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导语: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1
1 千金市骨的故事
战国时,燕国曾一度被齐国打败。燕昭王继位后,决心收拾残局,招贤纳士,以便重振国威,向齐国报仇。为此,昭王向一个叫郭隗的人求教说:“现在燕国处境困难,我想广招人才,帮我治理国家,你看怎样才能找到有才能的人呢?”郭隗没有直接回答昭王提出的问题,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郭隗说:
从前,有一个国君想得到一匹千里马,于是贴出告示,说愿出一千两黄金来购买。3年过去了,千里马仍没买到,国君闷闷不乐。这时,有个侍臣向国君请求出去寻求千里马。
侍臣找了3个月,终于找到了线索,可到地方一看,马已经死了。侍臣拿出了500两黄金买回了那匹千里马的头骨。谁知国君见花了这么多钱买回来一堆马骨头,非常生气,把这个侍臣训斥一顿。国君说:“我要的是活马,你买了这堆马骨头有什么用?”侍臣回答说:“大王要买千里马,可3年都没买到。其实并非世上没有这种马,而是人们不相信你真会舍得出10××两重金来买。现在我拿500两黄金给你买了千里马的骨头,消息传出去,很快就有人把千里马给你牵来。”国君一听侍臣说得有道理,就没有再怪罪他。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好几匹千里马送到了国君手中。
郭隗讲完这个故事后,对燕昭王说:“大王真想招纳贤士,就先从我开始吧。大家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重用,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还会犹豫吗?这样不愁远隔千里,人才会主动找上门来。”
燕昭王认为郭隗说得有道理,便首先重用了他。消息传开,果然不少有勇有谋的人物纷纷来到燕国的都城。燕昭王依靠这些人,经过28年的努力,终于治理好了国家,并联合秦、楚等国一起打败了齐国,收复了失地,洗刷了过去失败的耻辱。
2 千金市骨的材料
【注音】qiān jīn shì gǔ
【出处】宋·黄庭坚《咏李伯时摹韩幹三马次苏子由韵》:“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gǔ]皮。”
【解释】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
【用法】作宾语;比喻招揽人才的迫切
【近义词】千金买骨
【反义词】怀才不遇、骥伏盐车
【年代】古代
3 千金市骨的点评
做事除了有良好的愿望,还必须有恰当的`方法,要知道变通。因此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当然,如果你是人才,你就要敢于自我推荐,有时不是没有机会,而是看你有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
以上为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2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齐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也是一对推心置腹的朋友。管仲和鲍叔牙合资经商,分钱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一些,鲍叔牙不认为他贪财,而是知道他太穷困;管仲替鲍叔牙办事,但总是越办越糟,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愚蠢,而是知道事情有不顺利的时候;管仲三次做官都被罢免,鲍叔牙不认为他没有真才实学,而是知道他没有遇到好的时机;管仲三次参战三次逃跑,鲍叔牙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知道他家中有母亲需要照顾。鲍叔牙对管仲了解得非常深透,管仲感激涕零地说:“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子呀!”后来齐国发生内乱,管鲍两人各为其主,鲍叔牙的主公胜利,成了有功之臣,管仲则成为阶下囚。鲍叔牙为管仲说情免他死罪,还推荐他担任相国,自己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副手。由此产生了成语“管鲍之交”
【管鲍之交例句】
唐.房玄龄等《晋书.王敦传》:“昔臣亲受嘉命,云:‘吾与卿及茂弘当管鲍之交。’”
明.陈汝元《金莲记.诗案》:“前与苏子瞻山河订誓,本为管鲍之交,名位相倾,顿起孙庞之隙。”
罗章龙《回忆新民学会(由湖南到北京)》:“临分手,他对我说;我们谈得很好,‘愿结管鲍之交’,以后要常见面。”
【管鲍之交造句】
他就从来没品尝到书上所形容的管鲍之交那种开诚相见的友情,因为连父母对他都是勾心斗角。
他们两人的关系虽然扑朔迷离,但没有丝毫功利和势力,与传说中的管鲍之交相比起来毫不逊色。
以上为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3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只青蛙在一口废弃的进里住着。有一天,从东海方向过来的大鳖路过这口井的时侯被青蛙看见了。青蛙对鳖说道:“你看我在这儿住得多开心啊,快乐的时侯我会在井边跳来跳去,累的时侯可以舒舒服服的泡在水里,还可以在井壁的洞里休息,先生路过这里怎么不来井里玩一下呢。”海鳖听了后也想到青蛙的井里看看,没想到它左脚还没伸进去右脚就被绊住了,于是海鳖向后退了退。它对青蛙说:“你有看到过大海吗?海的宽广岂止千里,海的深度岂止千丈,海水不会因为水灾而增多,也不会因为干旱而减少,像我这样住在宽广的大海里才能体会到快乐呀!”青蛙听完海鳖说的话以后感到很惊讶,也觉得很惭愧。
【井底之蛙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四.马援传》:“子阳(公孙述)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元.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二折:“吾师不知,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谓井底之蛙耳,何足挂齿也!”
明.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説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世有谈革命者,知大事之难举,而言割据自立。此固局于一隅,所谓井底之蛙不知东海者,而 长素 以 印度 成事戒之。”
【井底之蛙造句】
他在乡下的水电站上了十几年的班,感觉自已像井底之蛙一样对外界渐渐的失去了感觉。
年轻人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以学习和积累为主,不要做个井底之蛙一脑门子钻到钱眼里。
以上为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4
[拼音]cháng zhì jiǔ ān
[释义]治:太平;安:安定。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出处]《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例句]重阳送九“久”:友情历久弥坚,爱情天长地久,事业久炼成钢,生活长治久安,人气久负盛名,成功由来已久,健康经久不息,好运旷日持久,快乐长长久久。
【成语故事】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
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以上为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5
宋国的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他曾经当过梁惠王的宰相,在惠施的意识形态里世间万物是流变无常的,任何东西都没有相对固定的状态。他曾经说过:“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意思是太阳刚刚走到正中的地方就开始偏斜了,万物刚刚出生就已经死去。这种观点是从时间长流的角度来看的。惠施的见解是,万物不变,无时不动,任何东西的性质都不是绝对的.,所以各种事物间都没有根本的区别。“天和地卑,山和泽平。”说的就是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湖一样平,天地万物都是合为一体的。惠施还提出过“太一、小一、大同异、小同异”等各种观点,说的就是万物相同也完全相异的见解。庄子对惠施的评价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诘子对惠施的学识非常肯定,称赞惠施的书多得五车也装不下去。但庄子也对惠施的思想提出了“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惠施所表达的道理很驳杂,在言语方面表达得有时也不是很恰当。
【学富五车例句】
清.陈端生等《再生缘》第一回:“学富五车真不假,才高八斗果非轻。”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请个先生教他读书,到一十六岁,果然学富五车,书通二酉。”
藏克家《书的故事》:“古人以‘学富五车’为饱学,我涉猎的书籍少得可怜。”
叶文玲《秋爽》:“我奇怪他这么一个学富五车感情纤细的人,怎么一点都不懂得女孩子的心理?”
【学富五车造句】
有很多政客为了提高自已的美誉度总是要把自已包装成光彩夺目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
不知道为什么非诚勿扰里有很多才思敏捷学富五车的男嘉宾却没有婀娜多姿的女嘉宾跟他牵手。
以上为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全文内容,如《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后生可畏成语故事概括》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