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自然作文 > 黄山 >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时间:2025-07-19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1

  黄山座落于安徽省黄山市,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著称。

  先来说说奇松吧,玉屏楼左边有一棵破石而生的百年松树,叫迎客松。它是黄山的代表,样子好像一位张开双臂的老者欢迎海内外游客的到来。拾阶而上,连理松就映入眼帘,这棵巨大的松树枝干在离地两米的地方分开,好像两个手拉手的夫妻。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别的松树,比如探海松、龙爪松、黑虎松等。

  再说说怪石吧,在光明顶附近的悬崖上,产着一块巨大的椭圆形石头,好像一推就要掉下去似的。那就是飞来石。传说这块巨石是从远处飞过来的,静静地矗立在悬崖上已经上亿年了,任时光变迁,它岿然不动,见证着四季的更替。在黄山,奇怪的石头还有很多,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黄山的石阶更是奇特,有的是平坦的,有的有一点倾斜,有的很窄,只能一人通过。在爬莲花峰的路上,台阶似乎像是笔直的梯子,非常陡峭,必须手脚并用,才能爬上去。 爬上顶峰,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真是名不虚传!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当你观赏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时,就像走进了连绵不绝的画卷。

  一进入黄山,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飞流直泻的瀑布悬挂在岩壁上。它如同一条银色的绸缎,从云里抖落下来,夹杂着“哗哗”的流水声,奔腾而下,气势雄伟,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啊。瀑布顺着山沟蜿蜒而来,缓缓流淌。那一池子水真清,水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黄山的松在“黄山四绝”中最有名。黄山奇松在断崖绝壁上依势生长,刚毅挺拔,造型奇特,富有艺术魅力。迎客松是黄山最有名的松树,它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开双臂,热情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往山下走,我们还目睹了黑虎松、竖琴松、龙爪松和团结松的风采:黑虎松如同一只怒气冲冲的黑虎,霸气侧漏,气势不凡;竖琴松则与黑虎松截然不同,它像一架竖琴矗立在半山坡,奇松主干直挺,顶如伞状,另伸一千,形作倒“U”状,形似竖琴,等待着人们来弹奏出一曲曲优美的乐章;龙爪松高大挺拔,身形魁梧,因根部破土而出,酷似龙爪而得名;团结松铁根盘结,五干围抱,枝叶茂盛,团团簇簇,状若兄弟五人相互拥抱,人称“团结松”。

  黄山的云海又是一番景象。近看,层层浓雾围绕间,把那些奇峰异景遮掩地无影无踪,微风拂过,雾气四处飘散,种种奇妙景象又展现在眼前;远看,朵朵白云像缕缕轻柔的白纱,围绕山峦,欲遮还迎在云海中若隐若现,像睡梦初醒的少女,优美盈盈,神秘莫测;高处看,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一座座崇山峻岭只露出山尖,仿佛是大海里的小岛时隐时现在云雾缭绕之中,恍如处在仙境一般。

  黄山,以苍翠挺拔的奇松、鬼斧神工的奇石、变幻莫测的烟云、喷涌不绝的泉水而著称,独特奇异的美景令我们驻足观赏,流连忘返。黄山是当之无愧的人间仙境啊!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3

  今天我们小记者团又活动了,目的地是——艾家村!听说那地方还不错,所以我很期待。

  我们驱车来到艾家村,车在路上大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到达了艾家村。艾家村有一个拱形的大门,上面有三个红红的大字“艾家村”。

  车开进了大门,啊哈!终于可以好好的玩一玩了。

  下了车,我们首先来到一户人家,那里的人非常热情,很欢迎我你们的到来。我们来到了他们家的阳台。放眼望去,粉色的桃花连成一片,远远望去,就像是紫色的海洋。近处,洁白的的樱桃花和苹果花,衬托着那片紫色的海洋,令人心旷神怡。看,还有人在为树们松土呢!真是勤劳的农民啊!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树园里,树园不算特别大,但树却很多。有桃树、梨树和苹果树。其中苹果树的花瓣最好看,有的是淡白色的边,中间是粉红色的花瓣。有的是粉红色的边,白色的花瓣。两种颜色相互映衬着,别提有多美了。

  看着这美丽的艾家村,我们真舍不得离开……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4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暑假,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我向往已久的地方——黄山。

