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单元作文 > 高中第三册 > 写一篇散文 >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

时间:2024-08-12

在平时的教学、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了解散文吗?散文的核心目标是文章的语言要优美,内容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们的托物言志作品,为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绘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或思想,这是一种富有哲理的艺术形式。这种散文的特点在于其以物为载体,通过对事物的深入观察和剖析,揭示出作者内心的世界和情感世界。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哪些作家的作品是真正的托物言志之作。其中,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在这部作品中,托尔斯泰以俄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背景,通过对主要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节安排,揭示了俄罗斯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和精神追求。

再者,鲁迅的《呐喊》也是一部典型的托物言志作品。在这部作品中,鲁迅以革命家的形象为载体,通过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深深忧虑和强烈抗议。

最后,我们要看的是冰心的《繁星》。在这首诗中,冰心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星空和静谧的夜空,展现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这也是一首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寓意着我们应该像星星一样,虽然微小却充满智慧和力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个人情感、思想和价值观的有效艺术形式。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和描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希望通过以上的介绍,你们能更深入地理解托物言志的魅力,并从中找到创作灵感。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1

山似秀眉,小巧而精致,如同眉毛上的一颗痣,虽然稍显寂寥,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小屋则像是一抹亮丽的绿意,点缀在这寂静的山峰间,增添了无比的魅力。

山上繁茂的树木给小屋带来了独特的魅力,使得整个空间更加宁静和谐。清晨,山下万家灯火熠熠生辉,夜晚,山顶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这种视觉上的丰富变化让小屋显得更为生动有趣。

除了美丽的景色,小屋的形状也非常独特。它既有方形的稳重,又有圆形的灵动,其独特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小屋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大自然的元素,使得整个空间更具亲和力。

在这个充满绿色的世界里,小屋的存在就如同一面镜子,反射出了周围的一切。无论是春天的花香,还是夏天的凉爽,亦或是秋天的金黄,或者是冬天的白雪,都能从小屋里感受到。而这一切都仿佛在诉说着它的存在意义,那就是让人心旷神怡,感受生活的美好。

总的来说,小屋就像是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在山林间构建了一座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宁静和美好,也可以从中得到灵感和启示。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2

我的园里有两个树,一棵是青枣树,另一棵也是青枣树。它们的天空很高很奇特,我不曾见过这样的天空,好像要离我们而去,让我们的双眼看不到天边。然而现在的天空却是如此的蓝,如同一块巨大的宝石,在寒冷的夜晚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那个青枣树在晚上可能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它可能会梦见春天的到来,梦见秋天的到来,梦见生命的消亡。但是尽管它在冬寒季节的夜晚瑟瑟发抖,但它依然挺立在那里,坚强地保护着青枣果子。

青枣树的叶子都已经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它们知道春天还会到来,因为那是青枣花开的时候。而那些即将凋零的青枣树叶也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冬天。

青枣树还知道叶子会落下的事情,春天之后仍然是冬天。它虽然已经掉了所有叶子,但它的干叶还能支撑住自己,让自己保持挺拔的状态。即使那些美丽的花朵也已经被其他的树木取代,但是那些青枣树依旧能独立存在。

我曾经听说青枣树也会梦见一些事情,比如在寒冷的夜晚,那些飘过的恶鸟可能对它们产生了威胁。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恶鸟飞过时,我感到夜空变得越来越明亮,害怕的心情也慢慢地消失。

后来,我在房间里听到了一阵阵笑声,像是谁在欢闹。但是我周围的声音都被笑声覆盖了,我只能静静地听下去,不再打扰正在休息的人。

夜半的时候,我突然听到了笑声,让我感到害怕。但是当我四处张望时,我发现那些小小的飞虫都在灯罩上碰撞,发出“丁丁”的声音,好像在欢快地玩耍。

有一个飞虫是从上面冲下来的,它遇到了火,让我感到惊奇。然后,又有两个飞虫留在了我的灯罩上休息,它们的影子在灯罩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图案。

