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随笔(精选10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随笔\"这个词汇一定不会陌生吧!随笔的写作方式相当自由自在,无需任何的拘束,也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更不必有严谨的结构。随性而写的随笔有哪些不同的种类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最常见的随笔形式。它们可以是散文、小说或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其中最常见的是散文,它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感悟,让人一目了然。而小说则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随笔的另一种形式——\"记叙文\"。这种随笔通常记录作者的生活点滴,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生活琐事,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这种随笔既可以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可以展示作者的生活态度。
此外,还有些更为独特的随笔形式,如\"诗歌随笔\"、\"摄影随笔\"等。这些随笔不仅仅是一种记录的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的追求,他们通过对生活、自然或者某种特定主题的深入思考,用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总的来看,随笔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不论何种形式,它都是以作者的主观视角和独特见解为基础,表达出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随笔,更好地理解生活,更好地感悟人生。
师德教育随笔 1
一、爱心是师德之魂
老师对学生的爱,简称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爱,就好像水磨里没有水。”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超过亲子之爱,因为这种爱包含着责任感受和使命感。”(于漪语)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涵盖着生活的、学习的、道德品质的、思想行为的等各个方面,是博爱;可以说社会上的任何不正之风,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灵魂的玷污。这种爱又是神圣的、真挚的,它不是简单的一次投入,终身见效的,而是复杂的、诚挚的感情,是真爱;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在其著作的扉页上写道:“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二、人格是师德之基
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可见,为人师者,人格之重要。笔者认为,人格是师德之基石。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老师是一个学校最重要的师表,任何章程,任何教学方法,不论被设计得多么完美,都不能替代人格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人格呢?林崇德教授认为,可作两种解释:一是心理学里的个性,主要指气质和性格;二是社会学里的品格。前者指个体差异,诸如健康的情感、坚强的意志、稳定的态度、积极的兴趣、刚毅的性格和良好的品格等,这些因素在不同老师的身上的不同组合,使老师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又是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在教师身上的内在表现,它反映在为人处事的道德风尚上,体现在教学风格中,表现在德育的环境里。
古今中外,教师以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爱戴的例子不胜枚举。孔夫子仙逝,他的学生子章等人在其墓旁结庐守孝三年。明代的左光斗,以其刚正不阿、勇斗奸佞的高度责任感影响了学生史可法,后来,史可法能够坚持抗清,殉国扬州。现代的名师,如章太炎以其刚正的性格、严格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品质影响了他的学生黄侃,又如蔡元培、鲁迅、胡适、陶行知、徐特立,都有以其高度的责任感影响了众多学子,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据说是一位塌肩凸肚、凹眼瘪嘴的重量级丑星。可是,“形相恶,而心术善,无害为郡君子。”他的学生柏拉图深深地爱着这位敬业乐业、谦逊好学而又幽默诙谐的导师,他自己的好多作品以老师的名义发表。孔夫子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教师的品行、教师的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往往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完善其人格的全部意义。这也是身教胜于言教的最佳诠释。
三、学识是师德之资
