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成语故事 >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时间:2023-11-20

  看了许多有关《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的写作小技巧,下笔写起来总有一些不得心应手,那么本篇《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范文就是你的良师益友,比较适合你来阅读参考,不妨一起来看看本篇《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是怎么写的吧。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1

  西周的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姬官涅。此人昏庸暴虐,政治腐败。

  公元前779年,褒国进献了一个姓姒(sì)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对她万般宠爱。褒姒一向不爱笑,幽王用音乐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让她笑。有人献计点燃报警的烽火台,招来各路诸侯兵马,使他们上当,让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他带褒姒到行宫游玩,晚上传令点燃烽烟,各地诸侯见到烽烟,以为是盗寇侵扰京城,纷纷率领兵马赶来相救。到了一看,只见幽王在喝酒取乐。幽王派人对他们说:“没有什么盗寇,让你们辛苦了!”

  诸侯受骗,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开心。

  褒姒生了个儿子叫伯服,幽王废掉申后,立褒姒为王后;废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jiù),立伯服为太子。

  宜臼遭到废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对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满怀忧愁,心中十分痛苦,写了一首题目叫做《小弁》的诗,抒发自己的心情。诗的第三节说:“看见屋边的桑树和梓树,一定要必恭敬止。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亲,我依恋的是自己的母亲。谁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谁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处找寻?”

  由于幽王昏聩无道,诸侯纷纷叛离。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的军队进攻镐京。幽王下令点燃烽烟,但是诸侯受过骗,以为又是幽王一时兴起,逗褒姒开心,所以都没有派出救兵。犬戎的军队攻下镐城,杀了幽王,掳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来演化为“必恭必敬”,也有写作“毕恭毕敬”的。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2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史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把这小史抓来追问,并且下令用棍棒拷打。小史心里不服,大声嚷道:“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对我这么凶狠啊!”

  张乖崖听了,就拿起笔来写了一条批语:“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一天一个铜元,一千日就是一千个铜元,这就像用绳子锯木头、水滴石头一样,日久天长,木头也会被锯断,石头也会被滴穿的。然后,他下令将这小史斩首。

  成语“水滴石穿”是由这个故事来的。有时也写成“滴水穿石”,含义是一样的,故事原来的意思是说缺点、错误虽小,积累起来,也会造成很大危害。现在常从积极方面来使用,比喻学习或者办事只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够“水滴石穿”,战胜困难,得到成功。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3

  春秋时期,楚晋两国因为郑国而交战,最后晋军部队大败而归。晋军主帅荀林父带着残兵败将们落荒而逃,回到晋国后,荀林父请求晋景公赐予死罪。晋景公吃了败仗也非常气愤,他先免去了荀林父的职务并想治他死罪,这时大夫士贞子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跟晋景公提起城濮之战的一段故事:晋军在城濮之战中缴获了大量楚军的粮食,但晋文公还是闷闷不乐,大臣们见了都问晋文公为何遇到喜事还犯愁?晋文公对大家说:“得臣(楚国国相,一个才高八斗的人。)未死,我怎能不居安思危呢,困兽犹斗,况且他还是一国之相,你们说他会善罢甘休吗?”再后来听说楚成王在撤兵回朝的路上命令得臣自杀了,晋文公的心情才真正好起来。楚王这么做相当于把自已的势力削弱了,晋文公岂能不开心,从那以后楚国的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士贞子说完这些又对晋景公说道:“如果现在把荀林父杀了,就跟楚国过去所做过的事情是一样的,这样楚国相当于打了一场胜仗,荀林父是一们名副其实的忠臣,不过是一次败仗,罪不当死啊!”晋景公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他马上恢复了荀林父的官职。

  【困兽犹斗例句】

  后晋.刘昫《旧唐书.张孝忠传》:"然恒州宿将尚多,追之则困兽犹斗,缓之必翻然改图。“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况困兽犹斗,背城一战,尚有不可测之事乎? ”

  茅盾《蚀.动摇》一十一:“你们逼得人家走投无路,不得不下死劲来反抗你们,你忘记困兽犹斗么?”

