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众所周知,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密不可分。
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篇1
随着网络日渐普及,在网上聊天、靠网络购物也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但在网络日渐繁荣的同时,网络攻击、网络恐怖等网络负能量却日益显现,成为互联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此,清朗网络空间已经成了民心所向。而要清朗网络空间争做“中国好网民”就是关键一环,毕竟网络虽是虚拟的但使用的人却是实实在在的,若能管住使用网络的人则网络清朗也就有了底气。
互联网+时代,已经注定了没有任何人能够避开网络。有些人认为,网络是自由无约束的,发发牢骚,说说怪话,来点批评,赞美几句,这些都是个人私事,似乎没必要管那么多。其实,网络不仅是一张虚拟的互联网,它更是从现实世界中延伸到更远的多元化载体。对于它的框架结构以及契约精神、约定俗成,足以凝聚多方的共识和博弈。网络是公共空间,不是个人的私家花园,虽说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但也不能为所欲为、无法而治,应该相关的制约和牵制。有些网上言语、行为不加引导和规劝,比如无谓的地域歧视与攻击,比如对公共权力无端的指责与辱骂,闹得沸沸扬扬,谣言四起,激化矛盾,已发不少悲剧。
要做一个“四有”网民绝非很简单,应按照“四有”标准,做一个“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中国好网民。从自身做起,少一些愤世嫉俗,应当摆正自己的网络责任、社会责任,遵循法律的底线、顺从道德的良知,发出理性平和的言论声音,多一些“中国好声音”,争做“中国好网民”。
做中国好网民,就是要在网络上打造正能量,传递正能量,做网络清朗的工作者,做网络山清水秀的奉献者。同时,我们还要积极举报网络丑陋现象,坚决同网络不良现象做斗争。在网络上做扶正抑邪的好公民,积极参与到争做中国好网民的活动中来。
以上为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篇2
“网络暴力”这个词是我最近上网接触最多的字眼,原因是一个叫做“乔任梁”的明星死亡消息爆出后,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乔任梁的好朋友们因为没有在他去世后用微博发声,受到了网民各种语言的谩骂和侮辱。明星是天生带着光环的,如果像明星这样的人都抵挡不住网络世界带来的暴力,那么我们普通人在网络语言的暴力下应该更加的惶恐和无助吧。
所以,我想跟大家谈谈怎么样做一个好网民,怎么样不给身边的人和别人带来威胁和心理暴力。20××年袁珊珊作为TEDxNingbo“智造者”的神秘嘉宾,登上全球最大演讲平台,演讲了一篇名叫《在网络暴力中捍卫自己》的自述文章,文章中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想先问问大家,有谁一年365天天天被未曾谋面的陌生人骂过?”,她从容地向观众分享了自己自20××年起,逐步遭受,并面对网络暴力的种种过程。
20××年春天,一部收视冠军的电视剧将她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此后,袁姗姗以公益行动“爱的骂骂”做出回应。同年夏天,一句“滚出娱乐圈”直面对袁姗姗做出攻击,随之而来的,是袁姗姗自己心灵上的蜕变。她说,自己从那时开始重拾了小提琴和健身,并建议沉迷网络世界的年轻人可以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锻炼身体,她说:“当你有朝一日被他人欺负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像我一样身轻如燕,自如翻滚。”
内心强大的人如袁珊珊可以在暴力世界里越挫越勇,内心怯懦和孤单的人就会像乔任梁一样患忧郁症而选择离开。是什么让网民如此的暴戾,不去更好地寻找真相,而仅仅是简单的发泄。我总结了几种原因:
一是来源于压力。当今社会物质世界的斑驳陆离让人们更多的承担了心理压力,压力大了,自己的不满、情绪化的东西需要排解,“转移”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发泄的方式和共识。网络上一个简单的新闻和事件无疑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发泄口,而关注这些新闻的网民则成为了网络暴力的主要人群。
二是来源于集体无意识就是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一种既好也不好的行为意识,当你遇到意见一致的人群,你会格外的增强心理上的自信心,使得你做事情的勇气倍增;但是当遇到在网络世界的.吐槽行为时,从众心理就会成为一种伤害别人的工具,你不去主动思考,不去用自己的知识摸清真相,你只愿意人云亦云的一起吐槽或是谩骂,毕竟你觉得这是一种主流。
三是来源于教育。一个人教育程度的高低与自身语言的表达有很大的关系,表达的文明程度更彰显着文化层次的不同。从小我们就被教育什么是正确的,什么事是错误的,拥有自主思辨的能力是教育赋予我们的重要方式,没有更好的得到深层次的教育,才会用简单的暴力语言去表达情绪。
