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1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选择的故事,也是一个15岁小女孩的成长与救赎之路。
在踏上寻找父亲的那列火车前,迪伦的生活孤独而混乱:母亲的琐碎唠叨、好友凯蒂的突然转学,一帮只会冷嘲热讽的同学,以及脑海中一闪而过的荒诞梦境……她就像被闷在罐头里的一尾鱼,看不到任何希望,压抑窒息到无法呼吸。
她开始想念父亲,想念自己成长道路上缺失的那份温暖与陪伴,这感觉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对这个单亲家庭女孩来说,父亲的存在是她人生中渺茫的一线希望,她渴望改变,并且坚信人生的每个瞬间都要由自己去创造,所以她怀着既激动又忐忑不安的心情出发。无论等待自己的将会是什么,她都愿意去尝试和寻找。
如果人生被抹成一片灰暗,为什么不能自己给它涂上生动的色彩?
不幸的是,列车出了意外,她的世界从此沉入一片黑暗和死寂。而她那不断寻找的灵魂,也被迫飘离了自己在车祸中变得支离破碎的身体,走向漫无边际的荒原。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途。每个行走在荒原中的人们,都将天堂视为自己灵魂的终点站,他们拼尽全力地向着自己的理想与幸福奔跑,却常常忽略了沿途的风景。
对迪伦和无数孤苦无依的灵魂而言,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世界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湖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在那里,迪伦遇见了男孩崔斯坦,她的灵魂摆渡人。他的笑容令人内心宁静,他的孤傲又有些神秘莫测。最重要的是,他让迪伦年轻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渴望许久的安全感: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陪伴在她的身边,不离不弃。
他们一起躲避恶魔的利爪,艰难地携手走过泥泞的沼泽地,渡过危险的湖区,在安全屋里烤火休息。她的灵魂不同于所有他曾经保护过的灵魂,即使自己身处险境,依然对世界和他人充满好奇,富有同情心,还有只属于少女的娇羞与悸动。
两人在荒原中相伴行走的故事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一段:他们从彼此陌生走向相知相恋,像一对儿真正的小情侣一样聊天,心动,争吵,拥抱……这一切在危险的荒原之中显得那样弥足珍贵,仿若时光静止,所有的情愫都凝固在美好的瞬间。
再远的旅程,终需有一别。两株刚刚萌发的爱情幼苗,被一块看不见的帷幕隔在了冰冷的两个世界。
迪伦终于来到了天堂,传说中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然而对她来说,失去了爱人的陪伴,天堂不过是座散发虚幻光芒的荒凉城堡。她注定要为爱寻找,以前是父亲,现在是崔斯坦。她想念他的陪伴,为了找到他,她愿意付出生命与灵魂的双重代价,即使等待着她的,是跌入黑暗的炼狱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崔斯坦呢?表面上看,他依然是那个温和、单纯、忠诚、尽职的灵魂摆渡人,可他的心却早已追随迪伦而去。爱情的滋生是他始料未及的意外,令他充满矛盾与自责。尽管这份感情让他心动不已,但他没有勇气走出荒野,更不敢越界踏入天堂一步,他只能将对爱的渴望强压心底,把所有与她有关的美好往事都封存于记忆之中,继续自己漫长的余生。
但,他忽略了爱情的力量。他不知道自己爱上的女孩是多么勇敢又多么倔强,不知道在爱的陪伴下,即使是黑暗无边的荒原,也可以焕发蓬勃的生机。
迪伦的灵魂虽然离开了身体,却依然鲜活纯真。她不会对人们视为天堂的世界趋之若鹜,相反,她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再华美的生活,也抵不过崔斯坦一个温暖的微笑。没有爱情的人生,不过是一座孤独的荒岛,有他的地方才是天堂。
于是,她怀着对爱的信仰再度出发,推开天堂之门,寻找自己的灵魂伴侣 故事发展到这里,崔斯坦和迪伦的身份已经发生了奇妙的转换。崔斯坦曾经带领迪伦穿越荒原,抵达人们心中向往的美丽天堂。而这个女孩却执意放弃轻松的生活,重回险象环生的荒原,只是为了找到他,和他厮守终生。
他们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究竟是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崔斯坦?还是古灵精怪、永远充满奇思妙想的迪伦?她的每一个念头听起来都那么疯狂,却却莫名地吸引着他——如果他们之间的分离与怀念注定要永无止境,如果15岁的迪伦都可以为爱勇敢放弃手中的一切,那么他又有什么理由不陪着她,和她一起经历涅槃后的浴火重生?
