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文 > 作文素材 > 名人故事 >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时间:2022-12-21

  如何写《历史名人故事300字》,怎么写好《历史名人故事300字》,我们一起看看《历史名人故事300字》是怎么写的吧。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1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以上为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1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2

  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鲁班生于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鲁班本人则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至今,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他发明创造的故事。

  锯和刨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句话,就是说谁要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那是自不量力。由此可见,鲁班用斧之纯熟。

  但是,用斧子把木料砍得光光滑滑,鲁班却办不到,特别是碰到木纹粗和疤节多的木料时,就更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鲁班白天琢磨,夜里想,他先是做了一把薄的斧头,磨得很快,砍起来比以前是好多了,可还是不理想。

  于是,鲁班又磨了一把小小的薄薄的斧头,上面盖了块铁片,只让斧头露出一条窄刃。这回,鲁班不砍了。他用这窄刃在木料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由于鲁班对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自己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叹不已。

  以上为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2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3

  柳宗元与刘禹锡“以柳易播”的故事

  韩愈为柳宗元(字子厚)撰写的《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述了柳宗元的这样一件事: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剌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剌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其意是说,播州不是个人住的非常荒远之地,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即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剌史。

  刘禹锡写《陋室铭》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与政治革新得罪当朝权贵,被贬为安微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通判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埋怨,撰写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辨。这个举动气坏了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改为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安心住下,读书作文。知县见他还是悠然自得,将其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为斗室,写下《陋室铭》一文。

  刘禹锡玄都观

  过了几年,皇帝忽然想起刘禹锡有那么点才能,就又重新把他调回京城。

  刘禹锡到京城后,听说这几年郊区玄都观里来了个老道会种桃花,偌大一个庭院尽是桃花,等到开放,壮观得很。

  于是刘禹锡就和朋友相约去看桃花。

  刘禹锡这个人本来就好写诗,看了如此壮丽的桃花,焉能不写。

  于是他回来就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的诗本来就有名,这下很快就流传开了。

  结果有人这么一分析,就向皇上进谗言,说这首诗明是写桃花,其实是讽刺新提拔的权贵的。

  皇上当然不高兴,于是就把刘禹锡又发到外地去了。

  差不多十年后刘禹锡又被调回京城,恰好是春天,于是想起玄都观的桃花。

  结果一看,很让人失望。

  种花的道士已经去世,庭院也就破败,再也没有往日的繁盛了。

  刘禹锡又想起这些年有无数的权贵兴起又衰败了,难免感慨,于是又写了一首《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尽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花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这首诗传到皇帝耳朵里,又觉得刘禹锡在发牢骚,就又把他发到外地去了。

  刘禹锡的成语故事

  刘禹锡中了进士后,便在京做监察御史;因为他放荡不羁的性格,在京中受人排挤,被贬做苏州刺史。就在苏州刺史的任内,当地有一个曾任过司空官职的人名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的闻名,邀请他饮酒,并请了几个歌妓来在席上作陪。在饮酒间,刘禹锡一时诗兴大发,便做了这样的一首诗:“高髻云鬓新样,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见惯”这句成语,就是从刘禹锡这首诗中得来的。这首诗中所用的司空两个字,是唐代一种官职的名称,相等于清代的尚书。从刘禹锡的诗来看,整句成语的意思,就是指李司空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惯,不觉得奇怪了。

  刘禹锡题碑

  在桃花源入口处,竖着一块丈把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桃源佳致”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唐朝刘禹锡题的。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作司马后,经常到桃花源散心。别人见他是个大诗人,都来请他题字。他心情不好,总摇头拒绝。

  有一次刘禹锡又到桃花源里来游玩,发现原来见到过的一些长得很好的树木,一些很雅致的石头都不见了,便虎起了脸,找来了看山老人查问。看山老见刘禹锡生了气,慌忙报告:“大人,你只知这是块风水宝地,却不知附近多少有钱有势的人想霸占它,我老头哪能管得住啊!”

