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写好一篇《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让人感觉到很重要。实际上,越重要,我们就会越重视,越重视,反而会让我们不知道从哪写起。对于《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拿捏不准、不知如何下手时,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是怎么写的吧。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1
拼音: yǎn ěr dào líng 简拼: yedl
近义词: 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 开诚布公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解释: 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例子: 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的笨拙的把戏。(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谒后语:
谜语: 聆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2
【拼音】:sān nián bù kuī yuán
【典故】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汉书·董仲舒传》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
【解释】指专心苦学。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目不窥园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广汉学者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三年没有进过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造句】:
1、孔夫子读书“发奋忘食”,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求学问的精神。
2、想着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自己可是超过他的。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3
【拼音】:miàn hóng ěr chì
【典故】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朱子语类》卷二九
【释义】脸笔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用法】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羞愧的样子
【近义词】羞愧满面
【相反词】面不改色
【灯谜】喝醉酒红脸
【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一浪子决心痛改前非,给自己取别号“死里逃生”,他在街上遇到一汉子拿着一本小说要卖,他好奇地看到是“九死一生笔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看后不住面红耳赤,意往神驰,他把这本书改作章回小说发表。
【造句】:
1、当全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时,李丽总是逐浪随波附合多数人的意见。
2、他们俩为这件事争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3、他们两个人因为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4、为一个小问题,他俩却争得面红耳赤。
5、只见他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拿起电话一阵乱拨,也不知是要拨给谁。
6、多少次我们僵持不下争得面红耳赤只因我们坚持自己才是对的。
7、他们两人只因一言不合就吵得面红耳赤,看得大家都傻了眼。
8、那天晚上,她父亲来拜访我父亲,走的时候一副面红耳赤,义愤填膺的样子。
9、我们大家都不难想象奥巴马和希拉里争得面红耳赤的样子。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4
【注音】yí fēng yì sú
【成语故事】西汉初年,社会秩序很不安定,虽然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但社会风气没有大的改观。贾谊看到这个问题深为忧虑,就上书汉文帝:虽然政权已经改变,但社会遗风余俗依然存在,而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5
【拼音】:chuáng tóu zhuō dāo rén
【典故】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
【解释】床:指坐榻;捉刀人:指执刀的卫士。站在坐榻边的卫士。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曹操
【相近词】捉刀人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生性多疑的曹操在会见匈奴的使者时,为了显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让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装成他接见,自己则扮成武士提着刀站在床头。会见完毕就命间谍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匈奴使者说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造句】:
1、相貌堂堂,但“床头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呀……曹听完大惊,派人追上去把那匈奴人杀了,姓崔的后果到是不知道。
2、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6
【基本内容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táo lǐ bù yán,xià zì chéng xī)
[释义]
原意是桃树不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典故】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着,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握牺牲。这是一位多么让人崇敬的大将军啊!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7
汉朝的时候,在西南方有个名叫夜郎的小国家,它虽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是国土很小,百姓也少,物产更是少得可怜。但是由于邻近地区以夜郎这个国家最大,从没离开过国家的夜郎国国王就以为自己统治的国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天,夜郎国国王与部下巡视国境的时候,他指着前方问说:这里哪个国家最大呀?部下们为了迎合国王的心意,于是就说:当然是夜郎国最大啰!走着走着,国王又抬起头来、望着前方的高山问说:天底下还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吗?部下们回答说:天
底下没有比这座山更高的山了。后来,他们来到河边,国王又问:我认为这可是世界上最长的河川了。部下们仍然异口同声回答说:大王说得一点都没错。从此以后,无知的国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国家。
有一次,汉朝派使者来到夜郎,途中先经过夜郎的`邻国滇国,滇王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却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骄傲又无知的国王因为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和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出处】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释读】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闻而又妄自尊大。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8
东汉时,章帝想给皇太后的娘家亲戚们封官赐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坚决反对,她对章帝说:“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权利,只会吃喝玩乐。我曾经看见很多人去他们那里请安问候,门前的路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你给他们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国家。”
[提示]形容繁华热闹的场景。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9
导语:瞻前顾后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成语吧!
【拼音】zhān qián gù hòu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怀才不遇,在官场上屡遭排斥,楚怀王对他的提议置之不理,他内心十分痛苦,他只有通过诗歌来宣泄自己,在《离骚》中他写道:“夫惟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典故】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战国楚·屈原《离骚》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顾虑太多
【相近词】左顾右盼
【相反词】一往直前
【示例】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成语例句】
◎ 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 他从不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却又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在前头。
◎ 因此,在推广良种中,要做到统筹兼顾,瞻前顾后,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合理种植。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全文内容,如《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成语小故事大道理5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