最后,一个小青虫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大小和一朵小麦差不多。这个青虫全身都是绿色的,看起来非常可爱。

当我看到这些青翠精致的英雄们时,我不禁对他们表示敬意。在寒冷的夜晚,这些青枣树用它们坚韧的生命力守护着这片土地,让人不禁为之感叹。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

经过城隍庙花店买了过磷酸骨粉,把它混入每盆土里,这就相当于替代了新土。瓦盆放在墙脚下,从墙头上垂下十条麻绳,每隔七八寸一段,让牵牛藤蔓缠绕起来。这是我们今年的新安排,以往我们是在三尺高的木架上摆放瓦盆的。这样一来,牵牛藤蔓就能轻易爬到墙头;接下来藤蔓相互纠缠并且因为自身重量倒垂下来,末梢的嫩芽就会像蛇头一样向上伸展,攀向其他组的嫩芽,最终达到自己的极限。因此,墙头往往堆满了繁密的叶和花,看起来不协调。今年我们在墙脚下增加了一些高度,或许会更好一些;而且,这就形成了完全由叶和花构成的墙。牵牛藤蔓从两片豆瓣状的叶子中间生长出来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爬到墙头的几株最快,每个叶片的末端都有一个小花蕾,就像谷粒那么大,然后黄萎凋谢。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头一批花蕾是不会开花的;等到后期,叶蔓会长得更大,花蕾也会开花。今年的叶子颜色格外鲜艳,质地也特别厚实,好像丝绸剪裁而成的。这是因为过磷酸骨粉的作用。等花朵盛开的时候,我们可以预测将会有多么热闹。但这种乐趣并不是全部在于观赏花朵,种植这个小植物也让我们的庭院充满了情绪,早上起床,工作结束,不经意间总会在这里站一会儿。那藤蔓紧紧缠绕着麻绳卷在一起,头部看起来像是静静不动的,但实际上,它的动作一直在旋转向上,向着各个方向移动,它的小叶子就像是刚刚伸出的小脑袋,它们的边缘只有略微显现的小花蕾,末梢也已经有了绿豆大小的嫩头。有时候看着墙上的斑驳痕迹,想着明天未必能够到达那里,但是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天早晨竟然已经爬到了斑驳痕迹之上;付出了一整夜的努力!“生命力”是我们看不到的力量,但是在这样安静凝视的时候,却意识到了“生命力”。慢慢地,我已经忘记了所有的想法,我又何必再去谈论呢?我只是呆望着这一堵绿色的墙。即使没有花,对我的兴趣并没有减少;尤其是如果将来花朵盛开的时候,一定会有更大的盛况。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4