  康笑胤《思君赋》:“要攻,便一鼓作气,以移山倒海之势、摧枯拉朽之锋彻底结束战争,别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一旦畏手畏脚、优柔寡断,便会让当面之敌有喘息之机,令其困兽犹斗,负隅顽抗。”

  蔡廷锴《蔡廷锴自传.擢升营长》:“困兽犹斗,诚厉害过两军对垒,当时若非事先布置与官兵镇定,难免不为土匪冲溃。”

  【困兽犹斗造句】

  中国军队快要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侯,困兽犹斗的小日本还在做最后的垂死挣扎。

  涨久必跌,跌久必涨,股市里多方与空方随时可能成为困兽犹斗的那一方,股民们早已经见怪不怪了。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4

  三国时期,有一个正直的文人叫卢毓(yù),在魏国做大官。

  一次宫中选拔人才,官员们推荐了许多有名的人,魏国的皇帝说:“让卢毓来选人,我不要这些只有名声而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名声就像画在墙上的饼,不可以拿来吃。”

  卢毓建议皇帝选拔和考试相结合。从此,皇帝根据个人的实际能力来任命官员。卢毓的方法得到了大家的称赞。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的人。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的人。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5

  南朝宋代时期,著名诗人谢灵运的诗歌被广为流传,他的孙子谢超宗也很有文采。他曾在新安王刘子鸾处担任常侍,刘子鸾府中的文书大多都是出自他的手中。刘子鸾的母亲殷涉仪过世时的悼词也是由谢超宗来撰写,孝武帝看了以后大加赞赏地说:“谢超宗真是有凤毛啊,又出了一个谢灵运。”身在孝武帝身边的右卫将军刘道隆听他这么一说真以为谢家有凤凰的羽毛,便跑到谢超宗家想要看这个稀奇的宝贝。谢超宗不知他的`用意反问他说:“我的家里贫寒,哪里来的宝物呀。”刘道隆以为他们是故意藏起来便自已找起来,最后也没有找到,便自言自语说:“陛下明明说你有凤毛,可是我怎么就是找不到呢?”“凤毛麟角”这个成语就是后来人们从这个笑话中的“凤毛”慢慢演化而来的。

  【凤毛麟角例句】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大奴固自有凤毛。”

  清.曹寅《题朴仙画五毒图》诗:“凤毛麟角安在哉,紫茸银艾空披靡。”

  《太平御览》六零七引《蒋子万机论》:“谚曰:‘学如牛毛,成如麟角’言其少也。”

  蔡东藩《前汉演义》第五回:“此外如穷乡僻壤,或尚有几册留藏,不致尽焚,但也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造句】

  我们纵观历史,在各个国家的政界里,能够成为独当一面的女性领导者可谓是凤毛麟角。

  过去的几年里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发愤忘食的她却可以流利的讲五个国家的语言。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6

  导语:你相信这世界上有会爬树的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缘木求鱼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文名 缘木求鱼

  【拼 音】 yuán mù qiú yú

  【寓 意】 方向或办法不正确,无法达到目的

  【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上》

  【用 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

  【外文名】 Climb trees to catch water from a flint

  【类 别】 成语,典故

  【结 构】 连动式

  【近义词】:水中捞月、缘山求鱼、竹篮打水 南辕北辙 守株待兔”

  【反义词】:探囊取物、瓮中捉鳖

  【押韵词】:将奋足局、卸磨杀驴、骑驴觅驴、骑马找马。

  【典故】

  原文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⑴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⑵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⑶土地,朝⑷秦楚,莅⑸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⑹,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⑺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⑻人与楚⑼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⑽亦反其本矣。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⑿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译文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愿望是什么呢?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了笑,却不说话。

  缘木求鱼孟子便说:“是为了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是为了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为了艳丽的色彩不够看呢?是为了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还是为了身边伺候的人不够使唤呢?这些,您手下的大臣都能够尽量给您提供,难道您还真是为了这些吗?”

  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您的最大愿望便可以知道了,您是想要扩张国土,使秦、楚这些大国都来朝贡您,自己君临中国,安抚四方落后的民族。不过,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竟然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还要严重哩。爬上树去捉鱼,虽然捉不到鱼,却也没有什么后患。以您现在的做法来实现您现在的愿望,费劲心力去干,一定会有灾祸在后头。”

  宣王说:“可以把道理说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假定邹国和楚国打仗,大王认为哪一国会打胜呢?”

  宣王说:“当然是楚国胜。”

  孟子说:“显然,小国的确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口很少的国家的确不可以与人口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的确不可以与强国为敌。中国的土地,方圆千里的共有九块,齐国不过占有其中一块罢了。想用这一块去征服其他八块,这跟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区别呢?大王为什么不回过来好好想一想,从根本上着手呢?”

