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1
相传古时候有两种长相非常相似的野兽,分别叫狼和狈。它们都是喜欢偷吃农家猪羊的野兽。二者唯一不同的是:狼的两条前脚长,两条后脚短;而狈却是两条前脚短,两条后脚长。这两种野兽,经常一起去偷猪、羊等家畜。
有一次,一只狼和一只狈共同来到一个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墙和门,都很高,狼和狈都不能爬去。于是,它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由狼骑到狈的脖子上,然后狈站起来,把狼抬高,再由狼越过羊圈把羊偷出来。商量过后,狈就蹲下身来,狼爬到狈的身上。然后,狈用前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狈伸直身子后,狼将脚抓住羊圈的门,慢慢伸直身子,把两只长长的前脚伸进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来。
这样偷羊的事,狼和狈经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狈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养羊的农民也会少很多损失。然而,狼和狈却经常那样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时候,显得非常亲密。
后来,人们就根据这种现象总结了“狼狈为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那些相互勾结干坏事的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求解驿站】
比喻坏人互相勾结一起干坏事。
【活学活用】
在封建社会里,地方上的豪绅经常与官府中的坏人~,欺压百姓。
【妙语点拨】
“狼狈为奸”看似小人得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个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狼与狈这两种动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并通过合作懂得了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弥补各自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了猎物本领以及生命力。从这种意义上看,“狼狈为奸”其实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行为。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忽略掉凶残的狼狈形象,领略“狼狈为奸”背后的.合作共赢要义,并将其落到实处,将对我们大有裨益。
【近义】
朋比为奸
【反义】
洁身自好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2
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3.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5.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6.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7.沆瀣(hàng xiè)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8.好为人师:喜欢以教育者自居,不谦虚。
9.鹤发童颜: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10.怙(hù)恶不悛(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11.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1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15.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16.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17.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18.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19.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20.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21.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22.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23.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24.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25.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26.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27.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28.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29.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30.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31.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32.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33.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
34.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35.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36.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37.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3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语出《庄子》。
39.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40.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41.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2.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
43.讳莫如深: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44.祸起萧墙:祸乱从内部发生。萧墙,照壁,比喻内部。
45.济济(jǐ)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含有在一起。济济,众多。
46.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47.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48.间(jiā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49.(82)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微,小,指刚显露出的苗头;著,明显。
50.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51.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52.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53.金科玉律:必须遵守、不能改烃的信条。多含贬义。
54.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
55.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56.梁上君子: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
57.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
58.廖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
59.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60.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61.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62.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63.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64.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65.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66.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67.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68.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69.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70.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71.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72.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73.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74.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3
导语:在中国文明五千年和汉语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成语故事璀璨夺目,蔚为壮观,它是文明的积淀,汉语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文化的瑰宝。以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家庭和睦的一些成语以及解释,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谢谢!
