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时间:2023-03-10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1

  浪子回头

  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财主年过半百,才喜得贵子,取名为天宝,天宝长大后游手好闲,挥金如土,老财主怕儿子这样下去保不住家业,便请了个先生教他明白事理,轻易不让他出门,在先生的管教下,天宝渐渐地变得知书识礼了。不久,天宝的父母不幸双双下世,天宝的学业从此中断。

  等天宝的先生一走,天宝小时候认识的狐朋狗友又找上门来。天宝故态萌发,整日花天酒地,不到两年,万贯家财花了个精光,最后落得靠乞讨为生。直到这时,天宝才后悔自己过去的生活,决定痛改前非,一天晚上,他借书回来,因地冻路滑,再加上一天粒米未进,一跤跌倒后,再也没有力气爬起来,不一会儿,就冻僵在路旁。

  这时,王员外正好路过,见天宝拿着一本书,冻僵在路旁,不禁起了怜爱之心,便命家人救醒天宝。天宝被救醒后,王员外问清了他的家世,对他很同情,便把他留在身边,打算让天宝做女儿腊梅的先生,对此天宝求之不得,赶紧拜谢了王员外救命之恩,从此,天宝就留在王员外家勤勤恳恳地教腊梅读书识字。

  腊梅长得如花似玉,而且温柔贤淑。天宝刚开始只管都书,时间一长,不禁犯了老毛病,对腊梅想入非非,动手动脚。腊梅气得找父亲哭诉一番,王员外听后不动声色。他怕这件事传到外面,对女儿的名声有影响,便写了一封信,把天宝叫来,对他说:\"天宝,我有一件急事需要你帮忙。\"天宝说:\"员外对我恩重如山,无论什么事,我决不推辞!\"王员外说:\"我有一个表兄,住在苏州一孔桥边,烦你到苏州把这封信送给他。你这就起程吧!\"说完,又给天宝二十两银子作为盘缠,天宝虽然不想离开腊梅,但也无可奈何,只好怏怏地上路。

  谁知到苏州,到处都是孔桥,天宝长了半个多月,也没找到王员外表兄的住处,眼看着盘缠快花完了,他打开信一瞧,不禁羞惭尤分,只见信上写着四句话:\"当年路旁一冻丐,今日竟敢戏腊梅;一孔桥边无表兄,花尽银钱不用回!\"

  看完信后,天宝科想投河自尽,但他转念一想:王员外非但救了我的命,还保住了我的名声,我为什么不能挣二十两银子,还给王员外,当面向他请罪呢?于是,天宝振作精神,白天帮人家干活;晚上挑灯夜读。三年下来,他不但积攒了二十两银子,而且变成了一个博学的才子,这时,恰恰开科招考,天宝进京应试,一举中了举人,于是,他星夜兼程,回去向王员外请罪。

  到了王员外家,天宝\"扑通\"一声跪倒,手捧一封信和二十两银子,对王员外说他有罪。王员外一见面前的举人是天宝,赶紧接过书信和银子,一看原来说是三年前他写的那封。不过,在他那四句话后又添了四句:\"三年表兄未找成,恩人堂前还白银;浪子回头金不换,衣锦还乡做贤人。\"

  王员外惊喜交加,连忙扶起天宝,对他问寒问暖,又亲口把腊梅许给天宝。

  从此,\"浪子回头金不换\"这句俗语便流传开来。

  【出处】《八十一梦·第32梦》:“有道是浪子回头金不换。”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2

  传说中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很贪玩,有一天,他看到有一位老奶奶在小溪边磨一根铁棒,就问老奶奶为什么?

  老奶奶告诉他要把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做事都要认真,坚持到底,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3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4

  百发百中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

  (百发百中)

  “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释读】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办事成功,决不落空。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5

  快乐是一本永不腿色的日记。往事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每当我想起下面一件事时,我便会哈哈大笑,觉得很难忘。