人的知识涵养影响着他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识;教师虽然不是科学家,但是,优秀的教师势必会以科学家的精神启迪人们崇尚科学,学习文化。没有学识,误人子弟,枉为人师,还有什么职业道德可谈呢?如果一个教师在学识方面还落后于他的学生,那么他怎么教?怎么教也对不起“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一光荣称号。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置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草芥为之舟。”古人尚且懂得深厚的功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还特别关注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因此就更需要教师具备渊博的学识,北大四宝之一的陈寅恪先生在作教授时曾宣布“别人讲的我不讲,书上有的我不讲,自己讲过的也不讲,我讲我自己没讲过的”。知识渊博、学术的精益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岂不是人师之楷模吗?复旦大学陆谷孙教授被评为校园十杰,得益于他的学术水平和他先进的教学理念,他说“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大笑三次”,试想,能让学生大笑,那必然是渊博的知识、丰趣的语言、教学机制等的结晶。能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心,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不就是高尚的职业道德的表现吗?宋代的理学家程颐程颢两兄弟,知识渊博、精思善辩、闳中肆外、纵横捭阖,学生听课如坐春风中,更有杨时程门立雪,怎不让人心仪?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需有一桶水。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这一桶水应该是能进能出、常满常新的活水。在这桶水里,不仅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应谙熟能用自己的一桶水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教师不仅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应广泛涉猎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当然,不是说教师必须是全才,但是琴棋书画、体育运动、网络知识、科技发展都应略知些须。兴趣广泛、具有某方面爱好特长的老师,更能让学生亲近,而且这爱好特长又能促进教师去激活学生的一碗水,其实兴趣、爱好、特长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美。
献出自己的爱心,铸造自己的人格,丰富自己的学识,让师德之花越开越绚丽多彩。
师德教育随笔 2
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班级中,有一位叫做明明的同学,他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这位胖乎乎的小男孩,特别爱动,自我控制能力却很差。上课时,他在桌子底下的地板上洒满了纸屑,每当教室被弄乱时,他总是兴奋不已,引人注目。
有一次,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种真诚的态度让我对他充满了信任。无论他如何捣乱,我都相信他会改正。有一天,我在课堂上提醒他不要随意丢垃圾,他却立刻停止了他的行为,并坦诚地说:“老师,我知道错了,我下次再也不这样做。”
这就是我曾经教过的班级,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的经历和个性也不同。作为教师,我们要以理解和尊重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当然,我们也需要耐心和智慧,以便找到适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学校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挑战,但我们不能放弃。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有爱和耐心,我们就能够帮助孩子们克服任何困难。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学习环境。
师德教育随笔 3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前,也是这样一个夏日,我走进了这个会议室,来到了马小这个温馨的集体;今年的这个时候,听着蝉鸣,我又即将不舍的离去。去年走进会议室,迎接我的是大家热情的目光,而此时,我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关怀!
此时涌上心头的,唯有两个字:感谢!
我要感谢人生有了这样一个历程。无论当初教育局安排我来支教是出于何种目的,但我的自己的感受是,因为有了一年的支教经历,充实了我的生活,开拓了我的视野,磨砺了我的意志,也让我结交了更多的朋友。
在这里,我有了更多的人生领悟。
这边的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潜能生比较多,老师们毫无怨言的认真教学,耐心辅导,经常能听到他们为自己的学生有了进步而感到骄傲的话语,尤其是有一次会议上,赵老师那句:所有的`孩子都是折了翅膀的天使,让我们为他们安上梦想的翅膀!这话让我砰然心动,我领悟到了马小老师心中有教无类的爱!
马小的许多老师家住得很远,却能每天坚持按时上班,每天精神抖擞,我领悟到了老师们对事业的坚持!
和孩子们一起朗诵诗词,和孩子们一起唱响童年的歌曲,和孩子们一起跳起欢快的校园集体舞,每个学期给老师们发一本书共同感受文字的魅力以及留在我手中那本散发的墨香的校刊,我领悟到了马小老师们浪漫的教育情怀!
每次因为两边学校的工作需要协调时间安排时,行政总能给予最大的理解,四年级和一年级的老师总能帮我在课时上分忧;校园里见面时的微笑,中餐食堂里爽朗的笑声,以及办公室唐艺老师视如知己的关怀,我领悟到了马小如家般的温暖!
还是那两个字:感谢。让我拥有了这些人生领悟!
日子依然像水一样的静静地流过,我在这如水的时光中一天天地成熟,我将要告别这一年的花草香,我在心里一遍遍默念:
感谢可爱的孩子,是你们使我越来越充实!
感谢可亲的同事和领导,是你们让我越来越坚强!
