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1
韦编三绝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2
【汉字书写】:耳闻不如目见
【汉语注音】: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分句;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的意思】:闻:听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
【耳闻不如目见的近义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闻不如目见的反义词】:道听途说;
【耳闻不如目见的故事】
战国初期,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名斯)建立了魏国。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治理邺(今河北磁县南),临行前,魏文侯嘱咐西门豹到邺以后要深入调查,讲求实事求是,不要轻信传闻,他推心置腹地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西门豹到邺地后,到当地百姓中明察秋毫,了解情况,严厉打击了一批胡作非为的达官贵人,鼓励群众发展生产,把邺治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当地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拥护。
【耳闻不如目见例句】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一十:“自古失道破国亡家者,口説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臣请以陛下所目睹者言之。”
北齐.魏收《魏书.崔浩传》:“耳闻不如目见,吾曹目见,何可共辨?”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就行也不是话,再住也不是话,口说无凭,耳闻不如目见,我背了马,且请师父亲去看看。”
【耳闻不如目见造句】
早就听说小区有个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总是觉得不以为然,今日一见果然是耳闻不如目见。
她长得再漂亮,身材如何婀娜多姿我也只是听人说,耳闻不如目见,我只有亲眼见到才能去评论。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3
战国时期,穆王带了几个贴身侍卫向西方进发,造父驾着马车行了一程后松开缰绳,那八匹骏马便欢快地跑了起来,穆王见此情景有些得意忘形。他们来到昆仑山下的西王母国,这里仿佛世外桃源。婀娜多姿的女王西王母盛情款待,为穆王接风洗尘,穆王也送给她珍贵礼物表示答谢。穆王玩得乐不思蜀,转眼一个月过去,造父急得焦头烂额,多次劝穆王回国,穆王始终不肯。一天,穆王与西王母正在纳凉闲坐,造父带着一个风尘仆仆的`武士送来密书。原来徐堰王趁天子离京便起兵造反。穆王立即启程东归,造父知道刻不容缓,一日千里地向东飞奔,三天三夜赶回了镐京。穆王调兵遣将,与徐堰王决一死战。徐堰王被打得落花流水,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徐国从此灭亡。《荀子.修身》有“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一日千里’便是由此演化而来的。
【一日千里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昔有骐骥,—日千里,伯乐见之,昭然不惑。”
梁启超《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今国中报馆之发达,一日千里,即以京师论,已逾百家。”
【一日千里造句】
以前农业时代如瞎子摸象,三十年是一代。如今科学时代一日千里,日新月异,五年就一代。
在麻将台上再接再厉努力奋斗的人,如果发挥到工作上,他们的事业肯定一日千里,成为人中之龙。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4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
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
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5
【注音】
pěng fù dà xiào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中大夫宋忠和博士贾谊来到东市拜访有名的占卜专家司马季之,见他在教弟子日月运行和阴阳吉凶的有关知识,他们被他的话吸引住了,问他为什么干此卑贱的工作。司马季之捧腹大笑道:“你们那些高官欺上瞒下、尔虞我诈就高贵吗?”