迪伦的变化令人欣喜,初到荒原的她也曾经是需要被保护的弱者,和普通人一样,在得知自己的死亡真相时悲伤不已,在面对恶魔的攻击时恐惧无力。是爱情的力量让她迅速成长,从对生死一无所知到利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逃离天堂,战胜恶魔,最终清除所有横亘在他们之间有形或无形的羁绊。她用爱的坚持,为自己推开了一扇幸福之门,也将崔斯坦引渡到一个崭新的世界。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而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寻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或隔门,而是来自我们心底的怯懦、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勇气。
克莱儿的文笔细腻,唯美,颇具张力,读来不忍释卷。她用充满画面感的文字,将连接天堂和人间的荒原景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故事惊心动魄,情感真挚动人,让一个虚构的爱情故事饱含真实的人生况味和隐喻。当我们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你将如何迈出自己的脚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没有后悔?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2
今天我合上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特写下此书评。
整本书以“生死”“灵魂”“命运”“爱情”“改变”为情感基调,成功地渲染了一种幽寂苍凉的荒原景象,却讲述着扣人心悬又温暖励志的纯真爱情。两者形成一种鲜明对比,这是为何?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的道理?
迪伦本是一个生活一团糟、自卑、处处与人为敌的缺乏安全感的单亲女孩,在生活不如意的情况下寻找亲生父亲,却在坐火车的过程中遇到了意外,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一个陌生的荒原,遇到一个年龄相仿的陌生男孩。迪伦这样的女孩,在这样一个无依无靠前路渺茫的地方是何等的绝望和崩溃!可那个男孩儿——摆渡人的出现却改变了她的一切。
崔斯坦是这个荒原的灵魂摆渡人。他唯一的使命便是护送灵魂走出荒原,她没有亲朋好友,没有感情,甚至连自己的样子都要由其他人决定。可以说崔斯坦和迪伦的境遇同样悲惨,那么什么样的力量可以改变彼此?是爱。
或许崔斯坦和迪伦都是彼此灵魂的摆渡人。在这片充满阴森和恐怖的荒原上,是崔斯坦的出现,让迪伦得到安全感,变得自信自强、积极向上;是迪伦的出现让崔斯坦感受到人情冷暖,关怀与爱,也学会了如何去爱别人。他们共同与恶魔做斗争;共同度过无数个孤独寂寞的在安全屋的夜晚;共同爬过每一座山,穿过荆棘,渡过沼泽、死水。两人都是彼此前进的力量,所以说两人的相爱是必然的。
整部书并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词藻来堆砌,却把每个人的性格和心理活动刻画得十分到位,我们读着读着总能情不自禁地代入人物。不论是谢迪伦泼辣却善良天真,还是写崔斯坦能获得表面下那颗情窦初开的内心,都极为传神。这本书的语言简洁而又灵动,生动又不庸俗,这足以吸引更多读者去看这本书。
这本书的主旨或是: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在生离死别,在命运抉择下,在重重考验下,你何去何从?或许这本书没有一些英国报社吹嘘的那么惊世骇俗,但足足是一本救赎人性,治愈心灵的唯美爱情。
看《摆渡人》这本书,值。它振奋人心,教会我们如何去爱别人,爱生活,并积极过好每一天,走好自己的路,做到自己的最好,成为自己灵魂的摆渡人。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3
可能期望太高了,很失望。整个故事有点虎头蛇尾,像套着心灵鸡汤的言情小说。
开始迪伦是为了见自己的父亲才坐火车的,对一个五岁之后再没见过,像陌生人一样的父亲,她期待,担心,害怕。然而,火车中途出了事故,迪伦也因此遇到了她的摆渡人。
如果说,这本书的主题是摆渡,摆渡自己,摆渡别人。我想亲人作为我们每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书的后半段完全被抛弃了。当迪伦成功穿过荒原之后,她最先想到的不是亲人,或者说根本没有想到亲人,而只是陪伴她短暂时间的摆渡人,之后只有对她和摆渡人的爱情描写,对父亲,母亲都没有再提,所以我并不为他们之间所谓的爱情感动,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书中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荒原,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战胜沿途的所有鬼怪,从一个个安全屋到最后成功穿过荒原。荒原是心像的投射,摆渡人的相貌等也会随着变化。迪伦回去找崔斯坦的时候,他在摆渡另一个灵魂,但和摆渡迪伦时一样,没有任何变化,觉得有点前后矛盾。再加上中间迪伦都开始靠意念找船桨了,感觉马上就要出现都教授了,看的很出戏。