\"提灯笼、握灯笼,聘请姑娘、搬运箱笼……”村里的孩子们一面唱歌,一面摘下蒲公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甫”的一声把绒毛吹走。“提灯笼、握灯笼,聘请姑娘、搬运箱笼,甫!”蒲公英的绒毛像蚂蚁国的小不点儿的降落伞,在努力吹的一阵人工暴风里,悬空飘舞一阵子,就四处飞散开来,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春光弥漫的草原上,孩子们寻找起了蒲公英,争先恐后地比赛着。我记得自己跟着小伴们在草原上来回奔跑的儿时,也给小儿子吹了个蒲公英给他瞧瞧:“提灯笼、握灯笼,聘请姑娘、搬运箱笼,甫!”小儿子高兴了,从院里的蒲公英上摘下所有的绒毛来,小嘴里鼓足气吹去。绒毛像鸡虱一般飞舞着,四散在狭小的院子里,有的越过篱笆飞往邻院。“一旦扎下根,不怕遭践踏被蹂躏,还是一回又一回地爬起来,开出小小花朵来的蒲公英!”我爱它这忍耐的坚强和朴素的纯美,曾经移植了一棵在院里,如今已经八年了。虽然爱它而移植来的,可是动机并不是为风雅或好玩。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我们不是曾经来回走在田野里寻觅野草来吗?那是多么悲惨的时期!一向只当做应时野菜来欣赏的鸡筋菜、芹菜,都不能算野菜,变成美味了。我们乱切一些现在连名儿都记不起来地野草,掺在一起煮成吃得碗都懒得端地稀粥来,有几次吃地就是蒲公英。据新闻杂志地报道,把蒲公英在开水里烫过,去了苦味就好吃地,我们如法炮制过一次,却再没有勇气去打来吃了。就在这次把蒲公英找来当菜地时候,我偶然忆起儿时唱地那首童谣,就种了一棵在院子里。“蒲公英当初是不大愿意被迁移地,它紧紧趴住了根旁地土地,因此好像受了很大地伤害,一定让人以为它枯死;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又眼看着有了生气,过了二年居然开出美丽地花来了。原以为蒲公英是始终趴在地上地,没想到移到土壤松软地菜园之后,完全像蔬菜一样,绿油油地嫩叶冲天直上,真是意想不到地。蒲公英只为长在路旁,被践踏,被蹂躏,所以才变成了像趴在地上似地姿势地吗?”从那以后,我家院子里蒲公英的一族就年复一年地繁殖起来。“府上真新鲜,把蒲公英种在院子里啦。”街坊的一位太太来看蒲公英时这样笑我们。其实,我并不是有心栽蒲公英的,只不过任它繁殖罢了。我那个儿子来我家,也和蒲公英一样的偶然。“这个刚满周岁的男孩子,比蒲公英迟一年来到我家的。”男孩子像紧紧扒住扎根的土地、不肯让人拔的蒲公英一样,初来时万分沮丧,没有一点精神。“这个‘蒲公英儿子’被夺去了抚养他的大地。”战争从这个刚一周岁的孩子身上夺去了父母。我要对这战争留给我家的两个礼物,喊出无声的呼唤:“须知你们是从被践踏、被蹂躏里,勇敢地生活下来的。今后再遭践踏,再遭蹂躏,还得勇敢地生活下去,却不要再尝那已经尝过的苦难吧!”我怀着这种情感,和我那小儿子吹着蒲公英的茸毛:“提灯笼,握灯笼,聘姑娘,扛箱笼……”。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5

题目:我家后园的丰收节

我们家有个小后园,那里有一块空地,母亲提议让我们在这里种植花生。

我们都十分开心,买种子、翻土、播种、浇灌,没过多久,这片土地就结出了美味的花生。

母亲宣布:“今晚我们要举办一次丰收节,也让父亲尝尝我们的新花生。”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好的。”

于是,我们在后园的茅亭举行了一场丰盛的花生聚会。

夜幕降临,天色不太宜人,但父亲还是来了。他确实难得啊!

父亲问:“你们喜欢花生吗?”

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接着是姐姐发言:“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接着说:“花生可以榨油。”

最后是我来说:“花生的价格便宜,大家都买得起,大家都喜欢吃。这就是花生的好处。”

父亲点头表示赞同:“花生有很多好处,尤其是最重要的一点:它的果实藏在地下,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自己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着,让人一看就会产生喜爱之情。你们看看花生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的时候,也不能立刻辨别出有没有果实,必须要挖起来才能知道。”

我们都同意地点点头。“因此,你们应该学习花生,它虽然不美丽,但是很有用。”

我说:“做人就像花生一样,外表可能并不引人注目,但内在的价值才是最重要的。”父亲微微一笑:“对,这也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那天晚上的花生食品我们都吃完,父亲的话语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6

故乡的景象,历历如昨日;小草的生长,如今已在眼前。家乡的冬天,万物休眠,是小草的第一声春天的号角。清晨,我推开大门,只看见堤坡上点缀着星星般的嫩芽,每一颗都在微笑,仿佛在邀请我走进春天的世界。

