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励志作文 > 创新 >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时间:2024-04-02

  走上三尺讲台,为人师十余载,对作文教学探索过、尝试过、努力过面对年复一年、恒久不变的作文教学体系及为作文而作文的教学写作模式,我总和同事们重复一句话:作文太难教了!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1

坚持,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作文11-23

浅析语文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12-14

初二下语文月考作文12-24

新的起点新的开始作文04-24

科技引领生活_650字01-21

20××年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紧扣“材料”技巧09-23

不敢“创新”的创新12-22

语文写作基础:作文语言怎样出“新”10-25

母爱引领我成长作文(通用8篇)12-20

中考满分作文:好书引领我成长01-07

  以上为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2

探讨】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作文素材09-18

写作教学方法的探讨-写作指导12-25

探讨阅读和写作结合教学的方法08-13

不敢“创新”的创新12-22

初中语文作文阅读写作教学方法最新资料12-27

创新英语作文大赛优秀范文-创新作文12-22

创新的作文【推荐】01-21

创新的作文【热门】01-21

【热门】创新的作文12-24

【推荐】创新的作文12-24

  以上为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3

  考场作文的语言是文章的肌肤,是阅卷者首先感知的对象。我们在写作时要想办法创新考场作文的语言,使之充满魅力和亮色。这里着重说说考场作文语言创新中的修辞美。

  一是比喻美。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考场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也会高出一个等级。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它一出现,就使人精神为之一振。

  二是设问美。

  设问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方法。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如《转折》一文是这样开篇的:“有人说:转折意味着机遇。有人说:转折预示着挑战。/有人说:转折可以使你远离失败。/有人说:转折也许会让你距离成功更加遥远。/究竟什么是转折?/我问那串永不停歇地滴落的水滴,小水滴欢快地告诉我:‘转折就是那样一滴可以穿透一块坚石的水。’/我问山边那一树红梅,它笑笑说:‘转折就是严寒冰冻下朵朵鲜花绽放的那一刻,转折就是那突然而至的满树灿烂。’/路边的小草,你又能告诉我,什么是转折?枯黄的小草抬起头:‘转择就是我们告别枯黄、重新吐翠的时刻,就是不久将至的春天。’”作者借形象包孕抽象,意蕴深刻,令人回味。

  三是排比美。

  排比本是一种修辞方式,可是,一旦将这一语言样式扩大使用,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收到绝好的修辞效果。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排比可用于句子和段落之间。如作文《多解的一个问题》开头三段是这样写的:“幸福是什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金钱,但我看到当一些人使尽浑身解数拼命挣钱而腰缠万贯,却发现世间还有许多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时,我迷惘了。//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美女,但我看到一些人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国色天香,待跪在美女裙下却发现美女也有衰老的时候,我没有找到幸福的答案。//曾认为幸福便是拥有权势,但当我看到一些人疏通官路、官位显赫时,发现当官不为民做主被百姓戳脊梁骨,不如回家卖红薯,我明白我仍没有找到答案。”三个排比段整齐而不呆板,结构严谨而不落俗套,开篇就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由如优秀作文《横看成岭侧成峰》,最后一段是这样结束的:“创新是石,擦出星星之火;创新是火,点燃希望之灯;创新是灯,照亮前行之路;创新是路,引导我们前行!相信,横看成岭侧成峰,只有创新才不同,只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者语言文采飞扬,排比句式使语意连贯延伸,归纳了全篇,深化了主旨,更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

  四是引用美。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借用名句主要有两种情况: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如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一排是这样引用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一段之内五处引用诗词名句,既为文章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说理感染力,显示了作者文史知识的丰富和驾驭语言的功力。由如作文《问世间情为何物》,作者大胆引用台湾歌星姜育恒的《梅花三弄》主题曲的精美歌词,塑造了新形——四大美女形象,注入新内涵——各有其怨,对“情”字的理解丰富多彩,使文章既有时代气息,又有古典韵律之美。

  五是反语美。

  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这种形式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往往带有较强的战斗性和嘲讽性。如作文《“诚信灵”新产品介绍书》,运用反语手法对虚假产品介绍书的虚伪性进行了讽剌,是典型的“明捧暗骂”、“假捧真骂”的文章。全文幽默中见讽刺,诙谐中见批判,把当今社会假产品说明书广告书的虚伪性揭露得深刻、到位,读后大快人心。

