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恨歌 读后感900字
王安忆的《长恨歌》30万字,我看完用了两天。虽然是比较少有的能称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但可读性并不算强。文字华丽、拥挤而唠叨,不顺畅,转弯抹角的。整篇故事晦暗暧昧,有点腐败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题解 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时年三十五岁,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一天,他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
-
长恨歌译文
注解 1、汉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杨贵妃受宠后,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渔阳鼙鼓:指安禄山在渔阳起兵叛乱。 5、薄:临近、靠近。 6
-
长恨歌词句注释
词句注释 (1)汉皇:原指汉武帝刘彻。此处借指唐玄宗李隆基。唐人文学创作常以汉称唐。 (2)重色:爱好女色。倾国:绝色女子。汉代李延年对汉武帝唱了一首歌:“北方
-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作者时年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
-
长恨歌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
-
关于长恨歌
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
-
王安忆《长恨歌》主题
王安忆的《长恨歌》以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上海女人王琦瑶的一生为线索,写尽上海四十年的变迁及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王安忆《长恨歌》主题,希望能帮
-
王安忆《长恨歌》思想主题分析
《长恨歌》是2003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忆。主要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其中还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以下是小
-
对王安忆长恨歌的思考
《长恨歌》表现出王安忆对女性命运的强烈关注。王琦瑶是作者钟爱的人物,作者因她虽然历经沧桑,仍坚韧地活着,充满生命的力量,作者对她给予充分的赞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
-
《长恨歌》主题的学术史回顾
白乐天作《长恨歌》,元微之作《连昌宫词》,皆纪明皇时事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长恨歌》主题的学术史回顾,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uiwen.com/wenxue
-
《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比较论
《长恨歌》是白居易感伤诗中的一篇叙事长诗,属诗歌;而《长恨歌传》是唐传奇,属于小说,具有小说的三要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长恨歌》与《长恨歌传》比较,希望能帮到
-
长恨歌艺术特色简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任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以下
-
王安忆小说《长恨歌》的写作特色
《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1995年发表于《钟山》杂志,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本书中,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支
-
《长恨歌》双重主题解析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揭露了唐玄宗沉湎于歌舞酒色的昏庸形象,影射出唐朝动乱衰亡的根由,甚至红颜祸水的社会道德主题也暗含其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长恨歌》双重主
-
《长恨歌》白居易翻译
翻译: 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 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
-
《长恨歌》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 、 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长恨歌》的主题。 2 、 学会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
-
谈谈《长恨歌》的文学美感
《长恨歌》里描述的杨玉环和唐玄宗的生活十分奢侈且美好,带着很强的文学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谈谈《长恨歌》的文学美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r
-
长恨歌 主题
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
-
长恨歌的作者
长恨歌的作者分别有白居易和王安忆。 作者简介: 白居易 (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六世祖北齐五兵尚书白建迁居韩城,曾祖又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