感谢如歌的岁月,感谢如花的年华,感谢一年的岁月轮回,感谢这一年的花草飘香……
师德教育随笔 4
多年执教,我有许多感悟。我看到了在自己努力教育下孩子们的成长。而我最深的感悟就是:看重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智慧。我很想说:亲爱的孩子,你很重要。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幸运的。试想:父母生下来的,为什么不是别人,而会是我们?在出生之前,我们实在已经打了一场大胜仗!所以不论自己是美、是丑、是聪明,或是驽钝,甚至残障,都应当庆幸--我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毕淑敏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事业,我们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独出心裁的创意,像鸽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们的羽毛。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等待着我把它用金线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线消失的远方......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这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说:“我很重要!”在别人看重自己之前,自己首先看重自己。只有看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哲人尼采曾说:“人是一样应该超过的东西。你们做了什么超过它呢?”
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学校曾有个孩子问爸爸:“为什么同桌考第一名,我才考了第二十一名?”做教师的爸爸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到儿子开始有了自尊心,而这种自尊心正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他望着儿子,没有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儿子考了第十八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他又问爸爸同样的问题。爸爸依然没有回答儿子的问题。但爸爸一直在思考怎样为儿子的问题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同桌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的同桌,不过与过去比,他的成绩一直在提高。为了对儿子的进步表示赞赏,爸爸带着儿子看了一次大海。就在这次旅行中,爸爸回答了儿子的.问题。
后来,儿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寒假归来,母校请这位老师的儿子给同学及家长作个报告。儿子念了那次看海后的日记:“我和爸爸坐在沙滩上,他指着前面对我说,你看那些在海边争食的小鸟,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了两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越大海横过大洋的还是它们。”
这个孩子有幸,有一个看重他的父亲。而我教了很多个学生,我只想努力做到让孩子们知道:老师看重他们每一个人,认可他们每一点进步。
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营造自由的有争议的课堂教学。
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但“弟子不必不如师”,有时,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因此,通过平等对话,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师式学生”与“学生式教师”。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的亮丽风景。我执教研究课《1+1》,在设计时我就有意请教学生问题,开动孩子们创新空间,引起争议与共鸣,课中,有孩子说:“我们从来不敢想1+1会有别的答案。”正因为被标准答案禁锢太久了,孩子们的天真都被湮灭了许多。我深深的觉得孩子的心灵需要更多的释放,这样思维的空间才会更高更远。课后,有孩子说:“这是我最快乐的一堂课。”因为它简单,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展示,每种思维方法都得到了认可,甚至包含了他们对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思索。我想:这是我最欣慰的地方。经过我的一些努力,孩子们越来越觉得写作文并不难,只要我手写我口便足够了,因为,他们知道,我欣赏他们在作文中流露出的真实的个性与独特的感受。为孩子努力营造平等的有认可的作业竞赛。
学生作业对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学生视作业为负担,应付了事,为了调动做作业的积极性,我取消了语文小组长由教师指定的做法,改由作业完成情况决定每天的语文小组长人选,而且在改作业时,根据不同的孩子学习本身存在的差异来评定,让每个孩子都有被认可的机会,作业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调动,有家长说,看到孩子作文写得很长,让他休息,他说:“不,我想让谭老师打优加。”古诗我布置课外摘抄一首,有的孩子甚至会抄上10首,而且其中有个学生以前是经常少做的,他们被评选为组长时都非常高兴。因为他们知道有付出就有认可,付出不够时认可也会随之而去。学生中在学习上开始有了竞争的活力,搅动了一池春水。
是的,我多么想让每个孩子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学习是必需的,成长是必然的,而我更想让他们明白,自己是多么重要,对于每一个深深爱着他们的人来说,珍惜自己是多么重要!