成为“畅销书”的原因大概也就是封皮的这句话“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还不是作者的原话。总之,失望。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4
史铁生在他的书中写过,他的奶奶告诉他说,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他自己也提到,这就是他对于死亡的最初的认识。
人类向来就有着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一份恐惧不仅仅是对于逝去时生理上痛苦的恐惧,更多的则是对于未知的恐惧,死了,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这样一种近乎飘渺的想法使得大多数人对于死亡是谈之色变。
然而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好奇驱使着人们对其的想象,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摆渡人》系列中描绘了一个“荒原”——这是一个所有死去的灵魂必须穿过的一片布满恐惧而荒芜的土地,“荒原”的世界里充斥着恶鬼,倘若灵魂被恶鬼抓住,便会逝为他们的同类。幸运的是荒原中也有着许多的摆渡人,负责将灵魂引导穿过荒原,最后得到重生。
《摆渡人》之中所描绘的世界带给我很大的触动,我想这本书被评价为一本极好的所谓的治愈系小说,原因可能在于它给读者构造了一个死亡后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不是充满恐惧的,相反,这个世界显得没那么残酷,每一个灵魂都有相对的摆渡人的帮助,最终可以获得重生。甚至在这个世界里还有极其美好的东西——爱情。
这不由得引起了我对死亡的思考。人类为什么如此惧怕死亡?
在这本书中,死亡似乎只是轻描淡写的事情,从迪伦在火车事故中身亡再到其父母在睡梦中离世,作者并没有用足笔墨描写死亡的痛苦和亲人的悲痛。相反,将注意力放在了“死者”身上。其中给我触动较大的是迪伦的妈妈就算是在得知自己已经死了的时候,仍然拒绝同摆渡人穿过荒原,而是依旧想回去照顾女儿,在通往荒原的路上,她一直念叨的也是迪伦。当自己已经死亡后,她依旧最放不下的是她的女儿。这可能也是许多人对于死亡恐惧的来源——有许多生前的东西是无法放下的。
而对于迪伦,她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不顾自己可能变成恶鬼,也一定坚持以2倍的速度在危机四伏的荒原中加紧赶路,为的就是能换回自己的父母能够重回人间,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俨然已经超过了生与死的界限,同样冲淡了对死亡的恐惧。
所以我想,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该怎样面对终点。死亡真的是一切的终点吗,我想不是的。所有的终点都可以成为下一个起点。死亡只是宣布了一个人主观意识的终点,但是这将不会是一个人客观所处的世界的终点。这个世界注定会铭记一些人,这个世界爱注定是不会被遗忘的。
就像史铁生后来写道,“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我想,灵魂注定会在死亡后的荒原里发光,以真实的爱,照亮生者世界的每一个人。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5
摆渡人2主要写崔斯坦与迪伦回到人间后的生活,冷了几个世纪的他只能在迪伦面前有一丝柔软,这是别人看不到的。苏珊娜为了追寻崔斯坦,找到想回现实的灵魂就诱惑他,跟他一起返回人间,找她爱着的崔斯坦,无奈崔斯坦的心中并没有他,因为一开始的自私,所以他们之间的纽带是黑色的,迪伦与崔斯坦之间一开始就知道为对方考虑,怕对方受伤害,有任何危险崔斯坦都不让迪伦去,从荒原到现实,一直保护着她不受伤害,这是一个男人对爱人的责任。迪伦在爱情面前无所畏惧,一个人从穿过的荒原回来找崔斯坦,回到现实不顾家里面所有人的反对,追寻着自己的内心,这是相爱的必然,没有什么能阻挡两个相爱的人,在迪伦的爸爸知道两个人已经分不开后也同意了两个人在一起。
爱情里也不要盲目去追寻,像苏珊娜那样最终的结果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两个人都陷入更深的地狱生活,她一辈子都无法再原谅自己了吧?爱是无私的,男人的爱是不想她有一点伤害,一丝的风险也不想让她承担,他替她抗起所有,女人的爱是无时无刻的陪伴,不管遇到什么,她还是会站在他身旁。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6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令我非常感动的书——《摆渡人》,文中善良的迪伦以及舍身救人的崔斯坦触动我的心弦。
《摆渡人》主要讲述了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的故事。迪伦发生车祸死亡而来到“荒原”,准备开始生命新的轮回。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崔斯坦是摆渡人,帮助她渡过荒原,保护她不被恶魔捉走。当他们历经艰辛抵达灵魂居住的地方后,迪伦却开始想念崔斯坦,最终成功与崔斯坦复活并重回人类世界。