四是网络语言规范的法律不健全。网民敢于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上面持续进行冷语言暴力,就是因为并没有合适的语言暴力法律的阻止,但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又在表明一般的成文法律是不可能完全约束网民的行为和语言,真正需要出台的是更多的拒绝网络暴力的倡议书和网络暴力宣传片,从心理上给网民以警示作用。
如何争做一个合格的好网民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呼吁:做一个不随波逐流的好网民,不以用冷暴力或是暴力性语言给别人的心理和家庭造成危害;做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好网民,遇到新闻事件和突发**件,不人云亦云,不只顾发泄情绪,而要静观其变,保持一颗正能量的心态,不给事件的负面方向更多的推动力;做一个阳光积极的好网民,适时发声,以正面向上的方式给予网络语言暴力受害者更多的关心和温暖,不让事件越演越烈。
以上为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篇3
这么说,不是泛滥,也不是伪命题,更不是风牛马不相及。在今天网络语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主播,拥有麦克风和话语权,人人才越应该严以修身、严以律己、做人要实,否则,社会的秩序就会乱套,城门失火必将殃及池鱼,到那时,每个人都会从“施乱者”变成“被施乱者”。人,谁不害怕损自己、毁自己的谣言,当你我他都变成损别人、毁别人的谣言制造者,那么谁能逃脱被损、被毁的结局。这是其一。其二是不盲从。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过滤,三思而后说。冲动是魔鬼,情绪冲动只能产生所谓的民粹主义,图一时之快,不负责任地乱发表一通感慨,对社会产生不必要的负能量,到头来,由误人害人演变成误己害己。
所谓的互联网+,从最初的本意讲,就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目的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从而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大而化之,所有的实体经济和互联网都是以人为本,由人来操作,实现人的目的,那么“互联网+”应该是“互联网+人+”,简化写成互联网+。既然互联网+人+,可以实现提升我们人类的创新力和生产力,那么推而广之,人类就应该好好地利用互联网和互联网+,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智慧,来更好地生活,这就包括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层面、艺术层面。
如何利用互联网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文化层面、艺术层面?就是人人争做一个合格的好网民。一是严格守法,心存敬畏。我们现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求人人学法懂法,守好法律底线。作为好网民更应该学会用法律思维的方式,按照法律的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既不能为所欲为、故弄玄虚、哗众取宠,也不能不负责任、跟风盲从、火上浇油,用非理性代替理性,用非正义代替正义,用假是非代替真是非,否则,最终带给自己的只能是以身试法,铛锒入狱,追悔莫及。二是修德养性,心存善念。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具体事例,告诫子孙要通过行善积德、勇于改过来改变命运。他曾说:“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细品人生在世,何尝不是这样?“万言不当,不如一默。”所以,民间常讲人要积口德,方不会下拔舌狱。三是博学多才,心存高远。只有博学多才,才能明辨是非,明辨是非才不会被雾霾阴云遮蔽眼睛和心灵,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误入歧途,或坠入万丈深渊。人活着应该有定力,有定力方可淡定从容地干事创业。何来定力?身外有人生有经历有故事,身内有经典有智慧有理想,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或断章取义、无端推测。时下网上一些不负责任的宣扬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英雄虚无主义的文章,都经不起推敲,看几部真正的经典和当时的典籍,就完全可以揭穿它们的虚伪性、煽动性及反动性。《三国志》上说孙权“虽有余闲,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不效诸生寻章摘句而已。”就是这个道理。诸葛亮教育儿子曾说:“夫志当存高远”,并阐述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些今天读起来,一样使我们深思、慎行。
以上为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全文内容,如《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争做中国好网民3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