师德教育随笔 5
九月悄然而至,凉爽的气息代替了炎热,秋天的到来让人不禁感到惊讶。路边的鲜花店散发着清醇的香气,那是康乃馨的味道,只属于一个职业——老师。五年前,我坐在教室里,戴着网球帽,眼镜压得很低,时不时地瞥一眼讲台上的老师,那时候我还没想到我会成为一名老师。
时光如梭,转眼间我就来到了大同二小。这段时间是我难忘而又自豪的日子。在繁杂与急躁之中,我接受了许多生活和意志的考验。作为一名副班主任,我经历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深刻理解到教师不仅仅是授课者,还是一个多维度的角色。
昨日的我还是那个学生,而如今我已经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尤其是在新的课程改革政策下,我意识到教师不仅仅只是上课,更是需要负责全面的教学工作。我决心全身心投入到这个充满挑战但又是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中,继续深造,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只有时刻提醒自己,时刻践行着这些原则,才能在教学中变得丰富多样。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技巧。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教师应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则需拥有一桶水”。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源源不断的“水源”。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分享彼此的信息,并接受他们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互动和教学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往往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更缺少生生之间的互动。而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不仅可以传播信息,还能与学生进行深度的交流和讨论。因此,在课堂上多形成互动和教学情景是非常有益的。
我一直保持着谦虚的学习态度。学校对我们的新教师给予了许多支持和帮助,不仅提供了各种培训交流活动,还让我们有机会得到了学校的资深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我们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并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学习,不断积累经验,勇于探索,勤于实践。
初次走上教育之路,我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新的教育环境中,伴随着课程改革的要求,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我都将继续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业务水平。同时,我会坚守最高的思想境界,提升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努力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来做一片叶子吧,因为树叶总是在谦逊地低头。”无论我选择什么职业,都应该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秉持着热爱学生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创造属于自己的教育人生。选择做叶,就是选择做教师,我会以诗意的人生,丰富多彩的经历,照亮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道路。
师德教育随笔 6
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梦想,或许是为了救赎心灵中的饥渴,或是为了实现生活中的目标。曾经,我的内心充满了对书籍的热爱,渴望拥有一片充满书香的世界。然而,直到长大的时候,我才真正理解,那个梦原来只是一个虚幻的愿望,是我从未实现过的幻想。
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一个拥有书山书海的人,开始时的热情已经被岁月磨灭,所有的梦想都在这广袤的书海中消失殆尽。那时候,我对阅读的热爱就像饥饿时寻找食物一样,一旦找到就会感到满足。但是,当我后来实现了当老师的理想之后,才发现这一切并非出自于我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的追求,而是源于我对孩子们的喜爱和执着。
小时候,我喜欢听课,喜欢课间看看课外书,虽然那些书并不值钱,但是我仍然觉得非常值得。因此,我立下了这样一个宏大的志愿:将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这样一来,我实际上更适合于做一个平淡无奇的普通人,不需要有着高尚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只需要用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生活的琐事,用自己的知识去照亮别人的生活。
总的来说,我并不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我也不是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学者。然而,正是因为我能够深入生活的细节,能够理解孩子们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去引导他们走向成功。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尽管我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但我有实实在在的能力和热情去帮助别人,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这就是我,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师德教育随笔 7
