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时间:2023-05-31

  本篇是一篇教大家写《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的范文,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妨一起来参考本篇《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是怎么写的吧。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1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2

  叶公晕了之后,龙看见了以为叶公是高兴得晕了,龙说带叶公去海里玩,叶公很高兴,也就不那么害怕龙了。

  龙就带他去了海里的水晶宫玩了,水晶宫里面很美丽,里面的.每一块砖就是用水晶盖出来的,龙王的宝座是用黄金做成的,水晶宫里面有棵水晶做的花树,还有一个大花园。

  叶公参观了水晶宫之后,都不想回去了,龙说:“那就再带你去天上玩去吧!”

  叶公于是又和龙去了天上。天上的云彩风景也很美。叶公好奇地问龙:“为什么云可以飞?”龙回答说:“因为织女织出来的河、树、大海、花草往往人间一丢,就变出真的河、树、大海、花草来了,然后把剩下的布再往人间一扔,就变成了天空的美丽云朵,所以云可以飞。”叶公听了之后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

  龙就继续带叶公去参观天上很奇妙的森林风景,那里的仙树很高,有30米高;草却很矮,只有三厘米的高度。叶公很好奇地问龙:“为什么这里的树这么高,草却这么矮呢?”龙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只有大海里的神仙才知道。”

  接着龙就又带着叶公一起回到了海里。龙找到了神仙,神仙说:“是我用魔法把树变得很高,这样树就可以万年常青;我把草变得很矮,是为了让草地看起来更美观。”叶公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开始想念家乡的一草和一树了。

  于是,龙就拔了条龙须送给叶公,说:“这条龙须跟神笔马良的神笔一样,画什么就变什么,就当作你真诚喜爱龙的纪念品吧。”叶公听了很高兴,向龙连声表示了感谢。

  龙就带叶公回到了家乡。叶公发现自己原来离开了家乡已经有很多年了,自己已经从古代来到了现代。善良的叶公用龙须为老百姓画了很多高高的房屋,最神奇的是他用龙须画出了深圳的地王大厦和京基100。

  从此,叶公和龙就成为了好朋友。不管是天上还是大海,他想去哪龙就带他去哪,叶公真的好幸福,让每个小朋友都羡慕不已。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3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谁?

  精忠报国的主人公是岳飞

  精忠报国: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岳飞的简介:

  岳飞(1103年3月24日(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1142年1月27日(绍兴十一年冬十一月二十七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南宋将领、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的母亲姚太夫人,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教子精忠报国 。她作为母教典范和妇女楷模,在国家危亡之际,励子从戎,精忠报国,被传为佳话,世尊贤母。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岳飞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 姚太夫人听了儿子的回答,十分满意,"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 岳飞解开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请母亲下针。姚太夫人问:"孩子,针刺是很痛的,你怕吗?" 岳飞说:"母亲,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飞背上写了字,然后用绣花针刺了起来。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后来成为著名的抗金英雄,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4

  导语:赤膊上阵,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以下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赤膊上阵chì bó shàng zhèn

  [释义] 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勇敢;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比喻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的从事。也作“赤体上阵”。

  [语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正音] 膊;不能读作“fù”。

  [辨形] 膊;不能写作“博”。

  [近义] 赤手上阵 轻装上阵

  [反义] 披挂上阵 披坚执锐

  [用法] 多含贬义。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 连动式。

  [例句]

  ①大刀会的人个个~;手拿大刀和鬼子拼命。

  ②反革命暴徒以为时机已到;公然~;大打出手。

  [英译] come out without any disguise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杀掉。马腾的儿子马超为报父仇,与西凉太守韩遂联合起来,出动数十万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渭口一带对阵。第二天,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枪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一百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现突出的筋肉,赤着膊,提刀上马,来与马超决战。双方官兵大为震惊。两人又斗了三十余回合,许褚奋力举刀向马超砍去,马超闪过,挥枪向许褚心窝刺来。许褚扔下手中刀,用力夹住马超的枪,于是两人在马身上夺抢,许褚力大,咔嚓一声,扭断枪杆,两人各拿半截,在马上乱打。接着两军混战,曹军损伤大半,退回寨中坚守不出。马超退回渭口,对韩遂说:“我看在恶战当中,再也没有比许褚不要命的了。他真是个'虎痴'啊!”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5