我忘不了书中那一幕——迪伦在得知自己曾经死亡后,并没有像常人一样伤心、自暴自弃,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刚强地承受了一切痛苦,以笑容面对他人,以乐观面对生活!难道这不令人震惊吗?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能用如此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似乎没有什么能伤害她的心灵。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还感染了其他人——她使往昔冰冷的崔斯坦不再没有任何表情,而是变得阳光温暖、积极向上,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难道这些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回想自己,在三年级的一次语文考试中,语文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我竟然只考了80.5分。当时,我一度情绪低落。妈妈鼓励我说:“宝贝,不要泄气,只要认真复习,下次一定能考好!”我听了,乐观起来,更加认真学习。接下来的考试,我果然考了全班第一。这一切,多亏了妈妈的鼓励,多亏了我乐观向上的心态。
不要让昨天的泪水挡住今天的阳光。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微笑面对它们,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6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7
在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教导下,我一直相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从来没有想过假若灵魂不灭,会是怎样的世界?借由《摆渡人》这个故事,我看到了一个灵魂不灭的世界。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离开现实世界,在摆渡人的指引下,经过荒原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继续生活,等待着与亲人们的灵魂团聚。灵魂不灭的最大好处,就是让人在临死时还有生的希望。这样我们在想到死亡时,就不会那么的绝望吧。我的灵魂不灭,便是我生的延续。这样我就能更平静坦然、甚至带点小乐观的精神,去接受人终有的一死!
崔斯坦,一个灵魂的摆渡人,将死者的灵魂从现实世界引导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天职。他没有自己的相貌,以什么相貌出现取决于他要引导的灵魂,哪种相貌合适就是哪种相貌。他没有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无休无止的护送每个灵魂穿过荒原,与疯狂的恶鬼作战,护送灵魂安全到达彼岸是他唯一的使命。“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们需要我。”这是他对迪伦说的一句话,迪伦,他护送的无数灵魂之一,读懂了他的悲伤,体会了他的无奈,打开了他早已封闭的心扉,走进了他早已麻木的灵魂。迪伦打破了他单调乏味的生活,带给了他曙光。
迪伦在生的世界里一直过得不快乐,妈妈的唠叨、同学的欺负、好友的`离开,都让迪伦快乐不起来。在去与爸爸见面的火车上发生了意外,迪伦走入了死的世界,因为爱上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她的世界也开始明亮起来。爱的力量让迪伦变得勇敢,她不要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不要离开她的崔斯坦,她确定她要和崔斯坦在一起。即便重返荒原意味着血色天空的威胁、疯狂恶鬼的攻击,甚至可能找不到崔斯坦,但迪伦,很坚定!魂飞魄散也在所不惜!爱的力量到底有多巨大,让迪伦如此的勇敢!
也许“一定要找到崔斯坦”的信念太坚定了,也许迪伦对崔斯坦的爱太执着了,感动了荒原的天地与所有生物。紧锁的阻挡着前路的大门在她手上轻轻松松就打开了,荒原的天空也没有那么阴暗了,荒原的沼泽地也没有那么泥泞了,荒原的恶鬼也没有那么凶猛了……原来,只要你坚定的想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为,你内心的坚定与勇敢,就是你的心像,而所有的外境都是境由心转。你沮丧沉沦,荒原就变得阴暗恐怖;你斗志昂扬,荒原也就变得可爱明亮起来。
迪伦与崔斯坦有惊无险地冲破了阴阳界,开始了人间的甜蜜新生活,这是一个完美的爱情故事。因为爱情,我变得坚定且勇敢。因为坚定,我不轻易放弃和退缩。因为勇敢,我不惜代价去追求。所以,我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幸福人生,永远属于勇敢且坚定的行者!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7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8
前几天,我看了一本令我非常感动的书——《摆渡人》,文中善良的迪伦以及舍身救人的崔斯坦触动我的心弦。
《摆渡人》主要讲述了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的故事。迪伦发生车祸死亡而来到“荒原”,准备开始生命新的轮回。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崔斯坦是摆渡人,帮助她渡过荒原,保护她不被恶魔捉走。当他们历经艰辛抵达灵魂居住的地方后,迪伦却开始想念崔斯坦,最终成功与崔斯坦复活并重回人类世界。