  缆车载着我们来到玉屏站,下车后,我们直奔玉屏峰。在那里,我们看见了黄山最著名的松树——迎客松。迎客松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但它还是高大挺拔的屹立在悬崖峭壁上,像守护悬崖的卫士, 一丝不苟;它枝叶茂盛,那么多像针一样的叶子,犹如千万个老奶奶手里的绣花针,那么细,那么结实;它的手伸向远方,好像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一样。

  接着我们来到一线天。一线天可是黄山的陡中之陡,在山峰下抬头看一线天,好像是架在天上的云梯,云梯一侧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看得我胆战心惊。我只好手脚并用,一个劲地往上爬,终于,我 爬到了一线天顶,心里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走进西海大峡谷,漫步游览,仿佛置身于美丽硕大的花园之中,各种美景应有尽有,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一棵棵苍劲盘旋的松树;山间红的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的清泉,都清晰地映入眼帘。往远处 看,山连绵起伏,再往下看,清澈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真像一幅幅活动的画。

  我在黄山还亲眼目睹了许多姿态万千的怪石——“梦笔生花”“仙人翻桌”……

  啊,美丽的大自然,是你哺育了这美丽的黄山,是你哺育了一切美丽的风景,我们要好好爱护你,让你创造出更美丽、更迷人的风景。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5

  暑假里,我们一家游玩了黄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1200平方公里,有72座山峰。黄山自古就是旅游胜地,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它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黄山最高峰是莲花峰,海拔约1864米,当我和爸妈爬上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俯瞰四周,顿时感觉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而莲花峰的两边都是万丈深渊,看的我心里慌慌的。

  说起黄山的奇石,有“梦笔生花”,“猴子观海”,“仙人晒靴”等等,多的数不胜数,尤其是“松鼠跳天都”,只见那耕云峰上的“松鼠”惟妙惟肖。

  黄山的奇松千姿百态,尤以玉屏楼前的迎客松最为著名,它也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只见它一侧枝桠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姿态优美,在这里游人如织,人们争相拍照留念。我也在黄山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黄山归来,已经好多天,但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若没去,可能会抱憾终身。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6

  早就听说了黄山的风景美如画,今年,我有机会去黄山游览,真实大饱眼福。

  黄山到处都是苍老的古松,数不胜数。像卧龙,似黑虎……奇松罗列,形态万千。

  黄山景色的另一大特点是奇峰怪石随处可见。人们根据其形态,或是“仙人背宝”,或称之为“十八罗汉朝南海”等

  我正在欣赏着这些怪石,突然,一快悬在崖边的石头映如我眼帘。这块石头是从远处飞来的一块神石,人称“飞来石”。

  黄山的云海更好看,白云在山谷里翻滚涌动,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样。

  黄山的松石云绝不是孤立的,它们构成了一幅幅不是画卷,胜似画卷的天然国画,使我不舍得离去。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7

  俗话说得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坐了八小时左右的车,我和爸爸妈妈终于到达了黄山云谷索道站。我抬头一看,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啊!黄山真是风景如画!”

  坐上索道观光缆车,向下看,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成片的迎客松。你想知道迎客松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迎客松的树干笔直笔直的,不过最奇特的是它的枝干,都是朝一边生长的,碧绿的叶子郁郁葱葱,仿佛向游客们伸出了一双大手,说:“欢迎大家来到黄山!”黄山上除了迎客松,还有很多其他品种的松树呢!黑虎松、连理松、龙爪松、送客松……

  行走在蜿蜒的山道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山的奇峰怪石。看,那高高矗立在山顶上的那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又叫什么名字?妈妈告诉我,它叫飞来石。咦?飞来石,这名字好奇怪呀,难道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弄掉下来的?听说摸了飞来石会带来好运,我小心翼翼地爬到飞来石旁边,伸出双手摸了又摸,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

  “鳌鱼吃螺蛳”在哪儿呢?顺着天天领队的手指,我很快就看到了它。只见一只非常大的“鳌鱼”趴在山顶上,伸长脖子,张开大嘴,正要吃它对面那美味的“螺蛳”呢!咦?那是什么?只见一只大脚从岩壁上伸了出来,这是谁的脚呢?我想:是地壳运动产生了这块奇特的岩石吧。

  这时,我听见有人大喊道:“快看!那里有个‘猪八戒’。”我立刻找了起来,在哪儿呢?可找来找去也找不到。突然,妈妈激动地喊道:“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赶紧看了看妈妈的眼睛,顺着她看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猪八戒”。奇怪,“猪八戒”怎么还挑着担?难道他到黄山取经来了?