  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小编收集了坐山观虎斗的成语故事,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拼音】: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一年多还不分胜负,秦惠王想出兵干涉,楚国使者陈轸给秦惠王讲卞庄子利用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得到它们两败俱伤时一举打死两只老虎,劝秦惠王采取坐山观虎斗的计策,等待时机再消灭这两国。

  【典故】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史记·张仪列传》

  【释义】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用法】作宾语、分句;指坐观成败

  【相近词】坐观成败

  【造句】:

  1, 他挑拨你我二人之间的\'关系,自己坐山观虎斗,真恶毒!

  2, 正义和邪恶的斗争,我们不能坐山观虎斗,一定要捍卫正义。

  3, 心狠手辣的王熙凤,借秋桐之手,发脱尤二姐,自己坐山观虎斗。

  4, 俱乐部现在正在坐山观虎斗,声称这支队伍已经是最好的,并不需要补充。他们是真的这么想的么?

  5, 白人总想十亿印度人和十亿中国人打起来,自己坐山观虎斗,以收渔翁之利。

  6, 尤文图斯正在坐山观虎斗,作为其中一支种子队,球队只需要参加在十一月份开始的第五轮赛事。

  7, 而鲁能队将坐山观虎斗,静等两队比赛的结果。

  8, 今天爸爸和妈妈吵架了,我高兴的坐山观虎斗。

  9, 同学之间发生争执时,我们要耐心劝解,决不能坐山观虎斗。

  10, 随后,他又坐山观虎斗,看着手忙脚乱的狄安被逼提前五个月辞去党魁一职。

  11, 俄罗斯对中国出于唇亡齿寒的效应,首先摆出的将是"坐山观虎斗"的姿势。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6

  [拼音]:yú yǒng kě gǔ

  [释义]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还有剩余下来的勇力可以卖给人家。原形容勇士的豪迈气概;后也可指力未使尽。

  [语出] 《左传·成公二年》:“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木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余勇。’”杜预注:“贾;卖也。言己勇有余;欲卖之。”

  [正音]贾;不能读作“jiǎ”。

  [反义]无能为力

  [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

  [结构]主谓式。

  [成语故事]:

  公元前592年,晋国派出郤克出使鲁国,完了之后便要去齐国,而鲁国也要派出使者季孙行父(上卿)往齐国去,于是郤克与季孙行父便相约同往。到了齐国国境外,又遇到了卫国上卿孙良夫与曹国大夫公子首,他们也要去齐国。大家都是为了和齐国搞好外交关系,于是四个人便结伴,一路谈笑风生,一同进入齐国。

  说巧也不巧,说不巧也巧。郤克瞎了一只眼睛,季孙行父是个秃子,孙良夫是个跛(bǒ)子,曹公子首又是个驼背,现在四个人同时出现在齐国的大殿之上,孩子气十足的齐顷(qǐng)公一直想笑,却又强忍着不好意思笑出声来。

  齐顷公的母亲萧桐叔子(子:儿子和女儿,这里指女儿。即萧国国君桐叔的女儿。)近来心情不大好,总是愁眉苦脸的,齐顷公做事不知轻重,为了博取母亲一笑,竟然在第二天让母亲坐在高台之上观看,而后自己命令四个身有残疾的人去为来访的四个大夫驾车。

  为郤克驾车的也是个瞎了一只眼的,为季孙行父驾车的也是个秃子,为孙良夫驾车的也是个跛子,为曹公子首驾车的也是个驼背——看了这场景,萧桐叔子和几个宫女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笑声传开,左右皆知。郤克听到笑声,觉得奇怪,又将四周看了一看,立时明白过来。他勃然大怒,此时其他三位大夫也都知道自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都是又气又急,立时不辞而别。外国使臣不辞而别,这可是大事!——齐国大夫宾媚人(名国佐,宾氏,封在媚地,所以称宾媚人,是春秋时著名的外交官。)叹道:“齐国有大麻烦了。”

