,从中看来,朱熹的家庭也是幸福美满的,这样的人也就拥有健康快乐的心境,以至于后世的人能称之为圣人。虽然我们现在还是学生,才刚刚脱离父母的怀抱,对于这种情感可能还欠缺一定的理解,但是相信在《朱子家训》中看到的这句话也能让我受益终身,拥有一个圣洁的生活。
可能与我产生共鸣的还有这么一句话,让我感慨良久。\"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世态炎凉的当今社会,如果要创建和谐,难道不是恰恰欠缺了这一点吗。谄容指巴结奉承的样子。富指有钱财,贵指有权势。贫指没钱,穷指仕途上不通达。这句话连起来就是:有些人往往爱惺惺作态,见到有钱有势的人就去巴结奉承,是最可耻的;见到贫穷无势的人做出骄纵傲慢的样子,没有比这更卑贱的了。我想起论语里面有这样的故事,子贡问老师孔子说:\"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贫穷而不巴结奉承,富足而不骄横傲慢,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心不为外物所动。一切喜怒哀乐、穷达荣辱都不影响自己的本心。这即是圣贤情怀。有了这样的情怀,自然不谄富骄贫。谄富骄贫的人都是将钱势看成了衡量人的标准。如今的`我们,恰恰会缺乏这样良好的心境去接人待物,反而被千年前的孔子和朱子一语中的,沦为世俗可笑之人,岂不是让人唏嘘感叹。
如此再深入探究,\"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我们在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往往会因为各种利益和别人发生摩擦,尤其是见富贵而生谄容者和遇贫穷而作骄态者更为甚,他们往往看重一些既得利益,不给别人留余地,得意往往春光满面,得寸进尺。殊不知他并不可能把别人一直踩在脚下,三十年xx,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些人欺压别人后的结果也是终有一天得到相应的报应。
四川103岁的大儒刘克生老先生有一首题扇诗是这样写的:\"不屑趋炎但引凉,指挥如意善行藏。平生特具中坚骨,识透人情自主张。\"这其实就是对不谄贵骄贫、不趋炎附势,而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的写照。儒家讲\"泛爱众\",佛家讲众生平等,既然众生都是平等的,都需要爱,又怎能因人的贫富而生出分别心呢?可是这种圣人境界的心态,恰恰是普通人最难做到的,最在社会中无力改变的。
《朱子家训》,终究是中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我看来它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家训,而是一部国训。他激励着国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用最正确的方法去为人处世,用最简单的捷径去营造宽广的生活。胡适先生的一篇关于诵经的文章,说他在读私塾的时候,也是天天死背四书五经之类的文章,当时对他而言是颇为头痛的事情,好在人小只需要背会,不用理解,在走漫漫人生路的过程中,才发现那些枯燥的东西竟成了指点人生的明灯,或许在黑暗中彷徨踯躅的时候能够很快找到一丝光明。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我还是把朱子家训的而结尾放到我感悟的结尾去。因为这十六个字便是快乐的真义,是幸福的源泉,是戒世之光辉,是人生境界的大统,当我们迷茫在漫漫长夜里的时候,突然想起这两句话,会感慨许多,会得到许多。得到一些,失去一些,谁能得到全世界!中华传统的优秀品德,在我不久将来成为一名严谨的医务工作者的时候,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便可以释然什么艰难困苦。
以上为读《家》有感1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家》有感10××字 篇2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护濒危物种,构建和谐家园——读《放生》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读过很多篇文章,其中《放生》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所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植树,在植树挖土的过程中,一名同学挖到了一条蛇,班里大多数同学都说要剥蛇皮,吃蛇胆。可作者却不同意,要求放生。老师来了之后,告诉同学们:人应该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且要保护动物,更要和动物一起构建和谐家园。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都要求将蛇放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为文中老师的话很有道理。蛇虽然不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但人类也应该保护它。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遭到破坏,蛇的数量也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比以前减少。而我们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试想如果每天全球百分之四十的人都杀一只并不是濒临灭绝的动物,那么,几年之后,这种动物还会有多少幸存?如果照这样计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会有多少动物存活在地球上呢?如果这样,地球的生态还会平衡吗?
我不由得想起了生活在我国西藏的藏羚羊。原来藏羚羊多的时候,西藏有青绿的草儿,清澈的长江,是一座美丽的世外桃源。这其中有藏羚羊的功劳。因为羊在跑的时候羊蹄会沾上草根,继续跑的时候,草根就可以落在土里,让土中长出草儿,让水土不会流失。可如今,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人类不惜大量地捕杀藏羚羊,现在,在那曾经“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羊儿跑”的高原上已经罕见藏羚羊的\'影子。水土大量的流失,清清的长江受到污染。可如今,长江却是浑变得浑浊不清。
现在,人类已经开始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政府也颁布了相关的法令,同时号召大家行动起来,与动物和谐相处。可少数的人却驱于眼前的利益还在残杀着动物,导致丹顶鹤、大熊猫、非洲狮等珍贵动物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我相信,地球将会因为人类而变得不再美丽,世界会因为人类而变得不再可爱。到那时,人类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惨重的代价!