随着春天的到来,小草渐渐长大,绿色更加浓厚。夏季的江边,密密麻麻的草像绿色的地毯铺满了堤坡。傍晚,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在绿色的草地上,为它们戴上金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男孩们在草地上玩耍,女孩们则在一旁偷笑。这是大自然的馈赠,孩子们乐在其中。

秋天到了,小草开始枯黄,但是,它们依然坚韧地站在那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冷。这些小草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的轮回,也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资源。

冬季来临,小草枯萎,但它的根却深深扎在地下,等待春天的到来。经过一个冬季的洗礼,小草的生命力更强了。春天一到,它们又会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同白居易笔下的诗句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的心中充满了对小草的喜爱,它让我看到了生活的坚韧和希望,也让我明白了奉献的价值。我想做一棵小草,用自己的生命去守护这个美丽的家园,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色彩和活力。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7

有人向往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纯洁脱俗;有人钟爱梅花\"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香\"的坚韧不拔;有人喜爱梨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清新淡雅;而我则醉心于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孤高傲骨。

菊花的颜色单一,枝干矮小。它没有兰花的芬芳,也没有牡丹的庄重典雅,唯一的特性就是平凡。然而,朴素并不代表无趣,反而是最耐人寻味的。这种低调,就像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这是何等宝贵的品质!

我想采摘一束菊花插在花瓶里,但当我看到它傲立风雪、决然低头的情景时,我做出了放弃的选择。因为,我知道,一朵菊花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依然坚守自己的生命。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让人深感敬佩。

有些人注定成为明亮的阳光,但他们身后总有一群努力发光的星星。当我们能像那颗星辰一样,为了理想和信念,大放异彩,就足够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我们应该享受过程,而不是只关注结果。我们应该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宁静,用菊花那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去看待世界。

让我们在菊海中,寻找生活的真谛,在事件中找寻事物的本质。无论我们处于何种环境,都要保持谦逊的态度,勇敢地去追求我们的梦想。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生命才能充满意义,如同那些永不凋零的菊花一样,即使经历了风雨,仍然能够保持最初的美丽和活力。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8

莲,其心通达,其行正直,如处子一般静谧。其叶子翠绿如湖,满载几许生机。对于莲花的描述犹如一位喜欢莲花女子。

夏天的池塘里,只要有几朵或十朵莲花存在,就显得活力四溢,充满生气。她是女子中的仙子,她的身影在一亩半甚至一亩的土地上蓬勃生长。她像一个纯净无暇的女孩,不受世俗的干扰,宁静而独特,这就是她独特的魅力。

莲花的身姿也是如此,它纯洁如月,静静地立在那里,不善于言语,也不屑于世俗的喧嚣,即使是在初始时就是这样。

莲花的身体也是如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成熟的莲花就像是邻家碧色的裙子,毫无瑕疵,形状各异,仿佛在眼前绽放出全新的光彩。

在雨的滋润下,池塘弥漫着浓郁的雾气,空中飘洒着细滑而又润滑的雨滴,它们欢快地跳跃着,兴奋地哭泣。看,那就像一场缘分的盛宴,无声无息地结束在美好的春天里。

莲花的心灵也是这样,清澈明净,温顺体贴。微风吹过,带来湖面的清爽气息;清冽的荷花如玉,如脂,令人垂涎三尺。这是莲的心灵,细腻而美好,让人感叹不已。

莲的灵魂更是如此,一缕缕情意,虽然莲藕已经断裂,但依然藕断丝连。莲藕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人们,让人们对她的敬仰之情无以言表。

古人曾经赞美莲花的品性和贞操,认为莲就像是这些品质的完美体现。这种说法让人深感佩服。

过去的文人墨客都很欣赏莲花的特性,喜爱它的优雅和宁静,喜爱它的坚韧和独立。他们对莲花的态度鲜明,态度不同。

过去的人们爱好梅花的气质,欣赏兰花的优雅,热爱菊花的淡泊,尊敬竹子的高洁。他们的态度明确,态度不同。

总的来说,莲花的魅力在于其纯洁,热情,清新,美好,宁静。她是一个伟大的女性,无论经历多少困难和挑战,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纯真。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9