1.男唱女随 指女方必须附和男方。形容夫妻和睦
2.寸步不离 寸步:形容距离很近。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离开。现在泛指两人感情好,总在一起。
3.夫妻反目 反目:翻眼相看,不和睦。指夫妻不和、吵架。
4.和而不同 和:和睦;同:苟同。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
5.和气致祥 致:招致。和睦融洽,可致吉祥。
6.积不相能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7.讲信修睦 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8.笙磬同音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
9.天下一家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10.埙篪相和 旧时比喻兄弟和睦。
11.宜家宜室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12.宜室宜家 形容家庭和顺,夫妻和睦。
13.凤协鸾和 形容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14.松萝共倚 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15.素不相能 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16.刑于之化 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
17.熙熙融融 〖解释〗亲爱和睦的样子。
18.安定团结 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
19.跗萼载韡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恩义之显亦韡韡然。”孔颖达疏:“言兄弟和睦实强盛而有光晖也……言兄弟相亲则致荣显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20.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21.如埙如箎 埙:古时用土制成的乐器;箎:古时用竹管制成的乐器。象埙、箎的乐音一般和谐。比喻兄弟和睦。
22.参商之虞 参、商:星宿名。参在西、商在东,此出彼没,永不相见。虞:忧虑。比喻人分离不得见面的忧虑。也比喻有不和睦的可能。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4
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晋文子赵武盖了一幢新房子,房子盖好以后晋国的大夫们都赶来恭贺。有一位叫张老的晋国大夫向晋文子恭贺道:“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几句贺词的意思是说:好高啊!好漂亮啊!以后每一次碰到祭祀的时侯,我们就可以到这里来歌唱奏乐;碰到有丧事的时侯也可以在这里痛快淋漓的哭泣;在有大型聚会以及宗教活动的时侯也可以在这里举行。张老的这几句贺词中带有一些讽刺的意思,旁边的人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晋文子听了以后却不以为然,他继续接着张老的话头说道:“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腰领以从先大夫于九原也!晋文子的.意思是说:我赵武能够有始有终“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这样我可以保全我的性命,我也可以平安地一直活到跟祖先在九原一起居住了。”张老具有讽刺性的贺词被晋文公续说后意思完全改变了,大家觉得妙不可言,都称之为善颂善祷。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就是从张老“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的贺词里演变而来的。
【美轮美奂例句】
茅盾《新疆风土杂忆》:“穷人随机应变,亦盛赞其房屋之美轮美奂,其子之多才多艺,其骆驼之健硕,其狗之解人意。”
邹韬奋《萍踪寄语初集.惊涛骇浪后》:“我们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美轮美奂造句】
现代生活也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污染导致美轮美奂的城市陷入一片雾霾之中。
那些曾经为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的人后来都成了赫赫有名的达官贵人,住上了美轮美奂的大房子。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5
唐朝时期,唐昭宗是个傀儡皇帝,当时北方的李茂贞跟朱全忠都想控制朝廷,双方展开了空前绝后的斗争。有个名叫韩全诲的官员跟李茂贞有不错,他不希望朱全忠先打到都城,便唉声叹气地劝唐昭宗说:“皇上,倘若朱全忠打到长安城,后上的禅位定要让与他,臣如何肯善罢甘休,皇上不如先投靠凤翔的李茂贞,再找机会讨伐朱全忠。”唐昭宗左思右想不同意,韩全诲一气之下将楼烧了,唐昭宗无可奈何只好到了凤翔。朱全忠穷追不舍将凤翔包围得水泄不通。在朱全忠的穷追猛打之下李茂贞紧张起来,他像惊弓之鸟一样给朱全忠写了封信,说道:“皇上被韩全诲逼到凤翔,您当时还没到这里,我只好安排皇上住下,我愿鼎力相助扶佐您主持社稷。”韩全诲自以为才高八斗却最终失算,这样他们的小命肯定不保,韩全诲见大势已去没有力挽狂澜的可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垂头丧气,没过几天唐昭宗便将这些官员处死,最终朱全忠攻破凤翔唐昭宗也被杀死了。
【垂头丧气例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零四回:“岂知贾芸近日大门竟不得进去,绕到后头要进园内找宝玉,不料园门锁着,只得垂头丧气的回来。”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一霎时犹如热锅上蚂蚁一般,茶饭无心,坐立不定,好生难过,一直等到旁黑,跟班的又出去打听,不多一刻,只见垂头丧气而回。”
巴金《秋》二:“他早就留意到高忠垂头丧气地立在屋角,这时便唤道:‘高忠,你去吩咐大班预备轿子,我要出门。’”
【垂头丧气造句】
尽管他废寝忘食地做奥数习题,但最终名落孙山没有得奖让他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
创业是一条历尽千辛万苦的道路,小有成功也不应该得意忘形,遭遇拙折也不需要垂头丧气。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6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刘禅做了蜀国的皇帝。他乐此不疲地沉迷于吃喝玩乐,整天不理政事。过不了几年,魏国把危如累卵的蜀国一举消灭了。魏帝命令他迁到洛阳去居住,把刘禅赶出了蜀都。刘禅在魏国还是只知道花天酒地。有一天,魏国大将司马昭请刘禅吃饭,特意安排表演蜀国的杂戏,准备借机羞辱刘禅等人。蜀国旧臣在现场看了表演触景生情,都难过得掉下了眼泪。可是刘禅不但不难过,反而高兴得拍案叫绝,没有丝毫伤心的样子。这时司马昭问刘禅:“你在这里过得开不开心,会不会想蜀国?”刘禅高兴地说:“这里比蜀国强多了!有吃有玩,我不会想蜀国。”事后,刘禅的旧臣谷正对他说:“如果司马昭要是再问你这个问题,你就痛哭流涕地回答:‘我没有一天不想念蜀国,因为先王坟墓远在蜀地,这样他就会让你回蜀国了。”刘禅听了以后铭记在心,后来司马眧果然又问他同样的问题,刘禅便依样回答了司马眧。司马眧看到刘禅说得没有一点感情,就问刘禅:“你说的这些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呢?”刘禅非常惊讶地说:“对呀,你说的一点也不错,是谷正说的啊!”这样司马眧就完全相信,刘禅根本没有思蜀之心,对他就非常放心了。
【乐不思蜀例句】
清.壮者《扫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金陵乡试,往钓鱼巷猎艳,与妓女玉兰有啮臂盟,从此数月不归,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
冯英子《孔狗江马论》:“在太平洋事变之前,尽管是前方吃紧,后方吃紧,……但孔二小姐之流,却长期在香港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造句】
上海这个在中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大都市会使每一位旅游者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喜时应喜,但不应该忘情所欲,但顺时也要懂得居安思危,不要乐不思蜀得意忘形。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7
东汉末年,曹操趁天下群雄四起,一片混乱的时侯扶持天子,控制了朝廷,并且以天子的名义向各诸侯发号施令。爱才若渴的刘备为了实现建国大业,乐此不疲地到处搜罗人才以积蓄力量。一次,刘备听说隆中有位叫诸葛亮的隐士是个才气无双的人,就带上厚礼,与关羽、张飞一起来到隆中的卧龙岗,想请诸葛亮出山,帮自己打天下。他们来到诸葛亮隐居的茅舍,不巧诸葛亮已外出不在家,刘备等人扫兴而归。时隔不久,刘备等人又冒着风雪来到隆中,结果又扑了个空。刘备小心翼翼地给诸葛亮留下一封信,表明自己对他的景仰和希望他出山的愿望。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第三次去拜访时,诸葛亮正好在家睡觉。他们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被请进了屋里。刘备不辞劳苦几次拜访,使诸葛亮大为感动,终于答应做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以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屡建奇功,最终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执着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尤其是当它用在积极向上一面的时侯。
【三顾茅庐例句】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莫言《蛙》一〇〇:“民国十九年,当年袍泽乡党韩复榘兄主席山东,三顾茅庐请高某出山,高某难却韩兄厚谊,赴鲁上任,先任省参议员,后任平原、曲阜县长,今春改任高密。”
【三顾茅庐造句】
相传刘备三顾茅庐之前,孙权曾想先入为主差张昭请聘诸葛亮为臣,却被其婉言谢绝。
如果没有你我不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如果没有你我更不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
以上为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全文内容,如《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成语解释:高考中常考易错成语有哪些》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