  刘禹锡听了,叹了口气,想到自己虽没拿走这里的一草一木,却也没有为它做过什么好事。于是,便叫人拿来笔,蘸饱了墨,挑中了一块斜靠在山边的大石头,写了“桃源佳致”四个大字,后面又写上自己的名字。他又叫石匠把这几个字錾到石碑上,抬到桃花源入口处竖了起来。

  后来,那些有钱有势有人来了,一到入口处,抬头看到那块大石碑,知道司马大人刘禹锡要保护桃花源,只好悻悻地说:”既然刘司马题了字立了碑,今后谁也不准拿一草一木!”

  据说,桃花源就是这样被保护下来了。后人感激刘禹锡,便把这块碑叫做“镇山碑。”

  以上为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3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4

  一、赤心石

  武则天好祥瑞、图吉利,天下百姓为求恩赏,绞尽脑汁投其所好。有一次,东都洛阳的一个百姓在洛河滩上看到一块石头,不经意间将石头击成两半,发现这块石头的中心是红色的。他赶忙将这块石头献给武则天,并介绍说:“这块石头有一颗忠于皇上的红心。”武则天一听大为高兴。这时,大臣李昭德提醒武则天说:“这块石头有忠于皇上的一颗红心,难道其他石头都要造反吗?”武则天虽有所觉悟,仍不怪罪献石的人。

  二、智短汉

  武则天与佛教有很深的渊源,她称帝以后,下令禁止人为屠杀动物。有一次,武则天派御史娄师德外出办事。娄师德在一家饭馆就餐,厨师上了一道肉菜。娄师德问:“天下禁止杀牲,怎么还会有肉?”厨师说:“豺狼咬死了羊,只好取肉享用。”娄师德说:“这个豺真懂事,见了我这样的大官就去咬羊,正好给我解馋。”

  过一会,厨师又上了一条鱼。娄师德又问鱼从何来,厨师回答说:“鱼也是被豺狼咬死的。”娄师德听后训斥厨师说:“智短(弱智,愚笨),豺狼不会潜水,自然不会咬死鱼,为什么不说是水獭呢?”

  这件事后来被人反映到武则天那里,她一笑置之。

  三、吉凶不预

  朝中拾遗张德家添了一个男孩,心中很高兴。为了表示庆贺,就偷偷地宰了一只羊招待前来贺喜的同事。

  张德的同事,职位稍低的杜肃受招待时,偷偷将一块肉藏到怀里。离开张家以后,他立即上表武则天,检举揭发张德违犯屠宰的禁令,要求将他治罪。

  第二天上朝,武则天见到张德,就问道:“听说你添了个男孩,很为你高兴。但是,你招待大家的羊肉是从何而来?”张德一听,知道被人告发,赶紧叩头请罪。

  不料武则天笑道:“朕严禁屠宰杀牲,但有红白喜事的人家不在此禁,所以朕也不会怪罪你。只是劝你一句。从今以后再招待同事,也应见人下菜碟。”同时,将杜肃告发他的奏折让张德观看。

  朝中大臣听了,都盛赞太后英明。杜肃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羞惭。

  四、免打刘缅

  武则天如意年间,朝廷颁布的.禁屠令很严格,并由铁面无私的御史彭先觉负责巡察东都洛阳,查处违背禁令的人。

  有一天,在东都定鼎门处,翻了一辆运草的车,正好暴露出藏在草中的两头被宰杀的羊。负责守卫定鼎门的守门官赶紧报告给彭御史。彭御史觉得问题严重,调查后认为负责执法的合宫尉刘缅失职。因此,彭御史就上奏女皇说:“刘缅负责执法而没有发现这两只羊,应予以杖责。这两只羊没收,羊肉送到南衙供办公的大臣们食用。”刘缅也觉得自己失职,便穿了几条新裤子,等着去接受杖责。

  第二天,女皇在奏折中批示说:“御史彭先觉建议杖责刘缅,不必执行,将羊肉赏给刘缅吃掉,算是压惊。”

  诏令一出,满朝文武都举手称快,彭御史则有点难为情。后来有人评论说,女皇做事,往往会大快人心,真不愧为圣主明君。

  五、武后怕猫

  传说武则天施展手段取得皇后地位以后,原来的王皇后和萧妃被囚于冷宫中。这冷宫全部密封了起来,只在墙壁上留有一个孔,用来传送饭食。高宗虽然废了王皇后和萧妃,对她们仍然念念不忘,有一次他偷偷地跑去看望她们两人,王皇后对高宗说:“若是皇上还念旧情,使我们两人能重见天日,那就求皇上把这座院子取名为回院。”