我忘不了书中那一幕——迪伦在得知自己曾经死亡后,并没有像常人一样伤心、自暴自弃,也没有责怪任何人,而是刚强地承受了一切痛苦,以笑容面对他人,以乐观面对生活!难道这不令人震惊吗?一个人,在面对死亡时,能用如此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似乎没有什么能伤害她的心灵。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还感染了其他人——她使往昔冰冷的崔斯坦不再没有任何表情,而是变得阳光温暖、积极向上,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快乐。难道这些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回想自己,在三年级的一次语文考试中,语文平时成绩名列前茅的我竟然只考了80。5分。当时,我一度情绪低落。妈妈鼓励我说:“宝贝,不要泄气,只要认真复习,下次一定能考好!”我听了,乐观起来,更加认真学习。接下来的考试,我果然考了全班第一。这一切,多亏了妈妈的鼓励,多亏了我乐观向上的心态。
不要让昨天的泪水挡住今天的阳光。在生活中,尽管我们会遇到很多挫折和不如意,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开始,每一次都是全新的机遇,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乐观的心,微笑面对它们,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8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9
《摆渡人》是英国作克莱尔的作品,其主要资料讲的是一个15岁单亲家庭的`女孩迪伦,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不幸身亡,其后她的灵魂遇到了她命运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非人非神,具体的来说就是他的工作是专门负责摆渡灵魂罢了,任务就是要护送人死后的灵魂穿过有魔鬼厮杀的荒原,到达另一个安静平和的世界。迪伦在遇到崔斯坦后,她已经死了,可是她并不明白,她开始还以为崔斯坦是带自我去找救援队。慢慢地意识到自我已经死了,正在在穿越荒原的路上,路上有很多妖魔鬼怪,也有许多安全屋,在安全屋里,他们能够躲避疯狂的魔鬼的追杀,一路上,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甚至迪伦都差点被魔鬼吃掉,幸亏有崔斯坦这个命运的摆渡人,一路上拼命地保护她,安慰她,帮忙迪伦度过困难。迪伦渐渐地喜欢上崔斯坦了,但对于崔斯坦来说,迪伦可是是他此行的一个任务罢了,他不仅仅是迪伦的摆渡人,更是其他人的摆渡人。
尽管崔斯坦明白自我的身份与使命,但还是不可一世地爱上了这个一路上也关心他的女孩;最终,他们到了目的地,命运使他们永远分离,并且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永远不能有任何交集,迪伦对这样的现实深感绝望,她不能理解这样的现实,迪伦深爱着他,于是在没有摆渡人保护的情景下回到荒原去寻找崔斯坦。
最终他们回到交通事故的现场,回到了现实。故事到那里就结束了,可并没有在我脑里结束,我无数次在脑里想像他们在一齐生活的情景,想象着生命如果真能够这样轮回,人生就没有生离死别的痛苦了。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人死后真的会有灵魂,尽管我此刻依然不相信,但我却愿意去尝试相信,因为整个阅读的整个过程我都在想象我的父亲,他是否遇到了一个适宜的摆渡人?他在穿越荒原过程中是否困难重重?他是否能够成功穿越抵达平和世界?还是在荒原里被魔鬼吃的魂飞魄散?到达另一个世界是否见到熟悉的朋友亲人,没有孤单?是否坚持等待我们?想到那里我的内心总是满怀信念,没那么悲伤,我相信爸爸只是到达另外一个平和的世界,一样过的很好。
同样人的一生其实就是是一场盛大的旅行,路上免不了坎坎坷坷,我们也会遇到的“摆渡人”。但真正能成为你灵魂的摆渡人,或许仅有一个,像崔斯坦一样的命运摆渡人,世界这么大,遇见不易。如能有幸遇见,应珍惜。因为没有“命运的摆渡人”的日子里,就算是天堂,也不完美,正如书中的迪伦一样,明明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一个完美的世界,那里有她的家,她死去的亲人,她本能够在那里安静的度过,但因为失去了崔斯坦的陪伴,迪伦并不幸福,所以才下定决心,以魂飞魄散为赌注,誓死要找到崔斯坦。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仅有摆渡人将给予你温暖。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荒原要穿越,不论将遇见多么凶猛的魔鬼,如有能有个摆渡人在你身边,那是多幸运。
以上为生命摆渡人读后感 篇9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生命摆渡人读后感》全文内容,如《生命摆渡人读后感》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生命摆渡人读后感》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生命摆渡人读后感》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