  回到晋国之后,郤克越想越觉得羞愤,总等着哪一天发兵攻打齐国,把齐顷公狠狠地揍一顿。屈辱的回忆每天都在折磨着他,他总是对人怒目相向,甚至会无缘无故惩罚别人。中军帅士会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他此时已被仇恨蒙蔽了心理,一心只想着攻打齐国,只不过有个自己挡着他而已。于是士会便推说自己年纪大了,告老还乡。士会一走,郤克终于当上了中军帅,执掌晋国大权。他执政之后,便大力扩充军队,训练士兵,准备报齐国人的一笑之仇。

  鲁成公二年,齐顷公伐鲁、卫,抢了不少田地。鲁、卫两国向晋国求救。郤克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他当然要出兵!一来救鲁、卫两国,二来报自己被嘲笑的耻辱。晋景公问他:“给你七百乘(shèng)战车够了吗?”

  郤克要的不是决胜负,而是蹂躏(róu lìn)对手,他说道:“七百乘,那是先君文公城濮(pú)之战的兵力,我哪里敢和先君文公相比?我必须得要八百乘。”于是晋景公给了他八百乘,晋国兵力几乎为之一空。

  郤克指挥中军,解张为他驾车,郑邱缓作为他的车右。士燮(xiè)指挥上军,栾(luán)书指挥下军,韩厥(jué)仍然为司马,执掌军队纪律。晋军在路上与鲁军(指挥官:季孙行父)、卫军(指挥官:孙良夫)合兵一处——这两国刚被齐军杀败,不过,虽然是败军,合在一起,也还是挺可观的。三国联军浩浩荡荡,往齐国进发。

  在进军的`路上,发生了一件事:郤克手下有个军官犯了错,韩厥执法一向严明,可不管这个人是谁的部下,直接命令将他斩首示众——郤克听说后,急忙驱车前来援救那个军官。但当他赶到时,那名军官已经被斩了。郤克便说道:“违反军纪,就应该斩首。”命人把那军官的脑袋挂起来传令三军,以此来支持韩厥的军令。——有人问道:“您刚才是来救人的,怎么现在反而要用人家的脑袋来支持韩厥呢?”

  郤克说道:“你知道上次在邲地我们是怎么败给楚军的吗?就是因为将领们没有齐心协力啊!这次,无论如何,我要让大家都团结起来!”

  晋、鲁、卫联军来到靡(mí)笄(jī)山下,齐国军队在鞍地,两军远远地对望,各自安营扎寨。齐顷公命人来下战书,郤克回复明日决战。

  齐国大将高固对齐顷公说道:“晋国人还不知道我们的能力,我想单车前去挑战,挫掉他们的锐气,灭掉他们的威风。”——又一个单车挑战的战例哦。

  于是高固让一名士兵驾着战车带着他冲向晋军大营,恰巧晋军营内也有一个偏将驾单车出来,高固取过一块大石头砸过去,把那个偏将给砸倒在车上,而后跳过去,俘虏了那个偏将——驾车的和另一个士兵早吓得跳车逃走了。

  高固活捉了晋将,驾着晋军的战车奔驰回齐营,在自己的阵营中跑了一圈,边跑边喊:“我还有许多勇气,如果你们需要的话,来向我买吧!”——《左传》原文:欲勇者贾余馀勇。贾:念gǔ,买的意思。——后来,“余勇可贾”便被当作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比喻剩下的勇气和力量很足,还可以使出来。

  [造句]:

  1.昌年看着紧皱眉头的杨群,笑着说:\"杨先生还有余勇可贾?\"。

  2.他虽已年近古稀,但壮心不已,尚有余勇可贾。

  3.他们余勇可贾,我们不能放松警惕.

  4.李嘉诚太年轻,余勇可贾,而对于困难,他设想得太少了。

  5.若是早出城几日,鞑子兵还有余勇可贾,若再晚出城几日,城内的兵也困乏了。

  6.好!是条汉子!余勇可贾!你赢了她,我就放你,决不食言;输了嘛,从今往后你老老实实服从、侍侯我们。

  7.沉潜刚克胆大如斗胆大包天威风凛凛余勇可贾。

  8.这精神,这心态,固然其志可嘉,余勇可贾,但冷静视之,在实际生活中,进入老年多注重日常起居、饮食调节,适度锻炼,心理平衡,修身养性往往更值得提倡。

  9.他已经跑得气喘吁吁,但在危险面前还有余勇可贾,又加快了脚步。

  10.玄鸿宗的修士们群情激昂,他们已经被逼到了绝境之上,反败为胜已经没有希望,只有临死之前一点余勇可贾。

  11.非是上官鼎不想要肖铁的性命,化做厉鬼也想要他的命,可惜他不能,肖铁长枪穿过他胸膛的刹那,还有余勇可贾,但是“摄音吼”。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7