  总之,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文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语言求新才能使文章不落窠臼,脱颖而出,我们在写作时要切记。

  以上为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4

  文贵创新。这种新,应该体现在文章构思上。

  一、观念创新

  一般说来,文章系统是由形象、观念、技巧组成的三维结构。所谓观念创新,就是要让学生在写作构思时要力求提出新的看法和新的见解。

  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

  首先要避免雷同,写出独到之处。如《滴水穿石的联想》这一文题,当有人表现了持之以恒的观念之后,为避免重复、雷同,我们至少可以构思以下几个新的看法:一是联想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是联想到困难如顽石,其实并不可怕;三是联想到世界上的小事(人)物往往可以战胜貌似强大的事(人)物。如此等等。

  其次是要使文章表现出时代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关。比如写一篇讨论学习孔繁森的文章,就一要以培育孔繁森式的一代新人为学孔繁森的目的;二要以孔繁森精神为学孔繁森的内容;三要以百花齐放为学孔繁森的形式。这样,写出的文章观念,才有可能和时代精神合拍。

  二、形象创新

  中学生写作构思的形象创新,旨在要求通过文章的有限篇幅,写出新的形象。

  首先,这种形象既要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又要能鲜明地映照社会端倪,具备当代意识,让读者管中窥豹,略见一斑,明白一些什么,特别是对中学生读者,应有尽可能大的启示。

  其次,构思并力求表现出人物的双重性格,既写出人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又写出人物的固有弱点和不足,不能写成十全十美的高、大、全,或者头上生疮脚板流脓坏透顶的丑八怪。

  三、结构创新

  文章结构的.构思创新,是要以谙熟中学常见文体基本结构为前提,只有熟练地把握了常见的基本结构,才有可能实现结构创新。

  四、手法创新

  构思时有了观念和形象上的创新仍然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一定的形式去表现它。从中学记叙文写作手法的基本模式来看,以下10种写人的手法,都可在构思时循序渐进地使用: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人;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件物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个场面表现一个人;通过一件事表现一群人;通过几件事表现一群人;通过一个场面表现一群人;人物小传;以物喻人;综合写人。

  只要对这10种手法驾轻就熟,中学生在记叙文中写起人来,就会得心应手,时时(间或)还会构思出新颖独到的手法来。

  五、角度创新

  据说一个戏剧演员表现哭泣,不是对着观众以袖掩面,而是背对观众抽动双肩,其表演的真实感,超过了掩面的工夫。

  文章写作也是这样,角度构思新颖与否,对一篇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中学生应该牢牢记取:站在不同位置去观察不同的层次,就可形成不同的角度;这个角度假若别人没有发现,就是你的角度创新。

  以写一篇《孔乙己》的读后杂感为例,就可以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考察不同的层次,创造不同的角度。

  角度之一:议笑。分析比较丁举人的狂笑、掌柜的奸笑、众人的哄笑和取笑、孩子们凑热闹的笑以及我的附和的笑,把握人物典型,探求孔乙己悲剧的根源。

  角度之二:议偷。探讨偷与酒的关系,分析孔乙己好吃懒做的性格;探讨偷与笑的关系,分析社会环境的冷漠;探讨偷与打的关系,分析等级制度的罪恶;探讨偷与情的关系,分析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感情。

  角度之三:议比。分析作品中孔乙己脸色动作进出场的对比;能谋生的条件和偷的对比;孔乙己与丁举人的对比;喜剧气氛与悲剧命运的对比,探求作品主题,把握人物命运。

  角度之四:议眼。通过文眼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是这么过的分析,理解文章结构特点,理解作品主题。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写作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这样,我们不妨首先站在不同位置对文题进行考察,以冀构思出全新的角度。

  总之,文贵创新,构思尤贵创新。要实现作文构思的不断创新,还需我们在写作的实践中去感受,去积累,去领悟。

  以上为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5

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06-16

作文速成作文构思要创新12-25

中考作文构思创新方式5点推荐01-22

高考作文常规与创新构思技巧15法06-05

20××年中考作文构思要创新05-12

创新侏罗纪-中学生想象作文12-24

话题作文怎么构思09-28

想像作文构思训练09-11

写作文怎么构思10-12

中考作文指导:灵活构思作文06-29

  以上为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全文内容,如《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新课标引领下的语文教学观念》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