\"这株秃了的梧桐”指的是某个人物对某种情况的评价。原本有着生机勃勃的生长环境,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存在。就像一个人经历过巨大的打击之后,虽然外表看起来还在,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生命力。

这个修辞手法叫做“借代”,通过将具体的植物或人与他们的命运相对应,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现出主题。

\"而这株梧桐,实在难得活了!” 某个人物常常用这样的话抱怨某件事情,表示很难摆脱困境。 这株梧桐就位于我们的房子前面,正好是两家的分界线,但因为周围环境的原因,这棵树始终难以生存下去。

这里发生了自然灾害,使得梧桐树枝干受腐蚀而变得脆弱不堪。一夜之间,强大的雷电将梧桐的一部分砍倒,只剩下了大约三米高的树干。然而,尽管如此,春天来临,梧桐还是开始发芽,并继续茂盛生长,即使是在最艰难的季节也是如此。

秋天到了,其他树木开始落叶,而梧桐依然屹立在那里,郁郁葱葱。冬天寒冷的霜冻让叶子几乎掉光,但是梧桐依旧顽强地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至于落下的树叶,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梧桐依旧挺拔地矗立在冷冽的空气中。

在这个故事中,虽然梧桐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它从未放弃过生存的机会。它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这也让我们明白,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一定能够克服。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10

  在任何社会里,不管是禽兽的或人类的社会,从前都是暴力造成霸主,现在却是仁德造成贤君。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它是水禽界里爱好和平的君主,它敢于与空中的霸主对抗;它等待着鹰来袭击,不招惹它,却也不惧怕它。它的强劲的翅膀就是它的盾牌,它以羽毛的坚韧、翅膀的频繁扑击对付着鹰的嘴爪,打退鹰的进攻。它奋力的结果常常是获得胜利。而且,它也只有这一个骄傲的敌人,其他善战的禽类没一个不尊敬它,它与整个自然界都是和平共处的:在那些种类繁多的水禽中,它与其说是以君主的身份监临着,毋宁说是以朋友的身份照看着,而那些水禽仿佛个个都俯首贴耳地归顺它。它只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领袖,是一个太平共和国的首席居民,它赋予别人多少,也就只向别人要求多少,它所希冀的只是宁静与自由。对这样的一个元首,全国公民自然是无可畏惧的了。

  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它叫谁看了都顺眼。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大自然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可不是么,它的颈子高高的,胸脯挺挺的、圆圆的,就仿佛是破浪前进的船头;它的宽广的腹部就像船底;它的身子为了便于疾驶,向前倾着,愈向后就愈挺起,最后翘得高高的就像船舳;尾巴是地道的舵;脚就是宽阔的桨;它的一对大翅膀在风前半张着,微微地鼓起来,这就是帆,它们推着这艘活的船舶,连船带驾驶者一起推着跑。

  天鹅知道自己高贵,所以很自豪,知道自己很美丽,所以很自好。它仿佛故意摆出它的全部优点;它那样儿就像是要博得人家的赞美,引起人家的`注目。而事实上它也真是令人百看不厌的,不管是我们从远处看天鹅成群地在浩瀚的烟波中,和有翅的船队一般,自由自在地游着;或者是天鹅应着召唤的信号,独自离开船队,游近岸旁,以种种柔和、婉转、妍媚的动作,显示它的美色,施出它的娇态,供人们仔细欣赏。

  天鹅既有天生的美质,又有自由的美德;它不在我们所能强制或幽禁的那些奴隶之列。它无拘无束地生活在我们的池沼里,如果它不能享受到足够的独立,使它毫无奴役俘囚之感,它就不会逗留在那里,不会在那里安顿下去。它要任意地在水上遍处遨游,或到岸旁着陆,或离岸游到水中央,或者沿着水边,来到岸脚下栖息,藏到灯芯草丛中,钻到最偏僻的湾汊里,然后又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在我们这方面发现的是它的居所和朋友,而不是它的主子和暴君。