【典故】
司马季主捧腹大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何辞之野也!’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
【解释】
用手捂住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抑制。
【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笑声
【相近词】
开怀大笑、令人捧腹
【反义词】
号啕大哭
【造句】:
1、故事还未讲完,大家早已捧腹大笑起来。
2、在小品专场晚会上,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把观众逗得一次次捧腹大笑。
3、这个小品演得有声有色,让人捧腹大笑。
4、小丑一出场,观众立即捧腹大笑。
5、这一老一少合说的相声妙趣横生,令人捧腹大笑。
6、赵本山和宋丹丹的精彩表演令台下的观众捧腹大笑,有的笑出了眼泪,有的笑弯了腰。
7、我看搞笑电视时总是捧腹大笑。
8、妈妈先是愣了会儿,接着就捧腹大笑了。
9、在一阵捧腹大笑中,老师严厉一声“安静”,全班同学立刻成了木头人。
10、我很爱在看书时捧腹大笑。
11、他模仿那个乞丐的动作惟妙惟肖,让人捧腹大笑。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6
南宋时期,有个名叫俞良的秀才从小就孜孜不倦地读书,长大后去参加科举考试前对家人说道:“但得一官半职便回。”不幸在路上疾病缠身,盘缠用尽时步行到了杭州。住在孙婆的客栈里本想考中便回乡,哪知名落孙山。俞良此时已身无分文,而他又感觉回去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只好每日讨得酒借酒浇愁。孙婆见他如此不争气便不肯留他在店里,俞良心里想道:“如此度日如年,不如一了百了。”于是他想来个酒足饭饱然后跳进西湖做个饱死鬼。他在西湖丰乐楼吃饱后在丰乐楼贸了一首《鹊桥诗》,正待自尽时却被店家拦住,原来店家怕受连累,还让人把他送回孙婆店里,孙婆见此情景骂骂咧咧,俞良只好忍辱负重的装醉。有一天太上皇梦见在西湖游玩时有两条黑气冲上云宵,圆梦先生解梦说是贤人流落在此吐出的怨气。太上皇听了马上派人到西湖去寻贤人,在丰乐楼见到俞良的诗后认定是贤人所为,于是差人到孙婆店里传旨命俞良火速回奏。此时孙婆见到官府的人吓得面色如土。俞良被接入宫后太上皇对他说道:“你不远千里而来,依你这样才气无双的人应举不中乃主司之过,现封你为官并衣锦还乡。”
【面色如土例句】
《敦煌变文集.捉季布变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色如土结眉频。”
明.周楫《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第一卷:“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第一十六章:“这时,文代表已吓得面色如土,浑身战栗,跪到地下哀求说:‘自古两国用兵,不斩来使,还请督办饶恕我罢!’”
【面色如土造句】
为什么这么坑我?初出茅庐刚走向社会的他正准备牛刀小试,结果被吓得面色如土。
他假装惊恐得面色如土的样子是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那帮得意忘形的毒贩子的警觉。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7
唐德宗时期,安禄山起兵反叛,卢龙节度使朱泚及部将张光晟也起兵反叛。李晟奉命征讨叛军,活捉了张光晟。张光晟开诚布公地表示愿意重新归顺唐王朝,而此时德宗身边的大臣们却坚决反对,只好将他处死。张光晟临死前感慨万千地说:“第一不要做,第二做就要做到底。”
【一不做二不休例句】
酒中人《朱墨》五十:“一不做二不休,一定要灌醉她,让她自己主动投怀送抱,那时候,就不是他高余冠的错了。”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一十:“这堂客眨一眨眼睛,心里默神:‘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添一点柴禾。”
茅盾《子夜》七:“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拚一拚了!什么胜仗,是多头方面造谣。你知道赵某人是大户多头,他在那里操纵市场!我就不信他有那样的胃口吃得下!”
【一不做二不休造句】
不少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常常会到骑虎难下的地步,那么这时侯还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一直坚持到底。
很多官场的达官贵人们都贪得无厌,他们贪污了不计其数的财产,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逃到国外定居。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8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释义 卷指书。手中的书不肯放下来,比喻抓紧时间勤学,或看 书入了迷。
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家 境贫困,无法读书。从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 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 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 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
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 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 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你们 年轻人更应该勉励自己多读点书。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9
从前,宋国有个老头儿,很喜欢猴子,他家里养了一大群。时间长了,他能了解猴子的脾气秉性,猴子也能听懂他说的话。老头儿愈发喜欢了,宁愿减少全家的口粮,也要让猴子吃饱。
由于猴子的食量太大,老头儿家里的存粮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吃食的数量。就向猴子宣布:“从今天早饭起,你们吃的橡实要定量,早上三个,晚上四个,怎么样,够了吧?”猴子听了一个个都呲牙咧嘴,乱蹦乱跳,显出很不满意的神色。老头儿见猴子嫌少,就重新宣布:“既然你们嫌少,那就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样总够了吧?”猴子听说早上从三个变为四个,都以为是增加了橡实的数量,一个个摇头摆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乐。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全文内容,如《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成语小故事20字左右》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