  黄山真是奇峰怪石的天堂啊!除了上面的怪石,还有“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大哥大”“狮身人面像”……

  遥望黄山美如画,奇峰怪石各不同。黄山,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胜地。我爱美丽的黄山!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8

  黄山素以“温泉、云海、怪石、奇松”四绝闻名天下。徐霞客游览了黄山后,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一进入黄山风景区,那第四绝“奇松”便会迎接游人。只见迎客松枝干有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叶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迎接旅行者的到来;陪客松则生机勃勃,似乎在陪同游客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而送客松枝干蟠曲,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同游人依依不舍地告别!

  紧接着,游人就会走到那时隐时现的第三绝,怪石峰谷。那形状怪异的怪石有的像“石猴观海”,有的像一条石龙围绕着黄山飞腾!

  过了一会儿,有的游人会不辞劳累、气喘吁吁的爬到了山顶,欣赏到了黄山第二绝“云海”。而此时,游人会感觉黄山好象和灵霄宝殿连在了一起。

  黄山温泉又称汤池、汤泉,黄山“四绝”之一,古名朱砂泉,位于黄山紫云峰下。常年水温42°C,可饮可浴。流量稳定,久旱不涸。

  黄山真是太美了!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9

  黄山的石头千奇百怪,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黄山的怪石吧!

  就说金鸡叫天都吧!在天都峰对面的老人峰立着一只金鸡,好象眼睛死死地盯着天都峰,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对着天都峰不停地叫着。据说金鸡是一个名叫金哥的小伙子变的。在金哥和银妹成亲的那天,玉帝派人把银妹抓去当他的妃子,金哥一直追到了老人峰顶,她已无影无踪了,他就叫着银妹的名字,最后变成了金鸡,到现在还在日日夜夜地叫呢!我不禁为他们的不幸遭遇而感到同情,同时为金哥的精神所感动。

  就说猴子观海。猴子观海是我站在始信峰上,看见对面的山峰上的一块石头象一只猴子,它把手放在头上,目不转眼睛地看着云海,可惜今天没有云海,我好象听见猴子来自内心的话:咚咚,奇怪,今天怎么没有云海,难到世界末日到了。

  仙女弹琴是我在西海大峡谷的峰顶看见的,对面山峰上一块石头看上去象一个眉清目秀的仙女,穿着一件长长的裙子,端坐在一块石头上,前面放着一架古筝。我仿佛看到仙女在弹琴,听到了悠扬的古曲。

  黄山象这样的怪石还有不少,如天狗望月,松鼠跳天都,梦笔生花……

  啊!大自然能创造出这么多的怪石,真是鬼斧神工,了不得呀!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10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就是对黄山最好的写照!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列中华十大名山的第二位,“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同时又是著名的避暑胜地,是中国第二个同时做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名胜的风景名胜

  黄山有四绝最为著名突出。分别是:奇松——如黄山松,一般分布在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山,以石为壤顽强地扎根巨岩之中。苍翠浓密,千姿百态,它忽横,忽卧,忽起,无石不松。由于风吹日晒,许多松树只在一边长着树枝,因生长环境的艰苦,一棵高不过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都以上百年,黄山松顽强地屹立在岩石之上。经厉着风霜雪雨却依然青春亮丽,最著名的有迎客松、凤凰松……

  黄山怪石——如“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其中最有趣的就是“仙人指路”了,怪石之所以怪是因为形态各异,在千沟万壑之中绵延数里,层层峦叠翠,给人以仙境般的暇想。

  云海是黄山四绝之一。山高林密,站在天都峰上,放眼望去,一片烟雾缭绕,白茫茫的一片,云雾缠绕着山峰,填满了洼谷,形成波澜壮丽的云海。

  值得一提是享受一下黄山的温泉。拖着疲乏的身躯,静静泡在温暖的泉水中闭上眼睛,蒙胧中黄山的景色“奇松”、“怪石”,一幅幅出现在眼前。不尽意之间带走了一身的疲惫。让人犹意未然。

  这就是我国的名山——黄山!

  以上为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 篇10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全文内容,如《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黄山作文五下第七单元怎么写》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