  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到阿姨家去玩,却发现家中只有上一年级的表弟。他一见我就喊:“好无聊啊!表哥陪我玩。”我实在没办法,只好陪他玩游戏,玩得满头大汗时,我们便坐下来休息。表弟竟拿出小风扇扇了起来。于是,我和表弟一边吹着风扇一边看电视,准备看小品,我发现正在放小品《砸墙》。表弟马上把电视机关了。我问:“你为什么把电视机关了?”表弟回答道:“我妈妈最喜欢看这个小品了。我要等到她回来以后一起继续接着看,让妈妈也开心快乐。”他以为电视跟书一样看到一半可以合上,等想看了,再打开来接着看。我默不作声,想用事实,把真相告诉他。过了一会儿,我没有事情干,只好陪着表弟玩一些无聊的小游戏打发时间。

  终于,大人们回来了。表弟马上把妈妈拉到沙发上,迫不及待地说:“妈妈快看电视吧!小品,我还帮你存着呢!”阿姨被她弄晕了,便打开了电视。表弟发现小品结束了,现在正在唱京剧呢!表弟疑惑地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阿姨。阿姨对他说:“你这个傻小子,我们家的电视既不是网络电视,又不和书一样,不可以随时观看,小品怎么能存起来呢?”

  表弟的行为,引得我和大人们哈哈大笑。而他羞红了脸,低下了头。阿姨把她抱在怀里,他太喜欢这个“傻小子”了。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6

  盲人瞎马

  “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老师笑盈盈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我们分小组来说一说。”

  “揠苗助长、画龙点睛、掩耳盗铃……”杜琪琪一口气讲了好多。

  姜董轩不甘示弱,像扫射般从嘴中蹦出:“叶公好龙、刻舟求剑、指鹿为马……”

  …………

  几轮结束后,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少,大家都已弹尽粮绝。这时,话痨李俊晖站起来:“盲人摸象、盲人瞎马……”

  “停!有‘盲人瞎马’这个成语吗?”老师疑惑地问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像炸开了锅,有的说:“我们只听说过盲人摸象,有谁听说过盲人瞎马呀!”“就是,就是。”“李俊晖,是你自创的吧!”……虽然李俊晖奋力争辩,可是同学们仍然不相信,有的唯恐天下不乱的趁机瞎起哄:“对对对,还有盲人瞎狗、盲人瞎牛……”

  这时,老师咳嗽了两声,同学们立马都坐好了,教室又安静了下来。老师问道:“你能说说盲人瞎马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意思我记不清了。可真有‘盲人瞎马’,我是在《成语故事大全》上看到的。”李俊晖带着一脸的委屈坐了下来。老师说:“我下课去查一查,现在大家都坐好上课。”

  下课了,同学们都围到李俊晖座位旁,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盲人瞎马”。李俊晖仍然坚持有这个成语,急得都快哭了,可同学们依然觉得这是个笑话。

  上课了,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清了清嗓子,郑重地说:“今天我要感谢李俊晖同学,感谢他使我学到了一个新的成语——盲人瞎马。”听了这话,同学们有的瞪眼,有的张嘴,有的向李俊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有的在心里为他点赞……

  回到家,我翻看《成语全书》,果然有“盲人瞎马”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这样的:盲人骑马走路,比喻情况危险或不了解情况就盲目行动。是啊!我们决不能盲人瞎马,遇到陌生的事物,要在了解情况后再行动,不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大笑话。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7

  顾左右而言他

  战国中期,有一个名叫孟子(又称孟轲)的人。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据说,有一次,他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即望着两旁站立的随从,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上面这段对话,在《孟子·梁惠王》有详细记载。原文是:

  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曰:“已之。”

  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

  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8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汉献帝时,曹操独揽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次,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备、孙权,孔融(孔子后代)反对,劝曹操停止出兵。曹操不听,孔融便在背地里发了几句牢骚。御史大夫郄虑平时与孔融不睦,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加油添酷地向曹操报告,并挑拨道:“孔融一向就瞧不起您。”“祢衡对您无理谩骂,完全是孔融指使的。”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将孔融全家抓起来一并处死。

  孔融被捕时,家中里里外外的人一个个害怕得不行,但是他的两个八、九岁的孩子却在那儿玩琢钉的游戏,没有一点惶恐的样子。家人以为孩子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偷偷地叫他们赶快逃跑。孔融也对执行逮捕任务的使者恳求说:“我希望只加罪于我本人,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不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爸爸,你不要恳求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恳求有什么用?”结果,两个孩子从容不迫地和父亲一起被抓去处死。

  后人即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成语用,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亦不能保全。

  以上为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全文内容,如《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有关成语故事作文三年级》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