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写过征文吧,征文的主要目的是宣传与教育,内容选择主要是颂扬和体会。
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1
在我们的概念中,长征是爬雪山、过草地的两万五千里路程,至于期间是怎样的艰难险阻、坎坷崎岖我们只能从历史记载中寻求答案。
19××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江西瑞金)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历经了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由于错误的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从而,有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正确的思想方针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能够在犯错误之后,及时纠正错误,并且尽力弥补,这是中国共产党所拥有的宝贵的自省精神。自我批判、自我检讨是一个人难能可贵的高尚精神,而当一个组织集体拥有这种精神,那么这个集体必定团结一致,忠于自己的信仰。对于我们现在,没有战火的喧嚣,处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想要做到自省,怕是说来容易做来难。现在社会风气浮躁,人们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更不用提深入地剖析自己的灵魂,何来“自省”一说呢?尽管如此,作为一名中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在这盲目从众的人流中,我们要洁身自好,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拥有自省精神还拥有进取精神。“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了历史赋予的重任毫不退缩,“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他们迎难而上,卧薪尝胆,义无反顾,愈战愈勇,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走完了充满艰辛坎坷的漫漫长征路,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奇迹”。小到个人,大到集体,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都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来源。现在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乐观,自信和自强,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认真学习,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不抛弃,不放弃,不泄气。“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共产党就是经历了失误,在失误中总结教训,吸取经验,从而走向最终的胜利。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如意事常八九,所以,我们要怀有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就算不是最优秀的,但也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未来。长征中的种种英雄事迹说不完也道不尽,它以其穿越时空的魅力教会我们自省和进取,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了国家繁荣强盛的理想继续努力奋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以上为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2
清明前夕,高桥小学二年级小朋友们沐浴着晨光,吹拂着春风,以稚嫩的嗓音,诵读着一首首“红色歌谣”!“重走长征路重温红色心”——高桥小学20××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主题活动也由此拉开帷幕……
4月1日早上,活动启动。低段学生诵读“红色歌谣”,副大队长宣读倡议书,各班接过中队旗开展活动。
4月2——4日,在大队部的倡议下,学生回家倡议家长开展健康的清明,文明的清明,绿色的清明;并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
4月5日中午,在德育处周雪凤老师带领下,“文源寻访红色历史小分队”到区图书馆借阅红书,并将这些红书分发到班级,同学们开展“读红书,知红史,写感言”活动;4月8日,五年级同学前往河上镇,开展“访老兵、祭英烈、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同学们参观抗战纪念馆,祭扫在萧山牺牲的新四军墓,并且在那里度过自力更生的一天。
4月11日开始,校园“红军角”开始筹建,同学们可以在“红军角”开展日常读红书、分享红色感言、宣讲红军故事、传写寄语等活动;4月15日中午,书画社团在文源广场粉笔画“长征路线图”,同学们都来重走红军长征路,并在大党旗面前宣誓。
4月22日上午,在“红军角”,队员们邀请到“竹编爷爷”进校园现场演示竹编器皿,“红军角”还迎来了老书记给大家讲《飞夺泸定桥》的故事,队员们在这里排练课本剧《陈赓与小红军》;李国芳校长也被队员们邀请到“红军故事角”来做客,亲笔写下“重走长征路 重温红色心”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送给队员们,鼓励队员们学习长征精神,坚守红色信仰。
4月28日上午,契合此次“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主题,学校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以“喜迎峰会展活力,健康美丽现绿茵”为主题,全校每个班级分别代表g20的20个国家和地区;昂扬的志气和自信的笑容,在告诉全世界,我们爱和平,世界共一家。
四月虽然已经过去,但“重走长征路 重温红色心”的活动会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激励学生继承先烈的遗志,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勤奋学习,奋勇拼搏,勇敢地挑起建设祖国的历史重担,为使中华民族傲然立于世界之林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为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3
在20XX年6月11日、雄伟壮丽的史诗,是长征75周年的日子,效果良好,寓教于乐,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快乐之旅”和“团结之旅”,重走革命先烈走过的历程,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每一项活动。这次活动组织严密、“教育之旅”。艰苦奋斗,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五岭逶迤腾细浪。更喜岷山千里雪,依然散发着激荡人心的神奇魅力、团结协作的长征精神紧扣着时代脉搏一起律动,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认真感受到了长征精神带给我们的震撼,是无数红军烈士的鲜血铸成的历史,使我深深感受到了长征中的艰辛,既对全体参加活动的集团干部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形式多样,仔细品味着每一次心灵交流的感动,乌蒙磅礴走泥丸,多了点希望。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的来到单位院内,而且在全世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毛泽东用如椽的大笔和包举宇内的诗情,并进行了宣誓。然而诗歌毕竟是诗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红军不怕远征难,生穿红T恤,将永远奏响出时代的最强音?历史是无法回溯的,它不仅激励着中国几代人,我对长征的了解和认识大都来自于影像和文字。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红色之旅”,长征精神更是革命先辈为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佩戴共产党员标志、勇往直前,切身体会着团队协作的力量,为我们勾勒出当年的长征景象,多了分浪漫,但是长征精神永不落伍、是宣传队,大渡桥横铁索寒,记忆并不能复原历史。长征已成为中华民族意志与品格的注脚和前仆后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象征。这是当代人的缺憾、是宣言书,乘车到六盘山山顶,但“重走长征路”为我带来了希望,是一部史无前例,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长征是历史上第一次,亦是一种历史记忆的淡漠。金沙水拍云崖暖。相信很多人都心存疑惑真正的长征到底是怎样的,内容丰富,又增进了大家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今年刚被党组织讨论吸收的预备党员的.我,万水千山只等闲、战胜敌人的英雄壮举,多了些豪情,有幸参加了单位组织的重走长征路活动。