  弄巧成拙

  北宋时期有位画家叫孙知微。专擅长人物画。一次,他受成都寿宁寺的委托,画一幅《九耀星君图》。他用心将图用笔勾好,人物栩栩如生,衣带飘飘,宛然仙姿,只剩下着色最后一道工序。恰好此时有朋友请去他饮酒,他放下笔,将画仔细看了好一会,觉得还算满意,便对弟子们说:“这幅画的线条我已全部画好,只剩下着色,你们须小心些,不要着错了颜色,我去朋友家有事,回来时,希望你们画好。”

  孙知微走后,弟子们围住画,反复观看老师用笔的技巧和总体构图的高妙,互相交流心得。

  有人说:“你看那水暖星君的神态多么逼真,长髯飘洒,不怒而威。”

  还有的说:“菩萨脚下的祥云综绕,真正的神姿仙态,让人肃然起敬。”

  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弟子,平时专门卖弄小聪明,喜欢哗众取宠,只有他一个人装模作样地一言不发。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莫非这幅画有什么缺欠?”

  童仁益故作高深地说:“水暖星君身边的童子神态很传神,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

  众弟子说:“没发现少什么呀。”

  童仁益说:“老师每次画瓶子,总要在瓶中画一枝鲜花,可这次却没有。也许是急于出门,来不及画好,我们还是画好了再着色吧。”

  童仁益说着,用心在瓶口画了一枝艳丽的红莲花。

  孙知微从朋友家回来,发现重子手中的瓶子生出一朵莲花,又气又笑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若仅仅是画蛇添足倒还罢了,这简直是弄巧成拙嘛。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暖星君用来降服水怪的镇妖瓶,你们给添上莲花,把宝瓶变成了普通装花的瓶,岂不成了天大笑话。”说着,把画撕个粉碎。

  众弟子看着童仁益,默默低头不语。

  【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释读】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8

  【汉语文字】丧心病狂

  【拼音】sàng xīn bìng kuáng

  【字词解释】丧:失去、丧失;心:指心智;病:病态;狂:精神失常、癫狂。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解释】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残忍、荒谬得到了极点。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丧尽天良、穷凶极恶、惨无人道

  【反义词】平心静气、心平气和、大慈大悲

  【例句】有些贪婪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对他人的`安危全然不顾,可谓丧心病狂。

  【例句】你简直丧心病狂。

  【出处】这则成语出自《宋史·范如圭传》:“公不丧心病狂,奈何为此?必遗臭万世矣。”

  【成语故事】

  秦桧原是北宋的大臣,后随着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一起到北方成为俘虏,投靠了金人。后来,他被金人放回南宋做内奸。在朝廷上,他提出与金人议和、南北分治的卖国主张。一心主和的宋高宗很赞成秦桧的主张,提升他为宰相,凡事都只和他一人商议,不许其他大臣参与。秦桧一方面对高宗阿谀奉承,另一方面还不断网罗主张投降的官员,迫害主战人士,从而遭到朝中大臣的谴责,老百姓也非常憎恨他。一次,金朝派使者来南宋谈议和条件。这个使者依仗金朝军事力量强大,态度很傲慢,所提条件都很过分,遭到主战官员一致反对,只有秦桧主张接受。当时任校书郎兼史馆校勘的范如圭也主张拒绝与金人议和。他准备与一些同僚联名上书高宗,反对屈辱求和。奏章写好后,其他人害怕秦桧报复,都打起了退堂鼓。于是范如圭就独自一人给秦桧写了一封信,指责他的卖国行为。信中写道:“你秦桧如果不是丧心病狂,怎么能干出这种可耻的事情来呢?你这样做,必将遗臭万年,永远受到后代子孙的唾骂!”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全文内容,如《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成语小故事简短1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