\"距离中招考试只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每天看着农村的学生们刻苦学习,我就感到无比的焦虑。今天,当我告诉他们‘星期五我给你们每人煮一个营养鸡蛋,补补身子’时,他们都问我是否真的这样做了。我对他们点头表示肯定。\"
早晨,我带着自己在家精心制作的乡巴佬鸡蛋,送到每位同学的手中。看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这种鸡蛋,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乐观的笑容,我知道我已经做到了。
鸡蛋的价格涨了很多,我告诉他们我们之前是以四块钱两毛钱一斤的价格买的,现在却是四块钱五毛钱一斤,这让我失去了和学生们共同分享快乐的机会。这“乡巴佬”式的情感教育,我坚守了一年。
去年,我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他们的英语水平差距很大。好的可以考到118分,差的甚至连26个字母都写不出来,可以说是全级最差的班级。面对这种情况,我不甘落后,坚定信念,用心去做这件事。因此,“九一,九一,身体第一,思想第一,学习第一,语文第一,数学第一,英语第一,永争第一”成为了我们的口号,“振奋精神,学着有劲”成了我们在这个班级所坚持的爱心教育的方式。
周末,我会邀请学生来家里做客,随时请教他们的英语问题。冬天的周末,我家中客厅,餐桌都被学生占据,孩子们开心地玩耍,我却在旁边疲惫不堪,一边听他们讲述笑话,一边整理孩子的玩具。
每次离开孩子,我都拖完地上留下的一堆垃圾和杂物,已经是筋疲力尽,也没有时间照顾女儿。一个小弟弟告诉我,周末应该是休息的时候,工作以外的时间应该用来补课劳动。
期末考试结束后,我得知我们班的英语优秀人数居全年级首位时,我并不意外,因为真诚的付出总是会有回报。我默默的付出,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和身体健康,最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尽管我是乡村教师,我也深深懂得,爱心教育的价值所在,并非只是追求知识的疑惑,更是关心学生的学习成长。这是我在“乡巴佬”爱心教育中所得到的真实感受,也是我在工作中取得的最大成就。
师德教育随笔 8
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宝贝,无论多么忙碌,我们都愿意花时间陪在他们的身边。我们希望看到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
每一位家长的期待和我一样。从小,我们就把他的一切注意力都转移到了他身上。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他第一次叫妈妈的情景,那时的激动心情无法用言语表达。他知道我最爱他,每天在他身边时总能看到他的笑容,仿佛他在对我说:“妈妈,我爱你。”
孩子越来越大,越来越懂得世事。我们对他的担忧也跟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对他教育的问题上,我们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选择一所好的社会教育机构。
对幼儿认知、情感、性格形成的影响,可能有许多因素使家长们疏忽,但在孩子三岁至六岁这段时间的幼儿教育,无疑是他们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基础。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经过反复考虑,我选择了这家学校。直到今天,我仍然为自己选择感到庆幸,因为他老师的那份热情让我觉得更加强烈。在这里,我想真诚地感谢这位老师。
那天我来接他放学时,他说:“妈妈,我明天还要来学校。”他对学校的热爱让我们深受感动。他已经深深被这里吸引了,或许是因为这里的老师们用心教学,才让他如此喜爱。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工作原因去接他有点晚。其他的孩子都已经走完,校园显得十分安静。没等到教室,我就听到黄宏博和他的老师在办公室里有说有笑。打开门一看,看见黄宏博和老师们在办公桌前有说有笑,一股暖流涌上心田。
原来放学时间是属于老师的工作之外的时间,但是老师们仍然尽职尽责,体现了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老师能得到家长的尊重,真是难得!
作为家长,我们寻找的就是一位负责任、热心肠、努力工作的教师。他们的工作态度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让家长感觉像是找到了人生的三个乐:一是有一个充满爱心的父亲;二是可以光明正大做人;三是得到了天下的优秀人才来教育他们。
总的来说,我认为我们学校教师的精神让人非常感动。他们勤奋务实的治学精神让我感觉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从孩子知识的成长中,我能感受到他们渊博的学识魅力。从孩子对我们的好感程度上,我能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魅力。
师德教育随笔 9
常听家长们抱怨,当老师太累了,当班主任压力更大。回头看看这十多年的班主任生涯,确实觉得当一名班主任的辛苦。我们都把孩子们比作初升的太阳,而那些后进生就像是那晚升的朝阳,相比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我们的耐心、细心、理解和尊重。
我们常说:“小心谨慎就像照料盛开的玫瑰花上的水珠。”这句形容无疑夸张了一些,但却是对处理后进生的真心告诫。当我们对后进生产生忽视时,他们是那样的脆弱,脆弱得仿佛随时可能跌落泥土。我们是否曾经想过,或许只需要用心去对待,他们的表现会有所改变?