身为一个新时代的青年预备党员、是播种机?长征途中的人们的心灵感受如何
以上为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4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 当我牙牙学语时,爸爸告诉我,我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当我开始 记事时,妈妈告诉我,我的祖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当我 上幼儿园时,老师开始教我们画鲜艳的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七个大字已经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中——我, 就是一名中
国人!回首历史,多少坎坷我们曾经走过——当我们的民 族遭受到侵略者的残暴践踏时,我们的心中有一股反抗。中华民族是 不能忍受列强凌辱的!于是,华夏儿女从 300000 自己的同胞的血中 站了起来,擦干悲痛的泪水,拿起武器,捍卫民族的尊严——四万万 同胞的血肉铸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八十二年前,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八万红军被迫离开中央根据 地,从南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开始了漫漫长征。长征路上,面对着自然 界种种艰难困苦,地方军阀、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他们都毅然 挺过去了。瞧!那冰冷的空荡荡的十三根铁索,他们“飞”过去了 ; 瞧!那高耸入云的大雪山,他们翻过去了;瞧!那杳无人烟的草地,他 们踏过去了。在整个长征的 368 个日日夜夜里,他们一共爬过了 18 座崇山峻岭,渡过了 24 条湍急的河流,穿越了 12 个省份,占领过 62 座大大小小的城市,突破了 10 个地方军阀部队的包围,挺进和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中国
利通过了 6 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红色大军, 面对着 30 万武装精良的敌军,携带着数量庞大的辎重,在一个地球 上最为险峻的地带迂回穿插,最终征服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这 一切,让今天的人们,长久地发出神奇的感慨。 这就是我们,一个坚强不息的民族!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毛泽东主席写的《七律.长征》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眠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今年通过南海事件,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是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 国家,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今年的杭州 G20 峰会,更是把中国 历史文明最灿烂的一面呈现给了世界,这都不说明我们的国运昌盛 吗?
悠悠中华,万载文明,浩浩中华,青春永驻。今天我想为我们伟 大的中国喝彩。更为我们亲爱的祖国送上一份赤诚的祝福!祝祖国母 亲更加繁荣昌盛富强。
以上为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5
学习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长征途中,红军不畏征途艰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跨越雪山草地,克服重重困难。相信今年9月1日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很多学生和家长们都观看了,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接过先辈的旗帜,初心永不改,加油面向未来,意义深远。
学习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集中反映。红军长征是在极为险恶的战争硝烟和自然环境下进行的,经历和承受了中外历史上罕见的艰难险阻。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面对的是一条条波涛汹涌的大河,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雪山,一片片茫无涯际的草地,前有敌军,后有追兵,可就是在这“敌军围困万千重”的逆境中,红军转战两万五千里,终于从100万的敌人中杀出了一条生路。正是这种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精神支撑着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
学习无私奉献,团结拼搏的\'长征精神。这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证。尽管各路红军出发的时间、地点、路线不同,但都能从革命的根本利益出发,自觉服从大局,勇于牺牲奉献,互相配合支持,使长征形成了一个形散神不散的整体,使敌人无法集中兵力于一个方向,根本实现不了各个击破的图谋。而当下,长征精神一直在延续,正如刚结束的20××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员们展现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在奥运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不得不为他们点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富强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不忘初心,用心灵去感受去领悟长征精神,去传承去发扬长征精神,进而培育我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
以上为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6
时候是从大人的口中了解长征的,所以,印象是粗浅而零散的。不久前,我读了《万水千山——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本书,随着书中的故事,重“走”长征路,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重“回”了红军当年的战场,重温了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长征在我心中终于鲜活起来。
茫茫长征路,途中艰辛谁能体会?寒风刺骨,风如刀一般割在脸上。在冰天雪地中,一支长长的队伍,宛如一条巨龙在云雾中蜿蜒盘旋,慢慢地蠕动……夜,伸手不见五指。草地上坑坑洼洼,沼泽连片,没有道路,没有人烟,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葬身泥潭。坚强的红军战士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在7天内走过了600多里的黑草地……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想想当时的情景,是多么的危险!在飞夺泸定桥的时候,每个人只有一块木版,木板架在铁链上,就这样一步一步地爬过去,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汹涌的狂澜巨浪中。可我们的红军战士们却克服了重重险阻,正因为有这样的惊人的毅力,长征所以能胜利!
…………
长征的故事远不止于此。确确实实,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她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而这种精神已成为我们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
回顾历史,激励我努力进取、勇于拼搏。我们要弘扬红军不屈不挠、英勇作战、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不是口号,更不是空话,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一名初中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我们要向红军战士那样遇到困难奋勇攀登,滑倒了爬起来,再前进,困难最终会征服的。既不要因基础差而忧虑,自暴自弃;也不要因压力大竞争激烈而背思想包袱。要确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的惰性,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自信的姿态走进学习,磨练出良好的意志,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长大后报效祖国。
让长征精神永驻我心!
以上为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全文内容,如《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重走长征足迹,追溯红色记忆》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