  天鹅在一切方面都高于家鹅一等,家鹅只以野草和籽粒为生,天鹅却会找到一种比较精美的、不平凡的食料;它不断地用妙计捕捉鱼类;它作出无数的不同姿态以求捕捉的成功,并尽量利用它的灵巧与气力。它会避开或抵抗它的敌人:一只老天鹅在水里,连一匹最强大的狗它也不怕;它用翅膀一击,连人腿都能打断,其迅疾、猛烈可想而知。总之,天鹅似乎是不怕任何暗算、任何攻击的,因为它的勇敢程度不亚于它的灵巧与气力。

  驯天鹅的惯常叫声与其说是响亮的,毋宁说是浑浊的;那是一种哮喘声,十分像俗语所谓的“猫咒天”,古罗马人用一个谐音字“独楞散”表示出来。听着那种音调,就觉得它仿佛是在恫吓,或是在愤怒;古人之能描写出那些和鸣铿锵的天鹅,使它们那么受人赞美,显然不是拿一些像我们驯养的这种几乎喑哑的天鹅做蓝本的。我们觉得野天鹅曾较好地保持着它的天赋美质,它有充分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就有充分自由的音调。可不是么,我们在它的鸣叫里,或者宁可说在它的嘹唳里,可以听得出一种有节奏有曲折的歌声,有如军号的响亮,不过这种尖锐的、少变换的音调远抵不上我们的鸣禽的那种温柔的和声与悠扬朗润的变化罢了。

  此外,古人不仅把天鹅说成为一个神奇的歌手,他们还认为,在一切临终时有所感触的生物中,只有天鹅会在弥留时歌唱,用和谐的声音作为它最后叹息的前奏。据他们说,天鹅发出这样柔和、这样动人的声调,是在它将要断气的时候,它是要对生命作一个哀痛而深情的告别;这种声调,如怨如诉,低沉地、悲伤地、凄黯地构成它自己的丧歌。他们又说,人们可以听到这种歌声,是在朝暾初上,风浪既平的时候;甚至于有人还看到许多天鹅唱着自己的挽歌,在音乐声中气绝了。在自然史上没有一个杜撰的故事,在古代社会里没有一则寓言比这个传说更被人赞美、更被人重述、更被人相信的了;它控制了古希腊人的活泼而敏感的想象力:诗人也好,演说家也好,乃至哲学家,都接受着这个传说,认为这事实在太美了,根本不愿意怀疑它。我们应该原谅他们杜撰这种寓言;这些寓言真是可爱,也真是动人,其价值远在那些可悲的、枯燥的史实之上;对于敏感的心灵来说,这都是些慰藉的比喻。无疑地,天鹅并不歌唱自己的死亡;但是,每逢谈到一个大天才临终前所作的最后一次飞扬、最后一次辉煌表现的时候,人们总是无限感慨地想到这样一句动人的成语:“这是天鹅之歌!”

  拓展阅读:托物言志作文的写作方法

  一、托物言志类作文的一般结构:

  1、一般结构:开头(引出物)——托物(描写物)——言志(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收束全文。

  2、“托物”部分,往往又由两部分构成: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点、抒写所托之物的内在气质精神。

  3、“言志”部分则一般有三部分:由物到人由人到人的精神由人的精神到人生感悟(当然,“言志”的这三部分并不是每篇文章里都有,也许有的文章只由物到赞人,也许有的文章有前两部分,也许有的文章只有最后的人生感悟部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二、托物言志类散文的写作,首先是立意。 我们要注意的有以下方面:

  (1)通过某种事物描状,表现某类人或某个人地精神品质。

  (2)寓社会、世态、人生地某些哲理。a、写此物含彼意 b、明写物暗喻人。

  (3)要昭示人、感召人、激励人、鼓舞人生活、思考、斗争、前进。

  (4)立意可发散性多元思维,从中选出最佳立意,也可逆向立意。

  三、托物言志类作文素材:

  托 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 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 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 词。

  四、托物言志作文的要点:

  1、 精挑细选找准“物”

  写托物言志的文章前,要进行一番极认真极仔细的搜选,以便找到一个足以寄托自己情感的“物”。并且,此“物”要极生动极形象,以便自己描写时极细致极具体。

  2、“志”“物”相通有交点

  交点即所咏之物与所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之间有相通相似之处。即“物”与“志”,“物”与“情”之间有内在联系。描述时,“志”要以“物”的特点为核心,“物”要能承载并传达“志”。

  3、 状“物”贵在有新意

  托物言志文章的重头戏在于抓住事物的特征,浓墨重彩地进行描写。惟其如此,才能体现文章的立意,才能使所言之“志”有所依托。这就要求作者善于细心观察,从新颖的角度,用新颖的手法和新鲜的语言来表达。

  4、 字里行间真情溢

  塑造托物言志的艺术形象,在状写事物时,字里行间要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样才能使“物”附着思想、灵性,而且具有典型意义,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言志的使命。

  个人之“志”与所依托之“物”合为一体,个人的志向融合在对某一具体事物形象、特点的描绘中,这样以“物”言“志”,情感表达就更巧妙、更完美、更富有感染力。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11

有人说过,“这株梧桐,注定难再活下去了!”

有些人走过我家的秃梧桐下,常常这样说。

这株梧桐生长的地方,确实有些古怪,我们的房子原本分成了两家住的,而这株梧桐正好生长在房屋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我家门口的道路,虽然只有一条,但从屋前到园外的道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长在两者之间的中间,清荫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晚下雨,纷纷扬扬打在梧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的是,我家院里的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被蛀虫侵蚀,逐渐变得不再坚实。一夜之间,一场大雷雨将它的上半截砍了下来,剩下了一根大约两米高粗壮的树干,站在那里,昂首挺胸,像一块青玉。

春天到了,树上长出了许多新叶,团团围绕着树干,看上去就像一棵棕榈树。

又有谁说,这株梧桐再也不会活了呢?现在,它已经长出了新的叶,也许还会再长出新的枝,不久之后一定会恢复以前的美景。

有一天,一阵风吹来,叶蒂已经被咬掉三分之二,这是蚂蚁干的杰作,啊,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没有因为这个挫折而放弃求生的意志。

蚂蚁又来了,天气又刮起来,好不容易才长成手掌大的叶子又飘走了。但它毫不在乎,依然发芽,吐叶,整个月都在忙碌着,一直忙碌到冬天。

秋天到了,老柏和香橙还在绿油油的树叶下悠闲地休息,其他的树木都已经开始憔悴了。

将近老年的老榆,尽管保护着自己的绿叶,似乎不愿意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冬。

现在,我的树叶已经减少了大半,园中的绿意大大减少,但却增添了一些蓝色的天空。

爬在榆树干上的薛荔,也被这些落叶的美丽吸引住了,他们的叶子像秋天的枫叶一样红,心情愉快,尽情享受着风霜带来的凉爽。

此外,我还看到了一些凋零的花朵,比如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曾经有过几朵凋零的花朵。

秋天里,会时不时出现一些白色的玉钱蝴蝶,它们轻盈地飞来,停在花朵上,逗留了一会儿,就慢慢地飞走了。

这时候,园里另一株梧桐树的叶子已经大部分落完了,只剩下一根空荡荡的树枝,它孤独地矗立在秋风中。

“这株梧桐,恐怕再也难以活下去了!”

每当路过我家的秃梧桐下,人们都会这样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的春天还会来临。

明年的春天还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会有落在土里的梧桐种子。

这样的哀愁,是那么的难以割舍。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