为了我们还有美好将来,为了我们生活的土地,请大家不要猎杀动物。让我们和动物和平相处,共同来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园!
以上为读《家》有感1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家》有感10××字 篇3
多读书、读好书可以让身处浮躁社会的我们多几分宁静,浓浓的亲情和友情正是现代人丢失并渴望得到的东西。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幼年、中年、老年,充当三种角色:子女、手足、父母。有这样一本书,可以让我们以不同的身份去体味为人处事的道理,以便我们在经历同样的阶段之时少走弯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以儿女的身份去体会如何成为一个孝子,以兄弟的身份体味如何尽到一个做兄长的职责,以父母的身份感受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用心去读,这本书所能带给你的是一个人成长所需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就是《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孝顺的长子。在写给父母的信中,他曾多次提到以繁琐为贵。这几个字充分体现了一个远方游子对父母的关心思念之情。当椿萱并茂之时,曾国藩虽身为朝廷命官,但凡家中嫁娶婚丧之事,无不是征求过父母之意见,方作出决断;当父母离开人世之时,虽手中大权在握仍不忘记讲求孝道,即使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被朝廷委以重任之时,仍然不忘记寄书至家中表达对父母的思念之情。
曾国藩是负责的兄长。他的家书中,许多是写给弟弟们的,这足以看出家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在修身上,他提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细读家书,可知曾氏与子弟们谈得最多的莫过于勤谦二字,勤能补拙,谦可受益。在治学上,他提出: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他告诫弟弟们不要去抱怨自己的天赋不高,也不要去抱怨外界的条不够,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努力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有恒。在治家上,小到弟弟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他们的职业前程,无不挂在心上。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一是兄弟和睦,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在为官上,他从两方面表明自己的公心,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在待人上,曾氏提出:求仁则人悦,就是对人要有爱心,你关爱别人,别人也就欢迎你。
曾国藩是仁慈的父亲。在他写给九岁儿子纪鸿的一封家书中,提到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句话,百余年广为传颂。曾国藩强调功名不能完全由自己做主,而德行是可以由自己修炼的,他希望儿子要将重点放在德行修养上,这反衬出我们如今的教育太过重视才,而忽视了德。曾氏的这种家教启迪了千千万万望子成龙的家长:龙不是大官,而是君子。天下父母皆有疼爱子女之心,这无可厚非,但自古奋斗出英雄,从纨绔少伟男。家长们这样的做法让子女难以体会奋斗的艰辛,更不懂得珍惜。今天,重温曾氏不蓄银钱给儿孙的话时,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个长者对后辈的真爱大爱。
且不评论曾国藩的历史功过,他能够在清代这个封建社会的末期成就一番事业,成为近代洋务运动的先驱就实属不易。通过阅读他的家书,足以见到他成功的原因。《曾国藩家书》并不是长篇大论,也没有精工巧思,但是处处充满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是一本可以坐下细细品读的好书。
以上为读《家》有感1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读《家》有感10××字 篇4
今天,我读了《阅读年选》中《请“差不多先生”回家》这篇文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山西与陕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找错了医生,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还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看完这篇文章,我暗自思忖:哪有这么傻的人呢?真的“差不多”吗?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可差太多了!
合上书,我笑着对妈妈说:“妈妈,‘差不多’先生真逗人!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可笑的人呢?”妈妈听了,却说:“你笑他,我还觉得你眼他很像呢!”“什么,差不多先生和我很像?”听妈妈这么一说,我生气了。然后,妈妈让我想一想过年包饺子的事儿,我一听,顿时脸红得像一个熟透了的红苹果。记得上次家里来了亲戚,妈妈决定包馄饨吃。于是,我跟着妈妈学着包馄饨。可刚学了一会儿,我就马虎起来。许多馄饨因为馅太多了,结果皮包不住,皮上裂开了口子。我用力去捏紧破裂处,谁知另一处又裂开了。呵呵,我的馄饨成了“花脸”。妈妈让我认真点包。我晃着脑袋说:“干嘛要包得那么好看?反正都要进肚子,差不多就可以了。”等馄饨烧好了,我掀开锅盖一看:馄饨分了“家”,上边漂了好多皮儿,下边沉着好多馅儿。在爸爸妈妈的笑声中,我只得把这些馄饨“消灭”掉当然,这些馄饨的味道可差多啦!
想着想着,我又想到了以前班里的一位同学。老师布置了背课文作业后,我们就认真地开始读起来。还没读多长时间,她就开始玩了。我问她:“你会背了吗?”她回答说:“差不多了。”我劝她多读几遍,要读到能正确、流利背诵。她却不接受我的忠告。老师来检查了,恰好抽到她。她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背不顺溜。老师狠狠地把她批评了一顿,让她利用下课的时间背熟并抄写一遍。下课后,同学们出去玩了,她后悔地说:“要是我再认真读几遍,就会背了。”这位“差不多先生”同学,只好乖乖地在教室里抄写课文啰。
《请“差不多先生”回家》这篇文章让我感触颇深。它教育我们,凡事要认真细致,决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以上为读《家》有感1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读《家》有感10××字》全文内容,如《读《家》有感1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读《家》有感1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读《家》有感1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