  谁知高宗皇帝的这次会见不但没有让王皇后、萧淑妃重见天日,反使她们惹下杀身之祸。已经权柄在握的武则天怎能容忍王,萧复出,危及自己的地位呢?因此,当武后知道高宗皇帝探望冷宫后,大为震怒。她瞒着皇帝传令将王、萧二人杖责一百,并残酷地砍去手足,扔入酒瓮中。没几天,王、萧二人就命赴黄泉了。萧淑妃死前一直咒骂武则天,说道:“阿武妖狐,这样凶残地置我们于死地。愿我以后转世为猫,阿武转世为鼠,我世世代代。咬断她的喉咙。”萧淑妃的诅咒,使武则天心惊肉跳。从此以后,她总是在梦中看见王、萧的鬼魂出来作祟,她们就像死时那样恐怖。武则天受不了这样的折磨,就劝高宗皇上移居东都洛阳,终生不归长安。

  从此,武后一见到猫就担惊受怕,她在洛阳期间,严禁宫中养猫。

  六、天后好谄

  武则天在朝廷中地位日渐巩固后,在宫中与高宗皇帝并称“二圣”,被高宗皇帝封为“天后”。也许是女人的天性使然,她特别爱听好听话,于是就有好事之徒想方设法讨好她。

  有一次,襄州人胡延庆用朱砂调漆,在一只大乌龟的腹部写着“天子万万年”,以此冒充天生神物进呈朝廷。一个叫李昭德的大臣指斥其伪,用刀将那几个字一刮而尽,并要求将骗子胡延庆交付司法机关治罪。武则天听了汇报后说:“‘天子万万年’也不是什么坏心眼呀!”传令不予追究。

  有一次,一个叫朱前疑的郎中上书武则天说:“臣前日在梦中见到陛下统治天下达八百年。”武则天看到很高兴,立刻传令授予他一个拾遗的官职。

  有一年冬天,刑部监狱的死刑犯将被处死。这些死囚们设法在监狱的墙内外各造了几个巨人的脚印,长达五尺。到三更半夜,这群犯人同声大叫,监狱官前去查问,死囚们说:“刚才有圣人现身,身长三丈,面色金黄。这个圣人对我们说‘你们的死罪是被冤枉的,但不必担忧,皇上圣明,马上就要大赦天下。’”这件离奇的事马上被人报告给武则天。武则天立即传令禁军持火把照亮地上,仔细观察,发现确有几个巨人的脚印。因此认为天意如此,便大赦天下,赦免了死囚们,并改元为“大足元年”。

  以上为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4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5

  老子的出关之谜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据。有人说经流沙奔印度去了,并说老子到印度传教,教出了释迦牟尼这样的大弟子。历代不少人认为此说只是道教为了抬高自己贬低其他宗教而捏造出来的.。而有人说晚年的老子在甘肃临洮落脚,为归隐老者教炼内丹,养生修道,得道后在临洮超然台“飞升”。而又有人胡乱猜测,说那时治安差,有可能被人半路打劫,导致意外身亡。

  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庄子·天道篇》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离职后便离开周室而“归居”了。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离孔子所在的曲阜不远。孔子还曾拜访过老子,也就是传说中的“孔子问礼”。这件事不论是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还是在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说明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比较可靠。

  以上为历史名人故事300字 篇5范文内容,仅供参考借鉴,请按实际需要修改。


  以上为佳文《历史名人故事300字》全文内容,如《历史名人故事300字》对您有帮助,或者您对于《历史名人故事300字》有建议,欢迎反馈给我们,以帮助到写《历史名人故事300字》方面文案需求的朋友们。

  • 作文 >
    作文
  • 美文 >
    美文
  • 语文 >
    语文
  • 实用文 >
    实用文
  • 诗文 >
    诗文
  • 文学 >
    文学
  • 公文 >
    公文
  • 体裁作文 >
    体裁作文
  • 知道 >
    知道