  “现在大王如果能施行仁政,使天下做官的人都想到您的朝廷上来做官,天下的\'农民都想到您的国家来种地,天下做生意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做生意,天下旅行的人都想到您的国家来旅行,天下痛恨本国国君的人都想到您这儿来控诉。果真做到了这些,还有谁能够与您为敌呢?”

  其他相关

  会爬树鱼的弹涂鱼

  孟子也没想到,这世界上居然有会爬树的鱼!

  弹涂鱼在澳大利亚的东北海岸,沿着平坦的海边长着一片红树林,这儿对于游客来说是个很难进入的地方,到处都是难以立足的沼泽地,鳄鱼和吸血虫是这里的统治者。这个动植物天堂向前来探险的生物学家们提出了挑战。这里充满了生机,沿着海岸线你可以看到到处活跃着一种奇特的动物:有的在泥地上蹦来蹦去,有的在红树林快速穿梭着,还有的正在泥地上钻洞,以最巧妙的方式不漏痕迹的将自己隐藏起来,等待着下一次涨潮机会的到来。这种敏捷的,长着灯泡似眼睛的动物叫弹涂鱼——一种鱼类,它们生活在岸边的红树林中和平坦的海边泥地上。在中国沿海和西非及太平洋的热带海洋边都可以见到弹涂鱼。

  弹涂鱼的大半生都在陆地上度过。它可真是鱼中的另类。弹涂鱼用前鳍爬行,鳍的末端有吸盘,可以紧紧吸住树皮,所以爬起树来毫不困难。弹涂鱼上岸前,先用鳃吸满水和空气,就像背上了一个氧气筒和一台饮水机。这样,它在陆地就能逗留好几个钟头。看看弹涂鱼矫健的身影,你有没有觉得世界真的很奇妙?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7

  从前,有个郑国人,打算到集市上买双鞋穿。他先把自己脚的长短量了一下,做了一个尺子。可是临走时粗心大意,竟把尺子忘在家中凳子上了。

  他走到集市上,找到卖鞋的地方。正要买鞋,却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就对卖鞋的人说:我把鞋的.尺码忘在家里了,等我回家把尺子拿来再买。说完,就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跑。

  他匆匆忙忙地跑回家,拿了尺子,又慌慌张张地跑到集市。这时,天色已晚,集市已经散了。他白白地跑了两趟,却没有买到鞋子。

  别人知道了这件事,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而偏偏要回家去拿尺子呢?

  这个买鞋的郑国人却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子,也不相信我的脚。

  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8

  三国时期,刘备去世以后,诸葛亮派邓芝出使吴国,想要缓和与东吴的两国关系,并且齐心同力共同抗魏。邓芝到吴国以后孙权假称生病不想见他。邓芝知道孙权改变主意不想跟蜀国结盟,可能有依附魏国的打算,于是就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上说道:“我这次出使吴国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蜀国,同时也是为了吴国。”于是孙权同意召见邓芝。孙权开诚布公地告诉邓芝:“我是诚心诚意与蜀国和亲,只是蜀主刘禅年幼弱小,国小势微,如果魏兵攻击,你们便可能陷入自身难保的境地呀,我为这事忧心忡忡,所以便有些犹豫不决……”邓芝也实事求是地回答说:“吴蜀两国这是成就大业的基础。诸葛亮赫赫有名,是当今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蜀国地势险要,吴国有又三江之阻,也可谓是固若金汤。两国的优势倘若能够合而为一,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卞,退也鼎足而立。事实摆在我们眼前,假如吴国向魏国臣服,那大王就不可能再成霸业了。”孙权深思熟虑,良久之后他缓缓地说:“你说的\'都是实情,吴蜀联合还是最好的办法。”魏国的和谈最后终于被吴国拒绝了,吴国也派出使臣到蜀国去谈论具体结盟事宜。

  【共为唇齿例句】

  令狐德棻等《周书》卷二十九列传第二十一:“今主上春秋既富,安危系于数公。共为唇齿,尚忧不济,况以纤介之间,自相夷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蜀有山川之险,吴有三江之固;若二国连和,共为唇齿,进则可以兼吞天下,退则可以鼎足而立。”

  【共为唇齿造句】

  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是共为唇齿、患难与共的,中国志愿军撤出朝鲜决不是对朝中利益置之不理。

  在蒋氏政权内他们既共为唇齿,又乐此不疲地相互勾心斗角,这样才能保持各自利益和家族的发展。

  以上为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全文内容,如《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成语小故事愚公移山》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