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

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

时间:2023-06-08

  导语:司空见惯指某种事情经常见到,不足为奇。

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 篇1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吟诗和作文章都很出色的人,名叫刘禹锡,他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的名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

  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这是一句很常用的成语,但有很多人仍会把它错用,因为寻常的事情,如果是发生的很自然,便不可以引用这句成语。如早晨的时候,太阳从东方出来,到黄昏的时候,太阳便在西方没落,这样便不能说司空见惯。有些事情发生的很偶然,而又常常会听到的,此方在大都市街道上夹往的车辆,平常都是很安全地来往看,但很多时候,常会发生意外,不是辗伤了人,便是碰伤了车,这样的事情,我们看多了,则用司空见惯四字便恰当了。

  以上为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 篇2

  唐朝时期,刘禹锡和李绅,都是唐代的赫赫有名的文学家。李绅做过“司空”的官职,刘禹锡做过苏州刺史。他们两人是推心置腹的好朋友,情谊很深。刘禹锡因为政治革新被贬职,司空李绅设宴款待他,席间命歌妓着霓裳羽衣以歌舞劝酒。酒过三巡,刘禹锡感慨万千,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诗中写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司空见惯例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八回:“安公子是前度刘郎,何小姐是司空见惯,倒也用不着十分羞涩,便举案齐眉,同吃了一顿饭。”

  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帝国主义’这种字样,在现今已是司空见惯了,但在当年却几乎是一种讳名。”

  张扬《第二次握手》:“这种场景在她来说虽早已司空见惯,然而,这是一朵在中华民族的`广阔的土地上首次升起的蘑菇云。”

  【司空见惯造句】

  这种乐此不疲地认为自己是一个才气无双的英雄,我行我素按自己方式行事的人越来越司空见惯。

  周围的人对他得意忘形地在闹市区附近招摇过市全部都无动于衷,看来这种场面是司空见惯的。

  以上为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全文内容,如《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司空见惯成语故事的典故》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