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诗歌 >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时间:2024-03-12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1

  【游园不值】

  南宋 叶绍翁(四年级下册)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鱼歌子】

  唐 张志和(二年级下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忆江南】

  唐 白居易(二年级下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兰溪棹 zhào歌】

  唐 戴叔伦(四年级下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村居】

  清 高鼎(三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四年级下册)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长相思》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以上为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2

  思乡之情是游子们永远的主题,也是经常的思念。下面是相关的作文范文,欢迎欣赏与借鉴。

  《滞雨》

  唐·李商隐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渡江汉》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思乡作》

  唐·布燮

  泸北行人绝,云南信未还。

  庭前花不扫,门外柳谁攀。

  坐久销银烛,愁多减玉颜。

  悬心秋夜月,万里照关山。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送吴十九往沅陵》

  唐·王昌龄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渔家傲》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以上为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3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回乡偶书二首》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寄黄几复》

  宋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漫书五首》

  唐司空图

  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

  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

  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

  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以上为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4

  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总会勾起我们无尽思绪。下面是相关的思乡的古诗词,欢迎欣赏与借鉴。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江外思乡》

  韦庄

  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远望》

  元稹

  满眼伤心冬景和,一山红树寺边多。

  仲宣无限思乡泪,漳水东流碧玉波。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人日思归》

  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闻家乡长沙岭变坦途有感而作》

  忆起当年离故乡,正是初冬天气凉

  钟声阵阵,炊烟起,父老相送大路旁

  风瑟瑟,情长长,滴滴热泪沾衣裳

  自此一别千里远,有话向谁诉衷肠

  今思乡,明思乡,缕缕乡愁难阻挡

  儿时伙伴今安在,沟沟岭岭可换装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以上为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5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此诗中的香炉,指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同时,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诗人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以上为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全文内容,如《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描写春天的诗古诗文网》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