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诗歌 >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时间:2023-09-18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篇1

  长江万里图

  【明】杨基。

  我家岷山① 更西住,正是岷江发源处。

  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江水东流万里长,人夸漂泊尚他。

  烟波草色时牵恨,风雨猿声欲断肠。

  【注】①杨基愿籍蜀中,田祖仕江左而定居吴中。当时官场黑暗,仕途波折,诗人经历颇为坎坷,于是写此题画诗。②岷山:位于四川西北部。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乡愁:诗人见眼前画中的万里长江,想到这滔滔江水正是来自故乡巴蜀的春雪融水,不禁勾起诗人满腔的怀乡之情。 痛苦:更多对官场经历的厌倦与痛苦。 无奈:厌倦官场,自己却仍然漂泊尚他乡不能归去。

  2.本诗运用了直接抒情与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方法。直接抒情如江水东流万里长,人今漂泊尚他乡表达自己漂泊他乡不得回去,而且离开家乡竟如长江万里之远的哀愁。借景抒情是最后一联,诗人见烟波草色而生根,闻风雨猿声而断肠,借烟波草色和风雨猿声之景,抒发厌恨官场而又漂泊万里,无法回乡的愁苦之情。

  以上为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篇2

  1、对比衬托

  如《氓》中,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男主人公婚前忠厚与婚后变节也形成对比。通过对比,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善良刚强,反衬出男主人公的无情无义、“二三其德”。

  2、细节刻画

  塑造人物形象大多着力于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如《邶风·静女》中“爱而不见”这一生活细节表现了姑娘的天真、活泼和调皮,“贻我彤管”则表现了姑娘对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孔雀东南飞》中描写兰芝“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的细节,刻画了一个爱憎分明、不忍离去但又无可奈何的女性形象。

  3、比兴手法

  如《氓》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诗句以桑树、斑鸠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第四章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主人公由年轻貌美到人老珠黄的变化。这些比兴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诗歌形象的塑造,也有助于读者走进主人公的生活世界去体味他们的真情实感。

  4、烘托渲染

  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落叶纷纷来渲染一种清冷肃杀的悲秋气氛,从而衬托诗人穷困潦倒、飘泊无依的形象。又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塑造老渔翁的不怕严寒、不怕孤独的高傲品性而进行了环境气氛的烘托。

  以上为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文内容,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