在我担任九01班班主任的头一个学期中,盘泽贤和苏钦成就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两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都不爱做家庭作业,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多次找他们谈话都没有成效,于是我决定尝试不同的方法来教育他们。
没过多久,他们又犯了老问题,我真的非常生气,但也深深失望,不想再去管他们。但我知道如果放弃了他们,他们可能会变得更加放纵自己,所以我没有放弃他们。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运用我的智慧,经常把他们叫到办公室,一方面督促他们做作业,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后,我发现盘泽贤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我也及时给予了表扬。没过多久,另一位也开始自我完成了作业。当时我感到非常的欣慰,但是我仍然很担心他们会坚持不住几天。
不过令人欣喜的是,他们不仅按时完成了作业,而且还提升了作业的质量。我在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时,还会附上鼓励的话语,如:“你能按时完成作业,我很高兴!”或者“你要坚持哦!”他们做到了这一点,我对此深感欣慰。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对于后进生,我们要找到他们的弱点,全方位关注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在心里感受到温暖,增强自信,获取关爱。这种方法肯定很有效,对我未来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作为一个老师,有时过于直接的判断并不适合对待学生,我们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情感,注重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和关爱。
师德教育随笔 10
这学期我担任马王堆小学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我,面对小学教育,一开始非常茫然。面对不同于中学生的一群懵懵懂懂的孩子,面对一群自控能力没那么强而又天真可爱的孩子,我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开展我的工作呢?我想这应该是我短时期一直要研究和学习的问题。这个学期一晃又接近期末了,回首我一个学期来的工作,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表扬学生永远比批评更有用。
刚接手六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时,发现部分学生的课前纪律不太好,打了预备铃甚至打了上课铃了,还有学生在走动、在讲小话,更不用说作好课前准备了。看到这样的现象,我非常生气,觉得孩子们的习惯实在是太差了,都是六年级的孩子了,这一点都做不好。我一拍桌子,用很激动的声音大声地批评他们,还批评班干部同学不得力,课前纪律都管不好。这时教室里静了下来,都安静地坐在课桌上听着老师的训斥。当时我想,这样整顿一下,效果还蛮好嘛,心里洋洋得意。
第二天上课,我走进教室,情况并没有比前一天有所好转,铃声响了,教室里仍然有人在讲话,仍然乱七八糟。如果我又象前一天一样大声地吼叫着批评,那明天的课呢,我不能每天都这样啊,每天都这样做,学生会对老师的行为会感觉到厌恶,会对你所教的课失去兴趣,而且这样做并不见得会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啊,也耽误了上课的时间,还影响了老师和孩子们上课的心情。于是我强忍心中的怒火,环顾了一下全班的同学,我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做得比较好,已经做好了课前准备在等老师上课。
于是我大声地说,我要表扬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同学,然后分别念出他们的名字。这时我发现当我在表扬同学时,其他没做好准备的同学都安静下来,悄悄地开始做课前准备了。我心里的怒火也慢慢地平息下来。后来连续几天,我都表扬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同学,我发现,课前的纪律也一天比一天好了。我想也许榜样的力量比老师的批评更能发挥作用。
六年级的孩子虽然不同于低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但仍有一部分的孩子上课总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太好。比如六一班有个叫向磊的孩子,开学初,他上课一直不太听讲,喜欢讲小话,喜欢发呆,上课不喜欢做练习,作业也经常完成不好,字迹马虎潦草,成绩也不理想。第一个月,我几次找他谈话,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希望他能改正。老师找他谈话的时候,他老老实实地应承着,并向老师保证以后能做好。可是一个月下来,我发现在这个孩子的习惯并没有太多改善。虽然上课的时候,他不太和同学讲小话了,表面上看上去象是很认真地在学习样子,但作业仍是错得一塌糊涂,上课叫他回答问题也是经常答不出来。
我仔细看他,他听课时其实仍然是心不在焉。我想孩子其实知道要认真学习,但是他缺乏学习的动力,加上学习基础不太好,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我认真地观察着他,我常常用鼓励的眼神注视着他,只要他一开小差,就用眼神提醒他。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我会有意识地叫他回答,只要他能回答出一点点,我都表扬他,肯定他的进步,夸奖他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慢慢地,孩子注意力开始集中了,开始举手了,举手次数越来越多了。对于孩子的进步,我及时表扬,后来这个孩子思考更积极了,对于难度比较大的问题,也能高高地举起手。
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每个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如果老师都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学生,就会觉得学生这不行那不行,以至于看不到学生半点闪光的优点。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自卑,进步就困难。所以说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能发现学生的点滴闪光点及时表扬,特别是平时表现偏差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去观察,去注意他,及时鼓励他,他才能自信,才能有所进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学生,多表扬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更自信,更阳光,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